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課真的有必要做手工模型嗎?

時間 2021-05-12 07:54:19

1樓:

沒必要。

很多回答都是:不覺得做模型很好玩嗎?不覺得最後拿個實體模型很有成就感嗎?

這些回答不正說明了做手工模型沒必要嗎?如果做手工模型主要是為了滿足設計師想玩的私慾,手工模型只是設計師本人的玩具,(不是展示模型)那對於學習和工作確實沒必要。

以後如果普遍使用VR和AR設計,在實際比例的虛擬空間中體驗空間、材質、建造節點......你還覺得做手工模型有必要嗎?跟拿尺子畫手繪設計圖一樣,都是過時的技術。

如果因為喜歡還在繼續,那只能是個人愛好,對於學習和工作來說是浪費時間。

2樓:Joe.KR

說了半天結果是你們自己的問題,不是說大家都覺得難就是不好,這說明大家都差,但沒關係,都是學生建築本來就是一條很長的路,嗯。

技術上說,做模型時不敢做,不會做曲面,怕craft太差影響成績,這怪不得老師要求,是你們對自己手工能力的恐懼導致你不敢進一步設計;退一萬步拋棄曲線的想法,概念上說,好的建築,好的設計理念必須得要曲面?實際生活中你不僅要面對客戶的各種要求,還要面對城市規劃的限制,要學會在要求下創造自由,嗯。

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你們應該想的,沒有任何事是絕對的,既然談設計,那麼一切能讓client明白你的project的手段都是必要的,無論電子的還是實體的,沒有什麼好疑惑的,嗯。

3樓:TYXQ

做模型能更好更直觀的分析乙個建築的立面造型,有的東西不是再紙上看能看得出來的,,,所以坐模型很必要,不過現在國內的公司基本都是su不做模型了,節約設計成本,做模型也要花費時間,但是國外的公司是必須做的,所以可能想而知很重要

4樓:

無意間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想說些話。

就今年十月我去了趟美國,去幾個大學的建築系學習了下(UCLA、IIT等一些,其實他們有的是稱為環境藝術學院類似的),去到他們的工作室,很多都是大一到大五甚至研究生在一起合作設計,並且是從大一一直到研究生都在做模型以及立體構成,也許我無法解釋做模型有多重要(樓上也有很有朋友解釋的很透徹了)但從大一到研究生都用模型來推敲方案是有它的道理的,這也是我整個美國之行收穫最大的地方,同樣我也把這運用到了我這學期的課程設計之中。

5樓:wen wang

題主自己已經解答了實體模型的重要性,既然做個模型都覺得球體,曲面的難度,你又憑什麼把它視為創意,將來要兜售給甲方,讓人出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普通"建築的造價。這裡大可玩味什麼是真的設計。

6樓:

建築不能建成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在這之前首先就是模型能做出來,建築師不是藝術家。以前上設計課的時候,我和老師大談我立面的材料和結構的時候,他來了一句:你知道這個怎麼建麼?

當時我就我覺自己吹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空洞。也有擔心結構問題問老師建築可建性的盡力,得到的回答是,現在科技很發達,只要你模型沒問題就沒問題。雖然誇張,但無不體現了實體模型的重要性。

但是實體模型手不手工我覺得只是個人素養和表現形式的區別,不用糾結。

7樓:呆蠢逗比建築師

做模型是非常的必要!但首先我先幫題主想想辦法,弧形和球形頂如何用最簡單辦法做模型!本人上學時用的是PVC發泡板就是人稱雪弗板的那種容易切割容易貼上還有一定的硬度。

如果是弧形的牆面可以將板材切割但不割透,然後利用切口彎折形成連續的弧形牆面,如果覺得切割的那一面外觀不好看,可以在表面貼上一層紙或者帶膠光面桌布,這樣也可以掩蓋板上的一些刀口、鉛筆線和坑洞。

如果是球形頂,最簡單的處理辦法我建議就將球形分解成眾多三角形,進行貼上處理。在SU建模是你也會發現,它並不能生成向量的圖形,所有的弧形球形都會被分解成眾多三角形。如果建模時遇到複雜的曲面,你也可以在SU建模進行參考對照。

當然以上都是簡易建模方法,如果學校擁有切割機或者3D印表機,當然可以更好的輔助我們做模型(當年我們只有美工刀,真羨慕現在的學校……ˊ_>ˋ)。

再說說做模型好處吧!大家已經說的很多了。

首先,增加尺度感受。

我覺得這是做模型最大的優點之一。做建築設計時,建築的尺度關係是相當非常重要的,不合適的尺度關係會讓建築產生不為所願的空間感受。電腦建模會影響你對尺度關係的判斷。

相信實際工作後,去了專案現場會經常發生「臥槽明明我建的模型沒這麼大(小)怎麼實際這麼小(大)」這樣的事。效果圖也同樣會帶來實際觀感的錯覺,當然我們常利用這種錯覺忽悠領導……手工做模型能讓你對建築體量產生正確的尺度觀感,尤其是大比例模型。1:

1的模型實際感受會完全不同,建築是為人的使用而建,當然要從實際人的視角來感受整個建築,鳥瞰圖那些放屁的玩意都是給領導在天上看自己政績工程用的。

其次,實際空間感受。上學時最喜歡的課就是大師作品分析,結課作業就是大師作品手工模型乙個。真的,大師作品分析你做幾百頁的匯報PPT也不如用平立面圖實際建出乙個模型(含每層室內空間)。

你會更好的了解建築內部空間構成關係,直觀的感受空間尺度變化帶來的不同感受,流線和功能也會在不知不覺印在你腦子裡,要不然,他永遠在你的PPT裡。

最後,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發散思維的綜合提公升。中國教育方式本來這方面就缺乏,這種時候正是鍛鍊的時候。用便宜的材料怎麼做出各種效果,怎樣做出某種特別的造型,這些動腦的過程正是提公升的時候。

還記得流水別墅作業時,班裡的同學各種想法,有全樓木頭材質的,有雕刻板材仿文化石的,有石膏做山體的,玻璃膠做河流瀑布的,有噴雪的雪景,也有帶燈的夜景。

手工模型這麼乙個有趣的環節,你覺得有沒有必要呢?

8樓:括弧笑

在做模型之前,我跟題主有一樣的疑問,但是做完之後發現,模型製作真的很有必要。

在動手的過程中,你會逐漸發現你之前的錯誤觀念。其實做模型也是一種理解專業知識的途徑,手腦並用吸收知識會更快。

而且,做完之後的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9樓:

這點反抗精神都沒有,你就對老師說我就是想做弧形,我就是喜歡弧形,這弧形太難我就是做不出來模型。只要你圖紙好,乙個正常的大學老師都會給你讓步。

後來你就會發現不是人人都是扎哈,這個世界有乙個扎哈就夠了。

10樓:掌心河

弧形不敢做,還不如說不會做,不願意做。

最普通的體塊穿插也不見得不出東西。

所有自己懶惰而不願意去花時間的東西,都可以質疑有必要嗎。

有必要畫草圖嗎?有必要建模嗎?有必要做效果圖嗎?

有必要排版嗎?有必要熬夜嗎?有必要花那麼多時間改來改去嗎?

你和nb人之間永遠隔著那麼多必要。

11樓:momo

模型就和sketch一樣是基本功。

如果你的設計連模型都很難實現實際建造的時候不是更無法做了嗎?對建築來說,無法造出來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

還有就是打好基本功,如果去建築事務所工作,大部分都是要做模型的,且要求非常嚴格。

最後,念書的時候我也非常討厭做模型。。。

12樓:ran cheng

對於題主所說的創意被扼殺我只能說這才是手工模型真正的意義,如果你不能真正把你的方案建造乙個試試,你在手工模型中建造體驗是最接近於實際建造的。對於沒有毅力手工實現弧形設計的人,即便去了設計院也不會設計神馬異形的建築,異型的建築在設計中的難度遠遠大於手工做個模型。手工模型和真實建造都是使用平面材料加工製作異形建築,這也是目前建設成本最低的方式。

有人說使用3D列印可以很簡單實現異形模型製作,這裡我要說這個模型只能給外行人看。對於自己做設計沒什麼幫助。3D列印的缺陷是很明顯的,對於材料的把握,3D列印模型其實也是偽模型。

只有針對3D列印的建築(現在還沒有進入實用階段)才有效。手工模型和建造更為接近,不單是為了什麼體驗空間。空間體驗嚴重依賴體積,空間體驗模型無論手工還是3D都木有卵用,還是得靠腦洞。

13樓:ian Su

如果黏模型的時候,產生無法解決的變形,那在結構上就已經保證有問題了

保麗龍膠與模型板之間黏著的效果比鋼筋水泥的效果好(可以誤差,或是溢膠,膠也有適度的彈性)

所以都已經變形了,在好的概念都難以實現,在回到平立剖上面想結構吧~

14樓:

我覺得在德國學習那麼重視手工工作模型的主要原因是模型不是最終的表現手段而是設計思考的輔助手段基本和畫草圖類似我就看過乙個同學帶個耳機就那些對著基地模型一遍遍切各種不同的體塊各種材料造型的去反覆組合搭配的去試去修改有點類似裁縫的量體裁衣而這種類似草圖的推敲工作電腦很難完成 su也有很多限制光用草圖可能也無法那麼直觀的呈現空間效果還有一點就是模型是真正的物理世界中的材料組合而非電腦虛擬的數字影象呈現電腦虛擬的會省略掉很多重要的資訊比如材料質感物理世界的彈性重力建造過程的再現等等伊東豐雄就說過如果模型都很難建造那麼實際建造的難度可想而知設計中可能就會有所調整還有一點就是其實電腦的成本也很高的買一台建模渲染很出色的電腦其實是很貴的何況還有軟體的費用(當然國內基本盜版)還有就是軟體的學習成本

15樓:裡旺卡

絕對有必要的。

模型能幫你找到實際操作可能遇到的問題的漏洞。

一定要有模型。、

雖然本人不是建築專業,但是作為工科女,觸類旁通也明白實驗和模型的重要性。

16樓:

已經有非常細緻的答案了,但是我想再補充幾點,由於題主提到了「師一要求手工模型的話感覺思路就被限制了。弧形不敢做,球形頂不敢做」這個問題。

在我沒有出國學建築之前,我也有過這種想法,認為模型達不到這樣,那樣的效果。但是在我出國之後,我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有學校硬體設施的問題,但是還有我們自己動手能力的問題:

1.先說說硬體方面,國內的建築學院一般很少有模型室,而在歐洲大部分建築學院,完備的模型室是建築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模型室裡一般有各種材料的切割機,打磨機,塑模機,雷射切割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模型室裡有老師,在開學初始的時候,老師會先交大家使用模型室的所有器材,告訴你什麼材料用什麼機器切割,各種機器可以切哪種材質,以及安全使用須知,因為有些比較危險的大型機器用來切金屬或者玻璃,不僅不能直接上手,在使用的時候還要帶眼鏡。

模型室老師最大的作用是幫你實現你天馬行空的想法,缺什麼材料可以找他們,想做什麼形狀也可以問他們。曲面和球面在這裡根本不是問題,有一種塑料塑膜機,可以把液體注成各種曲面的形狀,更不要說現在學校一般還會配置3D printer,幾乎就沒有做不到的。這種硬體設施的先進,讓剛剛來到學校的我就產生了巨大的感嘆,在這裡,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再來說說動手的問題,老外的動手能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強悍,我大學期間也就和過一次混凝土,砌過磚牆和磚拱,但是我研究生上學期間studio裡的老外基本從本科期間就熟練掌握用混凝土做模型的技能(包括自己做模板),鋸木頭,擰螺絲,弄齒輪等等,因為從大二開始他們作業要求就有做1:20的構造大樣的要求。

在他們看來,做出自己想到的東西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要為自己找藉口,把你逼到那個程度,沒有你做不出來的。我記得知乎上有個同學做了艾菲爾鐵塔,非常震撼你送過或收到過什麼特別的禮物?

3.到底什麼樣的模型是有用的呢?一般我認為三種程度的模型是有必要的,我以自己為例:

一般1:500-1:1000的模型用來研究基地和周邊環境的關係,其實我這個有點大了。

是1:300的,這樣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基地周邊的交通和建築關係,在做的過程中你也會逐漸熟悉周邊的環境,每乙個你用手做出來的東西肯定表示出你對它有所了解,就跟手繪圖是乙個道理。記住,SU的這種模型不是不能做,是做出來之後沒有這種的直觀,而且你可以隨意對自己設計的東西進行變動,看是設計曲線的放進去合適還是方的,還是組合的。

下面你就可以進行更加細化的設計,建築裡面是什麼流線,什麼空間呢?這時候做1:100-1:

200的模型然後,你還可以做1:50的模型,把你的細部設計放進去,記住要放人表達你希望空間裡人的活動,人是怎麼使用空間的。

最後,如果你的構造設計很獨特,你認為有必要表達,還可以做1:1-1:20的節點大樣。

我沒有這種的,所以~~~

如果你這樣一套系統地做下來,你會覺得你的方案非常有說服力而且經得起推敲,做模型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因為你可以親眼目睹自己紙上二維空間變成可以使用的空間。建築師始終都肩負有向別人推銷自己方案的責任,也許甲方看不懂你的平面,剖面,立面,但他一定看得懂你的模型。這也就是為什麼賣房子的時候房地產商一定會做個小區總體模型和戶型模型還要放上家具。

做模型是一件利己利他的事情。

國內目前比較欠缺這一方面,我認為自己一定要有意識地提高,我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並不強,所以模型對我幫助很大,而且一般草模也是非常有用的,不用做得太精細,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好,而且草模的不確定性使方案各方面發展空間非常大,可以拓寬思路。

如果有時間,我會上更多圖來說明。

建築設計有必要考研嗎?

繪圖猿 考研對你來說有兩個方面好,一是縮短你考一級註冊建築師或者二級註冊建築師的工作所需的年限,因為你大部分在學習了,二是如果你是研究生了,以後不從事建築行業,你擁有乙個學歷比別人找工作相對容易 封夜 你的想法是對的,考研的另一部分就是認識業內實權大佬。你爸給你介紹的我沒看懂,是給你介紹了乙個30萬...

大學想學建築設計 現在要做什麼準備

哐當咣嘰 建築不僅僅是畫畫,當然,畫畫這個技能能讓你更好地理解空間,幾何線條等等建築語言,建築表現上肯定是加分的 準備分為工具類和設計類,建議平時沒事就看看相關的,工具包括學習軟體,Rhino,grasshopper,Adobe suites,Sketch up,CAD,python,maya等等,...

真的不值得做建築設計嗎

國內中字頭大型甲級設計公司大佬們坐在家,遙控韭菜們工地吃土,要如何如何跟甲方匯報。又有誰知道大佬就是在2015年左右開始屢屢受挫,起初喊著要做作品的爛尾樓,會議上被甲方指著鼻子罵不專業,呵。這就是業態。 餘躍 做建築設計加班,是因為你要趕別人催你的設計,而不是別人無條件等你的設計.做建築設計優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