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上,有沒有工業界領先於學術界的情況?

時間 2021-05-11 16:33:09

1樓:

HCI領域,尤其是研究social media的。先不說工業界「領不領先」於學術界,學術界一沒資源,二沒資料,對social media很多東西的內部機制兩眼一摸黑基本靠猜。雖然assumption基本都是錯的,但是有各種理論的支撐和道德上的優越感啊。

反正學術界也不需要解決實際問題,能獲得intellectual orgasm就夠了(滑稽

2樓:張瑋梁

M架構1920s已經出現,2023年錢德勒才正式提出,提出時美國過半大公司均為M架構…

就商學院而言,找個學術界領先工業界的地方才是真不容易。

3樓:

公司的實驗室,不出成果就專案就死,燒錢還不給公司帶來利益遲早關閉。

大部分高校的實驗室,拿到經費後能報銷趕緊找發票報銷。

動力/目的上區別很大。

在大部分領域,公司的實驗室領先高校的實驗室。

在某些領域,公司的實驗室碾壓某些高校的所謂實驗室。

4樓:

感覺現在deep learning的成果都來自工業界啊, MSRA的ResNet, FAIR的Mask R-CNN, Google Brain的 GAN.

5樓:小豬兒啃地瓜

有次全國流態化會議,某位朱姓原始談到最近比較火的高速流化床的研究時,說這項研究shell在50年代就做過了...他以前在那裡工作時翻閱資料看到的。

6樓:有一點常識的人

應用領域,以工科為甚,企業明顯碾壓學校,而且你若了解,會覺得學校在做匪夷所思的事情。

因為,目的導向,需求導向,知識暴利導向,投入承繼性,結果檢驗,企業的自發動力和獲得的激勵遠大於學校。

以當前熱門的電子行業、半導體行業、通訊行業、計算機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為例,很多理論、概念、技術細節、實驗資料、修正引數乃至堆積成的大學教材都是來自企業,似乎跟大學完全無關。你無法想象乙個需求不強,動力不強(自認為很強),又與外界少關聯的閉門造車者,能做出驚天駭人的事情,所以,某種程度上說混一混和騙經費一點都不為過分。

PS:中國的科研都在深圳&珠三角。

7樓:懶得起名

在高功率半導體領域,工業界略領先學術界,當然,這個領域裡,工業界和學術界的聯絡是很緊密的。

以碳化矽的MOSFET來說,目前Wolfspeed可以做到10kV,目前我還不知道那個學校能夠自己做出這麼高的mos。這個行業對技術要求太高了,學校沒辦法自己做晶元,必須依託大公司做實驗。對於Wolfspeed自己來說,10kv也不是成熟產品,他們還在測試,我看到北卡州立的文章裡面,他們都是自己進行封裝的,自己加wire bonding,和die attachment,估計是因為Wolfspeed自己還沒有進行封裝,都是一些裸露的die。

全世界沒有幾所學校能夠拿到這個器件,另外,即使能拿到die,能夠有條件自己給die做封裝的學校,全美也沒有幾所。北卡州立因為和CREE合作很多,很早就拿到了這個器件,他們拿10kv的MOSFET和15kv的IGBT做過測試,並做過驅動,在這個領域走在學術界的最前沿。而Wolfspeed自己,不僅做出了器件,連驅動板業開發出來了,去年開會時還見到他們拿出來展示了,做的很緊湊,很漂亮。

不過聽說今年CREE就要把wolfspeed賣給英飛凌了,到時候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8樓:Hachiroku

計算機系統領域,工業界領先的不要太多。每年都無數的學術界教授轉投工業界。原因也很簡單:

fb google分分鐘就能在上萬台機器的cloud裡面跑個實驗,這在學術界根本沒有條件,想都別想。去看看近年的sigcomm,osdi,nsdi,有多少都是msr出來的。學術界嘛,也就只能搞搞理論演算法什麼的了。

9樓:多啦A夢工程師

10樓:

我也湊個熱鬧,多重網格演算法,和快速傅利葉變換一樣的複雜度,是基於這樣乙個現象:在一般的迭代下,不同頻率的誤差在不同粒度的網格上衰減速率不一樣。這個是乙個蘇聯人的發現,但要注意的是這不是從某個定理公理出發,而是完全實踐得到的。

11樓:碧落花生

這兩者之間沒有什麼絕對性的先後關係。

就比如說,工業革命,內燃機出現致使了關於燃料使用效率優化的研究,推動促進了熱動力學的建立,發展出了三大定律,其中還包括大家多熟悉的一條能量守恆定律。但是,另乙個角度上說,科學發展推動了技術革命,就比如,電磁效應推動了發電機的發明,是人類得以跨入了電氣時代。

一般來說是技術推動科學發展,科學上的發展一般來說都是落後於具體事實的發現,所以相對論在具體實驗發現前就提出來了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愛因斯坦也是因此被認為是天才。

不過以我看來,過分的去追究誰先誰後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與其在乎這個,不如去追尋技術的革命或者科學新理論的建立。

12樓:得分的

晶元啊!ISSCC上工業界和學術界文章數對比,近些年學術界才在數量上追上

工業界有Intel,IBM,Samsung這些巨頭,完全吊打學術界

13樓:Yang Wang

燃燒,原始人就開始用火,

到目前都沒動明白火焰是個啥,

猜測是一大堆的化學反應,傳熱,流動,傳質的複雜系統。

原因很簡單:測量不到阿!元素多,變化快,儀器本身還會干擾火焰,並且被燒壞。。。

所以:燒飯點菸時,請帶乙份敬畏之心

14樓:李大貓

新藥研發 Pfizer Msd Roche這種級別可能沒有大學可以比CS也是工業界領跑

15樓:藝術就是派大星

16樓:sherry32

我覺得可能是定位不同吧,學術界可能會更加關注一些大概好幾十年之後才用的東西,而一旦出來個原型,大家做這個的興趣就沒那麼大了

17樓:楊倩妤

對於資本主義,工業界大部分領先;對於社會主義,學術界不可或缺。我看學術界研究出來的科技不久就全社會(包括工業界)共享了,工業界卻為了賺錢而藏著掖著,那工業界再先進,對社會主義也沒有用,社會主義基本工業建設,需要依賴學術界!

18樓:孟國濤

Alphago來自google deepmind

faster rcnn系列來自Microsoft research

segnet來自facebook AI research

19樓:杉杉來遲

錨桿。。。。

錨桿是如何起作用的,其原理是什麼,直到現在都沒辦法精確的進行解釋。錨桿支護的幾個重要基本理論:懸吊理論,組合梁,組合拱,水平應力理論,鬆動圈。

懸吊理論,組合梁,組合拱,原理簡單,但是與實際相差甚遠,具有侷限性。

水平應力理論也只是說明了水平應力對巷道穩定性的影響,並不能解釋錨桿的原理。

鬆動圈,是這幾個原理中最接近真相的乙個理論,但是這個鬆動圈的範圍怎麼算出來,有多大,誰也不知道。

那麼錨桿是怎麼用的呢???這個時候只能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現規矩,總結規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樓:

軟體工程領域就是工業屆領先於學術界,畢竟是實踐性經驗性非常強的領域。比如說持續整合,極限程式設計,敏捷開發之類的,都是工業屆在日常搬磚中總結出來的。

21樓:懶懶等飛鳥的魚

我覺得首先得界定「領先」代表了什麼,如果是指應用,那麼必然是工業屆獲勝,因為這就是他們該做的,也就是說任何應用都是歸類於工業技術,哪怕你只是個碩士研究生,只要你的課題涉及應用,那麼你的這個行為就是工業技術實踐,你人本身可能是學術界的,但是研究不一定。

學術界或者理論研究,通常是基礎科學。也就是尋求自然規律的,本身就不是靶向於應用的。比如生命科學領域,很多都是訊號通路、靶點、機制的研究,並且研究出來這個靶點或者通路,並不是為了開發藥物治病救人。

而生命科學領域裡面的「工業屆」,藥企醫院等,則會盡可能的利用這些理論來造福人類。

其實問題的本質是理論研究和實際產品誰先誰後的關係。我認為必然是理論研究領先於穩定的產品。但是有些專業,理論研究和產品本身就是交織狀態,相互補足的。

22樓:周維恭

島津儀器有個大神田中耕一,其人只是碩士學歷,從未在科研機構工作過,只是在島津儀器裡工作。依靠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拿到了2023年的諾貝爾獎!他得獎時,日本學術家都不知道他是誰...

23樓:

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這一塊兒,學術界基本是被工業界吊打。

沒有基礎設施,模型想搞複雜也算不出來;就算有計算資源,資料集依舊被工業界霸佔。

24樓:叛逆者

必須說一下,工業界也學術界的劃分並非是屬於公司還是屬於學校,而是看在做的是研究還是工程,所以問題裡的劃分是錯的。實際上,公司的研究院屬於學術界。

學術界優化的目標是,在最好的條件下比別人都好,其他條件我不管。

工業界優化的目標是,在最差的條件下比別人都好,其他條件也不掛。

這兩個目標的不同,決定了做事情的方式和優先順序有很大的區別。領先不領先,也僅僅取決於評判標準。

25樓:氨氣

控制理論方向,有巨大的溝。跟工業界的聊天,被各種鄙視。據我所知,也就shell敢於用點新東西,內部訊息說,每年多賺的那點錢還不夠砸系統安全的呢。

工業界很多人認為工業x.0就是扯淡的。不過也有結合好的,樓下跟asml合作,看起來做的相當好,估計能用上。

26樓:

工業:先搞起來就行,其他的有學術界呢!

學術:我得先全都搞清楚為什麼,再搞……

於是工業界通常來說都領先不少

舉例:AI

講道理,學術界連智慧型、意識等等概念的定義都還沒有個統一結論呢!應用方面你看看,多少程式猿可以說自己在搞AI!

27樓:貓騎士

關於這個問題,給樓主推薦《科學革命的結構》和《科學革命的歷史分析》,科學和技術的接觸本身就很遲,聯絡也並非大眾想象的那麼緊密,關於題主所描述的這種現象其實是普遍存在的

28樓:J.Law

謝 @BryanLe at. 根據我有限的了解,工業界和學術界的相互看法是這樣的。

學術看工業:你這玩意兒太Low。

工業看學術:你這貨真的能用?

根源在於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側重點不同。學術界更需要理論創新,做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實際用不是首先考慮的因素;工業界需要能批量生產的穩定產品,如果有乙個東西很厲害但用了一星期就壞了,這種技術沒有改善穩定性之前基本不會考慮工業應用的。

對於傳統學科而言,這種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差別會更明顯,比如我所在的天線領域。在期刊會議上可以看到各種新奇的天線,其指標大都是有一定創新的(否則不可能發表),然而到實際應用上,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幾種,比如手機的PIFA天線,相控陣的貼片天線。因為這些天線理論簡單,調測方便,有相關調測經驗的工程師多。

在工業界敢顛覆傳統是需要很大勇氣和投入的,比如蘋果首先在iphone4應用全金屬邊框天線,然後就發生了某個手持姿勢時訊號變差的天線門,這就是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比較容易控制輸入環境的一些學科,比如計算機演算法相關,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差別就開始模糊,因為面對的問題環境都是差不多的。比如現在很火的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各大企業事實上是和高校研究所處於競爭狀態,甚至有不惜高薪從高校挖人的情況出現。

學術界科研(research)與工業界研發(R D)有什麼區別?

氣颯仁 不請自來。分別在高校和工業界混過的人來拋磚引玉一下。科研界的研究,重視新穎,這個新穎包括idea新,方法新,看問題的角度新,研究領域新等等。但是這些是否轉化成可用的產品否?科研界並不關心。而工業界的研發,是從產品和使用者入手,是否可以解決痛點,是否可以提公升良率,是否可以擴寬製造的工藝視窗,...

計算機博士期間鍛鍊的科研能力能否在工業界起作用?

Mr.bro 嘗試回答一下,科研能力是一種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大不同於應試能力,同時也要高於學習能力。工業界的問題更多的是運用類的問題。更多要求的是準確性和熟練性。科研能力的培養,當然能讓你在工業界快速上手。更像一通百通的道理。再談談計算機博士的科研能力,逃不開理工科的基礎,電腦科學本身是...

機器學習模型在工業界的應用?

哈哈哈 參照另乙個回答 基於神經網路的現實中的應用?哈哈哈的回答 知乎 基於神經網路的現實中的應用?機器學習大多是應用在影象 語音和文字,也能用於旋轉機械故障診斷。在本質上,旋轉機械故障診斷是乙個分類的問題。例如,常見的機械故障包括軸承滾動體故障 外圈道故障 內圈道故障,齒根裂紋 齒麵點蝕 缺齒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