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臥推100kg起步 臥推如何提公升

時間 2021-06-04 19:00:29

1樓:Ultraman

100公斤起步?沒訓練過的人99.9%不可能100公斤起步,臥推的方式也有很多,按健美的方式推肯定沒有力量舉起橋推的穩和重,按力量舉方法推也不能推出好的胸型,想提公升重量就學力量舉,想要好身材就按健美方法練。

2樓:Chen

我手腕細胳膊也就34 最大重量70公斤可以6個一組做兩組但是一直突破不到80。 我也就練了1年半菜雞乙個。應該是臥推動作有問題吧有點羨慕這個臂圍

3樓:孑孓

看你的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都可以了,為什麼胸沒起來?發力方式應該是需要改進一下。

我也是xjbl,體重78身高172,極限135公斤

4樓:demon

想要臥推進步快最好就用力量舉式的訓練大重量5*5 3*3 8-12輕重量每週增加訓練容量是關鍵輔助訓練也很重要臥推是整個上肢發力的所以肩部背部也要狠練

入門100kg

這起步差點沒給壓死!

手腕手肘肩部一定要保護好,傷病是進步阻礙

5樓:冷山

感覺計畫是一方面,休息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幫助。

暑假乙個半月,從65做6x6到現在80做5x5,體重從65到67。

熱身完平板臥推5x5,上斜史密斯5x6(都是自己練上斜被壓了沒法自救,所以用史密斯),觸胸的暫停臥推4x8,停在胸口三厘公尺左右的暫停臥推(有個專門名字叫啥忘了)4x8,地板臥推4x8,上斜啞鈴臥推4x8,三個角度的龍門架夾胸,每個角度4x8。

還有就是原先的肩臂計畫裡加強前束和三頭,多了負重屈臂伸,窄距臥推,實力舉三個動作。

那段時間真的每個迴圈都有進步,而且因為自己練保守,都是穩定5x5後,公升到6x6穩定一到兩次再加重5kg。

但是最近回學校這麼練,反而有些退步了,在家練完就是吃,下午還能睡個乙個半小時,精神狀態什麼的都很好,每次練都很有信心很興奮的感覺。回學校飯菜太難吃了,不自覺吃的變少了,而且在家餓了加餐什麼的也方便,最關鍵在學校練完就要回工作室看文獻,寫東西,給老師幹活,午覺一般都不睡的,有時候還要去做實驗…

感覺做不到充足的休息和優良的飲食,進步就是慢。

6樓:天天吹風

你淨體重63的話,至少訓練組該推60吧…訓練組裡面怎麼還有30和40這種重量。

你這三頭推不了100怎麼看也能推個80,我有點懷疑你說的是不是單邊重量不加槓。

不過如果真的是這個情況,從目前的訓練安排來看,蝴蝶機夾胸熱身完全沒必要,簡單啟用之後直接用臥推空杆熱身比較好。

簡單熱身,啟用胸肌,開啟肩膀活動度,直接用臥推槓做兩組12下俯身划船啟用背部。

開始臥推,

空桿2組12~20下,組間45秒

40kg8~12下/休息90秒(題主可以用30kg)

60kg8~12下/休息90秒(題主可以用40kg)

80kg做3~5下感受一下今天的狀態/休息2~3分鐘(題主可以用60KG)

這之後如果狀態好,就用85或者90做4組6下,狀態一般就用75做4組8~12下,題主可以選擇用60做4組5下(組間2~3分鐘),或者50做4組8~12下(組間2分以內)。

如果選的是4組5下,第二個動作就去練斜上啞鈴臥推,如果選的是4組8下,第二個動作就去做夾胸,繩索蝴蝶機啞鈴都可以,這樣可以讓三頭休息一下。

做斜上就做4組8下,做夾胸就做3組15下。

我認為以你的三頭維度,這個胸肌訓練量就足夠你快速增長了,畢竟是要提高力量而不是堆量增肌。

這個課表你一周可以練2~3次,例如第一次配肩,第二次配背,第三次配有氧,都可以。

如果配背就不用夾胸了,把每週的總訓練組數控制的低一點。

為什麼我臥推100kg做組 120kg做乙個 為什麼我的 胸還是長不快

技術型健身愛好者 這一定是個虛擬問題,肌肉本身長得就不快,能做100kg臥推的人自己必然知道,因為誰也不會生下來就能推100kg 另外力量和增肌雖然相輔相成,但是訓練還是會有不同側重。力量的適應性 增加力量很大程度依賴於新增收縮性蛋白質,即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進而促進肌肉整體收縮,主要通過充分的訓練...

為什麼很多人說出「為什麼很多人怎麼怎麼」的時候,我都不覺得他說的是普遍現象呢?

Hullabaloo 自以為懂的多,把並不是普遍發生的事情認為是全世界都是如此。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經常性的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麼樣,然而我們並沒有這麼覺得,還覺得她很裝b。但也有可能是個人的習慣問題,覺得這麼說會凸顯自己要問的問題的重要性吧,畢竟 很多人 都這麼覺得。反正每次她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

為什麼很多人說談錢俗氣?

豚啊豚 蘇格拉底把靈魂中屬於慾望的部分稱為 愛錢的部分 出自柏拉圖 理想國 因為金錢為滿足慾望提供了主要手段。我們潛意識裡都意識到,錢能滿足的慾望是相對低階的。因此,談錢就像是談論自己有多少慾望想得到滿足 同理,貪財的人被視為被低階慾望奴役的人。 說話細節 這個跟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文化相關的,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