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學的知識很容易遺忘?

時間 2021-05-14 18:26:19

1樓:劉添億

大學知識不過是個目錄。

只要我們知道這個知識的名字,就可以很容易查到內容。但是反過來,我們很難查到不知道名字的知識。

如果沒上過大學,很多知識根本就查不到。上了大學但是忘光了,可以隨時把學過的知識再找回來。

2樓:林深時見鹿

大學學的太雜,自己運用的太少,又缺乏高中那種強度的課題練習,按照用進廢退理論,很容易學了就忘。

還有就是大學很多老師上課直接上乾貨不怎麼細講,學生也喜歡直接「吞了」,乾貨這東西,吃多了就要喝水,乾貨不容易吸收,所以乾貨又被排出體外,相當於學的基本忘了 。水被學生全吸收了,因此就有了「水貨」一說。

水貨好像就是這麼來的!!!

3樓:G先生

對於學過的知識,遺忘是非常正常的。有效學習和記憶的過程要學會在學習中進行「編碼、鞏固和檢索」三個步驟。

G先生:實現有效學習和記憶的3個關鍵!

要想更好的牢記、掌握所學的知識,可以試試下面的這幾個方法。

檢索學習,就是透過各種讓大腦覺得有點困難的方式把知識提取出來,從而深化記憶,以及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

怎樣進行檢索練習呢?其實方法也很簡單,比如課後的測驗、自我提問或測試、間隔練習、給他人講一遍、不同科目和技能的穿插練習等等。

檢索式學習法要想達到最佳效果:①重複多次檢索比一次檢索效果好,這很好理解,乙個知識你如果經常拿出來用,那麼你肯定能把它爛熟於心。②而且,檢索之間最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這涉及到了大腦的乙個記憶機制「必要難度法則」,也就是我們提取一項記憶時越費勁,在想起來後,我們就能記得越牢。而隔了一段時間再檢索,我們對知識的提取能力會變弱,回憶內容就會更費勁,但回憶起來之後記憶就會被強化;而且隔了段時間再複習,我們會發現哪些內容更容易被遺忘,從而有針對性地複習,讓自己記得更牢。

對於間隔時長,學習之後要及時檢索練習一次,然後可以間隔一天再練習,讓睡眠幫你遺忘一部分東西。但也要注意,間隔時間不要太長,讓自己忘記太多東西,否則就不是檢索了,而是重新學習。

所謂多樣化,就是要既會集中練習,突破難點;又要學會穿插學習、交替學習,把既相關、又不同的學習內容混合在一起學習。

多樣化學習之所以有效,原因在於:首先,考試的時候就是多種知識和題型的穿插、交替,平時交替學習、練習,會更有助於臨場的發揮;其次,交替學習要求我們辨別不同知識的區別,這會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比起簡單的重複,能讓我們掌握的更牢。

怎樣進行多樣化學習呢?比如,在學數學的時候,把數學中的函式題、幾何題、統計概率等題目都混合在一起來練習。這樣的長期練習,會讓你在遇到問題時,能快速的從大腦中調取出最合適的知識、公式來解答問題。

小結:平時的學習練習中,集中學習和穿插交替學習要有效的結合起來。如果你對某一項知識掌握的不好,則可以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專門針對這一目標進行集中練習。

比如:我的語文閱讀理解差,我就每天抽乙個小時來專門做閱讀理解、總結整合各種答題思路和技巧。如果單一的知識都掌握的差不多,可考試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思路,那麼平時在學習練習時,就要進行穿插學習,比如去做做綜合試卷,而不是單獨練習某乙個板塊的內容。

乙個人想要進步,要學會判斷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樣才能在進步的同時不斷調整自己。

要學會給自己建立一套客觀高效的反饋機制,具體方法就是:經常使用測驗與檢索,來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彌補。具體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看看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哪一方面欠缺;第二步是通過間隔練習或其他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三步是再次檢測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做了改進,哪些地方還需要下功夫。這是乙個打磨技能的過程,通過這種方法,你才能彌補自己的弱點,把潛能盡可能的發揮出來。

在記憶學習中,靈活運用一些記憶技巧,建立記憶線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常用的諧音法、影象法、聯想法、位置法、結構法等等。

像「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①「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就用到了諧音/意義/形象轉化記憶、位置記憶、聯想記憶、影象記憶,就是把你要記憶的東西和一系列實體位置(比如我們熟悉的身體、家居家具)聯絡起來,建立記憶線索。②而其中的「思維導圖記憶」就用到了影象記憶、結構記憶、索引記憶等。

學習就像滾雪球一樣,新知識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我們所學越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也就會越多。新舊知識的聯絡不斷增多、融合,我們的學習和記憶效率、能力,也就會逐漸變強。

如何才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實現終身學習呢?

第一,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終身成長》一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把乙個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型和固定型:固定心態的人認為我們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時就定型了,很難通過後天改變,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們也會認為是自己無能;而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所以他們願意更主動的學習,面對失敗的時候也會深度挖掘,嘗試不同的策略。

比如對於閱讀能力差的人來說,固定心態的人會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就這樣了,沒辦法改變、提公升了,從而自暴自棄;但成長心態的人卻會主動的去尋找方法練習,比如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的技能」,從而讓自己的閱讀能力得到鍛鍊提公升。

第二,要像專家一樣刻意練習。專家不是天生的,《刻意練習》一書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指出,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平均要在專業上投入一萬小時,或者十年的練習時間,而其中最出色的人,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刻意練習」上。也就是說專家級的表現,是來自於高質量的刻意練習,而不是遺傳因素。

刻意練習不是簡單的反覆做一件事,它是以目標為導向,有針對性的練習,不斷超越自己現有的水平;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要思考如何進步,不斷嘗試,才能積累大量心智模型經驗,知道如何應對複雜情況,一次比一次好;刻意練習最好在老師或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他們可以提供準確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找到需要提高的環節(沒有老師指導沒關係,要學會自己製造反饋,比如前面提到的反饋機制)。

4樓:鹽選推薦

知識學了就忘,那麼學習的意義在哪?

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叫「遺忘」?我們先不談很多影視片裡的「失憶」,單從學習的角度來說,就是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錯誤的再認與回憶。比如問你:

「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遊記》的作者是誰?」你曾經都記過,但現在乙個詞都說不出來,就是完全遺忘,你能夠說出部分詞,是部分遺忘。

遺忘有時候會非常尷尬,比如很多歌星在演唱會忘詞,比如蔡依林、羅志祥、張杰等,陳奕迅還因為忘詞向觀眾下跪,而且填詞人林夕也在台下聽著,真是尷尬不已。《奇葩說》等語言類節目,有好幾位選手講著講著就忘詞了,不得不重新拿起筆記本來尋找提前準備的論據,也是非常尷尬。學生們也深受遺忘的苦惱,昨晚剛背完的課文和單詞,老師檢查時就忘掉了一大半,考前熬夜挑燈複習,第二天考試時卻大片大片的知識想不起來,真是頭疼呀!

遺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即使世界記憶冠軍也無法避免,英國的冠軍老本,就經常會忘掉別人的名字,也會在出門忘記帶鑰匙,那哪些因素會導致我們遺忘呢?

一是時間因素,時間是一把殺豬刀,也是記憶的強盜,知識在識記之後進入大腦的短期記憶,在往長期記憶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通過複習或運用去鞏固強化,就很容易被「遺忘大盜」給盜走,特別是在剛學習後的前幾天,是「遺忘大盜」作案的高峰期。

二是動力因素。一般最先遺忘的是我們覺得不重要、不感興趣、不需要的、缺少感情投入的材料。積極的情緒會提高大腦的啟用水平,從而有助於記憶的保持。

我一般對於不想記的東西,要找到一些讓自己記憶的理由,並且給自己設立獎勵,就會產生一種記憶的熱忱。

三是專注因素。當你在記憶時「溜號」了,聽東西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這時對於資訊的關注較少,缺少觀察、分析和理解,資訊就如同過眼雲煙,需要時想抓也抓不住,也容易與其它的資訊混淆。

5樓:

我剛剛認認真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非常慶幸看到這個問題,感覺自己茅塞頓開,人生頓悟。下面僅是我個人的觀點。

我們學習,主要是學習方法,一定要理解,重要自然要記住,相對次要的也不要怕忘,學過腦袋裡一定會有痕跡的。知識主要在於應用,以後要用到的時候翻資料查筆記,很容易就想起來的。我個人認為,沒必要重複重複在重複,人生這麼美好,還有更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6樓:

會忘記,說明你記憶不深刻,比如你在沙子上畫了一幅畫,當時以為自己記住了,結果風一吹就散了。

那麼怎麼才能記住?

1,完整的學習課本,不停留在老師講解。

一本教材都是很多專家嘔心瀝血編寫的,可以不誇張的說,類似於「十#五」規劃系列的教材,裡面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廢話,每一句話對你來說都是知識點,所以對每一句話都要好好理解。

2,一定要理解的記憶,不能以會做題目為導向

題目因為存在「套路」,往往有隱含的條件,這樣方便了我們做題,但是不利於我們理解知識點。所以會做題目,不代表理解知識。

3,要有信心,只要你學過,哪怕感覺忘了,也只是你的記憶在深處,並不代表你要從頭學。

4,大學的時間對於如此多的課本來說,是「絕對不夠的」。

一門課程課內課外學習時間要達到一比二學習效果才比較好(也僅僅是入門級別),也就是180小時。相當於一周5天每天都要保證3小時自習。這已經需要沒有管束的大學生很強的自制力了。

7樓:

是啊,你「忘」了。

你掌握過嗎。

1、說真的,大學期間很多人並沒有學習,他們只是過完了該有的學時,完成了一些作業,並通過了一次考試而已。

而對於真正去學習、掌握乙個新的事物,無論是學什麼,用每週一到兩次的強度來「學習」,都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老話說功夫在課外,學習靠自己。

你用一學期上完了一門課,並不天然代表你就該永遠掌握了這門課。

要知道,一本教材對你來說可能只是一本只用半年的教科書,而對編書的人來說,可能要花費他們數年乃至數代人的時間來創作與增補。

每週一兩次的課只是師傅帶入門,距離掌握,距離「不會忘」,還有十萬八千里遠。

2、其次,對學習這件事來說,最危險的不是不學習,而是你以為自己學習了,實際上卻什麼都沒學。

這比逃課更糟糕。

正如大學裡有種現象,就是人到了教室,心卻沒在聽課。你可以在教室裡玩手機,聊天,睡覺,談戀愛,耳朵裡偶爾傳來老師在講台上說的只言片語,幾個專業名詞。

40分鐘後下課了,你伸個懶腰,告訴自己,這又是充實的一天。

然而這節課你坐在教室裡並沒有在學習,心裡卻認為自己已經學過了。回到宿舍書包一丟,水杯一放,似乎掌握新知識就是這麼容易,這麼瀟灑。

而逃課的孩子們,總有那麼幾個會想著「我今天沒上課,要自己補回來」。

而恰恰是這種自學的時光,比你在課堂上的效率,比你所謂的「學習」,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四年後你畢業了,大學期間「認真上課」的你也理所應當地把所有知識都「忘了」。

然後你很不解,你來知乎問

「為什麼大學學的知識,這麼容易就忘記了」

為什麼總感覺大學學的知識太虛,對以後的發展沒有幫助?為什麼總感覺其他人很厲害,自己很弱?

三先生 大多數大學生都會有這種想法吧,但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好好學這些東西,不是不重要,是你還沒有到意識它重要性的時候 尤其是專業課 因此一定要邊學邊用,最好是用實戰,去驅動自己更好的學習。 曹瑞琦 看以後你自己想幹嘛吧!工作還是科研。科研的話,讀了研你就知道理論知識多重要,越多越好,工作的話也好啊,...

大學學什麼系最容易掙錢啊?

xiaoyan201314 目前來看比較穩定的就是網際網路以及金融行業了,這個真是靠自己真本事吃飯,不強求於別人,這也是可以自己幹事業的行業,網際網路主要針對程式設計師,金融主要是學習理財技能。 周學長vlog 以下均為個人意見 不喜勿噴 我是大專畢業生,學的專業也是偏向生活類,大學學什麼專業什麼系...

上大學學習知識,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Garry 目的?OK如果說上大學非要有目的的話,那我就講講個人拙見,望各位朋友批評指正。首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的養成是未來生活的必備技能。人生在世,是在社會裡面生存,因此想要生活下去,那麼多學技能本事,奉獻社會可能就是政治裡面所說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