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大多數優秀的中國觀察家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而是在中國住了僅僅數年的外國人

時間 2021-05-06 14:56:16

1樓:包子和狗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從小到大你就生活在這個國家,中中國人的很多觀念,傳統,習慣已經深深地印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中一些現象,你習以為常,認為就應該這樣啊,就像一些光著膀子在小區裡走的大爺,你認為沒有什麼,但西方人很反感,因為西方人骨子裡的觀念不是這樣的。

2樓:天道酬勤

因為世界的話語權在西方,使用英文,這也是外中國人了解中國唯一途徑。你中國的東西不管再優秀觀點再接地氣都沒人懂,沒有管道進入世界與論主流。而且就算翻譯過去也沒有外中國人會信服,價值觀不一樣。

3樓:山裡人老A

這是個偽問題。

1、你的問題有乙個邏輯前提,那就是:確實有人能清楚地觀察中國,而且中國能被清楚地觀察。問題在於,這個邏輯前提是不成立的。

因為「中國」是難以被清楚透徹地觀察的,也就永不會存在「能清楚地觀察中國」的人。

2、如果說第一點基於一種理想主義的話,那麼第二點就實際一些了。那就是:相比本土,外國觀察家」較為「優秀。

但這一點也很有問題。因為」較「的前提是比較,比較的前提是標準。這就回到第一點:

標準是什麼?

3、如果說前兩點是基於理論上的對比的話,那麼回到實際的這些」觀察家「。

你連余秋雨都提出來了。可是余秋雨並不能觀察中國。很多學者比余秋雨讀得懂中國。

」中國「是個大概念,就先從思想文化講起。支撐中國前行的是儒家,儒家在五四之後被大肆抨擊,但也產生了」新儒家「。新儒家當中,熊十力、梁簌溟、馮友蘭、牟宗三,四人三代,可說洞察了」中中國人「。

你說,哪位」外國觀察家「能將儒學與西方哲學搞得如此深入(與上述幾人比肩)?也就是說,哪位外國觀察家能在思想文化層面上洞察中中國人的內心?沒有。

文學上。文學是乙個國家與民族的靈魂鏡子。且不說作家(因為有語言隔閡,外中國人寫的中國並不是」中國「,而是西方中心主義者臆想的中國。

如賽珍珠的《大地》、馬悅然的《另一種鄉愁》等等),就說文學研究者。國外漢學家裡,普實克、馬悅然、顧彬、宇文所安,他們對中國文學的研究只能說開了乙個正規化,乙個以西方的思維研究中國文學的正規化。但能說他們比中國研究者更懂中國文學?

不能。連海外漢學裡夏志清、夏濟安、李歐梵、王德威等人都是華人,他們自小就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而且,現在研究中國文學的中心,仍是北大、復旦、南大等國內頂尖高校的學者。

就從這兩點來說,外國觀察家,哪位比中國本土或者說華人優秀了?

4、總之,你提了個偽命題。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和我們的三觀不同?

昊子方 其實不是父母和我們三觀不合,只是他們可能會比我們現實,比我們想的多。因為當你經歷很多後,你會發現他們其實說的很多都是對的 逝夢.希 時代不一樣。我是香港人,上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被灌輸了很多 讀書就能出人頭地 不讀書就是廢物 給你吃的喝的已經很幸福了 的觀念。他們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想學都沒得...

為什麼絕大多數富裕家庭的子女更優秀?

快樂地想 不知道題主對於富裕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如果兩個家庭只有經濟收入上有差異,其他所有方面 家庭關係,父母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孩子的個性。都相近 現實中很難找到這樣的例子 那麼也許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有更多的資源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而現實中,孩子的成長實在是被太多因素影響著,比如 家庭關係,父母的教...

大多數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 人氣不高,但現在很多榮譽都需要投票比人氣,這兩者如何協調

Cheney He 我想起了一句話 真正的英雄是在看透社會後卻依然熱愛生活。優秀 孤獨與人氣並不矛盾。你看看周星馳,他也挺孤獨的,但是也有很多喜歡他的人吶,但是他是用作品說話。那麼,如果你的成就夠驚豔,那麼自然而然會有人喜歡你。總會有人明白你。孤獨感可以在人多的時候收斂,獨處的時候釋放。孤獨感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