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漫同人和原動漫的基調往往相反?甚至很多二次元遊戲的黑暗線也故意被大家嘗試?

時間 2021-05-05 23:27:09

1樓:Orsteder

瀉藥第一同人創作也並沒有全都是你說的那種情況,老老實實出跟原作同風格的基本上應該是主流。

第二是多樣性啊,正是有各種各樣的同人創作,一部作品才算的上火,你看ll,型月,東方哪個沒有大量同人創作。

2樓:meok

不請自來()

..相反的話..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

..好吧我正常一點。

因為官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這個結果。

而不是一方面因為私心構成這個結局。

他們只是自己喜歡/自己想寫/自己想看。

所以才會做出同人。

cp向也一樣。沒了。

3樓:十一月蓮草子

因為這是最討巧的同人創作方式。

我們每個人的審美都有保守性和變異性。

通俗地說,我們既需要滿足我們原有的世界觀,同時又希望看到一些嶄新的東西。

@zecy 所說的更多的是其必要條件,

但是我們也會想到,《三國演義》就是《三國志》的同人,可是很難說它的感情基調發生了提問中描述的那樣劇烈的變化。

相形之下,為什麼說轉換悲喜劇比較討巧呢,

因為這種改編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設定的同時,滿足觀眾審美的新需求。

亞里斯多德(?)說過一句話:

「喜劇就是模仿比現實的人更壞的人,

悲劇就是模仿比現實的人更好的人。」

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acg,許多作品的原作本身是臉譜化的、善惡分明的。

而真實的人性是複雜多變的。

因此,同人作者直接將臉譜反轉,

原作裡人畜無害的粉毛在同人裡切開黑了,

原作裡無法無天的大惡人在同人裡賣萌了,

原作裡能擋住的子彈沒擋住,

原作裡該團滅的地方沒團滅,

我們非但不會覺得荒謬,反而會產生一種「真實感」

這是審美的心理補償機制。

這種寫法就是充分地利用了這個機制,

使得作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打磨文字上,

讓自己寫的結局更加「溫暖人心」。

但這終究只是一種技巧,不能代替文筆本身,

更不能代替創作本身。

寫同人不能被這種虛擬的「真實感」牽著鼻子走,

看見聖母就琢磨著能不能惡墮一下,

看見反派就琢磨著能不能洗白一下,

讀者也扯著大旗高喊「本應如此」、

「這才是真實的幻想鄉」云云,

就實屬走火入魔了。

4樓:Nancy zoo

除了反轉很爽,還乙個問題在於順著寫能寫成原作水平甚至更好嗎,原角色很黑了甚至都死了你能讓他更黑嗎,原角色都結婚了你能讓他們更甜嗎(其實可以,乙女和腐女界解決方式是生子、養子、老死,但是幸福的生活各自雷同,就沒什麼看頭)

5樓:奶昔乖

我讀的同人文不多,但一看到這題目就想起lovelive的同人文慘劇之館。故事是參照無人生還的題材寫的。因為較少接觸殺人題材,這部給我留下來很大的陰影(當然是不可能的)。

至於和原作基調相反,我覺得一方面和原作基調差不多的同人創作也是存在的。哪類多還真不好說。另一方面我覺得可能是和人類尋求反差,尋求不尋常,尋求獵奇的慾望有關吧(人類:

又是我背鍋嗎)比如說同人r18本(露出yd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在平時看番的時候,你就不想探尋一下這些可愛的妹子下流的一面嗎?(真愛粉:完全不想)以上。

為什麼熱血的動漫往往比形而上的動漫更流行?

小香豬豬頸肉 熱血動漫會放大人類的各類美好品質,忠誠 信仰 榮耀 探索,現實中這類品質已經貶值,遠不如能滿足根本慾望的利益,更能讓人前赴後繼。而且和平年代,除了特殊專業和崗位,絕大部分人沒有接觸過慘烈的死亡和鮮血,這也是和上述品質相生相伴的,可能有過慘痛經歷之後,就會發現和平安穩日子的珍貴。乙個為工...

為什麼國產動漫與日本動漫的差距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大?

道蓮 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虫看了大鬧天宮後觸動才決定當漫畫家 至於現在動漫水平差距,有很多原因,比如文化環境 社會審美觀 思維方式 改編素材有限等等,接觸多了就明白 恕我直言,國家扶持的方法能被鑽空子的地方很多,所以國家的經費並沒有真正或者說是全部被使用到了動漫上。而動畫製作很容易陷入 馬太效應 做動...

為什麼好好的動漫,非要拍個正人版,毀動漫嗎

骨頭君 少年漫改是重災區,各種尬出天際的浮誇演技 瞎狗眼的COSPLAY造型。但是青年漫,女性向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明顯質量就高一大截了。比如當年火遍全中國的東京愛情故事 槍騎士 突然想起來,一些畫風不那麼 二次元 的日漫 港漫 台漫,真人版效果還是可以的。主要原因就是,真人顏值,不能比原作漫畫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