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華大學致理書院《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導論》這門課?

時間 2021-05-09 22:39:51

1樓:老堪

我曾聽過這個人的講演,他說他學過科學史,他認為學習科學史對他現在的研究是有幫助的。

我認為,科學史不應該簡單地劃歸為科普知識的內容;科學史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問題也不應該簡單地歸結為科學體系中的一部分。《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導論》應該作為理科類研究生的必修課。

科學體系發展到了今天,它猶如樹上的一顆豐碩果實,它今天之所以長成這個樣子,和樹葉、樹枝、樹幹以及樹根,還有花開花落、做果生長的的有過程都有著必然的聯絡。哪乙個過程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到當下這個果實的形態。

若能做到真正理解今天的科學,了解一下它的歷史是必要的。我們要想在今天的科學體系上有所創新,這種了解又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一顆果樹在每乙個發展階段都是豐富多彩的,科學史中的那些重要的環節,同樣是紛繁複雜動人心魄的。

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自身發展歷程的簡化,其目的是使科學知識更適合於傳授和應用。科學發展的歷程,同時也是歷史上的科學思想不斷簡化和忽略的過程。這使得我們科學現狀出現如下特徵:

一方面,科學的論題越來越狹窄。至今,科學的目標僅僅集中在了所謂「大統一理論」方面。但人們卻忽視了乙個基本的問題,那便是力是什麼的問題。

而要想說清楚力是什麼,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的問題,又是更為基礎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的問題並不屬於科學的問題,而是屬於哲學上的形上學問題。大不了可以劃歸為科學哲學問題。

另一方面,科學的基礎越來越脆弱。科學同其他學科一樣都有著紛繁複雜的歷史,今天,成熟的科學體系即便不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它的體系化依然是以削弱其豐富的歷史內涵為代價的。

古代人類是如何發明的自然數?伽利略的加速運動實驗還有哪些內容已經被我們忽略了?歷史上這些科學的思想火花,無論哪一顆能夠被我們重新燃起,都有可能豐富我們科學的基礎。

尤其處在前沿的那些孤獨的科學家們,沒有什麼人比他們更需要這些創意的湧現。

歷史在那裡擺著。科學家雖然不是歷史學家,但以史為鑑,仍然是所有渴望進步的人或團體追求科學新發現的動力和源泉。

科學發展到了今天,向前走,己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要像盾構機一樣。把自己固定的堅實的基礎之上,才能夠穩固的前行。

未來的科學不在於前沿的課題有多麼的尖銳和先進,而在於這些課題落實在什麼樣的堅實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學習《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導論》,就讓我們從回答數是什麼、時間是什麼、運動是什麼,這些基礎的科學哲學問題開始吧。說不定那四種力的統一需要建立在這些問題基礎之上呢。

2樓:懷柔遠人

我一直覺得,科技哲學也好,科技史也好,其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

可以作為必修課,但是不是應該給本科生開設,或者是不是適合給本科低年級同學開設,是有待商榷的。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成立科學史系?

原來在北大的一幫人,跳到清華去了,還單獨給了個山頭,動靜不小。吳國盛,江曉原,兩個代表人物,乙個北大去清華,乙個南大去上交,兩個人還不是一路的。至於為啥在北大搞科學史,只能說之前搞自然辯證法的那幫人沒出路了,但總要混口飯吃,就改名叫 科學史 吧。注意!是 科學史 哦,可不是什麼低俗的 技術史 也不是...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暑期「學工學農」實踐專案?

不匿。大概能猜到甘sir為什麼要在學農的時候讀論語 耕讀本就是古代知識分子推崇的生活方式。甚至中國的哲學思想本就有很多來自於耕作 中國古代哲學的天地人相統一的宇宙觀 知行統一的知識論。反過來說,不去真正的體驗一次勞動,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古人的哲學思想是怎麼來的 是怎麼發展的。而勞作結束,臥在樹下 也許...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電腦科學專業在 US News 中排名第一?

哈哈哈 唯一乙個圖靈獎也跟清華沒什麼關係,姚老本科台灣國立,碩博哈佛和伊利諾伊,00年獲Turing award時候是在普林斯頓任教,嚴格上來說清華乙個圖靈獎都沒有,那為啥世界第一 建議綜合四大全球高校排行榜共同參考 清華大學 2017 US News 電腦科學世界排名 全球第1 亞洲第1 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