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鑽研醫學者對醫學的了解能到什麼程度?

時間 2021-05-31 09:58:01

1樓:Gina

我覺得題主看完這些回答,應該都不想鑽研醫學了吧。

題主有說身邊的老人家很懂中醫的樣子,其實那些都是經驗之談。我媽才50多歲,都是一副很懂的樣子。因為她喜歡看那些養生啊,醫學類的節目,平時自己有什麼不舒服,醫生開的藥,她會把說明書研究一會兒,知道這種藥還能治其他的病。

所以,你要說業餘鑽研醫學,還是養生,那真是兩碼子事!!

真要鑽研,先把樓上大神說的那些書過一遍吧。反正我大學5年,也就在醫院的2年見習,實習,才真正的學到東西,理解了。前3年在學校學的基礎,是真不懂呀!更別說自己看書了,太難了!!

2樓:

說說臨床醫學本科的教育趨勢,很多學校已經不再使用教材了,上課只講授知識核心不照著書講,到了大2之後更多的採用器官系統教學法,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

現在教學方式已經改變了,變成教授的是自學的能力,老師再將碎片化的資訊做穿引形成體系。

如果自學的話需要學習核心基礎課,之後再找醫學院申請去聽題詞案例課,走乙個流程,熟悉一下都在什麼地方查資料,查到的資料怎麼整理怎麼使用。學學查詢檢索使用資料庫資源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已醫學教材可以選擇互動式電子書的形式。更想象生動一些。

3樓:憑心

如果是業餘只要知道什麼病哪個醫生看的好就OK啦。再有如果你和家人得病有個醫生能藥到病除一定跟他做朋友這樣至少能懂得自己和家人的體質平時養養生夠用了。

4樓:小張小粘小漿

好像有這麼一說,中醫易入門難提高,西醫入門已經很難了。西醫要求的不僅僅是系統的學習,而且需要理科基礎,不然連基本理論都看不懂。有些中醫的老師說,自己揣摩了好多年,也是沒有搞明白多少。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的知識,不是專業的恐怕都只能做到健康衛生常識的水平。

5樓:吳傳勤

醫學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是乙個需要大量知識與臨床經驗的一門學科。醫學院的學生只有每一年都像高三那樣去學在畢業時才能基本達到乙個合格醫生的理論水平,再經過五到十年的臨床才能是個還不錯的醫生,醫學是個不喜歡天才的學課學醫沒有捷徑只有努力用心再努力再用心!

至於看了幾本養生書與聽了幾節養生課的大爺大媽我只能呵呵了!

6樓:公子大白

什麼叫業餘?在有現代學校教育之前,醫生都是業餘出來的,但是他們依然是偉人。

希波克拉底是不是業餘?他可沒受過學校教育。這也是醫學之父。

中國在近代之前所有醫生都是從業餘自學開始,然後拜師。有很多逆天的存在。比如金元四大家那幾個,有40歲開始自學兩年就能給人開藥的,有富二代一氣之下開始學的,至於科舉不成學醫的更多了。

當然那時候也沒有醫生執照,但是歷史也沒有記錄下幾個被殺死的病人。

我覺得吧。把學校教育當成成為醫生的必須資歷是不科學的。心理諮詢師也不要求必須心理學專業。當然國外好像要求必須心理學博士才能拿到執照。

任何一門學科,只要肯要苦功夫學,都是能成的。至於能不能大成就看你天分了。

當然,那些爺爺奶奶並沒有下什麼苦功夫。我只是說業餘也可以成為專業,不是說業餘等於專業。絕大多數人下不了苦功夫,只是皮毛而已。

7樓:在在在

這個完全看個人。

西醫不好說,我說中醫。

舉個栗子,我爸,自學中醫兩餘年,內經看了不下三遍,本草綱目看了數個版本。因為業餘,學習不夠系統,中藥方劑難以掌握,於是他從飲食入手。他之前被診斷出支氣管擴張,西醫沒辦法只能動手術切掉,但我爸不願意,覺得手術傷元氣,所以他自個兒調整。

他愣是憑藉著內經培養出了中醫的基礎思維。就這樣 ,他一點一點改善飲食,把自己身體調好了,並且從原來的虛胖150斤減到了現在的130。還是那種怎麼吃都不會胖的體質。

所以,題主,只要肯花時間,縱使達不到專業水平,亦是能有助自己。

8樓:趙mori

周圍有些中醫愛好者經常問我一些中醫問題,他們也就是偶爾看看什麼中醫基礎本草綱目啥的,內經傷寒論他們說看不懂,他們的中醫知識大概還停留在,《中醫教你養生》這種水平

現在醫學發展的很快,一二十年後再生醫學能到達什麼程度?

98年的板藍根 如果沒有革命那就是平平淡淡的發展,一些病可以攻克了,又出現一些新的疾病 要是出現乙個跨時代的人物推動醫學革命,那可能乙個受過傷的人,腿是德中國產的,心臟是美中國產的,胳膊日本產的,頭中國產的。人人都是組裝品 飛雪連天 並不快,往內研究生命,和往外探索太空,的難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大多...

怎樣提高對醫學的興趣

不愛就轉,不要那麼多廢話。強迫自己愛上未必是真愛好麼。那些所謂的責任,生命跟你沒有關係,別強迫自己。你為自己活,你是你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雖然我不知道下一站有沒有我愛的,但我知道這裡沒有,這也就足以讓我遠行。ps.我不是你,我說的就當個屁。 惰性誰都有。大部分人都是逼出來的。不過要是能找到自己強的...

在醫療資源日益緊張的今日,了解哪些醫學基礎常識,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嚴重結果?

森嵐王 1.常見病的應對,2.突發狀況的緊急處理,3.突發狀況外傷的的處理和止血,4.脊柱損傷的特殊情況對待,5.120的適當撥打 Billy牛牛鼻涕流流 發燒不捂汗,多喝水,體溫降價來就好了,體溫高的時候流汗就是為了降溫,重點是將體溫不是流汗。好多捂被子裡捂成高燒,留下後遺症的人不少。感冒不濫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