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入伏, 三伏天 養生的說法是否科學?

時間 2021-05-05 22:01:26

1樓: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釋一下三伏是什麼意思 @知識庫 。三伏有兩個字,先來解釋「三」。有些人說,三有什麼好解釋的,不就是分為上中下三伏,一伏十天,中伏可能二十天嗎?

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按照民間俗法推算「夏至三庚」得出的結論。干支推算為何不靠譜參考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

知乎使用者:歷史上第乙個甲子年是按什麼推算出來的?

三伏之「三」,是指小暑—大暑、大暑—立秋、立秋—處暑這四個節氣之間形成的三個時間段,計45天左右,約合陰曆六月,舊稱長夏。由於現行干支紀年與陰曆月日不完全重合,在某些年份夏至數庚與此約合,但更多的時候是完全無干的兩套體系。畢竟只確定乙個夏至點比確切推算四個節氣容易多了,故在民間習慣上仍然常用。

下面介紹這四個節氣,首先是長夏的起點,伏期的開始:小暑,由於大暑的氣候特點與其類似,在這裡合併講述。 @天下無疾 這位的想法裡說的非常好:

「暑」的意思:東漢有位學者劉熙,在《釋…

小暑就是說天氣剛剛開始進入「暑」的狀態,緊接著就是大暑到達的極點。古話說的好,「這六月的天啊它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咋就還就變了呢?」這幾天的氣候,時而潮濕多雨,氣溫略有下降,時而乾旱無風,氣溫高公升。

這時候就可以先解釋一下這個「伏」是什麼意思了。這個伏是中醫溫病學病名「伏暑」或「陰伏」之省,也稱「陰暑」。當天氣炎熱時,人多汗出。

但在潮濕多雨,氣溫略降的日子裡,容易出現汗出不暢,暑閉於內的情況,這也就是現代醫學中俗稱的中暑的病機。現在人三伏天很少出門,不太受到潮濕多雨的自然環境影響,多在空調房裡使汗孔禁閉。在不得不出門時突然進入高溫環境,汗孔來不及開啟散熱,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這就是新時代特色的「伏」,這個字解釋了這段時期的氣候特點。

然後說立秋,秋字裡還藏著乙個火。雖然隨著秋雨的到來,涼風時至,但此時在傳統的五運六氣推算中,仍然是暑氣佔據主導地位。這樣就也由於同樣的因素,容易導致「陰暑」的發生,依然是「伏」。

最後乙個重要的節點就是處暑。關於這個處的解釋很多,我個人比較容易接受意為「除」,就是暑氣終於去了的意思。過了處暑才進入真正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中國傳統的物候學稱為「天地始肅」,三伏天就結束了。

處暑以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天氣涼爽乾燥,較為宜人。逐漸變得「天高雲淡」,看起來與大地間距離越來越遠。古人以為此時開始「天地之氣不相交通」,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也都開始「打蔫兒」(這個詞不會普通話),直到物極必反「閉塞已成冬(終)」開始數九,結束一年的迴圈。

說起三伏天的養生,其核心就在於「適度發汗」,這都是針對物侯特點的「閉」、「伏」。發汗可以散熱,也可以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可以理解成是中醫講的「溼」的一部分,完美解決這段時間容易發生的問題。至於三伏貼,我沒找到可靠的出處依據,無法進行評價。

三伏天有哪些比較適合懶人的養生方法?

為客健康王老師 三伏天健康養生其它3大招術 一 喝熱茶 喝熱茶可以刺激毛細血管,研究證實,飲用一杯熱茶9分鐘可使體溫降低1 2 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夏季陽氣浮散於外,人體內裡虛寒,因此夏天應適當選擇溫熱食物,喝熱茶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讓汗孔得以充分排汗,更好...

「三伏天」的說法有道理嗎?

滕浩 農曆是中國中原的農耕經驗的總結而出來的陰陽曆,是有大量事實經驗組成的,當下中國各地差別較大,預報科技先進,指導性沒有那麼強了。但是還是相對準確的,有些理論不是現代人能理解的,即陰陽五行說。至於這套理論是否還有用,恐怕仁者見仁了 三伏天的說法在中國比較古老,一般來說是漢代出現的。其實三伏或者說數...

冠心病人如何度過三伏天?

同心管家 同心管家為您解答 在夏季,心血管患者應當科學補水,防止血液濃縮等疾患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維持著人體內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和其他物質構成血液 淋巴液,負責把營養輸送給全身 由水參與的各種消化液能幫助肌體攝取營養 體內代謝物的清除也有賴於水的幫助 水能保持肺泡的濕潤,有利於呼吸 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