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革命之路》為何如此讓人絕望?

時間 2021-05-13 01:18:05

1樓:

當男主在革命之路上奔跑的時候,當互不相愛的鄰居夫婦相擁親吻的時候,當男主一人在長椅上看著孩子的時候,內心就已然繃緊,最後房東的丈夫調低助聽器的時候,心就已經繃碎了,明明相愛的婚姻卻不得善終,不相愛的只能貌合神離,最後當我們老去卻再也不想傾聽對方的訴說。我明白,婚姻並不是只有愛,但是到底沒有愛的婚姻對人而言又有什麼意義?這部電影最絕望的就是告訴我們;每乙個人,一旦步入婚姻就無時無刻不在掙扎。

看過知乎的乙個提問:是不是和任何人結婚都是一樣的結果,就像電影裡的台詞,我們並不特別,我們無法放棄,不能離開,無法留下,對別人毫無用處。這就是婚姻,它是理想主義者的墳墓,是現實主義者的雞肋,每乙個人都在奔赴,每乙個人都在逃離。

很絕望,對吧。

但是,我依然對它抱有希望,因為我會找到乙個人,會對她說;

你很特別,我不會放棄,我可以離開,但是我依然會留下,因為你對我意義深重。

即使最後會被埋進墳墓,我們仍然可以選擇燦爛地活著。希望在看的你能遇到真愛,不將就,不錯過。

2樓:白面先生

我感覺就是,其實就是個人理想的實現與家庭責任的衝突導致的一種特殊性矛盾,它建立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個人理想實現途徑與現在完全不同。

講一講家庭主婦這個職責,有些人覺得這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這個職責,可以讓丈夫更加安心的工作,可以讓小孩伙食做得更好,可以把小孩照顧得更周到,可以把家整理得自己想要的乾淨整齊的模樣。其實這也是自我實現的價值所在。但有的人覺得家庭主婦地位低,就好像去看街邊的掃地工一樣(沒有詆毀的意思)但總會覺得自己比他們高一等吧,毫無價值可言。

有的女生她就是想這麼做,她覺得這樣實現價值也是挺好的。模擬現在的日本家庭生活,很多都是,妻子在家主持家務和財務大事,丈夫外出工作只管賺錢。但有的女生覺得,家庭主婦就是一種負擔,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既辛苦又得不到什麼價值感,一眼看到未來毫無激情的歲月讓人感到無助失落,得找有價值的事情幹,去工作,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家庭的事務,並不是讓妻子乙個人全部去承擔,而丈夫就只需要安心賺錢就行,就算丈夫錢掙的再多,也需要幫忙分擔家庭的事務,這樣才會有共同的家庭感受和幸福感。而不是乙個人在做,另乙個人放手不管。丈夫在實現自身價值的時候,也要關注到,妻子也是乙個人,她也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價值,在這個時候,有效溝通是重要的(有效兩個字敲黑板)了解妻子的需求並正確引導,可以讓妻子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也是很有意義。

電影裡的April,我認為其實並非一定要到巴黎工作才能實現她的價值,而是應該讓Frank多幫忙做一些家務活,然後也讓April出去工作,或者自己創作自己的工作室,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理想。

解決好家庭責任和個人理想實現的分配,自然會和諧共處下去。

為何出現電影裡的情況,我認為是,

1.夫妻沒有有效溝通,妻子說出了需求但Frank更多強調的是自己的付出,沒有及時分析需求並疏導妻子情緒

2.由於沒有有效溝通,妻子也只能偏執的一味以巴黎工作為理想目標不退不讓,目標的終點是一樣的,可以曲線達到,也可以直線達到。April選擇直線,自然阻力重重。

總結,有效溝通真的很重要!

3樓:鱷魚na

讓人絕望嗎?只能說這是真實的一部分。看到April選擇放棄時的鎮定,想到我前一天把重要的東西放在了樓道,第二天早起他還在睡覺,我說要去姥姥家吃飯了。

其實這種時刻對方能感受到。他問我為什麼不穿他給買的裙子,我盡力控制情緒,他鬧,在沒吵的太凶時我逃出去了。這是一段我認識到恨意的感情。

器質性的敏感,無法看不到聽不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能承擔嗎?自己不擔誰擔。

記住了。你感覺你的身體在下墜。)

4樓:

昨天在無錫大劇院看到沙溢胡可主演的話劇《革命之路》的海報,便決定先看看電影了解一下劇情。看完後覺得無比壓抑,但又有些豁然開朗。

其實對我來說,電影給我的觸動並不來自於夫妻二人的博弈,而是兩種想法的鬥爭。Frank和April都太極端了,爭吵,和好;尖叫,擁抱;咆哮,親吻……周而復始,兩人似乎都有狂躁症,一言不合就火山爆發。如果這真的是婚姻的常態,那未免太可悲了。

如果放在以前,也許我會認為這是一部講述理想和現實的電影,是另乙個「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乙個人和大多普通人一樣渴望安定、平淡的生活,另乙個則堅定不移地追求為世人所不理解的理想。但是事實上,April想去巴黎的理由很荒謬:為了給丈夫,而不是自己,乙個機會去追求理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可是當事人Frank反而並沒有這麼強的意願,輕易就被公升職機會打動。因此這一理由並不成立。那麼April到底為什麼態度如此堅決呢?

其實很簡單,她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厭倦,她需要新鮮感。巴黎是她自己構築的乙個幻境,彷彿到了那裡一切都會不一樣,生活就能告別瑣碎、無聊、乏味。

這就好比你去街上隨便抓乙個人問,你的理想是什麼?10個人中有8個會說我想要環遊世界。但是這裡面有多少人會真的開始認真攢錢、做攻略、規劃路線呢?

他們的藉口是我很忙,我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了,所以以後再說吧。以後,以後,以後就是永遠不。與其說這是因為人們不願跳出舒適圈,不如說是不願意幻想破滅吧。

去巴黎生活,聽起來,看起來很美,可是新鮮感過後呢?如果換了工作後發現依舊不盡如人意呢?再逃往下乙個地方嗎?

對Frank來說,巴黎只是給自己留的乙個幻想罷了,大多數人都需要這樣乙個幻想,給予自己繼續忍受生活繁重壓力的勇氣和力量。不需要真的靠近,只需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但是April卻天真地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秘鑰。

在黃曉丹《詩人十四個》中有這樣一段話:古詩裡常常感慨春天太短,但人生中其實有另一種遺憾,千呼萬喚的春天到來,可久處無聊之感並沒有減少,阻礙我們真正投入生活的障礙依然還在。我想那是因為春天已經到來,處境還未改善,就再無其他盼頭了。

在大城市的塵霾裡生活時,我們會覺得有乙個叫「大理」的桃花源在,可是如果真的到了桃花源裡,隔壁還整天是裝修雜訊,睡眠依然不夠,夫妻始終吵架,小孩的作業仍舊做不出來呢?……用海子的話說,這就是「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人生太長了,如果人活著沒有乙個「盼頭」,那簡直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所在了。只要給自己找乙個心理上的寄託,未來還有所期盼,未來還會更好,現下的日子也就熬的過去了。

所以我不覺得Frank做錯了什麼,他只是比妻子更現實,更清醒罷了。年輕時誰沒有理想呢,有多少人能帶著一腔熱忱持之以恆地追尋呢?又有多少人能承擔起夢想破滅後的沮喪乃至絕望呢?

我們大多都是像Frank一樣的膽小鬼,怕面對現實,怕面對失敗。如果自己去追求了,結果還是糟糕的,那怎麼辦?

那麼,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循規蹈矩、不偏離正軌地生活,在柴公尺油鹽醬醋茶中捕捉零星的「小確幸」,至於年輕時的理想嘛,要麼逐漸忘記,要麼留存心中,人生留些遺憾也不錯。我們還可以自我安慰說那是因為我們主動放棄了追夢的機會,因為責任、為了家庭,作出了自我犧牲,其實內心比誰都清楚,我們只是不希望看到「理想」這個脆弱的肥皂泡在自己眼前破滅罷了。

5樓:可愛包

因為你沒有辦法逃離。三對家庭,全部生活在謊言與欺騙之中。新來的夫婦,也逃離不過這種宿命。

哪怕愛波去了巴黎,又怎樣了?沒有一處生活,能給她想要的真實。不過,她敢去問,敢去找。

就算沒有答案

6樓:麥地水孩子

電影敘述、表現得隱晦又很高階。

女主對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擅長,被打擊一次後不但沒有想辦法修煉高階,而是直接否定了自己,對職業自暴自棄,陷入自我懷疑和焦慮空虛,又遷怒於伴侶,甚至想逃離現狀企圖換個地方希翼改變,怎可知,人如果連自己的能力在哪都不了解,即使到巴黎也毫無起色——換個地方並不能一步登天,認清自己提公升自己才是重點。

女主是那種典型的有理想無能力亂追求又不安於現狀認清現實的人,她把改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本已穩定事業有成的伴侶身上,達不成共識就折磨自己,折磨婚姻,殊不知,為人父母,是有責任的,如果自己天生愛闖蕩,完全一開始就可以試試理想的生活模式,而不是踏入穩定型的生活再去推翻,很顯然,女主並沒有在一開始就認清自己到底是什麼人。

再,不是同路人就不要做夫妻生活在一起,會互相摧毀。

當你不甘於平淡時,你一定要問自己3個問題:1.我能做什麼讓自己更有價值?

2.我能不能先認清現實,從現有生活中挖掘樂趣?3.

如果改變,我自己能做出什麼更積極的推動?(而不是將希望寄託於人)

鄰居謝普、抑鬱症患者約翰其實都是和女主有同樣困擾的人,但同樣對現狀不滿足知道自己無核心能力改變,謝普並不快樂選擇壓抑了自己,女主一家的悲慘遭遇更讓他的壓抑透了口氣(幸好壓抑住了);約翰沒壓抑成功卻無勇氣面對,只能動嘴說說,最終抑鬱變成「瘋子」。

最後的一點啟示是,做為夫妻,也該有點兒眼力價,不戳對方痛處少無用的嘮叨是必須。另外,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要隨便議論別人,也許你並不知道,之所以看起來和睦,日子還算過得去,是因為朝夕相處的另一半容忍地選擇在必要的時候關上了助聽器。

深夜雜感。

7樓:

拋去背景(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不談,因為真實,且深刻。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他們彼此相愛,儘管雙雙出軌,但他們說愛的時候,情感是真摯的,努力維繫愛情的掙扎也是迫切的。

太努力相愛,太努力堅持陪伴,太期待能有什麼改變發生,讓愛情生活煥然一新,他們嘗試著,期待去巴黎能讓一切迴轉。

April死的那個早晨,她做好早餐,他們共桌進食,彼此微笑。明明前一天晚上吵鬧不堪,難以收場,同乙個空間都難以忍受。

是,雙雙出軌了,但又怎麼不是因為巨大的壓力使人畏懼,從而期待躲避在別人的懷抱裡呢?

我想用一萬個太字來形容他們的渴望,也想用一萬個太字來描述他們的無力,可以說他們自私軟弱,期待自由的生活又害怕改變,也能說他們幼稚膽怯,但庸庸碌碌的不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

我們鄙視害怕改變的人,也在內心鄙視同樣懦弱的自己。

沒有辦法能解決所有問題,一勞永逸,愛情就是那樣趨於平淡,愛人就是那樣不完美,有時你甚至希望對方立刻去死,和他相處令你感覺自己在衰老腐爛,生活令人絕望,但是睡一覺醒來:

我愛你,我那樣愛你。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L on)為何如此受影評人喜歡?

少你一秒每一分 我挺喜歡這個電影。乾淨,純粹。小女孩的話看似深刻,其實幼稚無知。殺手其實並不是因為小女孩的話而觸動,而是被人性固有的善良和新的生活的可能觸動。殺手死了,小女孩得到了新的生活。包括那個憤世嫉俗的壞警察在內,大家都解放了。其實它和愛情沒有關係。僅此而已。安靜的結局,就像是秋日午後的Sun...

國產電影《捉妖記》票房為何如此之高?

1 中國產保護月,沒有什麼硬片作為對手 50 2 砸下來的宣傳費用比製作費用高太多太多 40 3 所謂的史萊克之父 其實只是參與製作 5 4 明星多,所以明星效益多 5 個人之見 santo wang 一是營銷,二是那個排片率,上週這電影都上映好幾周了吧,我們這兒UME還是此片排片最多,一天十幾場,...

有哪些讓人絕望的電影?

夏先森 說乙個片段吧,墓地邂逅2 裡他們一行人好不容易逃出鬧鬼的精神病院後回旅館,休息了一會後一群人準備離開酒店回家了結果電梯門開啟後他們發現外面就是那個精神病院陰森恐怖的地下道,這個鏡頭真的絕望本望了!1408 同理,應該更絕望些,男主逃出去並且回歸正常生活乙個月後發現原來自己還在那個鬧鬼的房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