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西扎的新作 台灣金寶山安樂園陵墓 細節的設計用意?

時間 2021-05-11 16:50:45

1樓:理想國

乙個典型的森佩爾原型,屋架,圍合,支撐,火塘。1.方柱定義了邊界,是圍合。

方柱沒有規矩的放置於四個角點,空間呈現出不穩定態,這是為圓形的介入埋下伏筆。這一若即若離的圍合與外部的坡道介面構成了空間的整體邊界。

2.圓柱的細部構造暗示了受力傳導方式,是作為結構支撐的意圖,區分了圓柱與方柱。同時在在密斯定義的方格網內嵌入乙個向心的圓,勻質空間被擾動,乙個水平錯動的動勢系統開始介入,網格體系開始滑動,通過錯位完善了形式邏輯與結構真實性的統一。

同時,圓柱的建構細微差異暗示了空間的不同等級。

3,屋架與榫卯,軸測圖上,所有家具的拼接錯動暗示了這一層隱藏的建構邏輯,甚至屋架可以理解成某種抽象的中國屋頂,乙個巨大的挑簷,行文至此,再看一眼整體鳥瞰,基座之上乙個漂浮的大屋頂,在深深地陰影裡暗藏著乙個似有似無的立面……當然僅僅是猜測,畢竟,跨文化建構在西扎的作品集並不多見。

4.圓形與火塘,穹頂與天空。西扎在草圖上畫出了乙個天圓地方的圖樣,乙個中國的宇宙圖示,暗示了天地生死的關係。

乙個最直接的轉譯,就像霍爾的四方美術館,除了被大家多次提到的散點透視,更重要的是直接轉譯的一黑一白,虛實相生,太極圖和天圓地方一定是外國建築師對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認識……

至此,無言,乙個八十餘歲的老者,作為東方語境的闖入者,堅守著專業邊界。試問我們自己,在作為闖入者時,心中是否還有邊界……

2樓:shuojiong

題主的問題可以歸納為3個:

梁很高且出挑的用意

柱子和梁的交接刻意縮排的用意

內部用圓柱、邊角有方柱的用意

第1、2個問題 @朴世禺 、 @熊大 和 @袁牧 已經從淵源、案例、空間、結構等各方面涉及,我幾乎沒啥可補充的。就提乙個點吧:這個空間裡的梁其實是「牆」

就像高牆、矮牆會創造不同的空間氣氛一樣,這是一種下半部分開敞的牆,也是為了墓地的空間氣氛服務的:既壓低視線,又創造了上半部分有界定的肅穆的沉浸空間。

我的挑刺主要在第3個問題:邊角用了方柱就是妥協的遺憾物,沒必要神化西扎--畢竟他也不是每個專案都能事無鉅細的管到細節。

建築原本的體系非常清晰:高企的網格梁(牆)- 柱子 - 大地及低矮的引導牆。前兩者,西扎的用意明顯是希望完全脫開的:

通過1) 梁柱交界處的縮排、2) 游離的柱位(並不都在梁和梁的交點上)來實現。

順著這個邏輯,後兩者本來也應該做到視覺上的脫開才是。很可惜,方柱子不僅沒把後兩者脫開,甚至連梁板體系也被粘連了進來,拖泥帶水。

我隨手P了一下圖,可以比較一下建築現狀和我理想中的建築狀態:

關注左右兩側介面(上圖:現狀;下圖:理想狀態)

注意左側遠角(上圖:現狀;下圖:理想狀態)

根據我的猜測,這個方柱,恐怕是西扎的專案建築師在和台灣方面施工圖設計單位配合時候控制力還不夠,導致的對結構和構造的妥協:結構上,邊緣/角落需要柱子來減少結構懸挑距離;構造上,圓柱子和地面上起來的矮牆不好交接,方柱子要容易的多。總之這個鍋,西扎事務所和施工圖設計單位都得背。

(除非,西扎沒有認可,是施工圖方擅自改動,那麼另論)。

以上基於個人見解。不同意見隨意。

如何評價西決阿里扎和東決德拉的行為?對於兩者來乙個比較,哪個更惡劣?

子木墨僧 怎麼說呢,兩場比賽都看了,庫里那一下和鐵扎關係不大,那時候如果鐵扎強起.我一定不會覺得火箭連翻四場不可能了。首先庫里是來飛起補防的,已經越到了鐵扎的身上,屬於乙個明顯的犯規動作,目的是為了阻止火箭的這次快下打成,我在想如果換成個身體素質勁爆的後衛這球會不會頂翻萌庫就扣了 我絕對不是在說神龜...

該如何理解柯布西耶的建築五要素?

從表面看是對流水線化的建築產業的高度概括,內在邏輯是,傳統建築美學和技術下的空間生產已經滿足不了當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現代主義建築的帶來,是揹負著解決這個問題的使命的。 留白 通俗的講,因為工業化技術革新,讓建築擺脫傳統工藝的束縛,只需要承重柱,就可以將樓蓋起來。柯布西耶就是以這一觀點,整理...

如何理解西川所說的杜甫詩歌中複雜的時間觀(歷史時間 自然時間 個人時間)?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歷史時間 自然時間 個人時間,落花時節已包涵了這三個時間觀了,自然的落花時節,人生的落花時節,時代的落花時節。在對時間的敏感上,老杜的感受確認比其他詩人高出一籌。當然,我不覺得王維是二流詩人,只是性情不同而已。竊以為,單論美的意境,李杜都不如王。杜甫寫詩,喜歡把各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