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哆啦A夢》劇場版在中日兩國的口碑差異?

時間 2021-05-06 03:36:27

1樓:夢羽靈泉

因為日本觀眾是小松鼠

中國觀眾是老黃牛

你想啊中國觀眾和日本觀眾觀影心態是不一樣的中國觀眾的要求明顯更高,或者說,對待藍胖子的態度更「宅」一些,當然不是說沒有當一般娛樂電影看的普通消費者,但是能更多發出評價的肯定是這些人

柯南其實同理,從沉默的十五分鐘之後,柯南就一路奔著商業大片兒的感覺去了

你可以參照一下聖鬥士Ω的日本和中國國內的評價差異,道理是相通的

2樓:培根煎蛋

因為日本是拍給小朋友看的,中國一幫成年人去看了還嫌幼稚老套。

一般這類劇場版我都會去,其他都是兩個人以上來看的,不是情侶,而是父母帶著孩子。

可以看到試映會的觀眾席都是小朋友

這也是哆啦A夢敢把那幾個超長篇漫改電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拍,然後加個「新」字上映。

目的不是給個別成年人做用來感慨「爺青回!」用的復刻版,而是給第一次接觸哆啦A夢的小朋友用符合他們時代和認知的方式以及畫質,再講一遍這部經典。

哆啦A夢太經典了,只給你們這群生息在20世紀後葉,21世紀前葉的人欣賞太可惜。

PS:Stand by Me系列眼淚收割機拍是給全年齡看的。

3樓:CLRan

近年來哆啦A夢的劇場版,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在努力走轉型之路的。

推薦一部今年被眾多人公認最好看的二次元電影,就是今年的哆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恐龍,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對於老版大雄的恐龍的名場面致敬。

4樓:Doraemon

因為國內一直就是這麼宣傳的啊

2015 年兒童節時在國內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用的就是「不捨天真」這樣的宣傳(日本是在 2014 年 8 月上映的),當時的票房大獲成功,那場電影我也去看了,當時我挑的場次還是乙個工作日的晚上,電影院裡照樣坐滿了人。

可是後面幾年引進的劇場版,國內的宣傳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捨天真」。電影院也和 2015 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幾乎見不到大人了,即使有大人也是帶著小孩來看的,像我這樣子單獨乙個大人去看反而顯得很奇怪。其實國內完全可以換乙個宣傳點。

比如 16 年《新大雄的日本誕生》,日本那邊的宣傳是「友情是可以跨越七萬年的時空的」(友情は、7 萬年の時をこえる。)

再比如 17 年的《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日本那邊的宣傳是「那份友情,哪怕遠在十萬年後也不會結冰」(その友情は、10 萬年先まで凍らない。)

18 年的《大雄的寶島》,日本那邊的宣傳是「我們所找到的,是比金銀財寶要珍貴得多的寶物」(見つけたのは、寶物以上の、寶物。)

對比一下國內的宣傳海報……唉,一言難盡。

「一起天真」

「伴我同行」

「帶我回家」、「不捨天真」

哪怕照搬日本那邊的宣傳原文也好啊,為什麼老是沉浸在伴我同行的成功裡走不出來?!

宣傳老是用同樣一種方式,而且還刻意定在六一兒童節上映,人家觀眾還沒走進影院呢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刻板印象:「給小孩看的」、「賣情懷的」。定位就這麼定的,也別怪人家觀眾就這麼評價了。

5樓:

我覺得跟宣傳方式有關

我去年去電影院看的時候,發現觀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沒幾個兒童去看的差不多都是情懷黨,情懷這個東西只會越用越少而且劇情方面明顯貼近小孩子,80,90後覺得不適合自己看了很正常

6樓:KuMan同學

你看待事物的方法不一定能被別人接受,相反也如此。這算是一部SF元素比日本元素多的作品,與之相比那些純度更高更國民的作品,還是容易受大眾接受。並且每年也在上公升,需要時間打磨。

如何看待《哆啦A夢》劇場版人物和普通版的設定不同?

本多敏行 版 定型一定 流 例 私 今毎回 出 今回 羊羹 次回出対 悪 最後 必追中國 包青天 毎回 包青天 案入 同 化特徴 劇場 普段時間 長 個別 話 深 入 傾向 方普段作 當然 普段実 面出 作 方少 変 思 系列版的一般都是定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故事主線。比如我現在正在畫的 麵包超人 ...

大家如何看待21歲男生非常喜歡哆啦A夢?

亂碼君 題主大齡喜歡哆啦A夢,一點不幼稚,我應該比題主還大一些。但是題主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缺乏自信,認為某個年齡段喜歡某樣東西是異常的,這樣的觀點,實在就有些幼稚了。 未必明月光 正常啦,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現在高中也很喜歡 櫻桃小丸子 這個無關年齡,我初中的時候還在看 小公主蘇菲亞 和 熊...

如何看待羅布奧特曼劇場版中,格羅布奧特曼不使用傳統的皮套,而是採用全CG製作?

急流勇退 園古已經不滿足於題材,受眾人群的簡單突破了?直接想改變特攝傳統拍攝手法?個人很喜歡CG,比如土豆廠的遊戲宣傳片和雨宮慶太的牙狼特攝劇系列,CG技術非常漂亮,但是奧特曼用全CG做,還是給我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不說別的,我們中國產的鎧甲系列,就曾用過CG,比如拿瓦的最後一集,估計是皮套表現不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