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裡面描寫的主人公在戰敗時的感受,該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29 22:56:23

1樓:不要慫就是幹

三島永遠活在戰敗日那個Sunny明媚的夏日,之後的日子已經沒有意義。戰敗後的世界並沒有崩潰,大家仍然自行其是,彷彿活的更好,這在三島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他想喚醒日本人,他死掉了。

2樓:張樹

三島在戰敗後其實有愧疚感的,因為二戰時他未真正參軍,沒有像自己理想的那樣為國而亡,戰敗後,他再也沒有機會去為國而亡了,於是每一天都成了折磨。

3樓:不眠之眼

三島由紀夫在精神上一直以武士自居,而他所在的是武士階級已經失敗,注定逝去的時代——換句話說,在三島由紀夫的精神裡,每天都是戰敗日。

對於被武士徵召前去作戰的平民來說,打贏了他們也沒多大好處,打輸了也沒多大損失,只要還在戰爭中,他們就受到死亡威脅,只有戰爭結束,讓他們從兵役中解脫出來回歸和平日常,對他們才是最大的解放和獎勵,所以三島由紀夫這裡面的解放,是在描繪平民的心態。

而三島由紀夫的心態,其實和希特拉這種渴望激情的文青是一樣一樣的——只有在締造神話、與傳說同行、打造偉大事業的時候,他們才會感覺自己是在真實地活著的,只有在這種超越性的價值裡,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活著的實感,才能暫時忘卻和消除自己肉身的卑微和貧乏。

而一旦從神話中脫離,回到平凡的日常裡,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挫敗和痛苦,是永恆的折磨和苦役。

其實這種人多半都是患有抑鬱症的,一般的日常沒法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刺激和快感,所以他們追逐神話,也有的就直接追逐毒品去了。

如何評價三島由紀夫的作品《金閣寺》?

約書亞 聖約上寫上帝用自己的樣式用塵土造了人,這就注定了人予盾的命運,因為沒有用自己的血肉造人,人有上帝的思想,卻有塵土一樣的肉體,當精神想要到達的地方,肉身卻去不了,這種予盾造成的挫敗和撕裂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全閣寺裡的少年想要金閣寺以上帝般的存在來做指引,可它卻只是要忍受平庸羞辱和軟弱的一般事物,...

如何評價三島由紀夫的《春雪》?

leavesyuyu 清顯是乙個沒有意志的少年。他決心一輩子都不能玷汙自己白皙而美麗的雙手,甚至不能磨出乙個血泡。他要像旗幟那樣,只為風而存在。他美得令人不安,又時常耽於夢幻。他是奢靡沒落貴族裡的一根毒刺。像是一根透亮的銀針,扎在鬆軟肥膩的皮囊上。我想用世上最為虛幻又美麗的詞語形容他,絕不帶一絲煙火...

如何評價三島由紀夫的 《曉寺》?

划水地說,其實個人覺得曉寺才是豐饒之海的靈魂。讀到曉寺之時,本以為天人五衰會是巔峰。後來感覺天人五衰更像是曉寺一把大火燃盡以後歸於止熄的灰燼。曉寺就如同晚霞一般成熟而絢爛,像是黑夜來臨前最後的輝煌。簡單說,豐饒之海也可以理解為是本多自身的見聞與意念推動建構的世界。清顯 勳 月光以及透都是本多不同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