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時的輸入電平如果調得很小,對於後期製作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

時間 2021-06-06 00:25:00

1樓:RCJacH

先說結論:用24位或更高位深的音訊格式,不會有多大影響。

24位定點有144dBFS(以下簡稱dB)的動態範圍,而大部分模擬裝置訊雜比不到95dB。所以你哪怕錄入的訊號最高只有-40dBFS,噪音也才-40 - 95 = -135dB,還能記載9dB的噪音。

當然,這點的前提是你多個模擬裝置之間的訊號音量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樣模擬裝置的訊雜比是固定的。如果你A模擬裝置輸出為-40dB(模擬裝置不用這個標準,但我們稍微簡化一下用於解釋概念),又連到訊雜比95dB的B模擬裝置,這時你的訊雜比就只有95 - 40 = 55dB。所以為了在連B裝置的時候也盡量保留訊雜比,你需要讓A裝置,在不失真爆紅的情況下,盡量保持較高的音量輸出。

這個行為叫做Gain-Staging,翻譯過來差不多是音量管理。

在沒有深入了解演算法的狀態下,你可以先按以下方法調音量:

讓每個裝置的平均輸出音量保持在-12dB至-18dB之間,最高瞬態盡量不到-6dB。

2樓:鴻雁

不止是訊雜比的問題,增益會帶來的失真也且不論,我們單獨說動態餘量的問題

經常接到一些活錄出來的音量很小很小,恰巧的是,儲存的還是16bit的檔案,這意味著它只有96db的動態。

如果這個檔案峰值只有-30db,那就意味著0到-30db這一塊浪費掉了,整個的動態就只有66db了……

現在ADDA已經努力將量化動態做到了142db,也就是0到-142db,基本吃滿了24bit的動態了,結果錄出來個66db的,無語凝噎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軌道盡量保證在-20db到-6db之間最好

3樓:啊蒂森

首先說一下,啥叫訊雜比,就是訊號(也就是我們錄進去的聲音)和噪音(底噪,就是裝置正常的電路噪音)的比例。稱為訊雜比。那麼訊雜比越大是越好的,因為訊雜比大呢,就意味著你錄進去的聲音就比電路本身的噪音大很多,那麼這時候底噪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那麼這個玩意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我拿數字給你舉例。

比如,你錄乙個貼唱。底噪的聲音是1,然後你錄製的聲音為10。

那這時候1我們是聽不到的,因為10的人聲音量在這個伴奏中已經足夠了。我們能聽清楚了。

那如果你輸入電平小,也就是你的人聲錄的小。那麼工作時是這樣的,你錄完,底噪(底噪在一定範圍內是不變的,或者說變化很小)是1,人聲是2。

那些時候人聲就被埋在伴奏裡了,聽不清楚了。這時候怎麼辦,把人聲調大唄,注意,這時候你再調大人聲,那麼就是將底噪和人聲同時放大了,因為你的底噪也已經錄進去了。所以最終,你的聲音是底噪變成5人聲變成10了。

那這時候的噪音是不是就很大了?是不是就影響最終質量了。

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實際數值不是這樣的,不過大概意思是這樣。

電箱吉他直接連聲卡高阻輸入端錄音時電聲味兒很濃,泰勒114和山葉FG800都是,怎麼解決,DI盒?

彈結他的張阿姨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電箱吉他直接輸入音效卡,必然有電味,DI也解決不了。DI,是起到乙個訊號轉換的作用,具體點說就是用來把高阻抗高電平的非平衡訊號,轉換為低阻抗低電平的平衡式訊號。它並不會提公升或改善音質,多用於連線現場演出中的結他,或者鍵盤進調音台。拾音器拾音的功能,就是把箱體的震動...

關於自己錄音時的Au頻譜圖影象的問題?

莫失莫忘 說頻率,一般會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這樣 一天一頓早餐,所以早餐週期是一天,頻率是一次每天。這是針對所有週期性事件的常規描述。大多數人對頻率的理解也就僅限於此了。這是直觀的 可察覺的 簡單度量的頻率。另一種叫簡諧頻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卻是這個概念。這是嚴格簡諧變化的事件的頻率。基本上她只存在於...

將計算機中的「低電平為0」改為「無電時為0」會有什麼後果?

陳睿陽 FPGA中,或者說邏輯器件中的高阻態應該最接近你說的無電的含義了。那麼此時這個高阻態的輸出如果接了后級電路,那麼對於后級就相當於沒接。此時這個點的電位沒有任何意義,且實際電位由后級輸入端的狀態決定,是個不定態。可能既不是高也不是低,通常用Z表示。這樣的電路狀態是不能作為確定的0來表示的。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