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電影《革命之路》?

時間 2021-05-12 16:44:45

1樓:Kerr Cheung

昨天看完以後只覺得壓抑,今天沉澱思考後豁然開朗了起來。

也看了其他朋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說女主作的人大有人在,明明已經鋪墊了講明白了女主那麼痛苦無法找到自我為什麼還是說她作?

為什麼April放棄當時學業給她創造的良機,因為男主懷孕要搬家共同撫養孩子做家務時的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這些人看不到 。因為搬去了那裡,不符合自己表演等級被隊友坑到失敗了的表演而放棄表演回家帶孩子, 日復一日繁瑣無意義的家務已經讓她抑鬱不得志這些人看不到。

難道沒有自我但是卻平穩富足的生活就是當代社會的「正確」了嗎?

對自己負責就不是責任了嗎?好像在所謂的大局觀下,人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就不存在了一樣。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帶人類幼崽喜歡做家務的,這責任當然也不是必屬於女人,望周知。

人家女主沒有不想活了也沒有不想帶孩子,人說的是打工養男主,男主自己也說了自己沒夢想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他們家也有那個經濟條件東山再起,望周知。

2樓:TIANTIAN

理想看起來很美好,自己好像無所不能,懊悔過去的自己沒有盡力,厭棄已經有的愛人和親情,可是就是覺得看不上的苟且的現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經營好的啊。

3樓:櫻桃太郎

看電影的時候我剛分手一兩天。電影裡的劇情十分類似我和她相處的這段日子。

我們的確如膠似漆的纏綿過,我也以為我們會愛得很久。

可激情終究消磨在了平凡重複的每一天,我可能沒有去深入了解她的內心,缺少溝通交流。

我有過了喜歡上別人的想法,對她每天只像個聊天機器一樣...

後來她對我沒了感覺,她的狀態簡直就跟愛波墮胎前一天跟弗蘭克吵架一樣。(我當時看到電影這個片段我真的想了很久)

我真的想知道,愛情應該要怎麼樣才能長久。

4樓:未已

主人公是典型思潮的人格化,婚姻是任何正在發生變化事物的隱喻。

男的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想的是無論怎樣我都不可能比現在更好;女的是徹頭徹尾的變革派,想的是無論怎麼改變都會比現在好。

電影中唯一一次和諧,是兩人在廚房裡思考「我們的未來」。而兩人關係鬧僵是因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所以故事注定是個悲劇,直到一方退出結束。

按常理來說女主應該會提離婚,或者獨自前往巴黎,這樣兩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最後卻被導演設計意外去世,可能是真的不想讓這兩個自私的角色被救贖吧?

5樓:「已登出」

我覺得女主和男主都有錯,女主過於理想,現實容不得這樣的純粹。而男主卻已淹沒於平凡瑣碎中,對於家庭我覺得他關注更多的的是現實金錢。過於理想是瘋子,在人群中我們難以生存,而過於現實把自己的稜角磨平,很難有精神的快樂,混混沌沌麻木不堪。

所以結婚前就應該深刻了解自己與對方,別等到婚姻一地雞毛了再痛苦掙扎。

6樓:我猜我不會再改名

革命之路我的理解全電影在追求生活的變革,最後扯到了婚姻,兩個人如此湊合,他們的孩子如此可憐

全劇中的瘋子,因為追求理想和夫婦倆啟初不謀而合。後來因為男主被瘋子揭穿而惱羞成怒。

生活不僅僅是別人口中的樣子才是幸福。安于平淡的身體,而掙扎的內心,久而久之,難免出現心理問題。可怕的不是泯於眾人,而是不甘心,卻又沒有能力的偏執。

7樓:焦北彭于晏

應該都是看完電影再來知乎搜的回答吧,那就不過多提片中劇情,就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其實,百分之九十的人在弗蘭克的位置都會做出一樣的決定。開始愛波爾和弗蘭克因為同樣有著對於未來有憧憬有理想而在一起。誰又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一番豪言壯志呢?

而為什麼後來說到搬家去巴黎時只有弗蘭克改變了注意,因為只有他在社會的染缸中翻滾,他承受了這個家庭的負擔,劇中時代的悲哀也只在他乙個人身上呈現,去了自己最厭惡的公司(因為父親幹了整整二十年),過了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生活。沒有辦法,因為他要掙錢,就這碎銀幾兩,足夠壓倒絕大部分人的脊梁。愛波爾強烈的自我主義則來自沒有經歷過生活的不易,自己的演員路程發展不順利,又要在家做家庭主婦,照顧兩個孩子,每天就是做家務等丈夫回家,年輕時候的夢已經被壓抑了太久,其實如果真的搬家去了巴黎,兩人的生活狀態還是一樣的。

現在的社會,多少人的夢想被柴公尺油鹽磨滅的只剩回憶了?

8樓:Ryan.J

很多回答都侷限於表象,其實悲劇和婚姻本身關係不大,也不是革命造成的,革命只是乙個導火索,是主要原因,事情發生的本質原因這兩口子根本就不應該結婚。

影片中的女主一直為自己的丈夫構建乙個幻想的形象,而這種幻想的形象是她做出「革命」選擇的基礎,這也是她最大的傲慢。其實她完全有潛力成為乙個優秀的演員,但生命的力量卻消耗在一段糟爛的婚姻中。男主最大的問題在於總想用婚姻關係來維持兩人所謂的愛情,而事實上愛情才是婚姻關係的根基,他本末倒置了,其實他也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兩個人在一開始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對方,進入婚姻後男主想得過且過忽視問題來挽救婚姻,女主想燃一把革命的火來挽救婚姻,其實都是在忽視內心真正感受而去做看上去「正確」的事。

其實和《Gone Girl》裡面的婚姻一樣,男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選擇了乙個不適合自己的伴侶,女人又壓抑於社會的成見以及囿於自我的傲慢,兩人都缺乏打碎婚姻枷鎖的勇氣和力量,最終以愛為名互相傷害。而這種悲劇結局只要兩個人離婚就完全可以避免的,《婚姻故事》就是《革命之路》的大團圓結局。可悲的是,這種本來應該當成是寓言一樣的故事卻被很多人解讀成對婚姻本質的描述,因為現實中很多人的婚姻就是這樣!

好的婚姻是相互成就的,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就是一錘子買賣,缺少嘗試的機會,自然缺乏對婚姻好壞的認知,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不過還是有些人能避免犯錯誤的,這讓我不禁想到錢鍾書前輩,到死一家人都過得挺幸福,《圍城》還是寫的很深刻,說明人家還是明白人,好的我自己嘗到了,壞的我也給你們寫清楚了,能不能悟到就看後來人的造化了。

9樓:Lostlove

《革命之路》這部電影我最早是在CCTV6看的,當時大學吧,年紀還太小,看了沒有任何感觸。只覺得女的很作,男的出軌很渣。

於是他們結合了,如果像普通夫妻一樣這麼含糊一輩子也行。然而妻子此時卻向丈夫提出巴黎夢,這是全片悲劇的開始。艾波可能到死都覺得弗蘭克內心是想去巴黎的,只是現實讓他留在美國,艾波可能覺得自己是個竭盡全力想幫助丈夫實現夢想的女人,只是丈夫不願意踏出舒適圈。

她不知道,其實丈夫早就沒有那麼脫俗、那麼特別了,他擁有乙份有潛力的工作,什麼都不缺,週末約好友泡個吧,他根本不想去另乙個國家面對未知。

其實他們是相愛的,弗蘭克坦承出軌的事說明他對妻子還是在乎和尊重的,這一點要強於太多出軌男。艾波更不用說,甘願做家庭主婦,甘願去乙個未知國度生活並挑起養家的重任。可是他們給對方的,都不是對方想要的。

兒時家裡條件不好,我喜歡公主裙,媽媽說太貴了算了吧。現在我有能力了,可惜那些裙子,我也不可能再穿。

看到艾波,我想到了曾經的我自己。當年愛乙個男生,給他買早飯一周不重樣,他生日的時候精心準備禮物,幫他做ppt寫演講稿,他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在心上……我們分開時我一度覺得他會後悔的。因為我也可以再為其他人做這些事,而他也許再也遇不到乙個全心全意對他好的人。

昨天我突然覺得,也許我做這些只是感動了自己,看,我才是為愛付出更多的那個。可是也許對方想要的是個能扶持他事業的人,也許對方想要的是寵愛別人的感覺而不是別人寵他。你有沒有想過,在給予之前先問問,你真正想要什麼。

愛,要投入,更要正確。

10樓:

我看完之後覺得,它不是在講愛情講婚姻,而是在講人生的虛無。

如果沒有公升職,情況就會好轉嗎?如果真的去了巴黎,一切就會變好嗎?我覺得不。

就像瘋子說的,去巴黎是一種逃避,他們覺得此地的人生是空虛的,換個城市,就不空虛了嗎?他們到底是沒有勇氣承認人生的虛無的。

11樓:

昨天在無錫大劇院看到沙溢胡可主演的話劇《革命之路》的海報,便決定先看看電影了解一下劇情。看完後覺得無比壓抑,但又有些豁然開朗。

其實對我來說,電影給我的觸動並不來自於夫妻二人的博弈,而是兩種想法的鬥爭。Frank和April都太極端了,爭吵,和好;尖叫,擁抱;咆哮,親吻……周而復始,兩人似乎都有狂躁症,一言不合就火山爆發。如果這真的是婚姻的常態,那未免太可悲了。

如果放在以前,也許我會認為這是一部講述理想和現實的電影,是另乙個「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乙個人和大多普通人一樣渴望安定、平淡的生活,另乙個則堅定不移地追求為世人所不理解的理想。但是事實上,April想去巴黎的理由很荒謬:為了給丈夫,而不是自己,乙個機會去追求理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可是當事人Frank反而並沒有這麼強的意願,輕易就被公升職機會打動。因此這一理由並不成立。那麼April到底為什麼態度如此堅決呢?

其實很簡單,她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厭倦,她需要新鮮感。巴黎是她自己構築的乙個幻境,彷彿到了那裡一切都會不一樣,生活就能告別瑣碎、無聊、乏味。

這就好比你去街上隨便抓乙個人問,你的理想是什麼?10個人中有8個會說我想要環遊世界。但是這裡面有多少人會真的開始認真攢錢、做攻略、規劃路線呢?

他們的藉口是我很忙,我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了,所以以後再說吧。以後,以後,以後就是永遠不。與其說這是因為人們不願跳出舒適圈,不如說是不願意幻想破滅吧。

去巴黎生活,聽起來,看起來很美,可是新鮮感過後呢?如果換了工作後發現依舊不盡如人意呢?再逃往下乙個地方嗎?

對Frank來說,巴黎只是給自己留的乙個幻想罷了,大多數人都需要這樣乙個幻想,給予自己繼續忍受生活繁重壓力的勇氣和力量。不需要真的靠近,只需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但是April卻天真地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秘鑰。

在黃曉丹《詩人十四個》中有這樣一段話:古詩裡常常感慨春天太短,但人生中其實有另一種遺憾,千呼萬喚的春天到來,可久處無聊之感並沒有減少,阻礙我們真正投入生活的障礙依然還在。我想那是因為春天已經到來,處境還未改善,就再無其他盼頭了。

在大城市的塵霾裡生活時,我們會覺得有乙個叫「大理」的桃花源在,可是如果真的到了桃花源裡,隔壁還整天是裝修雜訊,睡眠依然不夠,夫妻始終吵架,小孩的作業仍舊做不出來呢?……用海子的話說,這就是「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人生太長了,如果人活著沒有乙個「盼頭」,那簡直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所在了。只要給自己找乙個心理上的寄託,未來還有所期盼,未來還會更好,現下的日子也就熬的過去了。

所以我不覺得Frank做錯了什麼,他只是比妻子更現實,更清醒罷了。年輕時誰沒有理想呢,有多少人能帶著一腔熱忱持之以恆地追尋呢?又有多少人能承擔起夢想破滅後的沮喪乃至絕望呢?

我們大多都是像Frank一樣的膽小鬼,怕面對現實,怕面對失敗。如果自己去追求了,結果還是糟糕的,那怎麼辦?

那麼,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循規蹈矩、不偏離正軌地生活,在柴公尺油鹽醬醋茶中捕捉零星的「小確幸」,至於年輕時的理想嘛,要麼逐漸忘記,要麼留存心中,人生留些遺憾也不錯。我們還可以自我安慰說那是因為我們主動放棄了追夢的機會,因為責任、為了家庭,作出了自我犧牲,其實內心比誰都清楚,我們只是不希望看到「理想」這個脆弱的肥皂泡在自己眼前破滅罷了。

如何評價電影《革命之路》

蘇蘇 2020.4.23 今天看完了這部劇,我相信當乙個人喜歡一部電影的時候或多或少有點共鳴之處。在女主自己墮胎的那乙個場景眼淚不自覺的滑出來。女主很絕望,因為自己的信仰破滅了。在我看來,男主和女主同時心裡有對方。對於雙方出軌的事我不予評價,無論從哪個角度我都覺得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人總要為自己的錯誤...

電影《革命之路》為何如此讓人絕望?

當男主在革命之路上奔跑的時候,當互不相愛的鄰居夫婦相擁親吻的時候,當男主一人在長椅上看著孩子的時候,內心就已然繃緊,最後房東的丈夫調低助聽器的時候,心就已經繃碎了,明明相愛的婚姻卻不得善終,不相愛的只能貌合神離,最後當我們老去卻再也不想傾聽對方的訴說。我明白,婚姻並不是只有愛,但是到底沒有愛的婚姻對...

何為平庸?《革命之路》

劉佳磊 又看了革命之路真是感觸挺多的,首先名字,革命,指的是徹底的變革,也許影片乙個向下的結尾就是想告訴我們夫妻之間根本就沒一條革命之路,如果你想生活下去就要忍受住越來越庸碌的現實,想要與眾不同現實世界是不允許的,數學家就是乙個例子,影片影射的其實很明顯,巴黎是乙個不存在的理想的夫妻關係模式,但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