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時候傳下來的的禮義仁智信還能夠傳承下去嗎?

時間 2021-05-31 19:10:01

1樓:小南一定到彼岸

有個概念叫「公序良俗」,指代維護社會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這個概念是被法律所肯定的。道德和法律存在著辯證的關係。

作為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源遠流長,在現代也是評價乙個人必不可少的指標。可以說,當人們堅信並奉獻它們的時候,社會運轉是會呈現良性迴圈的。因此這些傳統價值和道德觀念仍舊存在並且將繼續存在。

並且它們的存在是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好處的。

2樓:李小乙

當然可以,仁義禮智信,隨著千百年的社會發展,我們的國民素質已經是夫子不敢想象的了。

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仁義禮智信的加強版,因為我們的國民越來越優秀了。

3樓:真糸cyann

那要搞清楚古代的仁義禮知信是什麼意思了。

從正史的角度來看,這些無非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利於乙個朝代的長治久安,最主要的是維護皇權。

現代意義上的仁義禮智信如果不存在了,你能想象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嗎?

4樓:心難平氣難和

不能,百年屈辱把中中國人打傻了,多數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意味著落後需要剪除或者無視,現在的傳統文化通常是買賣,長期被外來文化壓制,再有一百年就徹底完蛋。

中中國人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古代顓頊能絕天地通,後來人讓佛教入駐中國,到現在各種亂象,能好才怪。

中國的傳統文化無法只依靠民間去承載的,也不是靠少數的愛好者和學者教授能承載的,更不是背背唐詩宋詞就能承載的,只有拿出改革開放的勁頭去振興,傳統文化才能恢復和發展,中中國人的自信才能回來,相反西方文化的本質是宗教文化靠民間就能繼承下去,到現在還能熱火朝天。

5樓:混守稚萬

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永遠不缺乏有智慧型的人,如果是適合我們時代的必將被發揚,有些東西終究會消亡。我個人堅信我們古代的智慧型仍會復興,只是復興的契機尚未到來——期待我們時代的王陽明盡快出現吧。

6樓:書凡

引以《漁樵問答》之語:無陰則陽不成,無小人則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間也。陽六分則陰四分,陰六分則陽四分,陰陽相半,則各五分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時有盛衰也。

只是比例不同,盛衰有變而已。「君子」、「小人」不要只看成是人,而要看成是人心所向。你就理解了。

中國畢竟建國才幾十年,仍然是乙個動盪期,思想磨合期。

為什麼以前的文學作品能流傳下來?

首先文學作品是什麼?所以題主的問題直接把無意義 無價值的低俗作品過濾了。若是這樣看,不僅僅是以前的,就是現代的,以後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流傳下去。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 為什麼現當代的文學作品少之又少?首要原因必定是社會環境使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環境不斷變遷,我們的時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於這個...

你家有什麼從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可以分享的?

困困不困 起身餃子落身面 鬱羅簫臺 關於吃的 吃什麼之前都要問問在場的人吃不吃,過年過節煮粽子煮湯圓做粑粑,第一鍋要用來供祖宗筷子不能插在飯上很多人都說了,吃飯要抬碗 白斬雞不能從頭砍 碗摔了要說歲歲平安,筷子掉了說快樂快樂 以後想起了繼續。 古卡 說一些還保留的吧。不管遞東西還是接東西都得用雙手。...

古時候人們煎藥是怎麼計時的?

看著高興 古代的煎藥時間是通過加水多少來控制的。齊梁間醫藥學家陶弘景就已經提出了乙個近似標準的湯劑煎煮時間方案 凡煮湯,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二十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公升,以此為準。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 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詳視之,不得令水多少。一般藥物按當時的度量衡每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