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誰寫的?

時間 2021-05-31 03:55:38

1樓:

這牽涉到兩個概念,發明和發現,舉個例子,萬有定律是牛頓發明的還是牛頓發現的?自然規律,物理定律是人寫的還是上帝寫的?

聖經可以同理解釋。

2樓:石若瑜

【提後3: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摩太后書3:16節說了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摩西、所羅門、以賽亞、保羅這些人都是代筆者,傳達的都是神的意思。

所以聖經的作者是神

3樓:Coco

聖經的作者是神,但是神是靈,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靈只能借助肉體做工,於是神藉著40多位代筆者記錄下來了歷史、教訓、預言、成就。

4樓:月圓非緣

抱歉,我認為是在監獄寫的,那位作者被關在監獄裡,聽著身旁將死之人敘述自己的故事,渴望有人來拯救他們,可是發現沒人能做到,於是開始逃避現實,作者深感同發,在牆上寫下聖經或寫在書上,後經世人篡改,被野心家加以利用,成就它的神話。

5樓:Robert Cheng

新約前面有答案說過了,就提下舊約。以死海經卷以及我在以色列聽到的,舊約原先是猶太群體內流傳的,版本比較一致。死海經卷就是以色列亡國時(有爭議),一群人逃到死海附近寫下的。

死海附近有壯觀的Masada遺址,所以住在那邊也不是很奇怪。

而其他的猶太人散居歐亞非各地,各自憑回憶或者手頭材料重寫,因此後面有了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異。等到羅馬時期,開始對猶太人的聖經進行修改,成為聖經中最初的舊約。

6樓:張某

「聖經」是由四十多位不同的作者,歷經一千六百年寫成。他們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寫成,西達義大利,東及波斯,寫作的地點有曠野、地窖、皇宮、牢獄、旅途、荒島...。這些作者是一群出身迥異的人,不但出生前後相隔千百年,生長的地點也各相隔千百哩。

尤有甚者,他們的職業也各不相同,有君王、漁夫、牧人、軍事領袖、宰相、醫生、稅務官、詩人、祭司、先知...。他們的地位、學問、性情、見解、風俗、習慣迥然不同,寫作的風格、體裁、物件、目的、心情也南轅北轍。

然而奇妙的是,當這許多書卷被放在一起時,從第一卷「創世記」到最末一捲「啟示錄」,其中竟然天衣無縫,渾然天成,不僅沒有任何矛盾,而且彼此補足,互相輝映,如同一幅最完美的拼圖。當這些作者寫書的時候,從沒有想到他們的作品是要被收入「聖經」之內的,但一代一代過去,它們終於構成了這本內容多元卻又極其一貫的聖經。只要我們肯冷靜而又不存偏見地思想這些因素,就不能不承認在聖經作者的後面,一定有乙個超然的主宰,祂從起初到末了一直管制著這些作品的心思和筆桿,以致完成這部曠世奇著。

7樓:慕容憨憨

聖經的作者可能不止乙個,但是他們都是受了神的默示,否則不會這麼一致。聖經作者有40多個。它不是在乙個世代完成,而是經過2023年;作者沒有相同的教育、文化和語言;教育有很大的差異,文化有許多的不同,來自三大洲和三種語言;並且不只寫乙個題目而是數以百計。

然而聖經卻有一致性,完全的和諧,這不是巧合或串通所能解釋的。聖經的一致性強而有力地證明它是神所默示的。

8樓:王佳音

提摩太后書第三章第十六節說: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

彼得後書第一章第二十一節說:人受聖靈感動,把上帝的話說出來。

聖經有四十位執筆者,都是猶太人。

羅馬第三章第一二節:那麼猶太人有什麼優越的地方呢?、、、從各方面看都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上帝的聖言託付了他們。

9樓:大胖

聖經是神寫的。跨度兩千多年、四十多位作者,出身高貴貧賤不同背景,但緊密聯絡,前後參照,成為嚴密而完整的一本書,證明他們是同受一位聖靈所感,講的是同一件事——主耶穌和他帶來的救恩。出於這個原因,如果我希望讀懂聖經,就祈求全能的神,讓感動原作者的聖靈也感動我。

朋友,我也會這樣為你代禱!願上帝記念你追求真理的心!

如何用《聖經》的文風寫克蘇魯神話

索薩 希爾二號義體 還是先看看原文吧 青嵐院親雲上紫姬 聖經 裡有哪些發人深省的句子?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箴言 9 11 和合本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箴言 28 22 和合本 年老的有智慧型 壽高的有知識。約伯記 12 12 和合本 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

道德經是誰寫的,他為什麼寫呢?

鹹蘇 老子寫的 咋滴?當年老子就是因為仕途失意 眼看家國無望 決定浪跡天涯時路過函谷關被尹喜那小王八犢子逼著寫出來的說實話 當時老子寫這玩意就是想換乙個通關文憑出關後再無聊的時候和一些順路的小屌絲們扯扯閒篇兒你說你們鬧呢?還研究來研究去 什麼事情該咋做你們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還引經據典 老子就隨口一...

出師表到底是誰寫的?

樂平 出師表諸葛亮臣亮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