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

時間 2021-05-05 20:08:01

1樓:小希歷險

二零一九年大年初一,在家看了《狗十三》這部電影,真是挑了個好日子。

兩個小時看下來,不能說有多少的感同身受,卻也很明白其中的情感,看完實在是很壓抑。

從影片一開始,李玩作為乙個十三歲的初中生就在被安排,父親給她做出他認為對李玩最有幫助的決定,完全忽略她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就是傳統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後面送來「愛因斯坦」陪伴李玩成長,狗丟了,全家人並沒有多在乎,李玩瘋狂尋找無果,後面繼母還買回來另乙隻看似一模一樣的來李代桃僵,但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成為另一樣東西的替代品。

「全家人對'愛因斯坦'的態度」、「英語老師對誤闖課堂的蝙蝠的行為」、「李玩一開始對第二隻『愛因斯坦』的行為」... 每乙個場景都刻畫的很細緻,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待生命的冷漠,李玩後來意識到了。

她反抗過,放肆過,但還是變得「懂事」了,卻不再是她自己了。

這不就是我們嗎,逐漸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失去了個性,扔掉了脾氣,忘記了初心,還美其名曰「這就是成長」。

我們提高了情商,學會了做違心的事,說違心的話,卻很難遵循自己的內心。

狗永遠是狗,人有時卻不是人。

每個人都逐漸在所謂的成熟和懂事中放棄了真實的自我,這種妥協真是讓人難過。

影片中李玩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有很多。

中間出現的乙個場景,李玩說鄰居養鳥了,後面看到只不過是乙個精神病患者學的鳥叫,大概這個世界的美好與自由只存在瘋子的世界裡吧。

昭昭是繼母的小孩,幾歲的男孩,家人都很疼愛,看到有些影評說,一家人對李玩也很好,並不存在偏心一說,確實,父親很努力平衡兩個家庭,看似對李玩也很好,實則的一些細節反而更反映出了父親骨子裡的偏心,也許那不叫偏心,而是參雜著人性的虛偽。

喜歡一段短評:我之所以堅決認為不想要孩子,沒有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實在沒有把握讓乙個充滿靈氣的生命不被成長為乙個認為《時間簡史》只是給孩子看的、用乙個謊言去圓另乙個謊言的大人。

一部電影有它自己的受眾群體,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就像乙個人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喜愛。現實生活中,想要完完全全做真實的自我,那碰壁的也一定是自己。

但不忘初心也真的很難。

2樓:Itus

應該是一年多前寫的了,突然看到話題想碼一版庫存

-「你遇見過真正的大人嗎?」影片裡高放騎著單車帶著李玩消失在胡同盡頭前,李玩突然問到這個問題——在她丟擲這個問題的橄欖枝時,對前部分故事情節越發只剩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把聽話和懂事詮釋到最高的境界=偽善=這個世界上被生活帶動著不要回頭要往前走的大人。之後對於乙個沒有得到回應、空蕩蕩跟著角色消失在畫面裡的命題的出現,讓我瞬間如鯁在喉。

-中國的酒桌文化和家庭聚餐頻頻上鏡。原本倒是稀鬆平常的必要社交在影片每一禎刻畫下來尤為真實,真實到不適。什麼場合你該閉嘴,什麼場合你就可以笑了。

底層小輩的自保原則、高層長輩自帶的非客觀臆斷和主角光環,見人見鬼都有兩副面孔。

-狗狗被長期關在洗手間還被弟弟欺負,除去只能大聲吠叫甚至還要經受「權利者」的打壓。李玩兩次終於拽住爸爸對無辜者的施暴,蹲下來試探著一點點安撫驚慌失措的狗狗,就像在安慰同樣處境下的自己。摸摸頭不要怕。

-虛幻、平行的另外乙個世界臆想下也是美好的。想象能有乙個替代品在世界的另乙個維度完成自己的遺憾,去找去重新愛上喜歡的人,最後學會在自己的這個世界做好乙個大人。

-住在樓上學鳥叫最後被緊急送醫的精神病人;擾亂了課堂最後被教科書打死冷漠扔出窗外的那只蝙蝠和長鏡頭定格住的老師和學生;狗狗來了又走幾次三番對乙個家庭的考驗;所有彷彿是不經意的細節最後都成了悲涼的底色。

-開放的結尾讓人意猶未盡的是,中國家庭從小教育的摔倒就要爬起來還不能哭,作為當事人的小朋友都因為年紀尚小就被剝走了話語權,然後每一代再上演一遍歷史,看似在傳承。

3樓:一瓣野獸

電影所講述的就是一位十三歲少女與狗之間發生的故事。

女主李玩是一位剛上初中的少女,母親幼年離家而去,再婚的父親與與繼母又有了新的弟弟。

在這個傳統男尊女卑的重組家庭裡,李玩雖然並沒有完全成為乙個多餘的人,但卻也不再是這個家庭唯一的核心。

一條父親為了哄勸女兒買來的狗成為了電影貫穿始終的張力。

李玩對這個突然進入自己生活的生命,從伊始的排斥到接受,從喜歡到丟失後與家人的矛盾,再到一條新狗的到來與離開。

李玩在這一起起伏伏的歷程中,也逐步被磨去了自我的稜角,變的「懂事」了起來。

狗永遠是狗

但人有的時候不是人

這部影片太真實、太熟悉、太多似曾相識。

本片與常規青春片最大的不同是:不煽情、不抓馬。

對待不公平的做法是不爭取,不吶喊,而是讓角色去接受:好吧、算了吧、就這樣吧。

一直在放棄,一直在退讓,這就是長大,就是懂事了。

這樣反而更讓人想哭。

因為,這太像我們一路成長經歷過的那些。

所以,會哭不是因為感動,而是難過,是對一切都無能為力之後,因無奈而難過。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一切,似乎都是無解的。

家長的教育觀是潛移默化的,我們這一代又一代,都是這麼長大的,被磨平稜角的孩子,長大後,變成懂事的大人,然後,幫著下一代懂事。

有豆瓣網友說:真的會去看這本電影的觀眾,其實都沒有去看的必要,所有的劇情他們都知道,所有的後來他們都正在寫下,他們是觀眾是演員是這本電影和生活的預言家。

但是需要看這本電影的那些人,可能永遠不會看到這本電影。

4樓:初夏

導演在等,等乙個機會,比如,虐童,家庭暴力,再把事件宣傳一下,達到比如當年小悅悅事件這種效果,然後把電影放出來,可惜沒等到,郭德綱說過吃虧要趁早,生活不是對與錯,李玩堅持的認錯或者態度只是種矯情,你把矯情把純真就有點傻了,有人說她不是表乖了,是妥協了,可生活不就是妥協嗎在家裡有人慣著你在社會還會有人慣著你嗎

5樓:小小

《狗十三》有感

李玩不是懂事了,她只是妥協了。

很多父母總是有堅定不移的立場,他們對自己的理念無比自信,都會想讓子女接受自己的想法,當子女提出不同意見時,開明的父母會給子女解釋的機會,但還是會堅持不懈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直到子女接受自己的觀念;不開明的父母會直接簡單粗暴地呵斥:父母說的才是對的,你必須聽父母的。

終有一天,他們會誇讚子女懂事了,他們甚至洋洋得意於自己令子女信服的威嚴和自己卓有成效的教育成果。殊不知,子女只是妥協了,所謂的懂事在子女聽來只是別有意味地諷刺。

父母永遠不會察覺子女一次次溝通無望後的疲倦和悲涼。

可能還會有更悲涼的事,很多年後,子女們終於也在上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成為了曾經令他們疲憊失望甚至於討厭的父母的樣子,並且以和他們父母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子女...

6樓:懵懂的小透明624

昨天剛剛看了這部電影,被評價吸引了。於是開始入坑。

當時正在跑步機,感覺這種節奏慢的電影不太搭配,但又不捨得關掉,想繼續看下去。

全程我沒有哭,看完竟然很羨慕李玩。感覺她比我幸福好多。

我的爸爸也很愛喝酒,很喜歡跟別人說他最疼我。最初我還會爭辯幾句,

7樓:筒子子子子

因為知道這部電影籌備了五年,所以在看之前對他的期望太高了,網上一片好評的背後是對這部電影的巨大失望。

看似是大多數中國式家庭的教育問題,但我只覺得這個小女孩太作了,從找狗害得爺爺崴腳到後來奶奶差點走丟,再到把假的愛因斯坦放在街邊柱子上,甚至到「無意勾搭」了姐姐的男朋友,看似這個小女孩是中國式重男輕女家庭教育中的犧牲品,她孤獨無助,不被家庭理解,沒有朋友,但實際上她得到的比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小孩都多(我指的是有「青春傷痛回憶」的那些人的家庭)。

因為真正可憐的人在這裡找不到共鳴,真正重男輕女的家庭沒有人在乎女孩子到底考了多少分,也沒人在意你應該選擇乙個自己薄弱的學科作興趣小組這樣你可以考乙個好的學校,更沒人會為了你的情緒給錢給狗給輪滑鞋,真正的重男輕女是忽視和壓榨。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是如何戳中了這麼多人的「傷痛回憶」,我反而更同情在電影中的大人。

他們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應酬,還要去在意孩子的心理,在意孩子的情緒,而這乙份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帶著代溝的在意,到了孩子那裡則變成了更多的委屈和不解,在孩子們眼中,你附和沒文化裝B的張哥的樣子很醜,你打他們的樣子很醜,你氣急敗壞改掉他們興趣小組選項的樣子更醜......

你的付出不過是他們口中——不喜歡的大人罷了。

8樓:向上青年

要說這部劇的劇情,應該不是什麼新鮮的劇情了,就父母離異後父親再娶,家裡姑娘生活逐漸轉變(也可以說成長)的寫照,沒什麼意思。

如果說是記錄現實或者青春期那個時代的變化,由於我自身並非有過那個階段,所以難以有共鳴。

故事可能想表達女孩兒看上去有家人疼愛,其實都是表面現象,一旦碰到重要的事兒完全可以甩到一邊,但是現實生活不就這樣麼,而且這個姑娘本來也不怎麼懂事兒啊

如果想表達孩子在大人的管教下「懂事兒」,學會了在公眾場合微笑,隱忍,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也正常啊,公眾場合能拒絕麼?詳情參照《one

piece》阿拉巴斯坦公主薇薇小時候在世界會議上的表現

可能都是城裡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了給慣的吧,因為沒共鳴所以不知評分為何那麼高,父母讓孩子敬酒確實不應該,這是父母的事兒,教育孩子不能這樣,不過孩子也應該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關於狗,開頭的時候以為姑娘不搭理狗有什麼後續隱情(比如跟父母感情線之類的)結果只是不喜歡狗而已,後來找狗全家人陪著鬧,對她也挺關心的。最後沒把狗拿回來,畢竟家裡有小孩兒,管不了小孩兒的話,狗有個好的歸宿也挺好的。所以知足吧,這樣的姑娘一點都不可憐,遠遠比很多人幸福的多

最後爺爺奶奶爸爸的方言好評接地氣,表姐長得好看,其他的沒了

ps:可能我就是那一絕少數人吧,父母從不強迫我什麼,很多事情我自己都懂,我與父母相處的非常融洽,不管做什麼都是自由,尊重我的意見,如果不對會矯正,從而讓我自始至終有自己的觀念。

也可能我以為別的家庭都和我的家庭一樣,結果看到那麼多共鳴,讓我震驚了,原來很多人都是那麼過來的麼?

回頭想想,確實身邊的很多人都在按照不同的設計好的路線走著,儘管電影沒給我帶來共鳴,並且讓我覺得枯燥一般,但是看到別人清一色的共鳴,真的震驚,這麼說來我還是萬千幸運兒之一麼?

原來你們都是那麼過來的嗎?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你們小時候都那麼不懂事兒嗎?(當然最大的責任是父母按著孩子的頭做事不聽孩子的心聲)

曹保平導演電影《狗十三》中的「鳥叫人」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最最最寶貝的你 我覺得那個胖子更像是乙個 巨嬰 他的鳥叫聲有點像鷹叫,而且胖子有一種大的意思,事件發生在結尾表示未來,李玩的弟弟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他的未來,可能就會變成巨嬰 人人 李玩總是在像鳥籠一樣的房間裡向外看,她總是聽到外面有鳥叫聲,這是她對外面世界的渴望與幻想,也是想像鳥兒一樣追尋自由,可...

如何評價電影《狗十三》?

杏花微雨 抖音上看到乙個片段然後去刷了這部劇,看完之後心裡堵得慌,因為我們多多少少都能從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先說可能中國大部分家庭都會發生的重男輕女現象,不能說李玩的爺爺奶奶不愛她,但是這份愛卻因為李玩的性別減少了好多,在沒有弟弟之前,確實很疼她,犯錯了也會說她還小不懂事,但是有了弟弟之後,所有的...

如何評價電影狗十三?

有一根懶筋 其他的都不想說了就談一點 很多人說,李玩學習好好家庭好爺爺奶奶爸爸堂姐也不是那麼壞,所以較於多數人離異家庭來說她已經很幸福了,所以她就是不懂事,那麼任性,被打也活該。可我覺得,幸福和痛苦是沒法比較的,有的人會因為得到一顆糖感到幸福,有的人會因為中了500w感到幸福,這兩個的實際價值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