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人喜歡貶損《讀者》和周國平,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嗎?

時間 2021-05-11 20:12:38

1樓:raruru

十年前我上初中的時候我也很喜歡,記得當時有一篇文章,講委內瑞拉的。

我是很喜歡擺事實講道理的內容的,當時看見的那篇文章講了很多「乾貨」。

1.資源豐富:石油多,有錢。

2.對投資者不友好,中國和美國的企業再那裡都會被各種嚴苛的理由罰款,很多公司被罰到破產,保障了老百姓的權益。

當時我對此深信不疑,覺得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是管理模式落後的問題。注意措辭「全是」

這也許就是年輕吧,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很激動。

隨著到了高中大學,慢慢的成長,不再只是沉溺於讀者這種雜誌,眼界也廣了一些,漸漸的多年沒有讀過讀者了。

去年坐高鐵回家的時候,在候車室看到了讀者,就買了乙份,勾起了我陳年記憶。想起了委內瑞拉這回事,平時也有聽到委內瑞拉的新聞,到底是什麼導致當年我心目中的人間天堂-委內瑞拉,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我再回過頭去看當年的,別的文獻,其實委內瑞拉當時的模式就是不可持續的,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不是《讀者》喜歡的調調,讀者也是編輯選文刊登,他要麼登能夠大賣的,要麼登自己喜歡的。

我不是說《讀者》刊登這種有偏向性的文章有錯。

我是覺得「一部分」文藝工作者不食人間煙火,脫離現實脫離群眾,這都沒有問題但是這群人從脫離群眾的立場來談我們群眾的生活,我覺得很難受。

上面是比較和氣的說法,直白就是一些所謂的「文學家」太蠢,看不到事情的前因後果,還喜歡到處顯擺,如果我們的發展受這些人指導,遲早變成委內瑞拉。

我承認文學藝術是上層建築,但是上層建築請你繼續「往上」走,不要往下擾亂我們科學世界的事情,如果你想向下談社會科學的事情,也可以,但請「文學家」們做好功課。科學是有解的,不能像純文學那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為什麼討厭《讀者》,因為他和真正投身於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比起來簡直是班門弄斧,但是他還不自知,對自己有迷之自信。

2樓:

1.從來不認為《讀者》、《青年文摘》、畢淑敏、劉墉、林清玄等是無品味的同義詞。

2.不同的作品的定位,及其承載和傳遞的情感和力量是不同的。

3.每一代人、每個個人的需求不同。同乙個人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講述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有一種朦朧的知覺,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4.就好像「口頭禪」成為了禪宗大範圍傳播的方便法門一樣,艱深晦澀的,與通俗易懂的,並無高下之分。

5.流行的通俗的無門檻的,並不一定惡俗。我相信這些善意的文字能夠傳遞善意的力量。

3樓:

當初看《讀者》的人,問問自己在當初青澀的年紀有沒有給你一點幫助,而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沉澱了一些思想和感悟,而現在卻要回轉頭去罵當初栽樹給你乘涼的人們,這不是忘本嗎?

4樓:超級排放

我接觸讀者比較晚,高中才開始。但是那時候我就感覺讀者能讀的文章很少,包括青年文摘,心靈雞湯過多而且千篇一律。特別關注倒感覺不錯。。。

5樓:

中高考存在一天,讀者就不會倒閉。

小學在書店刷了一整天的心靈雞湯後,再沒看過讀者意林。一直到高中作文連續考了兩三次30來分,痛定思痛,開始讀讀者。高考應該快50吧,還是挺滿意的。

6樓:枯草

這就像你上了乙個妓女,然後在別人面前你卻要說「媽的,那些妓女,看她們那賤樣。」我很想知道,到底是為了賺錢生活的妓女賤點還是獸慾旺盛的你賤點呢。

曾經喜歡過,如今卻又要批評別人,就跟上了妓女卻罵別人賤一樣。

曾經很喜歡過,如今不喜歡了,卻又要貶損,真不知道怎麼想的。

7樓:譚香山

不全是。

小學時看讀者,就覺得是心靈雞湯。且就雞湯而言寫的都不咋地。對比一下雞湯手劉墉。(當時還挺愛看他)

初中讀周國平,覺得這人忒囉嗦,言之無物,還亂排比煽情。《妞妞》真的看的我有點反胃。他說女人不能讀哲學,這是當時十多歲的我棄書的理由,呵呵,周自己連個哲學教授恐怕都算不上。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但真的有人是這樣。

我初中讀郭敬明,覺得差,就不讀了。

讀韓寒,覺得煩,到現在都不喜歡,

安意如讀了一本,然後其他看不下去了,後來發現看得下去的那本他媽還是抄的。

安妮寶貝沒看超過三十頁過。

所以,你要說有一部分人貶損它們是為了彰顯品味,嗯,可能真沒錯。

但不是所有人都那樣,真心的,有些人就是不喜歡。

所以,它們曾經給一群人指引了人生,恩,沒人否認啊。

但不能因此說所有罵它的人都是忘恩負義,身置主流文化又黑主流文化,彰顯自己品味高。因為那群被讀者引領了的,真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不是所有人年輕時都讀讀者周國平郭敬明韓寒的……

有的人真的只是覺得它差而已。

只是想補全一下情況:)因為黑讀者的人裡有一部分真不是來自我彰顯品味卓絕的。人可能只是看不上順手黑了一下……

8樓:宋爍陽

我能說讀者養成了我的價值觀嗎。。。

我能說第一次通宵讀書是讀的周國平文集嗎。。。

我能說在我艱難的時刻讀了很多雞湯文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嗎。。。

小時候讀書什麼都信,後來讀書什麼都不信,再後來讀什麼書都感覺有收穫。

9樓:

站在乙個《讀者》黑的立場回答。

大家也公認了,《讀者》水平也就初中生高中生引路人水平,但是很多人對《讀者》過譽了,為了說明《讀者》的真實水平,於是就做了你們看起來是黑的舉動。

10樓:王寧

禮貌是人與人之間的橋,又是人與人之間的牆。

家給人的感覺是自在而不是自由,如果想要自由,那恐怕是須出得家門才有。圖自在者安居,求自由者折騰。

馮驥才說得好,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不管曾經怎樣燦爛輝煌,它在無文化的後代手裡只能斷送,在有文化的後輩手中才能永遠發光。

人與自然,就像是一對終身相守的夫妻,你對她對乙份愛意,便會多得乙份溫暖,你若是專橫暴戾,報應便是冷酷無情。

以上這些句子摘自一本《三十年讀者閱讀筆記》。作者堅持看了三十年《讀者》。

有那麼一兩年,《讀者》的文章裡有一些翻譯國外的雞湯式文章,讓人看多了容易誤入歧途。不過,總體上來說,堅持讀這本雜誌,要比每天翻看微博和新聞有益處。因為閱讀雜誌,經常會有意外的收穫,比如接觸到自己沒有關注的領域、知識。

這是單純搜尋和沉浸社群網路得不到的。

11樓:

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當主流改變的時候,馬上通過嘲諷抹黑試圖跟前主流撇清關係。

從零八年至今,微博上各種營銷號的段子,很多很多都是我小時候就在讀者上看過的。

很多人覺得上微博可以學很多,但是其實還不如你認認真真看一兩本精選的文摘。

盡信書不如無書。不是你看什麼書,這本書一定要是對的,你照著做一定會賺很多錢。讀書的目的就跟吃飯一樣,吸取其中的營養,篩選對你有利的東西。

不能你吃一次海鮮拉肚子了,就嘲諷吃海鮮的人。

讀者和周國平也許是不能夠代表現在的主流思想,但是也不是你教你去作奸犯科的。自以為那些黑他的人有些無禮。

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周國平?

六六SAMA 看周國平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自己淺薄,有時候覺得他像個腦癱,怎麼都提不起興趣,但是寫作能力擺在那裡,respect。但是再要我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何謂法兮吾之生兮 我終於知道對於周國平先生的書的排斥感是為什麼了。以我的愚見,可以看見漂浮於字面的洋洋自得,一些自然而然的東西私以為是沒...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雨夜?

假如不曾活過 雨夜給人的感覺是 每當你聆聽著夜晚的雨滴聲時,那種節奏,既讓你感覺淒美,同時還伴隨著某種孤獨,這些特徵也符合了許多人對自我認識的寫照 或許是許多人都有孤芳自賞的心理情節吧,由此借景抒情,再正常不過。 馬掌頭 樓上好像沒有人點到問題的本質,下小雨會產生一種白色噪音,這種背景白色噪音很容易...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喜歡曖昧?為什麼那麼多人成為備胎?為何把感情看的如此輕率?

一點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寵愛,當得不到一方的關愛,就會向另一方尋求溫暖。有些人清楚自己的角色卻無時不刻在掙扎,曖昧說不清道不明啊 Not ready to settle down,人生還有很多精彩的事情要做,還有很多國家要去,並不證明在作踐感情。我不認為每一段感情都要以結婚為目的,結婚是太大的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