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說的食物的寒性溫性真的存在麼?

時間 2021-05-09 20:25:59

1樓:問上帝

吃中藥的人都知什麼是寒什麼是溫,如下焦虛寒大便不成形,吃黃連(寒的)下去半個鐘就肚痛,好多人分不清寒熱,不死人,但難受。

2樓:

概念只是乙個代號,重點在於所指稱的實際事物。沒有溫度計之前,人們就知道寒冷溫熱,這些雖然只是基於感覺,然而人的感覺也是物理化學環境的反映,你不能說這些都是沒有依託偽的概念。而且直到現在,你隨便問乙個人,也未必能給出寒冷溫熱是在多少攝氏度的區間。

3樓:獨步0925

中醫講「食飲有節」,吃東西要順應天時,吃應季的食物。甚至,隨著24節氣的變化吃東西。《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說的就是我們如何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去調整舉止、思路、行為。

吃東西不光吃的是物質

還有生、長、收、藏的能量

中醫講「食飲有節」,吃東西要順應天時,吃應季的食物。甚至,隨著24節氣的變化吃東西。《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說的就是我們如何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去調整舉止、思路、行為。

比如春天,應吃嫩芽綠葉,少吃肉。春天不是殺戮的季節,《黃帝內經·素問》曰過,「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道,逆者傷肝」。所以少吃肉,也儘量減少對環境、對他人、對其他生物的傷害行為。

夏天大熱大汗,容易流失鹽分,飲食就可以偏鹹一點,補充鹽分。夏天也適合吃點肉,血肉有情之品,因為夏天別看天氣炎熱,但人體所有的熱氣都蒸騰在體表,體內胃腸容易寒涼,就如同盛夏裡地表再熱,但地下室裡是寒涼的,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溫性的東西,徐文兵老師強調,「夏天最愚蠢的事兒就是吃冰棍!

秋天易燥,要吃水果,當季下來什麼吃什麼,能滋陰潤燥。

冬天吃植物的果實,堅果就是極好的。還有,地里能刨出什麼吃什麼,土豆、紅薯、蘿蔔,都是好東西。還有菜幹,茄子幹就特別香。

冬天一定不要吃反季節的綠葉菜,冬天是閉藏的時候,多吃地里藏著的東西才搭。屬於春天之氣的綠葉菜會給身體乙個錯誤的訊號,給它生髮之氣,跟閉藏之氣是相沖的,最終會搞得身體資訊比較混亂。

4樓:石皮火蘭矢口乎

雖然每個中中國人打小就聽過,每一種食物都有著神奇的寒涼溫熱燥的屬性。但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至今不明白,這種屬性倒底是指口感,體感又或是人體感知之外的第七感。

如果是指口感或者體感。

那麼,帶寒毒的螃蟹,放入沸水中煮透,以至於燙嘴,是不是就此由寒變熱了?

其實,中醫的理論是一種充滿著原始的,形而上的玄學,它是人類在生產力極端落後的條件下,對自然宇宙最初探索時,產生的早期,極其原始幼稚,粗糙的認知。通常經不起稍微嚴謹一點的邏輯推理。

5樓:無名之輩

某位中醫的回答很有趣,節選一點:

@中醫彭文昭

首先,存在嗎?

所以我的結論是:根本不存在什麼溫寒屬性,看過這些中醫的回答就知道了,中醫的屬性全是形上學的東西,既無法定性,更無法定量。

6樓:抑鬱症

西藥中,有一種分類方式,一類叫受體激動劑,一類叫受體抑制劑,作用從字面意思就是分別啟用和抑制細胞受體,從而體現不同生理活性和表現。

西藥從分子層面都能體現兩種截然不同而又相互對立的作用,植物裡面就不允許出現類似的化合物群,他們也剛好體現不同而又相互對立的生化反應?在不確定它們是什麼之前,就不允許用寒熱這種對立的屬性來描述他們的特徵?

7樓:為政以德

人喝了酒可以暖身子這是常識吧因此說酒是熱性的很難懂嗎? 以此萬物都有寒熱之性不過程度力度不一樣罷了人也一樣啊

有的人熱情開朗積極Sunny有的人陰鬱閉塞死氣沉沉也都可以用寒熱來形容啊有什麼存在不存在的說法呢難道只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才能算作存在嗎?人的感知能力難道不比計算機強?

8樓:RaikkonenYun

個人愚見,食物的寒溫甘平和人體的溼、熱、躁,不是中醫的「發現」,是中醫的「認為」。你計較他存不存在就輸了,就像你看了舞台上精彩的魔術,去尋根問底魔術是不是真實的。

9樓:玲姐

存在的。

肉類:羊肉,驢肉,鹿肉等屬於熱性的。其次依次牛肉,豬肉…

水果:熱性的有杏,桃,橘子。平的有蘋果,西紅柿等,涼性的有梨,…

10樓:恬淡虛無

最近學習中醫比較多,感覺中醫真的是博大精深,中醫藥的應用真的是根據藥物的自然屬性來發揮作用,畢竟人也屬於自然生物中的一種,利用自然生物的力量來增強其他生物的生命力,這應該就是生物鏈的真諦吧。

11樓:山人

不做判斷,僅舉一例:過去西洋參在中醫裡歸為寒性,黨參歸為溫性。源自乙個中醫裡樸素的認知:

西洋參是南方來的,所以性寒,黨參產自北方,所以性溫。。。然後用一信道理闡述了下。不過中醫地理太差,不知道南方只是進口的港口而已,產地其實比東北緯度還高。

12樓:小白兔愛胡蘿蔔

真實與否你可以自己驗證一下,你也可以自己設計個雙盲實驗。就用常見的乾薑做實驗吧,薑湯三份,乙份熱的,乙份常溫,乙份冰鎮。你喝完看看什麼效果不就知道了?

附子之類的你就別試了,那東西劇毒,制不好會死人的?

13樓:脈爾彥

存在的,中醫是經驗積累下來的,就和藥性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有很好的把脈技術,吃下身體不應該吃的,在脈象上很快就能反應出來,結合問診辯證就會知道你吃了啥。

就如中醫講生命有「氣、血、水」;血和水儀器能檢測和看到,但是生命的氣卻是沒法檢測的,沒了這口氣,就算身體各個器官都好著,這個人也會隨著氣的消失而死亡。

講科學是講根據,中、西醫並不矛盾,矛盾的是人,沒看到的不代表就不存在,宇宙中我們不知道的太多了,

14樓:newstar

當然存在啊!萬物都走物質、能量、資訊遵循客觀規律構成,不同的食物中所蘊含的物質、能量、資訊及其密度都不一樣,將其能量密度與人體一對比,就具有了寒熱性。

根據熵增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時,能量只能從高向低轉移。

能量密度比人體高的食物,會給人體補充能量,使人體的溫度公升高,表現出熱性;

反之,能量密度比人體低的食物,會從人體吸收能量,使人體的溫度下降,表現寒性。

15樓:James

中醫不會說這話,只有養生專家才會說這些,好與壞都是相對的,辨證的,中醫養生講究「五味調和」、「五味俱全」,什麼都得有,又不能過,——我們現在天天吃豬肉,其實也是偏食,豬、牛、羊、狗、雞這五畜,也不能偏頗,

五果:李、杏、棗、桃、慄

五穀:麻

、麥、稷

、稻、豆

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音:角

、徵、宮

、商、羽

16樓:過眼雲煙

喲,逆操作一下試試不就好了~反正一次兩次死不了人

如果說生病忌口,那就是有參考標準的,反著來一遍不就好了嗎~聽他們說,聽他們說你自己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How hard can it be ?

17樓:貓根弗里曼

中醫認為冰水是寒涼的,認為生薑是性溫的。

有個叫牟雲峰的覺得中醫是憑主觀感受鑑定草藥溫熱寒涼的宗教,那你有本事胃寒腹瀉,你也逮著冰水喝?著涼感冒你也逮著喝?為什麼胃寒腹瀉吃點姜啊,因為生薑性溫啊,吃姜可暖胃。

就是這麼簡單的常識。

但是wuli黑不管常識啊,他覺得得先檢驗下吃姜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把這千百種反應羅列一遍,把其中產生多少化學能都計算出來,才能放心的吃,這才是「科學」思維啊是不是,不光是吃姜,吃公尺飯,也得羅列化學式,不然中毒怎麼辦???

寒則熱之,熱則寒之,你牙齦紅腫了,你還逮著熱性的辣椒吃,你覺得可行麼?這不是簡單的熱傳遞原理麼?這種常識你也逮著黑夠沒勁且居心叵測啊,當然了,在某些中醫黑眼裡是沒有溫度和寒熱概念的,畢竟他們可以在下雪天穿短袖,夏天穿棉襖呢

回到正題:

18樓:滄海一粟

這是顯而易見的,從身體對某種食物的反饋來得知這種食物對於你來說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比如身體比較弱的人,一吃水果就大便不成形或者加重不成形,那麼就表明這個食物對你來說是涼性的。

19樓:不動荊棘

視角決定認知

中醫中藥是天人合一總邏輯裡的一支分支

整體基礎理論視角就是:象,類,比

按現在(不是現代)認知:

溫熱寒涼就是溫度

溫度多少度,是要量化的

按中醫藥認知

吃了羊肉湯,羊雜湯就與太陽照在身上一樣。暖洋洋的。(用溫度計計量人體溫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模擬,類象,羊肉是溫性食物。

所以,古人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是分寒熱溫涼的。而用現在計量器具是無法說明以及度量衡。

現在許多人為了黑而黑

根本忽略了這個世界最精細的機器(人體)的測量(感受)

非要用侷限的認知和侷限的器具測量

如果你要說:羊肉性溫熱,冬日吃了身上暖洋洋;狗肉大熱,吃多了全身燥熱,流鼻血。

如果有人不信,可以建議夏日多吃羊肉,多吃狗肉,看看起不起口瘡,嘴角鼻翼爛不爛。

20樓:鉤勾

但我們並不是刻意去追求冷,相反更多時候我也是怕冷的。我只是看心情選擇冷或熱,沒想過很多。

只是在說自己的個人習慣哦。

下圖是更多人的習慣:

21樓:教師王志斌

本草綱目是摘抄了前人的n本書,本草綱目寫著:a藥性溫-《千金方》。a藥性涼-《xx經》。那個對?都對。嘿嘿嘿

ps 性寒不是溫度低。性熱不是溫度低。不能用溫度計測量高

22樓:「已登出」

哦,又在這個問題下看到了無知無畏的可愛的厲子卿同學。

你要說經絡這些概念是偽概念,想要講清楚這個那真要費些勁,講完了你也可以不承認。

但食物的寒熱溫涼,這個問題簡單的多。

但有些藥物的偏性是很明顯的,這也是它們的價值。比如附子大熱,大黃大寒,附子下肚立馬就會感覺熱乎乎的,大黃下肚立馬就會感覺涼颼颼的要拉肚子,陰虛的人吃附子,陽虛的人吃大黃,就幾十克馬上就會出現問題。

那有些人要說了,出現問題不是因為寒熱,是因為你們中藥有毒。姑且就聽你的吧,我們換個東西,乾薑,大家都認同它無毒吧,也是偏性比較明顯的,喝下去就暖洋洋的。這東西著涼了喝一碗沒有問題,但你要每天泡個大乾薑,天天喝,喝一年,我不知道那些說寒熱是偽命題的有幾個人敢?

二更:我覺得知乎在中醫這個問題上的反智表現真是離譜,黑中醫已經魔怔了。

真要體會什麼是熱,什麼是寒,很簡單的,

10g附子,熬好,放冰箱裡,然後喝掉,感受下什麼是』熱『。

10g大黃,熬好,就熱喝,感受下什麼是『寒』。

10g量不大,一般不會有啥問題,有空幾百幾千字長篇大論,不如去感受下,紙上得來終覺淺啊,各位。

23樓:動停

1,當然是存在的啊,中醫至少有兩千多年了,一點疑問都沒有的。不過人的體質有很大差異,有的人屬於敏感型,有的人屬於遲鈍型,對同樣的食物,體驗不會很相同。

2,古人主要是通過自己的食用體驗到食物的偏性狀態的,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樣。通過公眾的實踐,事物的藥性都是公認的,不用懷疑的。

3,中餐食物主要有五種味道:酸甜苦辣鹹,幾乎任何乙個懂點烹飪的中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此五味中,哪些是偏寒性的味道,哪些是偏熱性的味道。

4,為了自己和家人好,多讀點中醫的有關書籍吧,電視節目不可能說的很多很深。

如何判斷一種食物的屬性(溫性 寒性 熱性)?自己的體質又怎麼判斷?

白癜風醫生楊偉平 人體是複雜的,食物也一樣,做寒熱溫判斷是這麼多年的積累下來的,且不說中醫的判斷是否科學,生活經驗也會告訴你食物怎麼吃對你的好壞。判斷體質其實沒有乙個固定的說法,體檢出來的是你當時的身體狀況看出多少體質可以從身形 面色 神情 聲音 氣味等等粗略判斷。比如看神情,這個人體熱,情緒通常容...

人的身體是否真的分寒性和熱性,食物也真的分嗎?寒性體質就不要吃寒性食物?真理謬論?

九中仙 偏綠,性偏寒 顏色偏紅,性偏溫 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 綠色蔬菜等。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 棗 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能吸收較多的Sunny,故而性偏熱。味苦 味酸的食品偏寒 味甜 味辛的食品性熱 味苦 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 苦菜 芋頭 梅子 木瓜等。...

食物的寒性 熱性與其內含物質 加工工藝有什麼聯絡嗎?

有情有趣有溫度 我也很想知道食物藥物性味的溫熱寒涼,如何進行鑑定,而且書中記載的東西,已經是古代的食物,藥物,隨著科技發展,環境變化,培育方式改進,那麼溫熱寒涼是不是有了變化呢? 茶狐 1 對於茶葉的寒涼一直被爭論不休,2 說茶葉寒涼或者不寒涼,一般都是賣茶的人說的,3 賣茶的人會說是 中醫 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