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中為何要包含最終控制方收購被合併方而形成的全部商譽?

時間 2021-05-12 16:07:31

1樓:Legend

商譽是收購方在收購時支付的被收購方賬面價值的溢價部分,也就是一種商行為,此溢價只對收購方有意義,並不算是一種公允,所以拆分就失去意義

2樓:

簡單點理解,為什麼會有商譽存在?

甲乙屬於同乙個集團甲從企業外部購買了乙個企業80%的股份,可以形成控制,產生了商譽200萬,從另乙個角度說集團認為這個企業增長性非常好,值我們多花200萬去收購它,這個商譽是與被收購企業有關的,是與被收購企業整體相關的,與企業整體不可分割。然後乙公司從甲公司收購了這家公司60%的股份,乙公司卻全額確認了商譽200萬,為什麼不應該確認120萬?

從整個集團來講,是誰受益?當然是整個集團收益,甲公司乙公司同屬乙個集團,在外人看來,控制權並沒有改變,還是受該集團最終控制,這時候不能按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賬務處理來做了,集團內部,乙企業可以調配被收購企業的所有經濟資源,對被收購企業形成了絕對控制,乙企業享受了被收購未來的增長效益,商譽和被收購企業整體相關,不可分割,所以誰控制,誰確認,絕對控制,全額確認。

3樓:Youngs Wang

哪有他們回答的那麼複雜,200萬是甲確認的80%的商譽,那整體的就是250,乙買了60%,就是250的60%,再加上當時丙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相對於最終控制方而言的賬面)的60%

4樓:徐咩咩

甲購入丙80%的股權產生了200萬的商譽,這200萬商譽就是丙公司的品牌溢價,甲公司這個時候擁有了對丙公司的控制權

現在甲公司把丙公司股權的60%賣給了乙公司,自己只剩下20%的股權了,就失去了對丙公司的控制權,丙公司的控制權落到了擁有60%股權的乙公司手裡

既然實際控制者由甲公司變成乙公司了,那麼丙公司的品牌溢價,也就是我們說的商譽當然要給乙啦

那為什麼商譽不能按比例劃分呢?因為商譽是乙個整體啊,如果把丙公司拆成若干塊資產,那麼勢必不會再有組合在一起產生的影響力那麼大,就像小時候經常聽的故事,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卻不容易折斷的道理一樣(原諒我詞窮,這段自己理解一下),所以你怎麼能把商譽劃成一塊一塊的呢?

以上,乙個正在複習CPA會計的從業人員的簡單理解。

5樓:Alex

可以追溯到這個商譽產生的原因來想這個問題。

甲併入丙的時候,

商譽=甲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甲享有的被併入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此時其實只確認了甲占有份額相應的商譽,同時也意味著少數股東對應的商譽部分沒有確實。因此,再次轉移股權時不需要再乘以持股比例,本身就是60%的商譽了

6樓:小罐屁大師作

笨辦法去想,站在最終控制方的角度,其集團內部發生無論怎麼折騰,之前合併報表什麼樣子,之後也要什麼樣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前商譽是多少,還是多少

7樓:邵洪

這個是會計準則爭論的地方,其實,問題的實質是在開始確認商譽的時候確認的是部分商譽,並非完全商譽,才會導致商譽變動是在減值的情況下才能出現,而且會經過乙個轉換成完全商譽的過程。後期,會計準則應該會採用完全商譽法去確認,可能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8樓:

因為最後結果是你並表,並表的意思是把對方所有的資產負債全部納入本企業,如果你只要商譽的一定比例最後結果一定不平,因為你並表的時候拿了別人全部資產負債進表,卻只有其中一部分商譽,一定是不對等的

或者可以說你既然從母公司做了接盤,那就全部都接過來,包括當時的商譽,都給你也方便核算

9樓:張德帥

商譽和整體有關,體現在控制方合併報表中。也就是說,不能把商譽拆成兩塊分別列示在兩個主體的報表中。誰控制了被投資單位,商譽就體現在誰的合併報表中,是全部商譽,不能拆。

10樓:雲小雲

個人認為,一方面是出於簡化;另一方面,從其實質來看,商譽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無形價值增值」,作為其母公司是全部享有的。少數股東在合併報表的母公司理論下,將其作為公司的「外人」,即債權人看待,讓其分擔除賬面價值之外的商譽是不合適的。

11樓:薛大公尺

這就是為什麼商譽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了,它本身不具有計量屬性何談按比例劃分,你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既然丙公司已經對甲公司達到控制,那麼商譽的全部它是可以全部享有的。

12樓:

中國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不重新計算商譽比可辨認淨資產相應比例多付出的對價計入資本公積。但是若被合併方被併入集團時已經包含商譽就要加以考慮了。對於商譽來說中國都是部分商譽法,而其他國家準則比如US GAAP則允許部分商譽和完全商譽兩種方法,只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就可以。

至於商譽要不要分攤給少數股東我覺得兩種看法都合理。個人理解完全商譽是建立在少數股東也是涉入投資方而享有可變回報這一基礎上得以分攤商譽的;而部分商譽則是由於實際上公司控制方才是真正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而支配其經營活動的,因此非控制方即少數股東無法真正「利用商譽」,因此不用分攤。以上是個人愚見,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13樓:陳言

簡而言之,商譽可模擬於「品牌溢價」。「品牌形象」必然為乙個整體,只能為最終控制方擁有,不能分割,其價值自然也無法分攤給各少數股東。

14樓:Kenwi

甲購入丙時,甲公司的個別報表包括商譽,編制整體合併報表時,甲個別報表與丙的可辨認淨資產差額體現為商譽;甲喪失丙控股權後,甲個別報表不再參與相關合併報表處理,不反應商譽,轉而由乙公司進行合併報表處理。又因乙是自家人,從整體上看對丙的控制並未發生變化,因此為了保持整體不變,所有的商譽轉移到乙公司。

15樓:吳水蓮

我是這麼理解的,既然是同一控制下的,那麼不管所有權在下面子公司如何變化,最後的最終控制方都是要編制合併報表的,對最終控制方來說,資產負債這些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報表的內容也不應該有變化,不過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關係,既然如此,為了簡化核算就按照母公司的賬面價值加上商譽反應

16樓:

我是這樣理解,作為同一控制下合併,商譽不變,以前體現在甲合併報表中,現在由乙控制並編合併報表,商譽肯定全部體現在乙合併報表中。

同一控制下,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會產生資本公積 股本溢價?

我是文白 A300手裡同時有B80和C30,都是100 控股。ABC合併起來就是300。B投資C,花50獲得C60 的股權18。B賬上就是得到18,付出50,資本公積 股本溢價減少32 A,得到50,付出18,資本公積 股本溢價增多32。這樣合併起來依然是300。如果同一控制不是調整資本溢價,那麼資...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合併成本與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差額怎麼處理

1 沒有形成合併,按權益法核算,就不是企業合併。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初始確認部分進行入賬,但是個別報表可能存在投資成本與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存在差額。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確認初始成本,權益法核算的話,還需要根據初始成本和其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和調整 成本 公允價值的,不調整 成本 公...

注會會計 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中商譽是如何確認的?

六階丶特官 簡單說來就是從外邊買進來的時候有商譽,內部流轉初始確認的時候就有 從外面買來的時候沒商譽,內部流轉初始確認的時候就沒有。也就是說,同一控制下長投的初始確認本身是不存在商譽的計算的,有沒有商譽全看從外邊合併進來的時候有沒有商譽。 特殊身份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合併方A和被合併方B,都屬於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