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 精益創業 創業模式?

時間 2021-05-06 15:10:36

1樓:中哲諮詢

精益創業裡最核心的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抄就是說創業者應該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資源製造出乙個最輕量級的可被使用者試用的產品,發布出去,再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來進行優化和革新,這一過程稱為「構建—測量—學習」(Build-Measure-Learn)的迴圈。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精益創業」的思想回,應該是「你的願景不重要,最快速最低成本的找到市場需求最重要」。

2樓:大飛

我們首先要分析清楚精益創業的目標:最小的代價去驗證商業模式,前提條件是在一種極端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去進行商業嘗試,譬如創業初期或者是轉型期。針對這種目標,精益創業提出一種解決方案:

建立-測量-學習,不斷迴圈去測試商業模式。

在這個方案中有關鍵的幾點:

建立:構建MVP方案,可以做的很粗糙,只要能達到可測量的地步即可。

測量:要留存資料,通過資料去證偽

學習:就行通過資料進行認知,認識到自己商業模式是否正確這裡有個關鍵問題:測量什麼?核心是測量產品的方向,也就是產品的價值模式和增長模式是否存在

價值模式:就是產品是否對使用者有吸引力,使用者是否會用增長模式:就是使用者使用後,是否有黏性,是否有傳播性,是否能帶來新的使用者

如果這2個模式有1個不存在,那麼這個產品價值是有問題的。

3樓:以太創服

濃縮的理解:精益創業的創業模式,就是基於單次創業成功率極低的情況下,降低單次創業成本,增加嘗試次數,最終提高創業成功率。

舉例的理解:你有100塊錢買彩票,精益創業就是讓你去買50種不一樣的數字組合,而別去把100塊都壓到同乙個數字組合上。

《精益創業》書裡的內容:

書裡一開始豎了個靶子,說有公司創業這麼幹的:融了一大筆錢,花了幾年時間,做了個巨牛的產品。

推向市場後,發現沒人買,公司掛了。

作者形容這種創業叫「火箭發射式創業」。

然後告訴大家,創業這事兒成不成啊,得看有沒有人對你的產品買賬。

就是說,得看使用者好不好這一口。

好這一口你就能繼續往下走,不好這一口,你就算搞了個大衛星也沒人買賬。

然後又說了,其實我們想知道使用者好不好這一口,不需要搞什麼火箭發射,有低成本的方法可以來搞。

然後舉了一些例子:

劉傑克家這麼這麼搞的,發現使用者喜歡抽菸,搞定了市場。

朱彼得家這麼搞的,發現使用者喜歡綠色的帽子,大獲成功。

張喬治先認為使用者喜歡鹹口的豆腐腦,低成本試了一下,發現不成功,然後在和使用者的溝通中,發現使用者其實喜歡甜口半糖的豆腐腦,試了一下,使用者很喜歡,然後研究了一下怎麼擴大規模,最後成功做大,開遍世界。

大概都是這樣的例子吧,核心就是:

1.不要臆測使用者一定喜歡什麼東西,把使用者當不會說話的嬰兒,除非他們真的用了買了,不然不算數。

2.你需要做很多嘗試看下他們都要啥。

3.盡量用便宜的方法去做嘗試。以上內容整理自以太旗下易項科技CEO吳臣羽

看完2件事:

7天4個專題,周子敬帶你覆盤創業、加速融資。

2)知乎使用者專屬"融資禮包",限時領:

4樓:LaughingMan

精益創業雖然重要,但只是「術」。「道」更重要,就是大勢,創業要善於利用紅利,這不是機會主義。事實上,所有跑得快的企業都是抓住了紅利!

5樓:IT夜貓

站在研發角度理解最小產品模型:

1、快速開發上線

2、不斷推翻自己

3、積累研發能力(團隊默契,原始碼)

4、更快速開發上線

忌:上來就畫大餅、談戰略

益:特別適用於死磕網際網路,屢敗屢戰,有儲備研發資源的團隊。

6樓:泰爽

創業18載的老人路過,其實特簡單3條:1、精分市場,找準自己的定位。2、自知自明,穩紮穩打。3、組建團隊,身先士卒。你才會成功!

7樓:

什麼是精益創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嘗試了,但是大多數人都失敗了。

精益創業的本質是如何快速低成本的驗證需求。因為我們創業的第乙個敵人是:幻想出來的需求。

因為找錯需求,我們會做錯方案,我們會著迷優化,我們會著迷擴張,我們甚至會閉門造車,但是這一些只會讓我們迎來注定的失敗。

向內看,我們缺乏的是一種開放性,缺乏從世界快速接受反饋的能力。

但是我們過於執著於需求,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覺得把握了需求就把握了一切。

比如,願景是否有用?公司本質上和國家一樣,都是想象中的共同體。因此,我們對未來的想象,也就是願景是凝聚我們的力量。

當你真正的做起了一家公司,團結了兄弟們,向前衝的時候,你會從內而外的理解願景的價值。

8樓:阿飛的小蝴蝶

一直比較尊崇精益創業的MVP原則。

但最近發現乙個問題,到底MVP(最小可行化產品)到什麼程度,才是合理的/可行的?

===提出這樣乙個質疑的觀點===

-> 過於追求最低成本的MVP,不一定能夠試出真實的檢驗效果。反而會導致進入乙個惡性迴圈「MVP->錯的->MVP->錯的......」

-> 或許MVP+就是使用者想要的,或許MVP++,或許MVP+++呢?

===舉例===

->從另外乙個角度舉例來看看,就好比參加乙個考試,投入10%精力、投入50%、投入100%的分數產出是完全不一樣的。

->按照MVP原則,那是不是我們投入10%只能考60分的時候,就「證明」這個方向不合理,就貿然放棄呢?

9樓:高空瓶

看了三章,深深給程式設計師哥哥的偏執所震撼,乙個定義要說那麼多。也深深感覺,這真特麼是程式設計師哥哥嗎?怎麼那麼囉嗦,一句話講完就是,有系統有步驟的系列的市場調查活動。

10樓:李孟炫

從不同維度來解讀精益創業:參照中心以市場反映為準,而不是單純憑藉直覺;時間維度上從解決核心問題的MVP產品到小範圍推廣,再快速迭代同時使用者量也隨著產品改進遞增,到乙個合適的拐點後再快速增長,而不是過度開發或者過早大力推廣。

希望大家科學創業,減少資源浪費!

11樓:反跑

精益創業是實現」預估市場規模--設定目標--投入能實現啟動目標的資源--驗證產品/服務--公升級產品/服務實現設定的目標(持久的流量或乙個總流量)「這種良性迴圈的方案。

12樓:閆輝

我在緣創派上加了乙個精益創業畫布的功能,很方便的用精益創業的思維來分析自己的專案。 http://www.

13樓:

大家答案都挺好,看完都不用看書了。

我個人感覺現在還有乙個很可怕的問題,有的人要麼一意孤行,執著於自己的願景;要麼瘋狂地追求快速試錯。我認為快速試錯是個非常可怕說法。

試驗的目的不是為了碰運氣,不是為了遇錯而放棄,試驗的目的是為了錯中找對,發現正確的東西。

有的人喜歡用資料說話,總覺得資料能反映一件事的對錯。在我看來,資料的作用是用來發現,告訴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實。某件事情的對錯不是一點資料就能反映的,等你擁有足以說明對錯的大量資料時,你已經成功了,已經不需要計較對錯了。

14樓:王一泓

樓上說得都好多,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理解了什麼是MVP之後,然後就快速試錯就好了~

MVP具體是什麼樓上都已經反覆提過很多次了

15樓:趙肥到底肥不肥

精益創業的概念是由精益生產演變過來的,而後者是由豐田公司的大野耐一創造並且實踐得來,在現代製造業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

精益本身的概念就是要去粗取精,拋除冗雜的,陳舊的,傳統的東西,改為以實際市場操作過程中以顧客為導向產生的真正需求為指標重新安排生產過程,從而以較少的投入產生巨大的收益,而這一切所強調的不是科技的革新,而是生產形式的革新。

精益創業也是秉承了這樣乙個思想,書中作者介紹了很多有關精益創業的方法,但是最根本的關鍵是,我們要理解為什麼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我們需要精益創業?

原因有三:

1.時代的變化,比如消費者心理,工業革命的持續影響和更多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從客觀要求創業者能夠以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2.舊有的創業模式已經嚴重偏離現在商業環境,循規蹈矩只能是增大創業風險;

3.很多創業者沒有搞清楚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區別,很多人去看大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去研究去模仿,幻想著藉此能夠增加自己的勝算,這顯然是乙個最大的誤區。

在我個人看來,這本書的精髓有三:

1.提供了一種新的創業思維模式,告別了所謂的心靈雞湯(強調創業者個人能力或者家庭背景,時代趨勢等等),從理論上指明了乙個方向;

2.挑明了乙個被所有人奉若聖旨的誤區:企業家和創業家有本質的區別,大企業和初創企業根本不是乙個維度上的概念;

3.「最小可行化產品」是精益創業的本質,同時也透露出作者的乙個根本觀點: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最少的資金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資料來探求核心顧客的真是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瞎扯淡。

16樓:

這本書整體的理念和實踐都是非常先進的,作者更多的希望形成乙個創業的哲學理念。

但是這樣的模式很難在國內大環境實踐,實踐過程中需要乙個穩定的團隊並且逐步默契,才能持續的保持模式的延續。

這本書真正想表達的是創業沒有絕對的模式,隨著時期和環境的不同,學會尋找方法,並適當調整才是真正解決創業的門道。

17樓:

看完後最大的感觸是「精益」思想:我們計畫做某個專案,很多情況下沒有分清事情的優先順序,甚至做的某些功能對於目標是否有益,更甚目標是否正確的都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就乙個猛子扎入細節,耗費各種資源,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通過快速的實驗證實認知,通過不斷的調整明確方向。

18樓:劉歐

精益創業的價值最直接最應景之處就在於更理性地逐漸抑制,消除好大喜功的政績工程,扭轉零的愚勇慣性,同時這些也成了推行精益創業的最大阻力所在。

19樓:鄭堅義

直覺上,我們總是認為,一旦開始創業,我們就只需要努力把設想的產品或服務完美地打造出來就行了,這源於我們對開發新產品或新服務所需經歷流程的淺薄認知。在書本上,我們習得一款產品之所以誕生,是因為在此之前相關工作者已經通過嚴謹的調查分析確認了市場空缺,產品設計者根據對使用者需求的理解策劃出相對完整的產品形態。對創業者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看到的市場空缺確實存在,只是偏差往往出現在對使用者需求的理解上。

因為使用者的需求各式各樣,並且需要不斷地進行細化。在此層面上,創業者們更多地是依靠假想與猜測,因此極有可能抓錯重點,或者把問題簡單化,導致一廂情願地打造出乙個使用者根本不需要的產品。

我們或許不欠缺優化已有產品的經驗,但對於如何從無到有地打造一款產品卻是從未經歷,畢竟創業者總是少數的。即便有機會參與大公司的新產品研發,情況也跟自己創業不一樣:我們沒有前期的調研成果,也沒有領導的指引方向。

因此,在實踐當中,小白創業者很容易把以往的產品設計經驗套用於打造新產品中,連自己也沒有察覺到已經預設了眾多假設的正確性。對於我而言,此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讓我意識到承認假設的未證實性,並隨時做好調整甚至否定的準備。

《精益創業》分為願景、駕馭和加速三個大的篇目,主要圍繞如何通過最低成本地進行開發測試,不斷快速修正產品概念的認知進行論述。全文所涉及內容均聚焦於如何把控產品設計的正確方向與細枝末節的設計優化無關

初創企業怎麼做到精益創業,將創業成本降到最低?

傻白甜 在矽谷 快速地失敗 速度 快速進行迭代 初創企業需要加快行動速度的真正理由是為了增加產品迭代迴圈的次數,只有經過多次的迭代你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進步。真正的重要的並不是你的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而是你學習的速度。只有學習到了這個市場真正需要什麼,你才能推出一款成功的產品。推出一件醜陋的產品並盡可...

您怎麼理解或定義「創業」二字。「創業與投資又有何關聯」?

愛心寶龍 創業就是自己又投錢,又幹事.投資就是你投錢給別人,別人幹事.別人乾成了你分享成果.創業和投資的關聯就是你創業成功了就有人來投資你,你通過創業有錢了,你去投資別人.讓錢生錢. 環里昂 作為乙個有5年創業經歷,且在專業投資機構從業5年,現在跑出來給創業者和投資人做服務的FA來說 創業 投資 不...

創業需要有盈利模式嗎?

已重置 不是沒有盈利模式,任何創業都是有盈利模式的,除非你純粹是為了鍛鍊,只為獲得關注粉絲。之所以共享單車沒有成功,是因為社會的原因還有競爭對手的某些手段,這裡不方便說的具體。簡單說創業幾個點 1.你做的是什麼 2.你的目的是什麼 3.起步資金,執行資金,後備資金怎麼來 4.你會承擔的風險 5.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