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時怎樣防止「用力過猛」的感覺?

時間 2021-05-31 21:45:21

1樓:Chester

首先身體狀態是自如,不是放鬆!!!

記住兩點即可

1 胸口力度用嘆氣來體會

2 學會正確開啟口腔內部,保持口腔內部的興奮感略帶微笑,利用共鳴來放大聲音,而不是純力量!

2樓:

朗誦者不要成為發聲機器,要學會讀詩、要愛讀詩,要理解文字、領悟文字、表現文字。 文字把握的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濫情和過度發揮, 題主所問的用力過猛往往就是這種情況。

我絕不是說有了對文字的理解,普通話、表現技巧、舞台風格什麼的就都不重要了,這些都是極重要的,沒有這些你感悟再深也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就像茶壺裡煮餃子一般。但是,光有這些卻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乙隻空空的茶壺, 哪怕是天價的康熙用過的壺,也倒不出任何東西。

朗誦者要學著豐富自己,貼近文學、貼近生活、貼近真正的美,不要貼近那些矯揉造作、自以為美、空有金玉之外表實有敗絮之內容的東西。

另外,如果題主覺得自己對文學和文字還是有一定理解,卻依舊無法自如演出的話。建議多練練基本功,就是對氣息的控制之類的。

————分割線————

這個答案已經躺在草稿箱好久了,今天先發出來,留待以後進行潤色和補充→_→

3樓:珞山居士

你說的用力過猛應該是指情緒過於誇張,再加上嗓門大,有點像咆哮。

朗誦需要激情,但修飾和控制有助於你更好的展現你所希望的東西。

造成用力過猛的因素有兩種。

第一種是對朗誦作品本身的內涵和情感把握不到位。比如朱自清《背影》的最後一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這是一種感嘆,而非慨嘆。所以要用較為低沉、深情的聲音誦讀出來。聲音太大就顯得做作。

又如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裡面的「啊!」千萬不能豪情萬丈、激情四射的來念,而要用一種帶有柔情的輕嘆。如若不然就像是乙個花痴或者神經病。

第二種是情感表達的方式拿捏不準確,把憂傷變成悲傷,把悲傷變成悲痛。在確定情緒之後就要開始揣摩表達的度。比如《背影》中「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這段,略帶顫抖,似有淚下的程度剛好,如果變成哽咽甚至泣不成聲就太誇張了。

另外,朗誦最重要的是節奏的變化,不能一直處於情緒的高峰下不來。「文似看山不喜平」,朗讀也一樣。乙個高潮過後,需要進入一段平緩的情緒,聽眾可以得到緩解放鬆,更好的接受你的代入。

如果一直聲高氣壯,不僅可能帶來心理上的反感,而且可能產生生理上的不適。

用力過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說乙個我們公司的同事,是個比較好於活躍氣氛的人,並且自以為稱霸各種場子和應酬。人比較外向一開始的確可以熱場熱氣氛,但是並不見好就收,過了那個點大家就會感覺有些尷尬了,就是看乙個人進入了自high狀態,大家反而無動於衷更加尷尬了。比如幾個同事要離職部門每個人講兩句話送別,這個人上來就問一些很尖銳的問...

打空擊時怎樣避免發力過猛導致的關節過伸?

三思 閉著眼可能一腳踩空,有哪個看著懸崖一腳踩空的。空擊就是找位置距離發力感覺的,不是真打,你不能硬當那裡有東西用那麼大勁啊。 Sisk 朋友,敢問您的拳擊技術,是自學成才的吧?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我只是好奇問問,因為看起來您根本不懂拳擊的發力體系.這裡,先宣告一下,我雖然學拳的時間很長,但因為嗜好...

你在寫作時是怎樣的感覺?

豬豬貓張 我很贊同余華在 活著 的中文版自序裡說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 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