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職業的某一階段 很多金融非金融的人士都希望能進入PE行業?

時間 2021-05-08 14:56:17

1樓:黑車司機

1.薪水福利,達到一定級別就會超越ibd,而且級別越高激勵措施越多,基本上你的有價值的工作行為都會得到激勵(募成獎,投成金,退出金,跟投收益等等)。

2.工作強度,雖然出差多,加班多。但是比投行、諮詢強太多了,而且很多時候能做到真正的彈性工作,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牽掛多了,這個比ibd好多了。

3.工作成就感和新鮮感。

4.至於exit opportunity,就是自己出來單幹唄,真是大佬了,老東家就是你第乙個lp。

2樓:LLL

非金融人士就不說了,說說金融人士。

幾方面的原因:

(1)到了一定級別之後,頭部PE的整體薪酬會超越頭部IBD(不用說諮詢等等其他收入更低一些的賣方),而且越往上差別會越大。主要原因就是IBD說到底還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個人單位時間能幹的活有乙個明顯的極限,沒啥規模效應。而且由於競爭激烈,沒啥太大議價能力,所以有乙個明顯的天花板。

而頭部的大PE,很少的人能管很多的錢,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就能給員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酬。

(2)雖然PE也要跪好的標的公司,但好歹是出錢的,大家多多少少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的。在一些特定行業或特定時期,頭部PE還會比較強勢,因為大家都需要他的錢。IBD基本上見哪個客戶都得跪,不用跪的客戶一般都是沒啥收入的(當然一些不得不跪的巨無霸也經常是伺候了半天一點收入都沒有,就是讓你打免費工)。

所以一方面有點低聲下氣,另一方面不得不跟著客戶的要求和時間走,所以work life balance相對比較差一些,經常被迫加班出差。

(3)最主要的原因,張三李四都去了,我為啥不能去?!

3樓:金融小百科

前投行從業人員,後來轉行幹過一段時間PE。

注意,並不是鄙視鏈。

而是大家處於上下游的哪一環節,彼此如何合作共贏。

而PE作為買方,算是金融行業的比較下游了。

通常跳槽,都是從上游去下游,很少反過來的。

一般比如說賣方這種,都傾向於往買方跳。投行跳PE的總體數量還蠻多的,很多時候其實並沒有投行裡面那麼賺錢,畢竟投行每年可以期待獎金。PE能不能拿carry真的是看緣分。

並不一定是因為買方賺錢,而是因為年紀大了,有的時候追求穩定,也無法承受太高的壓力和工作強度了。

我但凡幹過投資的朋友,很少有人會想回去幹投行。

無論之前是做任何行業的,只要你做得足夠好,在未來都有機會轉去做投資。

無論過去是幹投行的,幹研究的,幹產業的,幹諮詢的,都挺多轉到這個行業來的。

吸引大家很重要的一點是,就是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真不是為了錢,反而很多人是有錢了才來做投資。

也就是說,幹投資這行,很多是從老闆轉行過來的,哈哈。

這裡面包括兩層意思,其實就解答了為什麼那麼多後來會來幹這行。

第一層意思是,最好不是你的第乙份職業。如果想去做投資的,大家一般認為適用的對口工作經驗包括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創業、實業的大公司等。

去券商和相關中介機構,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被逼迫成長打好基本功的地方,經過幾年的鍛鍊,對行業財務和法律都有一定基礎,未來會更好的上手投資。

至於創業的經驗雖然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看清楚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產品、管理、文化等等。但這條路就更難,一將功成萬骨枯,真功成名就之後轉行做投資那是水到渠成,但真瞎忙一通之後就想去投資機構,不現實。

(創業不是適不適合應屆生的問題,是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第二層意思是,投資可以成為你的終身職業。

2023年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有觀眾問巴菲特:「如果你現在是乙個23歲的年輕人,你將進入哪乙個非科技行業?」 巴菲特回答:

「我還是會進入投資領域(VC),因為通過閱讀等積累,做投資能學到很多企業經濟本質的知識。」

像巴菲特和芒格到了九十多歲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上,足以看「最後乙份職業」的魅力。投資行業,而且每天都有無窮無盡的東西需要學習。

有文章說投資就像大劉很火的《三體》經典的「二向箔」,高度抽象和降維攻擊。

很多大佬創業成功之後,都選擇了成為投資人,比如說段永平,雷軍等。

複雜的商業世界,通過投資優質的公司,你可以突破了地域、體力等常見工作的限制參與到各行各業中。

其實,直接對口的就不多了。

畢竟因為本身已經是買方了,已經在食物鏈的偏後端了,其實你說很現成的跳槽路徑沒那麼多元化了。

我有認識去創業的、有去上市公司的、有回去做投行/FA的等等。很多都是個人原因。其實幹投資幹得足夠好,幹啥都行。但也容易幹得不好,幹啥都不行。

路徑很多元,看自己混怎麼樣了。

4樓:Doriisli

專案可見,賺到多少自己心裡有數並且大概知道能分到多少。

時間相對自由。

只要能堅持學習、堅持接收新鮮事物,經驗越多(越老)越值錢。

5樓:飯桶英語

入行以為賺錢多是目的,單用小時收入衡量比這行收入多的行業多了去了,加班開會是常態,剩餘時間在出差,手機電池報廢快,只是看起來很美,嘗起來很酸,不是真愛會很痛苦,壓力大,折磨人,所以慎入!

最大收穫是會重塑你對商業的思考邏輯,對巨集觀和微觀判斷,對花花世界有新的認知,至少不會被忽悠創業,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over

6樓:

剛回國時做過一段時間PE,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公司啦而後我如今就希望有機會讀完博士能進MBB或者高校教書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吧,就像一座圍城

當然多數人學金融做金融初心就是融金

7樓:Blanco

我看到上面很多人回答了關於為什麼想進PE的問題我想補充一點是,個人理解可能芸芸眾生都很迷茫,不僅對於現在的畢業生,對於三十多歲成家立業的人來說,也可能對自身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性質產生懷疑想進入其他的行業但發現自己兩鬢已白機會成本過大,許多在行業內做了許久的人來到PE依然cover之前從事的行業。因此我認為,PE還有巨大的優點是讓迷茫的人有機會去多cover一些公司和行業,懂得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第二點關於exit opportunity,本身自己就是乙個opportunity,但非要說要乙個exit,會與IBD殊途同歸,在與公司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業,把自己從乙個高階打工仔變成乙個business的開拓者或者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本人拙見,才疏學淺,還望見諒

為什麼有的人會在某一階段和你關係特別好,之後就莫名其妙不聯絡了?

豔光四射性冷淡 情感陷阱。經常有朋友和我反映這樣的事情,比如乙個男性經常和她聊天,邀約她出去玩,本來對他興趣不大,就是明白對方是對自己有好感,關心自己。但是呢一旦男生突然不聯絡她了,她會措手不及,反而開始有點在乎對方了,甚至會費心思猜測對方是不是有了物件。這時候難免,情緒上就產生了波動,甚至開始產生...

現在很多一階段的目標檢測和兩階段的目標檢測相比,速度更快,精度也更高,那麼兩階段目標檢測還有優勢嗎

我認為比賽方案一般是很誠實的,2018 COCO的主流方案大都是Cascade RCNN。我個人認為二階段網路在工業界常用的原因 模組拆解比較細,且作用比較符合理論 可解釋性好 針對業務特點可修改空間大。曠視商湯 Angzz 雙階段因為Pooling操作的存在整個pipeline就會被敲的很死,可以...

2023年BIM的下一階段是什麼?

小筑教育BIM研究院 BIM技術作為建築行業轉型的基礎型技術,其核心是 資訊 其定位是 工具 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核心與定位是不會變的。什麼是 BIM,它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對於打算學習BIM技術的同學,扎扎實實的先學會BIM建模,再根據自己的專業與工作情況,學習BIM應用,這個學習路徑也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