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頻?

時間 2021-05-14 09:51:21

1樓:乙個人一場馬

先談資料本身,

步頻:指的是平均步頻,跑步時你每分鐘跨了多少步。

步幅:指的是平均步幅,跑步時你每步跨了多少公尺。

配速:指的是平均配速,跑步時每公里所花費的時間。

所以每公里=配速步幅步頻

按照題主所說的,七分配速,180步頻。

即有1000公尺=7180步幅

得出步幅為0.79365公尺。

一般人的步幅是身高的0.45-0.5左右,國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

167.1厘公尺,女子平均身高:155.

8厘公尺,可以計算出男子的平均步幅為75.195 - 83.55,女子的平均步幅為70.

11 - 77.9。

假設題主身高僅僅達到平均水平,走路時步幅也大概達到了0.8公尺。

就算跑步水平再低,以慢跑形式,男生平均步幅怎麼也有個1公尺吧?

回到問題,

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頻?

讓你以平時走路的步幅去跑步,你說你難受不難受?你追求個180步頻有啥意義?

明顯給自己找罪受嘛。

再來談談180步頻,

為什麼180步頻這麼受推崇,不外乎就是因為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精英選手,他們的步頻都在180+以上。

但是步頻越高,並不代表著你的速度,你的跑步實力就能提高,跑步觸地時間,騰空時間,跑步技術都會影響。

2樓:二十二

鬼180。丹尼爾斯研究的是長跑領域的高手得出的180步頻。這個步頻對高手來說比較經濟,對應的也是高配速。

七分配怎麼舒服怎麼來,180不一定會讓跑步更經濟。一般來說步頻高對身體衝擊會小,養生跑本身配速慢,沒必要刻意追求180步頻

3樓:阿唐

需要。即使是慢速養生跑,小步高頻也能大大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再者說,習慣了小步高頻,如果一天你想要追求成績,高步頻就是乙個良好的基礎。

4樓:奶黃包包包包

先放結論。

沒必要。7分配速達到180的步頻,說明跑步的效率很低,在以極大的能耗做極低的功;

任何跑步資料(尤其高階資料),需要放各種區間、強度分割槽、對比過往自己資料……分析,才有價值。看當下單獨資料意義都不大。

所有跑步資料分析最大最大最大的誤區,基本都出現在追求絕對數值(的正確性)、而不看所處區間裡的變化。

丹尼爾斯當初提「步頻180」的概念,是基於參加奧運會的頂級長跑運動員得出的統計。在一定的速度、步幅、持續時間……前提下。出色的中長跑選手,往往能維持乙個穩定的、較高頻率的步頻跑步。

而這個步頻的最低經濟形態,基本就是180

——不過留意「每分鐘180步」上面的那段話,個人覺得比步頻180更有意義:

先不提跑步經濟性這事。如果7分配速步頻180(的同時),6分配速步頻能做到185、5分配速能做到190、4分半配速能做到195、4分配速能做到200——從原理來說,這種高步頻倒也沒什麼問題……

但這種高步頻多少意味著其它環節出了問題/有需要改善的空間。本質上高步頻動用的肌肉次數(擺臂/邁腿)更多,心率會更高,消耗的能量更大。結合更多其它高階資料,觸地時間、觸地騰空比、跑步功率等來看就能發現問題。

大體上,

高步頻=相對高的功耗+更好的安全性(對肌肉和心肺要求更高,對關節的衝擊相對要小一些),對職業選手來說高步頻往往有著更加的跑動效率,而他們的身體能力也足以支撐在比賽中以哪怕較大的功耗去輸出。

比如馬拉松皇帝格布雷塞拉西耶,身高只有1公尺68,跑馬拉松的平均步頻是197,相當驚人。基普喬格的資料之前看到好像是192(左右),都是極高的。

對普通人來說,高步頻一來比較安全,相對降低了關節疼痛和受傷的機率,提高跟腱的靈活性,對養成比較好的跑姿也有一定幫助(能改善很多拖地/刨地跑、跨步/甩腿跑等)。日常步頻稍高一些沒太大問題。

但如果目標是跑得更快(跑動經濟性更高),還是要把步頻資料放到強度區間裡,與更多其它資料一起來看。

我就是高步頻、小步幅的典型,6分外的配速有時候步頻都能達到175+,步幅有時還不到0.9公尺。而5分內的配速,步頻能接近190(一般馬拉松的步頻也都在180+)。

下面是我自己單次跑步,佳明和RQ的資料分析。

佳明的按顏色,紅橙綠藍紫,基本可以認為顏色越偏後越「好」。RQ就直接給出你在不同強度下的表現,隨著速度提高/強度增大,很多跑步高階資料都會變得更優——當然這只是針對長跑慢跑而言,如果資料們不是正向的提公升,就能看出一些問題。

(@JY huang 的這個答案可以看看: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頻? 裡面提到佳明對步頻的定義。)

我以前看了很多東西,拿著自己各種不同強度的資料、也用了一堆硬體測試,想去分析,最後發現可能即便知道問題在哪,想真正改都難於上青天。

儘管知道資料也可能然並卵,還是多扯一句,

以佳明為例,很多人可能買錶的時候都會糾結不同價位的表在功能上有哪些差距,我會建議不妨留出點預算再買根心率帶。

心率帶的資料精準性和即時性,依然比當下光電心率要高得多(尤其大冬天)。加上很多高階資料只有心率帶才能測得出,手錶+心率帶的組合,才是最大發揮這種可穿戴+智慧型演算法的基礎前提。

5樓:里昂

不是追求這些幹啥啊…

你是想跑快點呢?

還是想跑個180步頻自己鬧著好玩呢??

如果是為了快,我建議你別想這些有的沒的,把重點轉到訓練上,有氧混氧跑量最大攝氧量…這些才是進步的關鍵

6樓:玉見

不要盲目去改變自己的跑姿(包括步頻),這會有很大風險給你帶來傷病。

相信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會告訴你該怎麼跑,什麼步頻,什麼落地方式,不要試著去模仿什麼精英運動員,特別是能力不足的情況下。

等你的跑步能力提高了,步頻、步幅什麼的,慢慢也就上去了。什麼時候開始關注這些問題呢?就是你的成績已經接近精英跑者了,但是卻怎麼也超越不了的時候,對於我們普通跑者來說,可能永遠也沒有那一天。

健康,是你能夠一直跑下去的唯一前提。

7樓:jack 一

題主已經說了7分慢搖健康跑了,何必去追求步頻呢?以自己最舒服的頻率,步幅去堅持運動就可以了。

另外這個180步頻只是個參考,不同的人不同的跑法,以及現在不同的鞋子導致合適的頻率都不一樣。專業跑者低於180的大跨步跑法也有,超過220高步頻跑者也有。

步頻高心率也會相應的上公升,不是所有人都扛得住的,低步頻導致觸地時間變長阻力變大,經濟性變低。

平時訓練的肌肉群不一樣,個體不一樣,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就好。

8樓:零淡

沒必要步頻和步幅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不是步頻快所以跑的快,而是跑的快,所以步頻快或者步幅大。跑步最重要的還是心肺和肌肉力量。跑步技術是錦上添花的。

9樓:梧葉秋

沒必要。根據自己的步幅和步頻習慣來。7分配速在160左右就行,配速上公升以後,步頻慢慢增加。增加到180以後,就盡量不要增加太多了,後面主要是增加步幅了

10樓:不知

我覺得7分配時還是可以追求180步頻的。當然也要看自身的步幅,如果步幅太小估計也不會很舒服。步幅多少算小這個界定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才會產生比較大的差異,例如:

我自己身高180,步幅80多一點兒時步頻180以上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步幅再小即使步頻再高我覺得也會不舒服。

11樓:劉連

如果你不看配速和成績,也不跑馬,自己鍛鍊的話,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你目標是跑馬,我覺得你還是盡量按照180或者以上的步頻,哪怕步幅小一點。

12樓:barsteng

前提是不追求大幅提高配速,假設配速700不變,步頻提高到180意味著步幅變小,腳部更容易落在身體重心中間,從而減少受傷的機率。少受傷,長期看更經濟。步頻到自己合適的程度後,提高配速就可以專心力量和韌帶,身體前傾多一些速度就上去了。

我最近在練習提高步頻,圖一是配速600,圖二是配速629

13樓:jenemy

這個問題很好,但是首先你得問問自己是精英嗎,有那個潛力沒有。這個180的步頻是根據精英運動員比賽通過資料統計分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也沒有必要刻意去追求,速度是步幅和步頻計算得到的,刻意追求步頻必然會減小步幅,步頻提高容易但是步幅增大相對難。縱觀身邊跑步的人,步頻普遍快的都是女生,還有身高在170以下的男生,而高於170的男生普遍步頻偏低,基本在175-175之間。

步頻的快慢和你的核心,上身的力量有絕對關係,上身穩,才能壓得住速度和保持跑姿,呼吸順暢,節省體力,減少阻力。而想要提高步幅就需要付出更多代價了,首先,你的韌帶得開啟,能在跑步過程中抬起大腿,摺疊起小腿,支撐腿轉換送髖,落地在身體重心稍前,落地後前腳掌觸地身體整個往前慣性推移,膝蓋略微彎曲以便後蹬腿,這個過程中一定保持上身挺直,不然會卸掉部分力氣,或者形成阻力,腿蹬地後在空中位移時前腿想像自己在跨步跳,後退自然拖著後面的腿,空中形成乙個箭步姿勢。

說實話跑步的水很深,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哪怕一小塊肌肉力量不一樣對整個跑步過程影響就巨大,看人跑容易,模仿起來,邁開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跑步正常人都能跑,但是跑得快與否,真的身體條件決定了你能達到的高度,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有氧能力,速度能力,耐力,步頻,步幅,最大攝氧量都是可以通過努力提高的。

最後回到主題,180多的步頻就是乙個相對而言在保證速度的同時又相對經濟的乙個步頻範圍,並不是所有速度跑都適合的,沒有必要刻意追求,適合舒展就好。

14樓:人民大團結萬歲

emmmmmmmmm...如果步頻能達到180的話,你的速度再怎麼樣也能達到五分半以內吧

七分半180的步頻,我覺得不太能堅持下來

180步頻真的不低了...昨天跑了五公里配速4.30步頻才剛剛184

15樓:伍翔宇

普通男性步頻達到170時,配速基本都在6分鐘左右了。

題主這問題問得有些讓我摸不著頭腦。首先,人家說的高效,是指180的步頻是乙個相對閾值,當步頻達到180時,再期望提高步頻去提速,就相對困難了。

跑7分配速的,步頻都是在150左右,如果能把步頻提到180,那自然也不會跑那麼慢了。

今年31歲。慢跑配速7 5,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心率經常在165 180之間,怎麼降低心率?

和題主類似,我32歲,原來6分配速心率在180左右,後來降到7配速,跑了兩個月,現在6分半配速,160左右心率。可以連續跑個半馬 建議 配速降到8,一次跑10公里,一月最少跑100公里,3月見效果 阿俊健身 這個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的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強的人,慢跑的時候心率才會比較慢一些就像一些馬拉松...

什麼是三分外養,七分內調?

健康核動力 是三分治 七分養吧?身體的健康是乙個動態的平衡,簡單說就是修復大於破壞,這樣人的平衡得以保持。但如果破壞的速度大於修復的速度,就可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三分治重在降低甚至消除破壞,而七分養重在增進人體的自我修復過程!舉個例子,因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感冒這事可大可小。嚴重的感冒也會要了人...

健身圈說的七分吃三分練到底是根據什麼依據得出的理論?

迷失方向的土禽 健身的潛在目的是為了獲得健康的身體。所有正常的健康習慣對健身都有好處。我個人認為,多吃還是多練,取決於你追求的形態是什麼樣的,如果你想要追求大維度的形體,那必須要獲取更高的熱量,也就需要多吃,如果,你想要線條感和合適的維度,那沒必要去增加自己的食物攝入量,應該順其自然,增加自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