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為什麼沒有粵語的影響力大?

時間 2021-05-07 00:58:39

1樓:老腰精

2樓:jsjnzyb

隨便說兩句直觀的感受。

粵語因為香港和海外華人的緣故,是保留有完整的傳承的。粵語有單獨的可以書寫的語法。加上香港的影響力,使得粵語可以與普通話並列。吳語沒有這樣的條件,這樣的影響力。

粵語區人民是包容的,哪怕在香港,依舊宣揚中華文化,所以粵語是受很多人喜愛的,很多外來人員很願意去學。

反之,吳語區人民是排外的,以上海為代表在吳語區內部及周邊形成歧視鏈。同是吳語區,因為口音差異,上海人就會立刻鄙視你。如果吳語又夾雜普通話的可能被視作異族了。

這必然導致很多同是吳語區的人在異地不願意說。而且吳語區人民好內鬥,宣揚的更多是把自己分離出中華文化,甚至是分離出區域文化。最終導致,吳語變成了很多人討厭的一種方言,吳語區人民不願意說,外地人不願意學。

必然導致吳語再與官話競爭中不斷被蠶食。

對於吳語首先不是官方宣傳,而是吳語要變成一種包容的語言,放棄可悲的鄙視鏈。吳語區人民要心胸更開闊,多宣傳大一統思想,多宣傳正能量。讓吳語區的人不會因為口音被異地人非議。

讓吳語官話夾雜的地區有動力慢慢學習吳語。讓外地人熱愛吳語,願意學習吳語。(說是說了,估計沒有任何效果。

還不如盡早把吳語藝術推廣一下,以一種曲藝的方式保留下來。)

3樓:Bunny

江浙地帶發展較先進,比較容易接受新潮思想。還有就是每個地方的吳話還不太一致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吳語太tm難了,我到現在只記得屁股咋說。 。。

4樓:

我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回答一下吧。歷史上江浙一帶都是出狀元才子就是給北京或者南京的皇帝輸送人才的。然後南京的皇帝到了北京再結合一些東北話形成普通話。

吳語區出過皇帝嘛?沒有啊。所以吳語區本身就以北京為中心啊,當然吳語只能成為鄉音啦,沒毛病。

我打個比方,我江蘇南通人。南通最有名的乙個人就是清末的狀元實業家張謇,然後張謇的老師就是江蘇常熟人翁同龢,初始的服務物件就是大清王朝,這也是江浙吳語區千百年來的價值觀取向。而粵語區的人海外經商居多。

說句題外話,我記得歐洲有個兩個金融國家瑞士和盧森堡。官方用語都有法語德語和本國乙個小語種。其中瑞士是羅曼什語,盧森堡有盧森堡語。

我認為這兩種語言在歐洲的地位比較類似上海話。所以語言其實和金融地位還是兩碼事。

5樓:

全部廣東省的粵語區,基本都能聽懂,並說流利的接近「廣州話」口音的粵語(標準音),比如台山,台山話和廣州話相差很大,但是台山人除了會說台山話,還會調整到接近廣州的口音。

吳語區可以嗎,溫州人有多少會說上海話的。

6樓:

其實有一點大家沒有提到,那就是文化認同,粵語地區強大的文化一致性,他們強烈的宗族社會,強烈的務實主義,讓語言成為文化的載體,對語言的忠誠度不是其它地區能比的

7樓:

你要是提吳語的話我倒是很好奇所謂的「吳語」到底是個什麼定義?每次這種問題裡看到一幫人痛心江浙滬吳語勢微我一浙江人看著都尷尬,我人生二十來年一直都在用的本地方言怎麼到了你們嘴裡好像都快滅絕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

方言這一塊的話主要還是區別大。浙江這裡跨個市想方言就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甚至我這裡幾個縣每個縣方言常用詞都有一些不一樣的。

至於影響力的話其實就是就是經濟的問題,香港畢竟比我們早發家那麼多年,文化輸出擺在那裡。現在粵語的影響大部分也是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和歌曲留下的。

8樓:

我理解外地人大量來江浙滬給本地文化造成的損失。尤其是本土方言。

現在江浙滬地區的人愛護母語以及某種反抗意識,在網路上特別明顯。

一方面,尤其是部分上海人,認為上海不必香港差,但是對比粵語的強勢和上海話的頹廢,心裡各種不平衡,於是,大量的吳語人通過學習粵語這種他們認為很酷的方言來彌補這種巨大的失落感反差感。所以你看學習粵語的北方人群體中,吳語人佔比最大。

我在逛油管的時候,就發現了乙個小丑。估計人在香港或者海外其他地方。喜歡用蹩腳到極其難聽的粵語來發表看法。

現在是油管

精彩截圖。

油管頻道的內容,一是向香港人諂媚,以及用認為高貴的粵語講話,二是表達對故鄉文化的眷戀以及對外地人的仇視。

另外推特賬號是什麼樣的呢。

對本土文化的失落從而產生對外地人的敵視,最後演變到居然有HU DU的思想,我的天,想象不到。

當然這種小丑只是奇葩中的奇葩,代表不了大多數吳語人。

但是,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形成偏激思想,從仇恨外地人逐漸到仇恨國家

9樓:

「現在[吳語區]經濟發展到可以形成一定影響力了的同時,語言的強勢一定隨之跟上,這不需要強行推廣也不需要打壓原來強勢的方言,一定自然形成。」

但是如果吳語人講的是普通話,那麼上面的[吳語區]就換成普通話區。

比如:https://www.

10樓:

不同地區之間的吳語根本無法溝通,而且一般人可能連吳語的概念都沒有。

粵語內部有粵語的普通話-廣州話,這是公認的粵語標準音,香港、澳門再發達也得認。

粵語區的人可能聽不懂對方本地化的粵語,但他們都能使用廣州話溝通、交流,意味著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的人可以無障礙溝通,這樣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這點吳語是很難做到的。。。。

11樓:人間四月天

吳語沒有粵語影響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吳地沒有成為殖民地。粵語的傳播地香港一直是英國殖民地,經濟發達,在國際上也有影響力,走出海外的人員多,這些人說的都是粵語,所以就造成了粵語就是漢語的錯覺。而內地在改革開放前一直處於封閉狀態,走出海外的人少,經濟不發達,普通話也不能造成什麼大的影響,所以終究還是經濟決定語言的強勢與否。

現在內地經濟發展到可以形成一定影響力了的同時,語言的強勢一定隨之跟上,這不需要強行推廣也不需要打壓原來強勢的方言,一定自然形成。總不會有人說羅傑斯的女兒一口標準播音腔的普通話是因為誰逼迫的吧?川普的外孫女也正學普通話呢,誰敢強迫他?

所以要說某種變得強勢的語言是因為zf 強勢推廣這並不一定客觀,以前也推廣過啊,可是就是廣不過粵語在世界上的地位,現在為什麼就被世界認可了?世界那麼大勢利無處不在啊!你變得強大你變得富裕人家才認可你的語言學習你的語言,反之亦然。

12樓:Mitar

我們廣東人祖先下南洋,搞起義反對清朝,闖北美做華工和洗衣服的時候,江浙一帶的地主安守本分,偏安一隅。我們在海外再造了小華人區,你們付出了什麼代價?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怪你們祖先不爭氣,有一塊好地就行,反正廣東多山,沒耕地,唯有經商,種善因就得到善果。

13樓:「已登出」

大中華一體之下,該保護的就進博物館。

英語,一種表音的文字,因為結構簡單,資本強大,全世界普及。

同樣的漢字,讀不相同,還要因為讀的不相同,自創點字或者寫法出來。

你們這是順潮流還是逆潮流啊,蠢貨何其多,最蠢的就是吳語粵語之類的擁躉。

可以說,不值得提倡,不值得自豪,背道而馳而已,軍閥首據。

14樓:「已登出」

1、因為香港、澳門,歐美、大洋洲的一部分國家也會說粵語,覆蓋範圍廣,吳語範圍僅侷限於江浙滬地區。

2、廣州捍衛粵語的行動很強硬,這一行動也刺激了港澳、海外華僑,紛紛支援粵語。

15樓:李煒

吳語區可以向普通話嵌入吳語特色,例如尷尬、阿姨這類的,而且這類嵌入比粵語強多了,粵語區傳入的那些詞彙始終和官話區有疏離感,沒有尷尬、阿姨這類嵌入的深,我也是了解了一些近代吳語區的學者在近代官話通用語形成過程中的影響才知道的,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融合,粵語那種始終是隔離的。

從宋代開始,江南就是中國的經濟、文化高地,其實吳語區對官話區的嵌入比粵語深入的多,以至於這種嵌入是官話語區的人自己都感受不到的,這是一種更高程度的融合

16樓:初學

看了很多答案,有感而發胡說幾點:

1.關於標準音問題,很多答案怕是犯了以古律今的毛病。鴉片戰爭後至改革開放前,吳語(至少是北部吳語)的標準音有乙個從蘇州話向上海話轉移的過程。

上海作為十九世紀東亞金融中心(解放後則為中國經濟重鎮),其城市影響力輻射力使得其自身的方言成為方言內部的強勢代表(經濟政治因素)。同時,上海作為文化後進臨近先進文化地區的蘇州,兩地方言發音本來已經十分接近(蘇州上海兩地人基本可以各說各話無障礙溝通),同時在上海五方雜處海納百川的發展過程中,大量吸納江浙各地(主要是吳語區)的方言方音(尤以寧波等浙江各地為代表,大量移民自然帶來相當的方言影響力,1930/40年代生人往往操一種寧波腔上海話)(地理語言因素),上海方言無疑具備了吳語標準音的種種條件。

2.文化輸出問題。

(待更,上班時間……)

17樓:Ku Kl

因為根本沒有吳語這個概念,在江蘇,一條清晰的鄙視鏈,江南歧視江北,上海歧視江南.......他們之間的語言在我看來也差不多,但他們絕不會用方言交流……

而廣東就不同了,大家語音區別雖然比較大,但都以廣東話自居,都接受粵語,白話,廣東話的稱呼,知乎上總有人愛跳出來糾正:廣東話不是粵語。這個在現實的廣東基本沒見過。

最難的是大家都承認對方是廣東話,並用方言盡可能的交流。影響力大的根本就在這裡。

18樓:李無鋒

道理很簡單,粵語有,香港作為乙個以粵語為母語的城市,作為基礎的發展,而吳語區並沒有自由的使用和發展吳語的權利。說到底還是政治上的原因。

19樓:

一、大部分吳語使用者自身沒有吳語這個概念。上海人更願意把自己的方言叫做滬語,你要是告訴他們「你們的方言不叫什麼滬語,實際上吳語太湖片上海小片,而且崇明話和你們上海市區話同屬一小片。」那上海人是肯定不會認同的。

本人曾經製作過不少方言地圖,也和操不同地區方言的人交流過。不少人把滬語吳語並列,還有不少浙江人不認同溫州話和他們同屬吳語,認為溫州話是閩語的大有人在。吳語地區根本沒有統一吳語概念,影響力自然無從談起。

而粵語在香港文化的反哺下,粵語意識和認同相當強大。四邑方言嚴格來說無法和廣府地區通話,但仍不妨礙台山人認同粵語方言。

二,吳語缺乏統一中心。粵語早早確立廣州中心,甚至基本明確了廣州話的標準語地位,粵西,廣西地區的粵語地位低落。

而吳語雖然坐擁中國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寧波,蘇州,溫州,無錫等相對富裕城市。然而始終無法確立標準語言中心,方言鄙視鏈明顯。

溫州話以別人聽不懂為榮,蘇州話被認為是娘娘腔,寧波話被認為粗俗,杭州話被認為是北語殘留等等。方言之間不存在明顯地位差異,因此難以形成新的文化動力。

三,吳語人士較為溫和,網路上發聲不多,不如粵語人士活絡,或許造成了影響不大的假象。個人相當認同吳語近年來的科普,相對來說客觀,而且使得更多人認識吳語。粵語在網路上聲量雖大,然而拖後腿,給粵語抹黑的人也相當多,起到的反作用也大。

馬斯克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田亮 你是指埃隆.馬斯克嗎?記得有一句話 人因為夢想而偉大!我覺得應該變一下 人因為追逐夢想而偉大!馬斯克的影響力不在於財富,而在於夢想和實現夢想。更重要是他的夢想還是很多人不會想,不敢想,不能想的!當那些來自蘋果 谷歌的工程師願意拿更低的工資去spacex。你就應該明白這是不是乙個普通的CEO。當...

為什麼潮汕話的影響力比粵語小那麼多呢?

笑靨如花 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潮汕人喜歡外拼,就是不喜歡搞自己家裡的經濟,政治層面也沒有多少影響力,而且又偏居粵東一隅。經濟層面影響力廣府在廣東吊打潮汕,客家。政治層面只有客家能與廣府抗衡。自然而然,粵語的影響力遠比潮汕大了。 灬程霖灬 首先你要認清一點,白話作為地球現人類最具表達精準的語言,現如今...

為什麼電影的影響力比電視劇集大?

孫奧博 感謝知友指正時間錯誤,已做出修改。首先要分析什麼是影響力,電影和電視劇集針對觀眾群不同,對於不同的人群自然影響力不同,但從整體來看,影響力是對價值觀,思想產生改變吧。從這點來看,電影濃縮在一百分鐘的故事的確影響力大很多。還有就是,電影誕生於1895年,電視劇集肯定是電視誕生之後的事,孫子哪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