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能通過白話佛經或法師 仁波切們的經典釋讀之類了解佛陀本意麼?

時間 2021-06-03 20:55:31

1樓:王則正

翻譯或有損失,但這是純技術問題,不管怎樣,我還是覺得在現代社會,文言版本的佛經增加了佛教傳播的難度,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好的。或許應該由乙個專業的大師或者由很多大師協商翻譯出白話文版本,或者文白對照也行。促進佛法傳播,大功德啊。

2樓:

「汝不解我義。帶者是挾帶義,相者體相,非相狀義。謂正智等生時,挾帶真如之體相起,與真如不一不異,非相非非相。」

即使是看文言文、梵文、巴利文佛典,也未必能了解佛陀本義啊。文字經典起的只是挾帶的功能而已。

3樓:

修行之中我們必須注意一點,非佛皆是魔道。在成就最終的正等正覺之前,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佛的本意。

所以不必擔憂,法師、仁波切他們雖然不是佛陀,但只要能讓你精進,利大於弊,就沒有問題。

4樓:艾習角

我們真的能通過白話佛經或法師、仁波切們的經典釋讀之類了解佛陀本意麼?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傳話」遊戲。老師跟第乙個同學低聲說「白白的牙齒」,等一路傳到最後一位同學時,他以為自己聽到的是「李白太貪吃」。這是口耳相傳過程中十分常見的資訊損失和變形現象。

再比如,如果我們發現書店裡賣的《莎翁全集》是從日文版轉譯的,恐怕就不會買了,因為常識告訴我們,多一道翻譯就多一回資訊的損失或變形(按,漢語南傳大藏經就是台灣人從日文轉譯過來的)。

我們知道,很多人是通過白話佛經學佛的,而白話佛經譯自古代的文言佛經,而文言佛經多譯自梵文(或混合梵文)或古代西域語言的佛經(即胡本),然而佛祖說法所用語言根本不是梵文,更不是西域語言,而是彼時流行於印度東部的一種方言:古摩揭陀語或半摩揭陀語。佛典最初結集時,應該也是這種語言(據信,四聖諦最古的本子就是用古代摩揭陀語寫成的)。

而巴利文佛典的出現則是佛法西傳的產物(彼時,巴利文是一種西部方言)。至於混合梵文和梵文佛典的出現則更是後來的事情了。佛陀在世時,出於對婆羅門教的反抗,曾明確反對信眾用梵文傳法……

誠然,佛典語言學者也曾大膽假定,在過去確實有過乙個原始佛典。其他比較晚出的佛典,不管是用巴利文寫成的,用其他印度中世俗語寫成的,用混合梵文寫成的,還是用梵文寫成的,都來自同一部原始佛典。——即便如此,多道翻譯之後,資訊的損失或變形是肯定的了,程度大小而已。

現在,回答提問,我們真的能通過白話佛經或法師、仁波切們的經典釋讀之類了解佛陀本意麼?竊以為,難!究竟有多少法師、仁波切們看得懂原始佛典並融會貫通呢?

如何保證我們看到的口耳相傳幾百年後又經多道翻譯的佛典沒有錯謬呢?誰來認證法師、仁波切們對佛典的理解和釋讀符合佛陀本意呢?

所以,事情遠比我們預想的複雜得多。

通過「冥想」,真的能提公升內在力量嗎?

宇宙公民梅校長 那一年,我在南法失戀了,我覺得每一天都是痛苦的。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覺得難受。當時的痛苦都在這首詩裡 宇宙公民Mei A Joyful Zombie Night Train to Paris 回到倫敦開始孤獨的創業初期,帶著失戀的苦楚,還有在異國的無助感,內心無論如何都無法平靜下來。於是...

我們為什麼能通過光看到事物的形貌?

認真的小尾巴 一 成像過程是一種變換 從物面矩陣 像面矩陣 成像的條件 物點發散的光 重新匯聚成像點 像點間的次序性相同與 保留了 物點間的次序性 想想矩陣變換 不成像的後果 虛化 二 打光的原理 從微觀的原理的角度,主要以幾何光學現象的角度 根據不同介質 透明 不透明,光滑 不光滑,吸收 不吸收,...

真的能通過通俗易懂掌握知識嗎?

反過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乙個人不能通俗易懂的向你介紹他掌握的知識,一般來說有三種可能性 1,他沒耐心或者更直白一點,義務 2,他表達能力差,無法把心中的知識 投影 到表層 3,他並沒有理解這塊知識 注意這裡 理解 的要求非常高 通向真理的道路是平坦的,但遇到合適的引路人的幸運兒少之又少。 不能。但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