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打call等日式應援文化?

時間 2021-05-11 20:56:07

1樓:別看了wsnd

打call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

日本有專門的應援wota藝,還有各種什麼雷蛇的區別,可能這個花奶小姐姐比我這個肥宅還要專業的多。

日本本身偶像文化就比國內要濃厚一些,還記得以前看乙個地下偶像的紀錄片。小偶像們演出結束要跑去趕末班電車,粉絲們就站在和小姐姐保持距離的地方然後讓他們加油,也不會去合照或者過多打擾。

挺感動的

2樓:nyycbd

這種事情就是接受了設定就好。

舉個例子,當年有同學給我看印度電影,並表示了不理解:你看這幫人演戲到一半,都tm跳起舞來了,這不合邏輯啊,不知道阿三的腦迴路怎麼長的。

我當時想了想,就問他說中國武俠電影裡的人都能飛上天了,日本動畫裡做個飯都能射出光了,美國隊長的盾牌都成迴力標了,大家也沒覺得奇怪,說實話就是看得少外加有偏見而已。

類似的道理也適用於打call,我看到這問題下居然還有人說這是大和民族的從眾劣根性的,簡直是腦洞驚奇。

3樓:孟德爾

打CALL其實源自日本體育比賽上的觀眾席加油。

你看棒球比賽中,觀眾們拿個紙筒,一邊敲一邊喊,就是原型。

印象中昭和中期就有這東西了。

所以打CALL嚴格來說是主流文化的出口轉內銷。

只不過在外國沒這個習慣,就變成純進口了。

4樓:

就是個亞文化而已,乙個圈子人多了,總會有人出點么蛾子,展示這個圈子的與眾不同,中國的call在未來不一定學日本,但沒辦法,誰讓成熟的文化總會具有引導性呢,所以特色,話題性很重要。中國的call可以用漢話,滿語,蒙古語,藏語,粵語瞎他麼一混,嗚嗷一喊,誰管你喊啥,好聽,氣勢,節奏,flow 等,call爆小偶像才是重點,也許將來在日本一群阿宅,喊著中國call也不是沒可能。。。

5樓:欣源懿瑪

日本的沒看過,不了解,不敢說。只看過SNH48上海的公演,路人。

個人的觀點:

打call是SNH48公演非常非常重要的乙個部分,不論是粉絲打call還是路人聽粉絲打call。

以這個團(上海五個隊都算上,其他地方的隊沒看過不提)的歌唱、舞蹈、MC能力,如果沒有打call的話,難道我是花錢去摸手的嗎?

6樓:

挺好的,適合日本人

和日式打call類似的還有中國部分企業培訓比如美髮行業都喜歡的《感恩的心》舞蹈

比如保險行業都喜歡的《抓錢舞》等等

本質類似,都是加強群體內相互認同的一種手段可以迅速把新人融入進去

至於文化不文化的我倒是沒看出來

我感覺用這種方式加強對粉絲的管理,對於提高營收應該是十分有幫助的。

7樓:

作為入坑一年的小萌新來說,一直不能理解歌曲中的call。。不是劇場黨,所以可能無法理解打call的樂趣吧,反正看直播的時候一直覺得挺煩的,很影響觀賞。但是對於MC之前的call到覺得蠻有趣。

可能是因為是中文能聽懂的原因吧,歌曲中那些日語聽不懂,覺得瞎喊的的不知道什麼鬼東西會覺得煩,don't touch裡十七編的中文call我就覺得挺有趣的。。希望今後多一些能聽懂的吧。畢竟已經脫離了akb要走中國特色主義道理麼。

8樓:天羽琴月

讓一群互相並不認識的人在Live上喊著相同的口號,做著相同的動作,這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麼?

話說第一次去漫展,一群人打call,周圍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還問我們是不是乙個學校的?

於是我說了一句,天下LLer都是一家人。

然後第二次去漫展,我就跟著一群dalao混進了vip區。

講道理,看Jay的演唱會大家大概也會跟著合唱吧?

所以咯。

9樓:Azonker

肯定要打call啊,不打call沒有感覺。死牆的話也不能玩一輩子,現場又不讓帶打火機,就是打call這種東西才能維持氣氛。

去應援就像回家一樣,我大年三十晚上都不回去,就平時家裡面出事,我回去看看。

在家裡面乙個人很無聊,沒有朋友,也沒有女朋友。live上各個都是dalao,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裡面。

10樓:夏梓鳶

我覺得喊call,wota藝這種方式,是一種很有趣的讓人享受演唱會的方式。

其實對於我乙個外地黨而言,去劇場,演唱會,總選,不單單是去看成員。

從開始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和應援群們的聚聚們約好,看各家應援會準備的應援,再到入場,遠遠的看一眼小偶像,大聲的喊他們的名字也不會受到異樣的目光,本身就是偶像文化的魅力。

【應援方面可以去看卡黃應援會的夜蝶應援的全程記錄,我覺得非常的有趣】對日式應援僅限於知道,談不上了解。但是我覺得它是一項能讓粉絲有歸屬感的活動。

11樓:咲良

接觸日式應援也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了。

近幾年這種應援文化在中國發展的比較快,不論是單純的打call或是wota藝,人數都有明顯的增長。我覺得lovelive的熱潮在這其中功不可沒。

從我的角度來看,日式應援不僅僅是帶動氣氛,還是台上的演唱者與台下的粉絲的一種互動,讓粉絲切身的參與到這場live中,甚至有時候call聲是歌曲中的一部分。

這種應援文化,或燃,或震撼,或感動,對於不同的曲目都能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就僅僅依靠兩根螢光棒和動作。

雖然在路人總會有異樣的目光,但是我還是樂意去推廣這種文化。

12樓:九笨應援會

第一次聽到巨大的call 感覺這算什麼,好吵,包括彈幕上的路人,第一次在彈幕上互動,打出的第一句話是「」底下不會是託「把等等 。包括彈幕上的路人,第一次在彈幕上互動,打出的第一句話是「」底下不會是託「把等等 ,但是隨著慢慢的適應,感覺也沒什麼 。只不過比只揮動應援棒還強

13樓:先剋

我覺得挺好玩的

雖然我每次去看公演都不喊

至於什麼純野的分別我無所謂

模仿又不丟人,外中國人搞nba我們就高cba,他們搞季後賽,我們也搞季後賽,他們投票全明星,我們也投

cba粉比nba粉丟人了嗎

14樓:筍麵

我是snhg的北京分團粉絲,我團雖然搞出了《奇幻加冕禮》,但是依然不是什麼正規團體,也沒什麼文化底蘊,也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特質和優點。

我們打call只是有樣學樣,沒學來文化,我們寫call的聚聚都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用他們寫的call本打call不是應援偶像而是飯聚聚,不但不應該吹,還應該自慚形穢。

我們就是自己瞎玩,雖然有人說我們劇場氣氛不錯,但我們永遠也玩不出文化那一套,永遠低人一等。

所以我總結一下:打call等日式應援文化我們根本就不懂,沒資格談,也沒資格自詡為應援文化的革新創造者。

建議題主去掉snhg標籤和相關描述,還akbg等日式正統應援文化一片純淨的天空。

順便我個人認為最正統、最文化的應援方式:一邊大聲喊著anticall一邊走出劇場,我覺得這種方式特別文明,也特別有文化,題主可以找當事人,好好的研究研究。

15樓:

雖然飯塞納河,但卻是因為美顏而入坑的螢幕飯。

在日本生活,喜歡日本文化,喜歡偶像,但不喜歡日式偶像,對日式應援文化毫無興趣。

我大概還是更能接受SPEED那種型別的偶像團體。

16樓:

第一次聽到call的感覺是這啥玩意啊,鬧哄哄的,習慣了之後就是習慣了,也沒覺得好,真覺得call還不錯是s2心旅首演的那個solo的call,真尼瑪契合啊。

原來call真的不止熱場那麼簡單,真能算作劇場的一部分,想想黑壓壓的劇場如果沒call沒打閃,好可怕。

如何看待倪萍為萬茜打call?

行星的小小小恆星 有眼緣唄 偷笑 應該是惺惺相惜吧 以倪萍的閱歷,太知道能成為優秀演員或者藝術家的素質是什麼了,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能看到讓自己感動的角色塑造,就給予肯定嘛。再者,倪萍本身也是非常不吝讚美和提攜後輩的人,前有董卿,今有萬茜 就 一起參加過節目,相處下來覺得人家不錯,配音也感人,在家無...

如何看待如今網上較多的「為xx打call」的言論?

這還要較真?大夥用得開心就好。就像小粉紅被稱呼久了,現在還有誰在用這個詞時會去想小粉紅一開始用來稱呼的物件?就算知道原意,也會繼續稱呼下去吧?還是那句話,開心就好。 Mr.Bug 是我真的喜歡或者習慣用這個詞嗎,不是啊,因為這個詞別出心裁啊,大部分人一時間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啊,這樣就能顯得我優越啊。為...

如何評價中文版戀口上call?

筍麵 實際上,這個中文戀口上現在悠唐劇場沒人用了,大家還是喊日文版。我挺喜歡,然而大家都不用的話,我自己也沒法單獨喊。小偶像到是很熟悉這個,公演裡提到也不是一兩次,當然一方面因為很多偶像不會日文,另一方面台上說日文也是禁止的。題外話,之前去看is北京公演,發現那邊的小偶像也很熟悉這個中文戀口上,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