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綠茶,生普會隨陳放時間增加品質提高,其它綠茶卻只是變陳?

時間 2021-06-02 04:01:41

1樓:茶香莊

在正式回答問題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綠茶的分類。按照殺青和乾燥方式不同,綠茶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四類。

其中生普屬於曬青綠茶,生普屬於曬青綠茶,生普屬於曬青綠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炒青綠茶:是指加工過程中,殺青為炒熱殺青,乾燥以炒幹為主的綠茶。炒青綠茶的風格整體屬於香氣濃郁高爽,滋味濃醇厚爽的。

典型代表有龍井、碧螺春。

炒青綠茶-龍井

烘青綠茶:是指在初加工過程中,殺青是炒熱殺青,乾燥以烘為主或者全部烘乾的綠茶。洪青綠茶的整體風格是香氣清高鮮爽,自問清醇甘爽。

典型代表有安吉白茶(你木有看錯,安吉白茶是綠茶)、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等。

洪青綠茶-黃山毛峰

蒸青綠茶:採用蒸青殺青法,乾燥以烘乾為主。基本特點是幹茶色澤深綠,香氣清高,滋味清爽。

比較出名的蒸青綠茶為湖北的恩施玉露和日本的抹茶、煎茶等。

蒸青綠茶-恩施玉露

曬青綠茶:是指鮮葉經過鍋炒殺青、揉捻以後,利用日光曬乾的綠茶,是制緊壓茶的原料,如磚茶、沱茶等。由於太陽曬的溫度較低,時間較長,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製出的茶葉滋味濃重,且帶有一股日曬特有的味道,喜歡的茶人謂之「濃濃的太陽味」。

普洱生茶是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的雲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普洱生茶屬於曬青綠茶,而且還是曬青綠茶界的「頭號選手」。

曬青綠茶-生普

講了這麼多,還沒有回答問題,索里,原諒我這個話癆。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易懂,同是綠茶,生普越存放品質越高,其他綠茶卻只是變陳,最最關鍵的還是與綠茶能否繼續轉化有關。能夠繼續轉化的茶,越存越好喝;無法繼續轉化的茶,趁新喝。

剛剛說了,普洱生茶是通過曬青綠茶的方式加工製成的。因為是自然光,晾曬溫度一般較低(基本低於60℃,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然人怎麼活?),因此茶葉中保留了大量的活性酶,而正因為有這些酶等物質的存在,為普洱生茶的後續轉化提供了空間。

具體表現為,生普在存放的過程中,茶葉中的活性酶發揮了效用,促進茶葉的內含物質發生一點一點的轉化,茶的口感滋味變得更加豐富,回甘程度越明顯。

曬青過程

而其他綠茶(炒青、烘青、蒸青)由於加工過程的溫度太高了,將近300-400度高溫將茶性完全殺死,再用烘青工序將茶葉中的水份完全去除破壞了茶葉裡的微生物,因而其他綠茶沒有了後續轉化的可能,存放越久,茶的味道會變陳,反而失去了新鮮綠茶的那種清爽鮮香。

因此,綠茶貴新,每年清明前後的春茶是最為搶手的。

炒青過程

2樓:懂茶帝

眾所周知,西湖龍井等綠茶主要喝的是鮮爽細嫩,一般的綠茶儲存期是在12到18個月,貯藏條件好的,可以儲存幾年,茶依然還有新茶的茶香;貯藏條件差的一兩個月就沒有新茶的香味了。

這是因為,綠茶如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的綠茶茶葉會使綠茶茶葉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口感也逐漸變差。

但綠茶能儲存到什麼時候不能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其實,從飲用這個角度而言,茶葉只要不發生變質,都是可以喝的。

因此,一般來說,綠茶和清香型鐵觀音,儲存一定的時間後,都會有些變黃,其香氣和滋味也會減弱。這只是品質在下滑,口感沒那麼好了,但如果沒有變質,還是可以喝的。

但綠茶不會像生普那樣,可以有後期的酶促轉化。因為一般的綠茶在高溫殺青的時候,鮮葉中酶的活性被破壞,多酚類的酶促氧化過程已經被終止了。而生普用的是曬青工藝製作的毛茶,殺青溫度低,酶的活性被保留。

這樣就有利於生普後期的「發酵」轉化。

3樓:有個人

1.不是所有的生普都會隨陳放時間增加品質提高,近十年流行的純料普洱生茶個人感覺肯定轉化不會很好,這個如果你喝過80年代的7542,88青,中茶十年青,97紫大益等等就應該能理解,如果你是近7.8年才開始喝茶的,這些茶你也基本喝不到了,沒法跟你解釋!

另外,普洱生茶轉化也是你問題最後那個字,變「陳」!

2.好多綠茶在儲存的時候,擠出多餘空氣,避光避濕防潮,放個幾年之後,也挺好喝!

4樓:十一郎

工藝上有本質的區別,普通綠茶鮮葉基本都是小葉種,採摘後直接高溫殺青了,退火後可直接飲用。普洱為大葉種採摘後經過攤涼,萎凋兩道工序才殺青,殺青溫度低於綠茶,茶葉內生物酶活性更高,有利於後期轉化。

5樓:悶悶大媽

乙個關於綠茶和普洱生茶的區別,生生的跑偏了談到茶葉分類上去了,哈哈!不過看完各路大神回答後倒是收益頗豐!

我支援酶促的分類思路!

矛盾的核心點在於分類的關鍵,酶促觀點意思很簡單:化學原理為主,工藝為輔。個人很贊同!

大多數人包括我可能從學茶的時候就理解的分類或者看重的是工藝吧,反而化學原理像是只起個解釋工藝的作用罷了!

但是!工藝說不定有一天會被代替,說不定某天有方法在不改變化學變化前提下工藝進行改良,腦洞一下:也許某天烏龍茶的做青滾筒被替代,來一套什麼全自動微電腦系統控制裝置,不滾不搖不摩擦,通過先進的高科技就達到做青的效果了呢?

做青的工藝講不復存在或者說面目全非……

所以太過於注重工藝,會不會太流於形式?

並且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大家平心而論,你們是拿著酶促那一套精煉籠統的分類方法去給00後介紹茶葉分類,他們容易接受?還是去解釋我們有N套工藝,工藝的名字叫什麼什麼,這套出來的茶是綠的,那套是紅的?

反正我上次面對乙個華人問我六大茶類,我從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跟他講了一路,最後他雲裡霧裡的,只能說句,中國茶真是太多了!然後最後還是說,他喜歡喝咖啡!!!我想如果我跟他直接說,酶促的三種,非酶促的三種,還有些因工藝引數不同而口感不同的分支。

這估計更好理解吧?對初入門的人來說,可能也想要的是乙個核心關鍵的區別,至於更深的工藝上的地域上的不同,那是以後成為老茶客後慢慢來回味的罷了!

最後感嘆一句,真的希望把茶變成簡單一點,門檻低一點的事。否則,未來100年後200年後,茶葉是否還存在呢?不要覺得不可能,我20年前跟你說註冊個qq賬號,幾十年後會賣幾萬塊錢,你還覺得不可能呢!

噗哈哈……

6樓:雲容山阿

先問是不是,再問別的。

我學藝不精,竟不知生茶也是綠茶。

生普和滇綠像吧??它們最大的區別只是乾燥方式的不同。但是就是這一不同讓生普和綠茶有了區別。

生普用的是鍋炒青六分鐘左右,之後就是曬乾,最終乾燥是緊壓成型後自然陰乾;滇綠通常用烘乾機殺青,有的也用鍋,乾燥用的是烘乾機,緊壓成型要再送進烘乾房烘乾。

這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生普茶裡的酶類沒有被殺死,多酚化物還有更進一步發展或者變化的條件。而綠茶,它的工藝目的就是為了終止酶類和多酚化物繼續產生變化。

所以咯,如果發現買到的生普越放越差,就要懷疑是不是無良商家用的烘乾機烘乾茶葉了。

_(:з」∠)_

跑題了,話說回來。生普和綠茶並不是一家,所以它倆不像並沒有什麼問題呀。

7樓:

首先反對 @張百川 說的

非酶促發酵(先殺青,後發酵):從綠茶(不發酵)——>黃茶(輕微發酵)——>黑茶(深度發酵)是非酶促發酵的三個階段。

普洱生茶的整個陳化過程也是從綠茶——黃茶——黑茶的過程。這個轉化過程具有普適性。

其實其它綠茶的陳化過程和普洱的變化一樣的,比如雅安的綠茶叫蒙頂甘露/蒙頂石花,黃茶叫蒙頂黃芽,黑茶叫雅安藏茶,普洱而是叫生普和熟普,只是叫法上的區別。

這段話。

說一下這三種茶類的區別:

造成綠茶品質特徵的工藝是「殺青」,也就是利用高溫徹底破壞鮮葉中酶活性,這樣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在後續的揉捻和烘炒過程中才不會被酶促氧化發生紅變,以達到綠茶的「清湯綠葉」的品質特徵。

而對於黃茶來說,造成黃茶「黃湯黃葉」品質特徵的關鍵是它特殊的「悶黃」工藝。悶黃的原理是讓殺青過後的茶葉在濕熱條件下發生熱化學變化,即在高溫高含水量下,葉綠素降解,多酚類化合物進行非酶促氧化。悶黃工藝對茶葉內質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茶多酚的氧化上,在《茶葉生物化學》(第三版)(宛曉春主編)282頁到283頁中有提到:

經6h悶黃加工而成的黃茶與不經悶黃製成的綠茶在氨基酸、茶多酚及兒茶素總量上差別不大,但兒茶素組成成分含量的差異卻很大,表現為黃茶中酯型兒茶素(EGCG)含量大大降低,比綠茶少13.27mg/g,而簡單兒茶素EC的含量卻明顯高於綠茶。這是酯型兒茶素在悶黃過程的濕熱條件下發生強烈的水解作用轉化為簡單兒茶素的結果。

在茶湯中咖啡鹼能與大量兒茶素形成氫鍵絡合物而減輕苦味和澀味,這也有利於提高茶湯的濃醇鮮爽度。

順便說一下,呈現在感官上酯型兒茶素的苦澀味強而簡單兒茶素苦澀味弱,這也是造成黃茶和綠茶味感上差異的原因之一,並且帶來這種差異的轉化過程需要濕熱條件,這個過程中高溫和高含水量是綠茶在陳化過程中所不具備的。再乙個,雖然都是殺青,與綠茶殺青中要防止茶葉紅變不同,黃茶殺青的加工特點是要在保證完全鈍化酶活性的基礎上,使殺青葉在高溫條件下作用時間更長,促進葉綠素和多酚類的轉化,促使葉色黃變。綜上所述,綠茶在陳化的過程中是不可能變成黃茶的。

再說黑茶,比起黃茶,黑茶和綠茶的差別更大。黑茶是加工過程中有微生物參與品質形成的真正意義上的發酵茶。(其他的茶類實際上都是氧化反應,叫做發酵而已)形成黑茶品質特徵的工序是「渥堆」,在渥堆的過程中微生物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鮮葉中自帶的酶的活性被鈍化,但是在渥堆的過程中微生物會分泌多種酶,其中就包括了多酚氧化酶,所以黑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在渥堆的過程中實際上是進行了酶促氧化反應。

區別於綠茶的還有其他微生物分泌的各種酶和微生物參與的活動以及渥堆過程中的濕熱反應,這裡就不詳談了。在《製茶學》(第三版)(夏濤主編)157頁到158頁提到:

湖南農業大學(1991)通過傳統渥堆與無菌渥堆平行對比,系統分析比較參與黑茶色、香、味品質形成的主要物質體系的變化,研究分析認為:黑茶渥堆是在特定的溫度、水分條件下,以微生物活動為中心,通過生化動力——微生物酶、物化動力——微生物熱,促使茶葉內含成分發生氧化、水解、聚合、轉化,同時微生物自身物質代謝與茶葉內含物質轉化的互動協同,使茶葉與微生物兩個體系的物質變化共同塑造出了黑茶獨特的品質風味。

以及微生物釋放熱量使堆溫公升高,加大了堆內的濕熱作用,葉綠素、果膠質、蛋白質、纖維素、兒茶素等都有一定的氧化分解。但研究表明,無菌渥堆工序中的濕熱強度與傳統渥堆相同,黑毛茶卻沒有黑茶的品質風味,這說明濕熱作用處於次要地位。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與茶葉內含物的綜合作用,才能使茶葉內含成分發生深度變化,表現出黑茶的特徵品質風味。

所以,僅微生物這一方面,綠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陳化變成黑茶的。同理,生普放多少年也無法變成熟普。工藝上的區別帶來的是轉化和反應方式的不同,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很多物質是自然陳化無法帶來的。

六大茶類是依據製造工藝和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來分類的,但這不代表它們之間的差異僅僅只有茶多酚的氧化程度而已。

然後試著回答一下題主關於為什麼綠茶陳化是劣變而普洱茶陳化反而品質提公升的問題。

首先,在一般綠茶和普洱生茶的陳化過程中,他們的原理和發生的反應是相似的,都是其內含物質的氧化作用。這個反應中溫度和水分是主要條件,且與氧化速度成正相關,這也就是為什麼綠茶要低溫密封儲存以減緩劣變速度和生普放在廣東這種高溫高濕的地方轉化速度比放在低溫乾燥的地方轉化速度快的原因。在陳化過程中,茶葉的花黃素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以及茶褐素,這也是湯色隨著陳化會由綠轉黃再到橙黃、橙紅再到紅褐色的原因。

而在香氣物質這一塊,原本在加工中形成的有著鮮爽香氣的揮發物質隨著貯存散失,且有著陳味的揮發物質隨著不飽和脂肪酸自動氧化形成。在滋味方面,茶多酚、兒茶素以及游離氨基酸都呈下降趨勢。在這些方面一般綠茶和生普沒有區別。

個人認為造成綠茶陳化呈劣變而生普品質提高的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原料的差異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工藝差別。在原料上普洱茶和一般的綠茶是不同的,這裡以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良種龍井43號勐庫大葉種為例,以下摘自《中國茶葉大辭典》:

龍井43號一芽三葉百芽重39.0克。春茶一芽二葉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咖啡鹼4.0%,兒茶素總量12.0%

勐庫大葉種一芽三葉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葉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鹼4.1%,兒茶素總量18.2%

最主要的差異乙個是普洱茶用的料子是喬木型的茶青,比灌木型的龍井43號重了3倍有餘,所以普洱公升茶的內含物的含量自然會比較多,再乙個是內含物的比例,尤其是酚氨比,低酚氨比的茶青做出來的茶會更鮮爽,而高酚氨比的茶青做出來的茶會更濃也更苦澀。在這個條件下,同樣是陳化過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的減少,導致滋味變淡、失去鮮爽滋味、湯色變黃、香氣降低。對於一般的綠茶來說帶來的結果是品質的劣變,失去了鮮爽、香氣等綠茶基本品質特點且滋味變薄。

而對於原本滋味濃厚、苦澀重且極具收斂性的普洱茶來說,這些內含物質減少帶來的結果是收斂性下降,口感趨向柔和,苦澀味降低,同時又因為本身具有足夠的內含物而不至於損失得太多造成滋味寡淡,所以呈現出品質提高的特點。另外,這兩種茶使用的是不同的審評標準,對陳化的綠茶使用的是綠茶審評標準,而對生普卻不是,如果以新鮮綠茶的品質特徵「清湯綠葉」等標準來要求陳化過後的生普,那品質應該也是劣化的。而事實上因為陳化過後的生普在感官上能帶來更優越的體驗而陳化過後的綠茶在感官上品質不如新鮮綠茶,所以我們會認為綠茶是劣變而生普是品質提公升。

同樣是資產,為什麼車會貶值,房子不會?

一瓢鑰之 車沒有房子壽命長,車一直會出新品房子一直不變,唯一會變的就是戶型,十幾萬好掙幾百萬不好掙車沒了還有電動車電單車自行車。房子沒有住哪? 寶馬木門 最關鍵的問題其實是稀有性,在稀有性顛倒的情況下,車也會增值,房子也會貶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鶴崗500多元一平公尺的房子,和美國天價的收藏級別的...

同樣是諸侯割據 王(皇)權衰微,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一直擴張版圖,中後期的神羅疆域不斷縮小?

就我有限的知識來試著回答一下 神羅存在著兩個趨勢,乙個是邦國化,乙個是碎片化,這兩者達成了平衡,放在法國大革命前夜的神羅地圖來看就很明顯了,一半是巴伐利亞 薩克森這樣中等規模的邦國,一半是大大小小的帝國城市 主教領地 騎士領地之類的帝國等級。保護帝國等級不被邦國侵吞,在神羅改革之後的時間裡是有法可依...

為什麼同樣是學樂器,學結他的人會告訴別人起繭,手痛,其他樂器這樣的現象並不明顯

煙水傾 我學琵琶,乙個月以內起泡掉皮,手腫老繭四個月了也沒能撕掉,不說不代表不明顯,我手硬得像石頭,集訓第二天手腫痛得發抖也裹膠布咬牙繼續彈6個小時,恕我直言,吉他學的人非常多,告訴別人什麼心理我就不說了 對於我來說長繭起泡太正常了,別人不會關心你又何必宣揚此事? NiceGuitar100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