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情感諮詢發生了衝突,我應該怎麼改變自己咄咄逼人的語氣?

時間 2021-06-08 22:44:30

1樓:武漢慢生活心理-諮詢

意識到自己咄咄逼人的語氣,希望有所改變,可能是改變的開端。

僅僅意識到這點還不行,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自己這個情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它在表達什麼資訊。

因此,要去自我覺察,自我省視。

通過自我覺察,觀察自己的行為、語言、情緒,了解自己這些行為情緒背後,所表達的訊息,達到真正的自我了解,就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行選擇。

由於,我們本身就處於這個生物體內,做到在情緒裡又能繼續進行自我觀察,需要乙個較長時間的訓練。

事實上,這是個人心智成長的方式。

0-1歲時我們主要受生物體感知覺的支配,對於外界反應處於條件反射的狀態,沒有經過我們大腦思維的加工。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加工,從簡單的對具體事物的條件反射式反應逐步達到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但只是部分性地完成了這一過程,許多時候,我們仍然處於條件反射的方式裡,並不知道我們的行為在表達什麼。

因此,需要進行自我觀察,理解自己沒有表達的情緒,這樣這些情緒就會減少對自己的影響。

2樓:浪心

你發表的那一段話中,間接地體現出,其實你想和別人多加交流,但是就是會覺得和別人聊天又會有點僵。你並不是孤傲和孤獨,只是不能做到,像別人一樣一出口就是乙個梗,然後可以和別人交流也可以,眼睛不用直視其他地方,別人也會覺得很自然。

有種東西叫做原生家庭。

3樓:諮詢師若愚

說實話,免費的諮詢,大部分根本不靠譜,勸大家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不管是情感諮詢,還是心理諮詢,都是有條件的。為什麼?

歸根結底,諮詢只是一種交易。你購買我的服務,為你創造安全與接納的抱持環境。所以,這不是無條件的愛。

很多人,可是想不明白,覺得這也太現實了。

的確是這樣。

有人可能會問,有任何一種關係可能是沒有條件的嗎?

真的沒有。

因為,在關係之內總會出現給予與索取,包括親子關係。只不過,在心理諮詢中,你看到的付出金錢更加的明顯而已。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別人欠你的,不然你會活的很擰巴。現在,你認識到這世界上沒有無條件的愛,我相信,你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改變的。

不過,也不要太過於悲觀,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的溫情存在的。

關於改變自己的語氣,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回答了,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最後,希望你過得幸福呀~

我是 @心理諮詢師小楊 ,寫了很多關於迴避型依戀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下哦~

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看?

可以改變迴避型依戀嗎?

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注定相愛相殺嗎?

女友是迴避型依戀,跟我提了分手,還能挽回嗎?

可以聊一聊與迴避型依戀另一半相處時需要注意了雷區嗎?

先貼上這些,還有一些,可以進入我的主頁慢慢看。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呀。

4樓:愛情雜貨鋪

情緒難以控制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生活比較空缺,然後精力過剩。

那這個時候精力基本都用在想象力上去了,又沒有實際對照,這樣期待值就容易偏高。說白了就是,好不容易有了情緒出口,不自覺就發洩出來了。

感性思維的事,不是那麼容易就被理性控制得住的。

因為感性本身就在調動身體內各種東西的運轉,人是無法跟自然相抗衡的。

現實生活中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跟想象中的東西比不了。你一拿到實物,再比比看樣板,可不得情緒飆公升。

暫不說這人的水平怎麼樣,你說話的態度本身也確實很不尊重別人。

這個就是我剛說的生活空缺,然後缺少互動性。人本身就很難感同身受,想要達到這種程度就必須要很多情緒上的互動,而生活空缺的人哪兒有什麼情緒互動,了不起就看看劇發洩兩句。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豐富豐富生活。

當你了解人間的真實你就會發現,想象中的美好反而沒有這不完美的來得有趣。

我與樓下的鄰居發生了衝突,這種情況可以起訴嗎?

整不死必將使我更強大 不知他人苦,不勸他人善。在這裡,我不想說安慰你的話。我只能告訴你乙個殘酷的事實,單純糾紛,沒有人能插手,你不用把一些機構和部門當成最後的保險島,一點用也沒有,只會激化矛盾和讓對方感覺他更無敵於世,畢竟如果警察都不能處理,一些人當然會覺得自己行了,更牛了。如果真發展到涉嫌違法,可...

我的薄荷發生了啥?怎麼救?

揚竣ray 寫在前面,不想重新打了,因為到了冬天了,最好把你的位置報下,南方or北方?溫度怎麼樣等等,多提供點資訊。這樣就能給你提供更好的養護資訊。那薄荷來說,如果你是在長三角地區,已經要拿回室內了,但是在珠三角,你還可以繼續放在外面浪著,如果你是在北方,而且狀態不好,它可能只是因為氣溫太低,休眠了...

當自己的觀念與父母發生衝突時,是應該順從父母還是該堅持己見?

雪兒 做為兒女首先得明白乙個理 父母與自己雖有血緣關係,但是觀念認知不同其實很正常!當對待同乙個問題觀念不一致時,盡量保持冷靜避免衝突,此時此刻我們無法一時間改變父母的想法,暫時停止爭論,先聽取父母的建議,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思考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許最後大部份人得出的結論都是因為父母關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