舊時沒有拼音,香港中文教育如何操作

時間 2021-05-31 07:47:09

1樓:

現在香港的母語教學也不包括粵語拼音。從前若遇生字,問師長、問朋輩、查紙本字典看同音字、查網路字典聽發音......方法還是很多的,沒有學拼音的必要。

猜想舊時就算沒有網路資源,但亦是從口耳相傳、查字典看同音字等學生字。

稍微扯開一下話題。粵拼在我上大學以前是完全沒接觸過的。

上大學後,大一時內地同學上粵語課,從粵拼學起,或許比較容易有一套系統入手,也方便日後持續的自學。因為是中文系,大二時有半門課學粵拼,感覺跟英文的拼讀有點像,不用學基本也看得懂,只是過去沒有接觸過就直接不看了。

這幾年對粵拼的最大印象是,粵拼對母語者作用不算很大,但對非粵語母語者而言是很有用的學習工具。學粵拼以後,於我的轉變只是上網搜生字時不需點開看同音字,在搜尋結果頁瞄一眼粵拼就好了;相反,內地同學在沒有粵語課以後,因為掌握了拼音工具,平日學音記音也比較容易、方便;之前學校有個活動,幾位international tutor需要用粵語講故事,他們未必看得懂漢字,但他們能自行把拼音讀出來;今年接觸了一些非華語中小學生的中文教材,粵拼對他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2樓:lala

發覺幾十年前的香港人說廣東話跟現在的香港人說的都有點不一樣的 ,看電影發現的,以前張國榮還年輕時候那段時期的電影那些演員說話就跟現在的聽得出來有點不一樣...口音

3樓:葉劍飛

用不著「舊時」,香港現在依然沒有拼音。

「你錯了,現在有粵拼。」你急急忙忙地懟上來。

別急,現在倒是有粵拼,但是除了語言學以外幾乎沒人用。小學不教,大眾不學,這東西幾乎沒人會。有跟沒有沒區別。理論上你可以說香港有拼音,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香港沒有拼音。

「不可能!香港總有字典吧,那總該有拼音吧」你又急急忙忙地懟上來。

好,就算香港的字典印刷了粵拼,然後呢?有也不認識。

大陸的《新華字典》上還有國語注音符號。你認識嗎?要不是我圈出來,你可能感覺自己見都沒見過吧。

《新華字典》上的「國語注音符號」

大吃一驚?從沒有印象?我真的沒騙你,你可以把《新華字典》翻開來看看,上面真的有國語注音符號。

對於香港人來說,看到字典上的粵拼,就像大陸人看到字典上的國語注音符號一樣,根本沒人注意。就算別人提醒他注意了,他也是一臉懵逼,不知所措。

拼音也不過幾十年的歷史,幾十年前大陸也沒有拼音用的。問問你的爺爺奶奶是怎麼認字的吧。拼音?那是什麼玩意兒?沒有拼音你就不能認字了嗎?

注:古代標註讀音倒是有反切法,但那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拼音。

題外話,西方人也不認識音標,這東西只有中中國人認識。然後中中國人對此也非常震驚,於是出來問西方人沒音標怎麼學英語的。

西方的英文詞典沒有音標

這是什麼情況呢?

自己拐杖用習慣了,然後突然看見乙個沒有拐杖的世界,於是就震驚了。而且居然還能向正常人問出「你用什麼拐杖」的問題,甚至還能問出「你沒拐杖怎麼走路」之類的問題。他們忘記了:

拄拐杖走路是病態,不拄拐杖走路才是常態。他們自己是病態的,卻把病態當做常態,於是遇到常態反而大吃一驚。

沒有指責你的意思,能問出來還是好的。雖然這類問題非常荒謬,但是還是要問出來。小皇帝問出「何不食肉糜」雖然非常荒謬,但是總比蒙在鼓裡要好。

畢竟,這只是無知,而不是態度問題。

同理,西方人也會在Quora問出「中國有沒有麥當勞」之類的荒謬問題。這也不是鄙視中國,純粹只是無知而已。可以嘲諷一下他們的無知,但是不必指責他們的態度。這真的不是態度問題。

西方人在Quora上問出「中國有沒有麥當勞」

4樓:

沒有統一的拼音,以前大多使用傳統的直音和反切

一般香港中小學中文課本沒有直接標明粵語讀音。大多數課本鼓勵利用「直音」的方式為粵語的讀音注音。所謂「直音」,就是利用同音的漢字表示讀音,舉個例子「綴」在「點綴」一詞的讀音,可以利用直音的方法來表示:

「粵音最」。

……若果沒有適當的直音字怎麼辦?有些中學教科書的做法是利用近似讀音的漢字表音,附加聲調的調類例如(3);或者利用傳統的「反切」方法,切出正確的讀音,例如(4)。

(3)a. 罅:粵音喇的陰去聲。 b. 眨:粵音雜的中入聲。

(4)a. 溜:粵音拉要切。 b. 歇:粵音許竭切。

——鄧思穎.粵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J].語文教育雙月刊,2002,17:18.

2. 語音標準中,《粵音韻匯》的影響非常大。

3. 似乎香港粵語沒有非常強制性的標準,但是有一些推薦性的標準和字典,以形成教學的共識。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修訂本)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 (2008) 「中英對照香港學校中文學習基礎字詞」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 (2012) 《常用字字形表:附粵普字音及英文解釋》

黃錫凌 (1979)《粵音韻匯:廣州標準音之研究》(重排本)

饒秉才主編 (1983)《廣州音字典》;週無忌、饒秉才編 (1988)《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何文匯、朱國藩編著 (2011)《粵音正讀字彙》(第三版)

粵語審音配詞字型檔 粵語審音配詞字型檔

漢語多功能字型檔 漢語多功能字型檔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詹伯慧主編 (2002)《廣州話正音字典》

5樓:荀日新

抱歉這個不太清楚,但是有個案您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我女神葉倩文女士是鬼妹,就從小離開台灣移民加拿大,對中文只能說、不認字。80年代到香港做歌手,粵語完全不認識。

華納給出的方案就是讓資深鬼佬林子祥先生教她,林先生的法子是用英文音標標註【他自己就這麼玩過】,反正能拼出來就能唱……

這大概也是一種方法?

貌似香港也是有粵語字表的,學名好像是,粵語羅馬字母化?好像是這麼說的,我也記不太清楚了。

6樓:端木弗貢

粵語區很早就有描寫本方言的韻書《分韻撮要》問世。2023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就以此書為藍本編成漢英字典《英華分韻撮要》(Ton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Canton dialect)。所以說完整的粵語拉丁化轉寫老早就有了。

只不過各家的轉寫法並不統一,也沒權威機構去作規範化的工作。

雖然,華人的華文母語教學——此為真母語,而不是張冠李戴的所謂母語 ——其實並不需要拼音的輔助。拉丁字且不論,就算是更具權威性八思巴字和滿文,歷史上也從來沒有用作輔助認讀漢字的工具。

常用字是先生在上面讀,學生在底下跟著念,也就學會了。生僻字可以借助《康熙字典》一類辭書中的反切和直音來認讀——舊辭書中的直音都是合乎反切的,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多方言普適性。比如「暹羅」的「暹」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念,查《康熙字典》可知,暹音銛、銛音、音纖——再查當代字典,果然暹、纖在粵語中同音cim1。

通過課堂上師生的口耳相授起碼已認識五千字左右,足以應付日常之用。其他讀書過程中偶遇的生字,即便字典上所註反切和直音碰上有不合粵語習慣的個例,問題也不大,因為合乎古音的反切本身就具有權威性,生僻的俗音反而可以視作訛讀。

7樓:

84年生,只能回憶香港8-90年代的中文教育。中文課基本上和英文課一樣,是不教拼音的,唯一學過的拼音就是普通話課的漢語拼音。記憶中兩種語文課大多都是通過朗讀課文訓練音感、糾正懶音,但是感覺當年的教學重點並非聽講讀寫並重,聽講兩方面在教學上花的時間不多,作文、閱讀理解每週可能花上80%的課時,尤其偏重文法和詞彙。

當然現在有不少改變了。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考研?

小莫 題主考慮心理學專業的話,只有港大有個專業接受非背景的學生申請,並且難度比較大,所以建議題主申請教育學。題主的均分和背景都不錯,好好保持均分。題主目前的雅思是7分,但雅思是兩年有效,題主要確保入讀的時候雅思還是在有效期內,如果過期了的話建議題主大三下或者大四再去考一次雅思。 招毅敏 建議輔修或選...

香港中文大學的interculture studies 專業怎麼樣?

課程簡直賊多 我覺得我選不過來 前陣子拿到了17fall港大文學院文學與文化研究offer和中文跨文化offer,都是授課型,最後選擇了中文,已交留位費。私以為如果你是對跨文化研究這一塊感興趣的話,ics是個不錯的選擇,課程有意思且豐富。宗教文化系幾個專業部分課程可以互選。感興趣的話會有賺了的感覺。...

香港中文專業碩士申請?

香港大學Frank 港中文可申請專業 MA in Linguistics 語言學碩士 MA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漢語語言學及語言習得 以上專業均為1年制授課型碩士,學費為148000港幣 年 申請條件 a 現為大學本科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