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認識我還是先認識外界?

時間 2021-05-05 21:59:22

1樓:解憂園

我與外界互為因果。所謂心境互生,而心為境界原主。

不認識外界,現實中無法立足。不認識我,就會在世事中沉迷。

一般而言,先了解世界,自青春期開始,逐步增加對自我的認識。到中老年比如60歲左右,就要多收心了。

2樓:大貓貓

可能「都是外界」,而沒有「我」。我的觀察就是,人認識世界始終有中介,因此這個世界對於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沒有內部而只有外部的。我覺得人的認識一直是流變的和模糊不清的,這種感覺若要描繪,就好像我們坐在車窗旁邊,只能看到這個車帶我們經過的地方的風景,但這個車本身我們不清楚究竟是誰在駕駛,我們只是「被迫」看到、聽到、觸控到了這樣乙個平白的變易現實。

而在這種觀察與認識當中,不斷發生新鮮的畫面或事件。所以有時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語言當中的概念遨遊的時候,有一種「兜圈子的感覺」,好像語言概念和文化構建了乙個規整固定的建築群一樣。但我覺得這個「建築群」大抵是指腦細胞吧,至少從現象上看,腦細胞仍舊是不斷流變的物質。

雖然我感受不到任何具體的固定的實體,但是身體和語言至少為我們建構了一種完美的幻覺,讓我們得以在稍縱即逝的現實中獲得了模糊的立足之地。基於這一點認識,我覺得過分認同歷史、身份主體這樣的框架還是很可能會出問題的,因為現實基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是「先認識我」的話,這樣的說法還是比較容易陷入矛盾的,「我」和外界不是分離的,所以應該沒有什麼先後之分,因為實際上存在的只有「外」而已。

3樓:意識決定存在

意識是生命體對於自我以及外部所有事物的自我定義。

所以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不全面的,僅僅能定義到很片面的資訊。

每個物種都能定義到自我,可是自我究竟是個什麼?各有各的解釋

4樓:葷素搭配

題目問的,

應該是「我」推導出「非我」,

還是由「非我」推導出「我」。

自我設立非我-廢希特。

他一把把康德的棺材板按下,搶過了筆。我才是康德,你老傢伙反而不是康德了。

原因就在於,只要給廢希特乙個「我」,他可以用邏輯硬推出12範疇。

直到黑格爾時期。

唯心主義已經確立,自我設立非我,我的物件也是我,及我即我們。素質三連。

但,就像 @純思 所說,這「沒有意義」。只是在解釋,解釋即沒有意義,僅僅是等號兩邊相等而已。

我覺得意義在於,「外界」和「自我」都是「物件」。

於是找到乙個共項,於是視角拔高一層,於是思想更成熟。

問題變成,沒有物件,還能不能有意識。

5樓:

看到後面的副標題就是「先有自我意識還是先有意識」。感覺副標題,才算是乙個比較正統的哲學問題。

一、自我意識和意識的區分

自我意識就是一種「意識」,這種意識是一種對「自我」的一種意識。

意識呢?意識就是一種對「直接性」作為一種「確定性」的知識的一種「意識」。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是先有「意識」,然後再有「自我意識」。

但是有人說,如果,沒有你,作為乙個人,作為乙個「自我」,你的意識是從何而來的呢?難度意識是天上的掉下來的?或者說意識是一種先驗於「個體」的一種東西?

如果這樣,就要區分方法,就是邏輯的方法和經驗的方法了。

二、邏輯的方法和經驗的方法

2、經驗的方法,就是站在個體的人,或者說,現實的人。而這種現實的人,或者說活生生的人,是有意識功能的,也是有自我意識功能的。而這個時候,有人就可能把人所具備的這種「自我意識」的可能性或者「潛在性」或者說「自在性」都歸於「人」,而這個時候,就把這個「人」混同於「自我意識」。

而這種混同,恰恰是經驗的一種方法。

3、自我意識同意識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意識,而在於意識主體的那種「自主」的行為。也就是說,作為人來說,自然所有的意識和自我意識都是人的。但同樣的人,有人可能只是自在的一種人,只是具有一種「意識」,這個時候,我們說這個人就形同「行屍走肉」。

而具有自我意識的那種人,則不是這樣的,他們在這種意識中,意識到那個意識的產物是「自我」的產物,而這樣自我的產物,不僅是「我」自己的,同時,在這種意識中,還意識到,這個「知識」還是別人的,再者,他還發現,這樣的一種你的,我的知識,不但是我們人的,還是事物自身的規定性。而這樣的一種規定性,就構成事物自身的一種「確定性」——真相或者真理。

4、而這樣的「確定性」,並不是內在於一切「人」的功能,而是作為一種人的教養。而這種教養的是否啟迪,確實又是一種「意識」。而只有具有這種「意識」的人,我們才能說這個人是乙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

6樓:yum

如果你去問婦產科醫生,ta會告訴你,嬰兒最早期分不出自己和外界的邊界。所以一旦認識外界就等同認識我,因為有邊界就有兩邊。

7樓:冰笛

最原始的狀態下是先認知外界,後認知自身。不過進化到現在的生物們,在DNA中已經記錄了很多認知,這些認知包含認知我的也包含認知外界的,我們稱之為本能。

8樓:Kajfaljon

人的意識會先認知到他所身處的外在環境,以求去適應物質身體生存所需的外在條件,然後才往他自己的身上、內在一直到最內在去認知。所以,接著是他的物質身體本身的外在的「我」,如他開始有意識地認知他的各個身體部位,並且透過它們來進行各種活動。再來是存在於物質意識之中的人格個性的「自我」,其透過思想而被塑造,如他隨後開始觀察與認知他自己的意識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心理狀態。

最後才透過沉靜的「解放冥想」的學習與練習而深入到意識的最內在之中,認知到他身為人類的真正的本質,根本著實的存在,真正的自我,永恆不滅的「精神」,超精細質態的能量源泉,生命的源泉,其向他的意識持續穩定地散發出【創造】的光亮,帶給他充滿愛、和平、自由與和諧的永恆脈動。對此,這真實地是如此。

此外,在每個人確切地認知到他的真正的自我,精神,之前,他必然是個唯物主義者,因為他僅只認知到物質層面的存在(包括人類的物質意識,以及在此之中的思想、情感與心理等等),而沒有認知到精神層面的存在,如這是當今大多數地地球人類所固有的不均衡的,或說是,失衡的特徵,藉此,他墮落自己的人性,虛度自己的人生,並且在物質的風暴與漩渦之中始終找不到真正的靠岸,其僅只存在於他的最內在之中,所以,他像個活死人一樣,不曾身為乙個真正的人類,也因此未曾實現並生活乙個合乎真實的真正的生活,而僅只是單方面地在物質的層面之中茫茫然地生活,儘管他有一雙眼可以看見,卻是盲目的、有一雙耳可以聽見,卻是聾聵的,有乙個意識可以感知,卻是麻木的,因為他僅只尋求可以被抓握的一切物質的存在,並且尋求一切物質的證明,藉此,他忽略了他的最內在的根本著實的存在,他的精神,他的真正的自我,其根本不需要任何物質的證明,因為精神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如他始終知道他自己是否真的是喜悅的,這也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質的證明,因為喜悅不是個東西,也不是個地方,而僅只是乙個內在狀態。所以,地球的人類在矛盾與困惑之中活著,並且追求著他最內在之中真正渴望的事情,如真正的愛、真正的和平、自由、和諧、知識與智慧型等等,在它們根本不存在的地方,因為,真實地,它們不在外在之中,而僅只在乙個人的內在之中,如這是他「最內在」所真正追求的,透過它,人應當將會知曉真正的生命意義,意即「發展意識演化的道路」。

9樓:

梁漱溟老先生認為,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某領導問曰:主義和宗教,哪乙個先在人群中消失?

季老答曰: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也許早一天。

10樓:wuweilxl

你是自然人,你永遠都不會認識自己。

你是社會人,你永遠都不會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不是照鏡子那麼簡單。

想認識自己。

那就買一本醫學心理學從基礎開始學吧。

11樓:

你媽先有的意識才有的你,有了你以後才有了你的意識。至於你的意識是自我還是非我,那還是得看你媽的教育如何。具體意識可以參見丘覺。任何脫離實際物質的理論我認為都是臆想和夸夸其談。

12樓:

我覺得自我意識的形成是在認識外界之後。

什麼是自我意識?我個人認為就是人的思維,而人的思維又是架構在思考和語言的能力之上。所以乙個剛出生的嬰兒是沒有自我意識的。

嬰兒餓了要哭,是因為身體的本能使然,而沒有思考的過程,即「我餓了,所以我要哭,來引起媽媽注意」。所以嬰兒是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只有根據身體感應做出的反射行為。面對來自外界的刺激也是如此,嬰兒感到冷了也會哭吧,這算不算對外界有意識有反應?

身為乙個生物,嬰兒肯定是知道什麼是冷的,這就算是對外界的一種認知,雖然此時的嬰兒還沒有思考的能力,但仍會用身體去認識世界,等到會思考會用腦去認識世界的時候,就具備擁有自我意識的條件了。等到嬰兒學習語言的時候,學會了什麼是「我」,就算是初步擁有了自我意識,知道有「我」的存在,知道「餓了」是「我餓了」而不是單純「身體感到餓了」。

再補充一下前面說的對自我意思的定義……不僅僅是思維,而是有能力站在外界的角度來認知自我的能力,懂得通過意識了解自我的存在,而不是身體反應。

13樓:阿文

看書時正好看到有關內容「 新生兒能視覺定位,並且能在乙個變化的環境裡保持身體姿勢, 這表明對自我—世界(自我—環境)的辨別能力在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上文出《自我》喬納森.布朗 。

文中新生兒指出生一星期以內(研究者認為生來具有),具體研究者為巴特沃思(Butterworth,1982) 僅供各位參考。

14樓:林維以

同處於這樣的困惑中,但深思起來,還是因對自己對了初步的認識,才更想觀照世界吧,倚靠外界認識,再回到自身來,於是,自身又有了乙個更深的認識。一句話:人就是在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

其他,都可以是一種倚靠一種認識的工具,世界就是這樣提供我們認識自我的大平台。

15樓:王者歸來

認識世界先要從認識自己開始,如果乙個人認不清自己,那麼他也不會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所謂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生活觀都是從個人出發的,如果這三觀有何不同,那就是個人思想觀念產生的變化所致。個人的思想觀念是個人認識世界的主觀條件,同時也是個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主觀條件。試問如果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人類各類的需求,又怎麼會有形形色色的市場呢?

如果沒有人類的思想幻念,又怎麼會有各種各樣的世事變遷呢?社會問題起源於人,認識社會和世界也必然先從人類自己開始。

成長是先認識到自己的平凡還是先認識到自己的非凡?

溫小刀 我覺得取問題的前九個字 成長是先認識到自己。至於認識到自己平凡還是非凡,既然是成長,那麼自然前後要有改變,就是自信的認識到自己很平凡,自卑的認識到自己其實也不一般。單純說平凡還是非凡是片面的。 蘇蘇蘇打 小時候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與眾不同的人,是唯一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覺得自己不過是茫...

先結婚還是先試婚?

水裡沒有了氧氣 真的,什麼是試婚,不合是不是要離婚呢,針對這個話題我和的小夥伴做了一次街坊,有乙個小姐姐思想有一點危險哦 我是同居快一年才領證的。生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了解乙個人,不光是指生活習慣。人在約會時總是會打起精神表現出好的一面,但在家裡呢?會總是把工作情緒帶回來嗎?對待家政阿姨的態度好嗎?下...

先奮鬥還是先享受?

春風十里柔情 享受生活,誰不願意呢?誰不想去輕輕鬆鬆 快快樂樂的生活呢?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年輕人追求享受很正常,現在不是那種必須埋頭苦幹,不然沒飯吃的日子了,但是依然要保留奮鬥。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有乙個積極上進 一直活躍的心態,不要被享受生活所束縛 所僵化。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姿態,更應該明白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