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紀念梅艷芳的規模沒有紀念張國榮的大?

時間 2021-05-29 23:38:32

1樓:

資本的力量。

梅艷芳和張國榮同一年去世,那一年梅艷芳的葬禮和紀念規模比張國榮要大得多。

梅艷芳在星光大道立了銅像,去世那晚上百個明星在醫院徹夜守護,醫院凌晨發布會發布去世訊息的是成龍,譚詠麟和曾志偉。正當紅的劉德華梁朝偉為她扶靈,最炙手可熱的小鮮肉謝霆鋒為她抬遺像。

這可是張國榮沒有的待遇。之後的事,和明星本人無關了,只剩資本的運作了。

這些年,張國榮在內地的形象造起來了,而香港娛樂圈式微,某些驅利的香港明星開始想蹭張國榮在內地的影響力了,開始花式吹捧,這個高偉岸的形象倒是越造越魔幻。

生前張國榮在香港娛樂圈的人氣和號召力遠不如梅艷芳。對比金針獎,梅艷芳的金針獎有一排當紅明星排隊獻花,張國榮的金針獎只有梅艷芳乙個歌星給他站台。人緣都是地位和善意維繫出來的。

2樓:

其實吧,這倆人都是香港巨星,在香港最紅。在國語區的話(台灣和內地)真的不紅。

粵語歌影響力有限,沒辦法,語言隔閡,梅艷芳好歹還有一首女人花被傳唱呢。倆人都是靠電影才被內地人知道的。甚至比露臉次數來看,演員梅艷芳比演員張國榮還更臉熟一些,「雙周一成」的電影裡面梅艷芳時常露面,而張國榮有部「霸王別姬」在內地廣為人知,屬於有點藝術氣質的演員,但都不算是當紅的演員行列。

很巧合的是,倆人同一年去世。死後名氣自然是張國榮更大,紀念活動也是年年上新聞。在路人看來,兩人死後名氣差別主要是因為張國榮有多部文藝片電影,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洩,胭脂扣,霸王別姬。

而梅艷芳就只有一部胭脂扣。文藝片就是保值,不容易過時有含金量,借助網路的傳播,被更多的人欣賞到。

再加上張國榮還有話題,性取向,抑鬱症,自殺。而梅艷芳就沒這些了。

3樓:

哪有什麼原因啊,就是梅姐的媽媽把梅艷芳三個字申請了商標,每個人用就要給錢,這樣你想想會有誰弄,那個十週年紀念演唱會是得到梅媽的同意才建起來的

4樓:Lam

這個問題……除了引戰之外,沒什麼意義。他們倆感情真的很好,是兄妹還是知己。

我六歲認識他們,然後喜歡上他們……第乙個偶像回憶,基於對那個時代的懷念,和對他們的了解,這個問題,以及這個問題下的一些答案,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覺得相當荒唐。

現在的人連尊重都不懂嗎?粉絲行為上公升到離世的藝人?什麼大粉?

什麼下場?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位格的藝人明星嗎?用現在飯圈慣有的語言去描述,拉踩的時候,你不覺得對他們是一種侮辱嗎?

現在頂著他們粉絲的的名頭,幹著他們絕對不喜的事……還說自己有涵養???

5樓:永不放棄

香港女兒的稱呼,在梅艷芳之前就另有其人。之所以紀念梅艷芳的規模沒有紀念張國榮的規模大,是因為梅艷芳的藝術成就原本就沒有張國榮大,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另外張國榮的人品堪稱完美,做人做到了極致,善良,寬容,真誠、仗義、勇敢、對愛情專一,有行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他把自己多年來在藝術方面獲得的經驗,毫無保留的介紹給後輩,不像有些藝人,對於自己的經驗特別保守,因為怕新人超過自己,搶了自己的飯碗!

張國榮看到自己所處的行業發展的好,反而是特別開心和欣慰!

他特別尊重別人,不論對方是什麼地位,從不耍大牌,從不遲到,對人特別和善。有的人覺得自己很大牌,幾乎每次都遲到,甚至遲到好幾個小時,這在哥哥身上是絕對不會發生的。而且他特別愛國。

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裡,張國榮在做人方面是NO. 1。你可以去看一些別人談他的訪談

6樓:anita

不知道,但是從他們的逝世十週年演唱會來看,兩人也差不多。梅艷芳被官方稱為香港的女兒,做為繼李小龍之後唯一在香港星光大道上樹立銅像的明星,可見其地位之高。梅艷芳唯一的弱點來自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母親的所作所為,讓大多數人只是可憐梅艷芳,而忽視其光輝燦爛的成就。

個人更加喜歡梅艷芳。她個人的努力拼搏,以及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以及愛國之情,令我敬仰。

7樓:漠歌Brigitata

真的了解張國榮的榮迷,不會討厭塔塔。

真的了解梅艷芳的梅迷,不會討厭哥哥。

粉絲團體之間有不和諧之處,但我認為,僅僅對於這兩人來說,粉絲行為偶像是不用買單的,畢竟已成天上星,如何約束粉絲?如果這對兄妹還在,相信兩家也不會是現在這樣。

不要用當今飯圈的惡臭汙辱了芳華絕代,他們會寒心……

8樓:

真要這麼說的話,我膚淺一點吧,顏值即正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乙個人的喜好。。。你非要不認同,可能還有文化水平的高低,和乙個學識素養更高的人溝通是每個人的的本能吧。。。

9樓:Winnie

很簡單啊。

1.香港人人人都說張國榮靚仔,顏值高,而梅艷芳在林青霞張曼玉劉嘉玲關之琳等一眾女明星的包圍下顏值只能算中等啊啊

2.作品拿得出手,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春光乍洩…這些不要太吸粉哦

3.有很多明星粉絲,汪涵,古巨基,陳奕迅,章子怡等等,動不動就唱歌致敬,要麼就是在節目裡說到,感興趣的人自然多咯

4.愛人唐鶴德先生對他專一,他們的愛情吸引了很多人去了解張國榮

5.人格魅力真的是太強了,演渣男都讓人恨不起來

6.不可否認死亡時間和方式都讓很多人熟知張國榮從而吸粉

總有人說梅艷芳的粉絲低調,那只是一部分粉絲出面,拜託那些去香港拜祭張國榮的也只是榮迷中的一部分而已啊。我們榮迷人多,基數大。承認這個事實很難嗎?

還有動不動就說梅艷芳明星朋友多,好傢伙,整的張國榮朋友就少了?你看看他的圈外朋友這些年來都在懷念他,好嗎。

還有就是梅艷芳地位高,張國榮地位就不高嘛?在他去世的最後幾年,獎項都拿到手軟,都是c未出場,一出場歡呼聲最大,你們去看看千璽盛世的表演,還有同步過冬的表演,行嗎?張國榮地位不要太高哦

張國榮生前事業,愛情都是完美的,去世多年,愛人依舊,我都不知道生前誰比誰更幸福,畢竟乙個有愛人、朋友家人的陪伴。

另乙個就是張國榮出身富貴,乾媽,家姐,外甥女,表哥啊,都是上流人士,張國榮去世之後,也沒啥爭來爭去的東西,去世之後呢,他很體面。生前受盡香港寵愛,去世之後也是體體面面,可沒什麼賣內衣的新聞啊。

10樓:「已登出」

沒別的,就是作品的深度和厚度碾壓的梅姑,

歌唱方面:可以說兩人差不多,甚至梅姑在港的影響更深,畢竟結結實實的樂壇一姐(香港),對於張國榮,最低限度還有譚詠麟這座大山在旁邊壓制一下,不過張國榮有不少國語歌,所以傳播的方式廣一些,但是總體上個人感覺還是梅姑了得一些。

影視方面:張國榮客觀上完全就是全方位包圍梅艷芳,不管是喜劇,文藝片還是商業,

梅姑在影視方面比較優秀的作品《審死官》,《胭脂扣》,《男人40》,《醉拳》能說得上不錯的真心覺得很少,如果再細分分類就更少了

反觀張國榮各型別的優秀作品真的太多了《東成西就》、《東邪西毒》、《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春光乍洩》、《阿飛正傳》、《霸王別姬》、《金枝玉葉》、《家有喜事》能拿出手,能被大眾廣泛認可的,至少有10多部。

作為乙個演藝人員,作為乙個歌手,能不能被認可,作品就是最後的保障,因為能在這個圈子裡流傳的最後肯定是藝術作品,公益事業會比較事蹟,戰場會記錄軍功,政治方面談政績。

乙個藝人能在影視和歌唱都留下優秀的作品,能被紀念這是絕對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11樓:人可

這兩個其實沒必要比吧,本來就是好朋友,特別鐵的那種,梅的規模沒有張的大,那主要還是因為張的粉絲更多啊,再加上四月一號這種特殊的日子,然後一堆營銷號運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挺討厭張的乙個原因吧!至於這兩個人,真的沒什麼好比的,梅做過的,張也都在做,即便影響力不如梅也不會差多少的!

12樓:隰文澈

梅艷芳臨終前遺願,希望身後安靜。加上她的母親一直不消停,所以她的朋友們將懷念儲存在心底。張國榮的經紀人陳女士每年都會搞聲勢浩大的紀念活動,據說每年搞一次,某些人進賬一千萬。

我一直在想,身後的紀念活動如此浩大,真的是件好事嗎?張國榮泉下有知,他願意嗎?

13樓:不敢一眼萬年

只是看到乙個人發了幾張圖說梅姐忌日人數不多但每年忌日芳心會,歌迷會都有組織不同的活動還有來自各地的散粉自發去星光大道雕像那裡獻花,去牌位前獻花。。人數自然分散。而榮迷是較為集中在文華大廈那裡,據我所知之前燭光活動是每年固定的。。

而梅姐的粉絲會每年都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活動。

這只是芳心會在2023年忌日組織的其中乙個活動,在石塘咀露天看胭脂扣。

紀念規模大跟小對於我個人而言完全沒意義的問題,畢竟人都不在了,紀念規模再大有什麼用?又不是演唱會規模。

14樓:

三個原因。1愚人節 2霸王別姬 3gay

就是因為這三條。

愚人節每年必過的,想顯得與眾不同的營銷號愛在這天發不愚樂的東西。

霸王別姬每天都有人吹,提此片肯定必提他。

華人娛樂圈公開出櫃的名人少之又少,名聲非常響亮的還真只此一人,隨著lgbt運動這幾年的發展,他又被推為代表人物成為先鋒代表。

15樓:

張國榮17周年的,獻花活動因為疫情原因取消了的情況下,自發去獻花的人還是比往年梅艷芳歌迷會獻花的多……這倆人簡直就是乙個占用公共資源,另乙個浪費公共資源。

16樓:蔚藍青空

其實這個問題香港人也關注過,疑惑過,也試圖去解釋過。貼一篇香港的報刊文章過來,或許也可解釋一二。

2013-05-27

文︰潘國靈

上月在一片張國榮紀念熱(commemorative fever)氛圍中,不止一次有學生在課堂中問起:「為何梅艷芳沒起到一樣的效應?」是否以此成文,我掙扎了一會,因為二人都是文化icon,生前惺惺相惜友誼不淺,把二人放在天秤上比較,或有點殘忍,何況各人都是獨特的。

但從流行文化角度來看,我又不能說這問題沒有意義。事實上,過去不少文化盛事,也把二人放在一起,如香港國際電影節曾以「懷念張國榮與梅艷芳」作主題,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同時追頒榮譽獎給二人等。但誠如學者馮應謙所言:

「哥哥死後,迅速被納入學院界,成為香港近年唯一乙個引起大學專題研討的演藝人物」,相對梅艷芳並沒有造成這樣的衝擊,或受到這份禮待。翻查過去十年,撰寫張國榮的文化論述愈積愈厚,寫及梅艷芳的,卻仍然單薄。

作為演藝者,梅艷芳當然是一時無兩的,但作為文化符號,她的解讀性又好像不及張國榮豐富。叛逆、酷兒、易服、雌雄同體、自戀、憂鬱、自殺與藝術的關係等,乙個張國榮就成為文化研究多方面的範本,而梅艷芳,她的歌藝與舞技精湛毋庸置疑,但在文化符號意義上,她最常被記起的,就是她在舞台上的百變形象、自小在荔園中賣藝,再而就是她的私生活,尋郎有意卻情路坎坷,至死後不時出現梅媽媽爭遺產的負面新聞。

由荔園到紅館,這固然是非常罕有的例子(應是唯一的),但背後不脫昔日由屋奮發向上住上洋樓的「獅子山下」主旋律,至於「百變形象」,梅艷芳最深入民心的,當屬其初出道的「壞女孩」,至八十年代後期轉向「大女人」的巨大形象。關於後者,林奕華曾撰文分析,認為梅長期被「大女人」形象籠罩,致使其在舞台上難以「透徹女性化起來」,因為她的「女皇」形象,依林奕華說:「主要是由男同性戀者來策劃和執行,大部份時間都儼然是『男人扮成女人來演活乙個風情萬千的『假』女人」。

我不確定林奕華這「性別分析」是否完全正確,演藝表演與「滿足大眾的性幻想」是否必然存在秘而不宣的關係,但他那文章確指出一點:梅艷芳舞台上的形象與舞台下的自我(不乏小鳥依人,恨嫁如尋常女子)頗為割裂,以至其「百變形象」,多少是她個人的思想性格演繹,多少是她攜載主要幕後推手的設計投射,並不如我們一度拿她作比附的西方麥當娜一樣密不可分。當我們說張國榮「雌雄同體」,我們不僅說他的「熱情演唱會」,還直指他的精神氣質,予人感覺是「整體」的,反之梅艷芳,其舞台上的巨大,有時反予人窒礙她追求私人幸福之感,以至活得未盡如意,難免有憾。

作為演藝者,梅艷芳是一顆璀璨巨星,但她在舞台上的高峰期不算長,從「沒有辦法做乖乖」的《壞女孩》至「獨立於天地,痛了也讓人看」的《女人心》,歌詞上的女子成長路,多少概括其演藝歷程。她的歌聲繞梁三日,磁性歌喉尤其獨特,但她個人經典名作不算很多,《心債》、《赤的疑惑》、《壞女孩》、《夢伴》、《飛躍舞台》、《似水流年》、《蔓珠莎華》、《親密情人》等,大概已網羅了大部份。踏入九十年代,梅艷芳基本上已淡出樂壇頒獎禮,棒子短暫交到葉倩文再至王靖雯(王菲)手上。

作為演藝者,先天性別或者亦設定了乙個更大的期限,她不可能如張國榮般,演戲對手由苗可秀到林嘉欣,不知涵蓋了多少代;梅艷芳演戲不少,但真正發放光芒、堪成經典的,仍是八十年代的《胭脂扣》。她的電影名作,不太可能如張國榮電影般,十年來「長演長有」幾成儀式,以至要做到「身死猶存」,不止過來人悼念還要後來者追認,就不那麼容易了。

頭條日報

《紀念碑谷》為什麼要叫紀念碑谷?

蘑菇 玩遊戲 紀念碑谷 剛開始只是覺得畫面非常簡潔,色彩清新美好,關卡神秘而特別,而且還蘊涵著建築學,立體幾何等知識。通關後,感覺意猶未盡。重玩 紀念碑谷 更加細心地觀察畫面。每章開始都有一段話。我清楚的記得,第二章 花園 那裡寫的是 艾達開始一段尋求寬恕的旅程 縱觀整個遊戲,我腦洞大開,覺得可能有...

紀念 的 紀 為什麼是 糹 旁?

常燁 poem 金波 兩位珠玉在前,我想提出我的看法,即古代 紀念 可怪可怪了,現今 紀念 源於 記念 並取代了 記念 成為主流。先說一下古代的 記念 據我了解早至唐時已有該詞,明清時期已常用 遂喚奴曲琴,取相思枕留與十娘,以為記念。遊仙窟 郎君慎藏在身,以為記念。二刻拍案驚奇 十七卷 你去,借得與...

你以什麼方式紀念逝去的親人?

林玉 我說說我的辦法吧 1.留下她的一部分用品作為紀念 2.把她好的生活習慣和做人優點學習到自己身上,壞的就捨棄掉3.盡力做好人好事,為她和自己來祈福消災 一句話,替逝去的親人好好活著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Abin 昨天我奶奶去世了,我不會去給她下跪,我也不會去給她燒紙錢,我更不會去看她的墳墓,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