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醫學博士四年 5 篇 10 影響因子以上的 SCI?

時間 2021-05-08 19:38:05

1樓:藏地佛

極小概率事件。看到很多人提的基本都是生物學博士,並非醫學博士偏題了吧。如果做的偏臨床的研究的這麼多篇國內還沒見過幾個,偏基礎研究如果沒有前期鋪墊也難做到。

2樓:

Ying Wang | Menzies Research Institute, Hobart | ResearchGate這個就是,還是個美女。

3樓:

有的組集合全組之力養一兩個人。這一組二十多個人所有的文章恨不得都給這一兩個人掛名,甚至對於以後不做科研的學生,老師會讓他們把他們的一作都讓出去給這一兩個人。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認識兩個做材料類的哥們兒,乙個博士畢業光一作就有三十多篇。另乙個一作加掛名80多篇(一作能有二十多篇)。

他們各自的老闆是把他們當成了翻身的希望,玩命給他們弄文章,然後送到海外做三年,回來好拿帽子帶老闆翻身的。然而這倆人全都賴在海外拿PR打算入籍壓根就沒打算回去,而且還完全不念自己以前老闆的好,哈哈哈!

4樓:叫我伊莉莎白

我之前真的理解不了,那種四年影響因子加起來大於85的人…而且我們學校這種人多的是啊!!後來我發現如果是臨床的,有時候並不需要做太多溼實驗,做一些測序富集分析,做一些流行病學統計,七八分的文章不在話下,再多花一些錢,做一些亞洲人特異的突變什麼的,病例特別多的臨床研究,十分多還是很正常的,哎,雖然都是醫學院,臨床跟基礎的鴻溝根本不可逾越

5樓:羅濟仁

看天賦、機會、運氣和勤奮的,有的人適合做手術,有的人適合疑難病例MDT,有的人適合搞重症,有的人適合寫文章拿課題,當然,有的人每樣都做的好。對於乙個人而言,做好其中一樣,就很好了,不用太在意。至少能滿足畢業條件,畢業,找到相對理想的工作,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病人,就行了。

6樓:

華科有個叫創新研究院的學院,各個學院可以掛靠到那裡招博士,要求兩篇a區一作才能畢業(生物醫學領域a區if>7吧差不多),所以生科院的延期博士滿街跑。

7樓:胡言亂語

一般來說,一篇10分夠你地球上所有院校博士畢業。

兩篇就能進國內頂級醫院科研崗了。

四五篇能進頂級高校了。

你就是進諾獎實驗室,也未必能發四五篇。

哪怕你是腫瘤類。

反正我是沒見過。

除非你的關係硬到一定程度,能讓整個團隊的成果全給你掛一作/通訊。

有這種本事的博士,誰TM做科研啊。

當然,你要說不是一作,那就算了。

說個笑話。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我院有位博士,做了篇史詩級課題,投了JDR。

各種修,各種改,各種問題,搞了一年多,依舊遙遙無期。

心態崩潰,花幾個月重做了個東西,水了篇oncot準備畢業。

結果最後關頭,JDR突然接收。

8樓:阿笠

能力+運氣能力:能進入施一公的實驗室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施一公的實驗室那麼多人也不是人人都一手 cns, 她能脫穎而出,肯定十分優秀。我就有一位十分優秀的舊相識,放棄了美國名校去了施一公的實驗室,最後也沒什麼收穫,幹了4年拿了碩士畢業了。

運氣:做過科研的人都知道乙個課題成功的機率很難說,萬同學這麼多專案都進展順利,肯定也有運氣成分。另外,能進入施一公的實驗室也跟運氣有關係,每年優秀的學生那麼多,稍微走錯一步,就可能進不了這個實驗室。

雖然優秀的人在哪都優秀,但失去了施一公實驗室的平台和結構生物學高產的背景,這麼多文章很難複製。比如說她進入絕大多數諾獎獲得者的實驗室都極難在4年內發這麼多好文章。

9樓:

不管是哪個學科,如果從處理原始資料開始都是自己乙個人幹,那麼從處理資料,到文獻調研,到分析資料,再到寫,最後到定稿投出去,再算上審稿週期,一年能發一到兩篇文章是正常輸出,一年發兩篇以上就屬於高產了。

這些高產的牛人自然有牛X的道理啊!

工作日正常工作時間是八小時,有的人在這八小時裡面還要玩手機刷知乎(比如我),一天最多高效工作三小時。在這之外,我還得去找好吃的,還得打球,還得鍛鍊身體,還得泡妞,還得喝酒看球打遊戲,還得保證睡眠時間不然第二天高效工作三小時都做不到了!

而這些牛人,除了每天正常工作八小時,剩下的16個小時也許除去睡覺的時間全部用來搞研究,這麼高產很正常啊。

乙個人乙個活法,沒必要因為牛人的等身著作就懷疑自己的是不是白活了。

我覺得,工作時間好好工作,保證每天能高效工作幾個小時,出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反正我也不想當大科學家。

10樓:房間裡的大象

其次,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是天生的適合於搞科研,而且這樣的人,每一屆都會出現,獨特的選題和視角,會讓編輯部刮目相看。如果真的是乙個人完全做出來的研究,我猜測,這個優秀的博士生很有可能選擇了乙個非常寬泛、相對前沿的選題,並且將其分開,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進行梳理、撰寫、投稿。我這樣猜測的主要是基於,我在讀書期間也是這樣做的,出成果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游刃有餘。

再而之,他的平台一定很好,就像施一公的團隊很容易就可以發表一篇science,而換乙個學校,可能10年都發不出來,借力打力,平台良好的氛圍、前言的視角、容錯的耐心都是至關重要的。

11樓:little sasor

正常啊有些腫瘤雜質100多分的影響因子。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可比性,看研究方向。某些專業發3分都難而有些專業發10分都不算太難。

12樓:

發文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課題具有前瞻性和可挖掘性。就好比中東那塊地方,挖幾鏟子就冒油。

地利:個人奮鬥,再厲害的課題,也得人來做,來整理。

人和:課題組的人脈讓這個厲害的結果發表在厲害的雜誌上。

為什麼除了醫學博士 M D 和法學博士 J D 以外,其他的博士畢業生都是哲學博士 PhD ?

在日本,JD被翻譯成法務博士 專門職 只相當於碩士學歷,不等同於日本的博士 法學 M.D.的話同理,但日本與美國教育制度不同,美國的M.D.相當於日本的6年制醫學本科,而日本的醫學本科大致相當於研究生院的碩士學位。美國醫學博士PHD才能和日本的博士 醫學 翻譯成英語是Ph.D in Medicine...

在日本醫學博士畢業後,能幹什麼?

在日本的醫學博士有PHD和MD的區別,就相當於國內的科研型博和臨床型博士。在日本能拿到MD比PHD難很多。所以畢業後幹什麼,就看你哪個型別的博士畢業了。科研型的就搞研究了,臨床型的,當大夫嘍。 如果能留在日本做醫生,那麼恭喜你,走上人生巔峰了。但是貌似很難很難,其名族保護意識非常強。至於終生致力於科...

網上一些檔案說「臨床醫學博士後出站後,可以評副主任醫師」,是真的嗎?要不要先考主治醫師才可以評?

玩文字遊戲吧,我了解到的都是出站可評副高職稱,注意這個副高職稱是副研究員而非副主任醫師,因為博后無法聘主治,你連主治都不是怎麼頻你副主任醫師呢?一些招聘單位憑藉這個文字遊戲騙了不少韭菜入坑 若瑾 主治還是先考了吧。一般博士的時候就可以考主治。一次性通過,一般沒問題。副主任考試是,博士畢業,主治醫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