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有志於學」裡確立的是「人生的志向」還是「學習的方向」?

時間 2021-05-12 20:37:46

1樓:伍老師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hé)是魯國將軍,據說身高十尺,力能舉城門。

叔梁紇娶施氏為妻,一連生下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後來納了一名小妾,才生下乙個兒子,取名為孟皮。孟皮七歲時,爬樹玩耍摔斷了腿,變成瘸子,按當時禮制,身患殘疾是不能成為繼承人。

於是叔梁紇又向魯國的顏氏求親。由於叔梁紇年紀大,且性情急躁,顏氏的三個女兒當中,只有最小的顏徵在願嫁之。

當時叔梁紇六十六歲,顏徵在十五歲,禮制規定,男性成婚應在16至64歲之間,女性應在14歲至49歲之間。故而,叔梁紇與顏徵在的結合並不符合禮制,史書稱之為「野合」,即不合禮教的婚姻。

叔梁紇71歲那年,顏徵在生下了孔子。

孔子天生容貌醜陋,具有七露特徵,分別為雙眼露白、雙鼻露孔、雙耳露輪、嘴露齒。此外,孔子的頭額是向內凹陷的。

叔梁紇和顏徵在卻十分欣喜。

此前他們曾在曲阜東面的尼丘山禱求天神賜子,故而把孔子取名為孔丘,字仲尼。「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所以過去有「孔老二」的說法。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顏徵在失去庇佑,被正妻施氏逐出家門。

顏徵在帶著孔子,及同樣被逐的庶兄孟皮,在曲阜闕里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將孔子培養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

孔子十七歲時,顏徵在因操勞過度而逝。

魯國素有禮樂之邦之稱,孔子成長於魯國,深受影響,幼時常以模仿演習祭禮為樂,青年時做過管糧倉、放牧的小官,其後創立儒家學派,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名動列國,被尊為「天縱之聖」。

在本章,孔子概述自身學習和修養的過程,總結在不同年齡階段所達到人生狀態。

孔子總結的人生狀態,是乙個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學識素養逐步提高的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這是本章的要點。

孔子的這個總結,對中國人影響極深,被視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理想狀態,至今還在廣泛引用。

此處插一段冷知識。

孔子叫孔丘,其父叫叔梁紇,二者的姓名存在根本性差異。

這是因為,當時男子的名號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譬如叔梁紇並無姓,紇是名,叔梁是表字;孔子也不姓孔,孔是其先祖孔父嘉的氏稱。

事實上,孔子的祖上姓子。

後來孔子被尊為聖人,其後裔便以孔為姓,一直延續至今。

孔子由姓子到姓孔,其中涉及頗多風俗禮制,譬如五世親盡、男稱氏不稱姓等,這些風俗禮制至今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日後再行分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我十五歲樹立人生志向,並努力學習相關能力。

十有五:十五歲。有,又的通假字,解作再加上。

志於學:樹立人生志向,並努力學習相關能力。志,解作立志。

學,解作認真學習實現志向所需要的能力,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學習做人與品德修養;二是學習文獻典籍中記載的知識;三是學習各種技能並進行社會實踐。

古人的教育是從幼兒開始的,幼兒教育稱為「蒙學」,一般開始於四歲左右,學習認字、生活常識等簡單內容。及至八歲,可入讀小學,學習六藝、禮儀規範等內容。及至十五歲,可束髮入讀大學,修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等高階學問。

故而,孔子十五歲有志於學,並不是說十五歲開始學習,而是指十五歲樹立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

更多的論語註解,請參見本人專欄《論語斬件》。

2樓:平象法師

十五歲的責任與使命就是好好學習,努力積累知識。人生三個成長階段,青少年知識學習積累的階段,中年能力創業階段,老年體現智慧型經驗境界的階段。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定位和志向,人生才得以充實與圓滿。

請問有志於古代文學的中文專業的孩子需要背誦全本《文心雕龍》和全本的《歷代文學作品選》嗎?

荊公門下東坡首徒 看您要幹啥了。如果只是想弄個古代文學碩士畢業證,那沒必要背,熟悉熟悉就好。如果想潛心學術搞研究,光背這兩種只是攀住了古代文學的門檻沒掉下去罷了。怕誤會,解釋一下 我指的是您所謂的背誦一本 文心雕龍 和一套 歷代文學作品選 不是指您有志於 龍學 粥粥粥粥粥粥 文心雕龍 非常重要,我以...

作為有志於投身於智慧型機械人領域的學生,學習方向應該選擇機械人的控制,還是人工智慧?

阿穎 感覺人工智慧更多是用來做反饋的,然後指導機械人機械結構和電機等的控制。當然簡單的反饋不一定涉及深度學習,感測器也可以搞定。所以兩者都要學吧。 你覺得哪乙個門檻較高,就在本科好好學習它。低門檻的東西自學就可以了。智慧型機械人的基礎是機械人,然後才是人工智慧,就像腦和體的關係。恕我直言現在的人工智...

你是怎樣確立自己的人生規劃的?

小滿 剛畢業的時候和很多人一樣,迷茫沒有任何規劃,稀里糊塗跟著女朋友去了大城市工作,雖然平台很大但是沒有合理的晉公升渠道,也沒有合理的加薪路徑,就這樣荒廢了兩年。經歷過反覆催婚,經歷過非常糟糕的事情,迫於無奈,覺得考試拿證才是唯一出路。所以回到老家找了乙份清閒工資還湊合的工作,空閒時間全力備考。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