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語言中有哪些有趣的「語法糖」?

時間 2021-05-07 20:42:21

1樓:configex if

山東方言裡的「倒裝句」,實質上允許了語言元素的亂序動態載入。例如「你吃飯了嗎晚上」。

如果句子開頭的詞句一時想不起來,不必卡殼(阻塞),可以先說後邊的,再說前邊的。這樣可以減少阻塞時間,提高資訊傳遞效率。

用程式語言模擬的話,允許語句順序變換但語義不受影響,大概類似於允許先呼叫後宣告?

*該特性需要接收方具備足夠大的緩衝區用於亂序重排。(逃

2樓:特別的卷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和我拙劣的理解能力

我首先想到的是分句之間的省略主語,這個好像有人說過還有就是英語了大家念年份和產品型號的時候常常將兩個相鄰數字組合成兩位數念出來

如Nineteen Eighty-four

3樓:ArchVittorio

Italiano

I miei tornano tra poco da un viaggio.

I miei:第一人稱陽性複數物主形容詞,這裡意思是我的tornano:turn,回來。第三人稱複數變位tra poco:一會兒

da un viaggio:從乙個旅行

那麼這個句子是啥意思呢?

I miei如果後面沒有被修飾語,那麼就是乙個省略的:i miei genitori.我的父母

這像是一種省略,也像是一種避諱,也可能是圖方便

4樓:顧影

漢語,英語和日語都有這樣的時間表達:

(要走)三個小時的路

3 hours』 work

3時間の作業

這三個句子裡的「屬格」都是合法的,可是仔細想想看,它們似乎並不表示屬格的含義,如果要說是修飾似乎也和「美麗的風景」這種結構有點不一樣,不知道這些短語背後的結構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我覺得這就挺符合本題的定義。

5樓:

漢語裡的「為什麼」。

現在已經成為乙個固定的概念了,直接當作乙個問詞,也沒必要拆分。

但是從構詞的理據上說,它又是有層次結構的。

「為什麼」就是「因為什麼」,「什麼」原本作「甚物」,「為什麼」就是「因為甚物」。

6樓:夢羽靈泉

以謂語動詞為核心詞的定中結構,將狀語省略介詞,省略為動賓結構比如「吃食堂」「打比賽」「讀高中」

而如果謂語是狀態動詞,也就構成了不及物動詞的及物用法「走親戚」「跑業務」「過日子」「睡秘書」

7樓:RaySir

我敞肩行式地提供個例子——以供真正有學術interest者研究:

①咱們中中國人寫古文的時候是沒有標點的。所以,有些時候斷句,以及這個這個表示疑問就成了問題。現在中國人在寫句子的時候——如果想起要表示疑問:

直截了當地將句號或驚嘆號變成問號就可以了。Like:你吃飯了飯。

——》你吃飯了飯?

斷句用的——其實古時候的發音並不是/ye/而更像/ya/——我個人認為是斷句用的語法糖。所以,現在有些古文發現把「也」乾掉也是可以的——至少在某些異版之文獻中也發現的確有人故意漏掉「也」之傳抄;除非,這個這個,歐陽文忠公在環滁皆山也中也出了的那個極致、也出了那種情調……也就系另外一回事了。

②語音語言中話音流是單向的,所以有些時候會被逼著在音句後面加語法糖——而在正常的語言文字中基本上都是加在句首。古蜀音(不是現在成都重慶那種當代蜀音而是被認為含有一定古秦音(秦始皇時代)的上古蜀地話音)中會使用「哆」來表示「之後」、「等」這樣之語法元素。

醫院院長:秦主任你快點來醫院。市衛健委主任到科室了,指名喊姓要見你。

秦明主任:我還在吃豆花……我吃了飯————,就來。

③現代英語文字很嚴謹,如前者,一定要用after、或before來栽在句首。如:After my lunch is over I'll go to the hospital.

但、after後移變成then,也可以很好地表達:When I take my lunch here,thenI'm going to the hospital har.

或許係錯的但寫出來無傷大雅曰:then就是after的移動式變體。還有,s也是a的變體——只是語義跟隨著形式化符號之變化而發生了變化:

複數了。其實中文也是差不多一樣的,乙個你 -> 每個你 -> 你每 -> 你們:這個現象已經被中文的應用語言學家搞清楚了的所以我才學到了並push在這裡。

(寫作了之後,反向地賦值 ——在我看來,這就是標準的、人造語言(如計算機程式語言或抄襲詩歌特點而發軔的數學語言)中的、這個這個,語法糖:——其跨越了自然語言內在的第二邏輯即時序邏輯者(第一邏輯系並列邏輯);——其幾乎絕無僅有。

這樣的、如果我偏生要將本條定義為④那麼前面的 就該 ……這樣就出現了數學語義上的不精確;也被稱為是「自然語言的失能disability」。好多任務作中的表現得亂七八糟甚至束手無措的問題,都是栽倒在這個「scope定義不精確」這個失能上。若是再加上一次的或多次補鍋或包庇——事情就在多次在《側遞進到=3時——嚯嚯——就變得複雜得無以復加、令人生畏。

8樓:馮虎

說個甲骨文的吧,勉強算是自然語言。

我們熟悉的語言中,動詞通常帶乙個或兩個賓語,像「給我錢」或 give me money(當然是指排除掉介賓組合或有變格語言的情況)。而甲骨文有一類動詞,可以帶三個賓語。這種動詞都是表祭祀動作的,後面接的第乙個賓語表示祭祀/祈禱之目的,第二個表示物件,第三個表示手段。

舉個例子:「禱禾上甲三牛」,就是「用三牛向上甲祈禱禾(的收成)」。

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學林出版社,2001,第209頁我能想到英語的類似例子是 bet,用例大概是 I bet you 3 dollars that he is 云云 。不過第三個賓語必須是從句,違和感沒那麼強。

9樓:Dust Loong

漢語數字表達的零佔位,比如二百零五,表達的是205。在日語中,205是「二百五」(にひゃくご)。

這樣是為了將「二百五」理解為「250」,由於實際生活中250出現的概率比205高,這個可以算作霍夫曼編碼吧。

10樓:一頭熊un ours

我想到了兩個,不知道算不算:

英語中介詞的省略,比如people (of) my age

法語直接由que引導虛擬式句子表示祈願/命令。相當於省略了「I request/insist/... that ...」的主語和動詞,直接用That ...表示祈願或命令

11樓:

提名文言文的組合子邏輯

倘若用文言文語法程式設計會怎樣?

6hu2t32:各減平均各自乘相加除以項數開方如何理解《九章算術盈不足》一章中的「日自倍(半)」?

12樓:MrRoach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疊詞記號:「々」

疊字符號符合語法糖的全部定義和要求:是廣泛且官方認可的,不影響語言功能的,方便使用者的記號。

多說一句,如果由此模擬,可能會想到一些其他類似的書面語言現象比如縮寫(nmsl, nsdd)。但這種現象尚不能稱之為語法糖,因為它既不是官方或大眾廣泛認可的,也負面影響了語言的閱讀和理解功能,更沒有方便使用者(在輸入法裡打出「nsdd」和「你是對的」幾乎一樣快,有時候後者還要快一點(在整句輸入中))。

所以說這樣的語言現象有什麼用呢?我反正是不懂,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唯一覺得可能的結論,大概是「裝酷的中學生為了尋求歸屬感而刻意製造的亞文化符號吧」。

引用文獻

1. 語法糖 -- 維基百科 https://

zh.wikipedia.org/zh-han

s/%E5%8F%A0%E5%AD%97%E7%AC%A6%E5%8F%B7?wprov=sfla1

13樓:逆噴射emanon

我覺得自然語言裡沒有和程式語言裡的語法糖相對的概念吧,程式語言中的語法糖是為了簡化寫起來麻煩的表示式而設定的,一般來說在編譯管線中會被desugar為更為一般的ast節點然後再送進語義分析裡面。是為了方便人類使用者而設計的。自然語言又沒desugar這一步,一般直接就理解語義了吧…

14樓:旅行大喵

補乙個德語的,德語的介詞可以和後面的冠詞合成乙個詞...

比如zum = zu dem

zur = zu der

am = an dem

ins = in das

以及代詞可以和介詞合成乙個詞

wobei = wo + bei

wovon = wo + von

以及介詞可以和動詞結合成乙個詞(可分動詞),比如nachfolgen

vorschlagen

順便吐槽一下德語的介詞,德語的介詞後面可以接名詞的第三格,也可以接名詞的第四格,一般遵循靜三動四的原則,有一定的規律,但是說話的時候還要考慮陰陽性和變格真的是非常麻煩...

15樓:world

語法糖大概可以理解為:

至少有以下兩點功能之一的語言元素

1 方便表達使用者意圖,可以讓使用者更容易、更接近自然語言的表達2 減少使用者表達的工作量

從 1 的意義上講,使用者的自然語言母語本身就是語法糖。

從 2 來講,大概成語和典故都是?

16樓:空語

阿拉伯語中有一種復合形容詞傳統語法稱為「文字正偏組合」,它是由乙個形容詞加乙個名詞構成的表達乙個形容詞不能表達的意義的結構,類似的結構在英語中也存在,比如good-tempered表示「脾氣好的」,但這種結構在阿拉伯語中更能產,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更自由地組合,如good-tempered可以直譯為:

好的冠詞-脾氣

在這種結構中,表達附加意義的名詞(傳統語法稱為「偏次」,例中的)必須要帶冠詞,並且語法格為屬格,而整個復合形容詞的語法範疇(性、數、格、確指/泛指)都由核心形容詞(傳統語法稱為「正次」,例中的)體現。因此,當這個復合形容詞修飾的是確指的名詞(短語)時,其核心形容詞也要帶冠詞,也即這個結構中的兩個詞都帶冠詞,如「那個脾氣好的人」表達為:

指示形容詞冠詞-人冠詞-好的冠詞-脾氣

(下面語法糖出現)可能由於這樣的表達太過繁瑣,在現代阿拉伯語中,常常省略核心形容詞前的冠詞而變成:

指示形容詞冠詞-人好的冠詞-脾氣

這個例子在語法糖出現以前只能理解為是乙個句子,即「那個人脾氣好」,但在語法糖出現後,可以表示和上個例子相同的意義,即仍然是乙個NP/DP,表示「那個脾氣好的人」。原來的核心形容詞前也帶冠詞的用法可能一部分就是出於便於區分該結構是句子還是短語的需要,但這種區分其實完全可以交給上下文,因此原來的這種結構也就變得不常用了。

除了表達繁瑣之外,這種省略的出現還可能是受阿拉伯語中另一種出現更多的傳統語法稱之為「意義正偏組合」的結構的影響,這種結構相當於乙個NP/DP,確指/泛指的語法範疇由其中的領屬「形容詞」(傳統語法稱為「偏次」)體現,而中心詞是不能帶冠詞的,即這種結構中不會出現兩個詞都帶冠詞的情況。

與題目無關,關於阿拉伯語中的正偏組合碎碎念:

空語的想法 - 知乎 https://www.

自然語言中有哪些連線詞,不能被命題邏輯處理?

哲學為何p開頭 1 自然語言任何詞,都能被邏輯語言處理 2 自然語言中任何連線詞,都能被命題邏輯連線律處理。業餘草根很奇怪,專業中國人的哲學問題竟然如此之五花八門? 劉鎮銳 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爭議,坦白的說我很難深入 但是,原則上來說,對於絕大多數自然語言中的關係用詞,都會出現類似的爭議 究竟是在這裡...

自然語言的缺陷有哪些?

李溯本 Unancha 自然語言最大的缺陷肯定是在於 它們總是不夠完美!如果像日語 英語 拉丁語那樣,本身就混亂程度 熵 很高了,可能你還不覺著怎麼樣 但如果像青語 克丘亞語這樣,本身似乎對整齊化有些 心理追求 那偶爾蹦出來幾個不符合規律的現象,就顯得特別扎眼了!例如我最常說的,青語七大人稱 我 你...

如何從邏輯角度看待自然語言中的連線詞?

苑明理 首先申明,我的數學觀念是類似某種柏拉圖主義的觀念,我認為抽象的觀念是實際存在的,人類只是去發現它們,而且人類的活動都受到這些抽象觀念的制約。固然,在日常生活中少數幾個連線詞就夠用了 這反映了抽象世界裡的Functional Complete 可我們有沒有追根問底為什麼自然演化就選擇了那麼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