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裡插播一段蒙太奇,感染力會變得很強?

時間 2021-05-06 20:24:59

1樓:麥高芬

電影裡插播一段蒙太奇,這句話本身就是太蒙太奇了。無論按照哪乙個流派的電影通識而言,不存在一段蒙太奇這一說。

簡直是個笑話!

2樓:王大帥

@胡戈 老師說的已經比較清楚了,我再稍微補充一下。

蒙太奇的手法可以讓前面積累的情緒一下子爆發。

舉幾個例子,

比如,主角小時候看見過家人被壞人欺負,上學一直被人打,後來逐漸發現自己有超能力。

長大了以後,他一直追查欺負他家人的人,結果發現是世界級犯罪團夥頭目。

於是他萌生退意,但卻被對方找到線索。於是他一直被追殺。

最後對方還是來了。

那時他跟他女朋友在一起,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女朋友,並說:「咱們逃命吧!」

他女朋友甩了他一巴掌說:「你tm連自己的家人都不顧,真tm是窩囊廢!」

然後主角開始想起自己家人被欺負的樣子,想起小時候被人欺負,想起自己有超能力,想起小時候發過的誓,他終於怒氣值滿了,開始發大招。

boss被乾掉。(第一部完)

在蒙太奇的過程中,情緒是一直在積累的,在前面不經意積累情緒的情況下,最後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讓情緒瞬間爆發,所以觀眾更容易被感動。

3樓:毋梓熠

庫里肖夫和愛森斯坦已經哭暈在墳頭了。

知道為什麼你的問法很奇怪嗎?你相當於在問:為什麼在這段廣告裡再插播一段廣告會這麼打動人?

蒙太奇是電影的構成方法和技巧,沒有各種剪輯性鏡頭的存在,你甚至看不出它是一部電影,比某些紀錄片還要無聊(當然不排除有很多有趣的紀錄片,而且紀錄片也在使用蒙太奇)。

4樓:胡戈

蒙太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把一段時間跨度很長的事情表現出來。比如乙個人很慘、很努力或者很牛X……蒙太奇就是把很多件同一主題的事情濃縮在一兩分鐘時間裡,讓你在很短的時間裡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人實在是太慘、太不容易或者太牛了,所以就會感動。

奇了怪了,怎麼會有人對蒙太奇這個詞的用法有疑問。montage 在法語裡確實是剪輯的意思,但是在電影工業裡 montage 這個詞早已變成了特指 montage sequences,是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短鏡頭剪輯在一起的特殊做法,不是泛指剪輯。

在電影工業裡大家都用 montage 來表示這個意思。在劇本裡你會看到這樣的寫法:

還有這樣的:

這就是題主所說的電影《記憶傳授人》的劇本。劇本裡就清楚地說明這是「一段蒙太奇」,編劇、導演、製片人等等都是這麼理解的,所以題主的問法沒有任何問題,交流起來不會有歧義。

很多劇本都是這麼寫的。再舉幾例:

還有:還有這種寫法,用短橫來表示這段蒙太奇裡的鏡頭:

還有這樣的:

當然,不標記也可以,導演也能看懂,但劇組的其他人就難了,所以標記一下是最好的,一目了然,編劇這麼寫,製片人、導演一看就明白這裡要怎麼拍,怎麼剪,怎麼配樂,攝影師等所有的劇組人員都能迅速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可見在電影人的語言裡「蒙太奇」就是特指。

毛姆《刀鋒》裡的 Larry 為什麼總是一段密集的學習之後就去做體力勞動?尤其是為什麼要做像煤礦工人這樣的工作?

若戀 很自然的一種做法。比如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讀書多了會想運動,而體力工作在運動之餘,又能帶來報酬,又能看得見自己的成就,很棒。 石麟 贊同 fading 的觀點,如果從探索世界 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常人看起來多麼累與不堪的生活都值得嘗試。其次,道可道,非常道。我們通過各種看得...

為什麼人類的記憶總是一段一段的?

腦科學世界 試驗中,志願者一邊看電影 阿甘正傳 一邊接受fMRI掃瞄,同時另外一組志願者也看這部電影,並手動選出他們認為的電影事件起點與終點 one event ended and another began fMRI結果表明,hippocampus間隔性活躍,每次活躍點整與手動組選出的事件轉變點 ...

周星馳電影《食神》結尾為什麼要出現神話那一段?

麻油 首尾呼應啊,食神開篇就是算命的在那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從唐牛做雜碎面開始劇情就玄幻起來了,和現實世界已經脫離了。撒尿牛丸直接違反物理定律。最後食神原來真的是天上的神,壞人是天上的狗,就不奇怪了。 Anger 這個我覺得算是悲劇喜劇化處理手法之一,類似的之前鹿晗演的 穿越火線 裡面有一段講楊永信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