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錢鍾書所著《圍城》能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

時間 2021-05-10 17:14:51

1樓:藍爸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句話一直迴盪在腦海中,得多參透人生事才能得出如此人生理。

初看《圍城》,只為學習其中經典的模擬手法,模擬手法運用入木三分,總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受,大讚「還能這樣子!特別隱晦生動」

再看《圍城》,更多是感同身受般,體驗筆者時代不同人物的各種遭遇。

【優秀語句摘錄】

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乙個

「許多人談婚姻,語氣彷彿是同性戀愛,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誌

2樓:返鄉寶媽寫自傳

故事精彩,人物拿捏到位,情節在生活的柴公尺油鹽中跌但起伏,引人入勝吧。不過在這麼多元素中,人物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人物內心的小情緒,人物內心的刻畫,人物行為語言的勾勒,人物對待情感的不同態度,都惟妙惟肖,貼近生活又高於生活!

3樓:唐哲or亦農

錢先生語言幽默風趣,讀來輕鬆好玩!塑造的任務典型,個性鮮明,吸引讀者!通過人性化的故事,反應了那個時代,窺一斑而知全貌,不說教,不空洞,接地氣!

4樓:見萌思齊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圍城》存在的時間還不夠久,如果過一千年,《圍城》還在各種必讀書單裡,到時候再問這個問題,就合適了。

再者,書裡的比方很有趣,雖然現在再讀會覺得語氣太過尖銳,有賣弄之嫌,但依然是很妙的比方。書裡隨處可見的「道理」也是,可能太多太密集就令人厭煩,但假若並不急於讀完這本書,慢慢消遣,倒也有滋有味。

最後,以前最喜歡《圍城》,現在不那麼喜歡。因為我終已淪為孫方,看此書不過看自己,有了對此書中人的憐愛,再聽他妙語連珠地諷刺,不爽罷了。

當年台下客,今日戲中人。

長風化尾氣,輕靄落黃塵。

庸庸疲有命,碌碌富無門。

掩卷關燃氣,羹湯欲斷魂。

5樓:不知不知

因為學校生活著實無聊,拿同學的《圍城》來讀,昨天剛剛讀完,也來寫個感受

感覺兩點比較有感覺

看到方鴻漸和孫小姐訂婚的時候,我:??? 我以為我是不是漏過了什麼事兒,他倆咋就訂婚了?我又回過頭看了一下,並沒有漏掉什麼,疑惑之後又覺得這也是生活真實,沒有緣由。

最初孫小姐的形象還挺好,感覺訂婚後就變了乙個人,這也許不是孫小姐的原因,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回想自己身邊熟悉朋友最初的印象,可能跟現在了解以後也是大相徑庭的。

再說下趙辛楣,他是我書裡面喜歡的人物,開始的時候不喜歡,後來越來越喜歡,開始以為他傻,後來發現他人情世故都懂,還很仗義,對方鴻漸也很好。

趙辛楣和方鴻漸能成為朋友,全因為蘇小姐,哈哈哈,感覺很真實。

6樓:好物分享

結婚無須太偉大的愛情

我大學畢業後失戀,那種難過就像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時候的不愉快,轉眼之間就雨過天晴。我只當是本性裡就固有的瀟灑能夠讓我不被情事所累,但似乎幸災樂禍也會遭到報應,隨後我遇到了乙個姑娘,就像是方鴻漸遇到了唐曉芙——「那種情感,追想起來也可怕,把人擾亂得做事吃飯睡覺都沒有心思,一刻都不饒人」。錢先生又比喻:

「老頭子戀愛像老房子著了火,燒起來沒有救的」。當時我並未看過圍城,得以倖存下來的唯一原因,現在想來可能是我那時還不夠老。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唐曉芙」是必須要經歷的,但我大學時的「孫柔嘉」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了,因為「結婚無須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情感在心上不成為負擔,至少是頂舒服的。

」假如我當時便讀過了圍城,那現在一定在跟「孫柔嘉」吵嘴打鬧了。不過,也不晚。

結婚就如同深陷圍城

圍城的精髓已經被不知道多少自命不凡的偽知識分子斷章取義成了一段流傳甚廣的話:外面的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這段話就像李安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斷臂山」,可以套用到任何場合、事件上面去。它曾一度誤導了我很長段時間,讓我以為圍城並不用自己再讀了,因為我早已深諳其中心思想——不過就是一種自我矛盾的心理現象罷了,類似於《東邪西毒》裡面的一段台詞:一些人總想看看這座山的後面是什麼,然後翻過了這座山才發現後面不過又是一座山,而且那邊似乎還沒有這邊好。

讀完圍城之後才知覺其中的涵義跟那段流傳甚廣的話真是風馬牛不相及。首先楊絳(錢鍾書之妻)在附錄裡很明顯已經寫出來了,圍城要闡發的意義是——結婚就如同深陷圍城,她原本以為讓唐曉芙與方鴻漸結為眷屬,再由他們吵翻能更透徹的顯現圍城的意義,但是,錢先生並沒有這麼寫,因為唐曉芙很明顯是被偏愛的人物,他不願把她嫁給方鴻漸。楊絳所說的圍城,其實就是結婚,很明顯這句話有著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哪怕它說服不了任何人,但可以肯定錢先生所寫也絕對跟她說的是同乙個意思,人可是兩口子,況且是看著圍城「錙銖積累」寫成的。

那結婚為何會如同深陷圍城呢,楊絳表達的意思比較明顯:方鴻漸沒有娶到唐曉芙,又說趙辛楣假如娶到了夢寐以求的蘇小姐,也不過爾爾,因為結婚後會發現娶到得總不是自己的意中人。這話可以暫時膚淺的理解為「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這種心理應用到婚姻裡,確是無可奈何的矛盾衝突。

結婚本應該只是屬於相愛之人的最後結局,然而現在「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娶到的總不是自己的意中人」,相愛卻無法結婚,就算結了婚也會發現不過爾爾。所以,本應該是愛情產物的婚姻已經不屬於愛情了,它被禁錮在圍城裡或者是被阻隔在圍城外。這種矛盾及糾結,我想便是他們所說的圍城吧(當然我也可能完全理解錯了)

我的結論是,要想乙個人永遠愛著你就千萬不要與其結婚。

不知道錢先生的婚姻是不是也深陷在圍城中呢。

我所理解的圍城

我讀的很淺顯,只是看一些表面文字,譬如我會認為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無論是否存在愛情的成分,最終也不是因愛而死,而是死於大家庭裡雞零狗碎的生活瑣事。因為在他們回家之後的婚姻生活裡,曾經喁喁私語的纏綿已經全部變成了喋喋不休的爭吵和相互對各自家庭成員的指責,這裡面包含著二奶奶、三奶奶平時嚼的閒話;鴻漸父親對他毫無道理的偏袒;柔嘉的貼身保姆對鴻漸的敵意;柔嘉Auntie對方家的輕蔑和嘲諷,這都是他們平日裡相互埋怨和挑起爭端的導火線。他們的婚姻被家庭所累,似乎應該怪罪於他們結婚的時候並沒有出現乙個嗔世蔑俗的大姐告誡一句:

嫁給他,就是嫁給了他的全家。這是哪怕放到當下也依然適用的結婚條件,因為那些媚俗的結婚流程、家中長輩的傳統觀念、七大姑八大姨的叨擾都會讓你再婚後痛苦不堪。雖然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已經違背了舊式婚禮的流程,在當時讓人大跌眼鏡,但還是顯得力道不足,因為他們突然結婚被誤認為是柔嘉懷孕所致,是情非得已的違背。

況且最終孫柔嘉還是到了方家走了回門兒,這樣的「新式女人」固然是禮數不周,最終讓方家人全無好感,但方鴻漸的父親理解為「也難怪她禮貌不周到,學校裡出來的人全野蠻不懂規矩」。這些情節在我看來都是在尋求傳統觀念的原諒,我始終認為「新式女人」對於傳統觀念的違背至少應該是理直氣壯的。

這樣的情節在今天仍舊重複上演著:個人的婚姻被牽扯進了整個家庭。我想起來了前幾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集叫《媳婦、婆婆、小姑》(好象是這個名字),樂此不疲的拿著一些關係矛盾開著獻媚的玩笑。

這些遺留下來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規矩,無論我們多麼「新式」依然是擺脫不掉的約束,這便是我理解的圍城了。

在我看來這些殘喘至今的傳統觀念全然是荒唐可笑的,為何自己結婚一定要告知他人?又為何自己的婚姻要讓旁親左戚來共同參與?我睥睨那些荒誕的舊約舊俗自認為已經立於圍城之外。

可能我已經結婚了,只是你們不知道罷了。

7樓:壹壹

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至少是大多數人認可的。而且不是只是一段時間,而是很久很久。《圍城》之所以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也是如此。

當然,對每一本書的認識,即便是都覺得好,也是每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甚至看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而事關自己切身體會相關聯,就更不一樣了。

對《圍城》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的,也有說《圍城》不好的。

我個人認為,《圍城》之所以經久不衰,首先在於很多人能夠讀的進去。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做到,有時候乙個作家寫的作品,別人看了根本讀不進去,這還怎麼有後來。更別說經久不衰了。

其次,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舉薦,這也能夠引起興趣,別人就會好奇,真的那麼好,自己要讀一讀,讀了之後,發現確實好,就會覺得好。

至於作品本身,這就不用多說了。這是乙個先決條件。

圍城裡有一句最廣為流傳的話: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這句話令人記憶深刻,是因為他道破了人的處境,是所有人,很多人都是覺得自己當下不夠好,或者外面有更好的,更確切的說就是從小就有的,看著誰誰多好,要是自己也能有那樣的條件,自己就可以怎麼樣了。再比如,父母也會拿別人家孩子說事。

這都是這種意思。就是圍城內外的比較。

而《圍城》中,從始至終也都體現了這一點,所以,很有代入感,而作者用自己犀利和有趣的筆鋒對這種代入感進行了刻畫和引人入勝的描寫,使人感覺到那話就是自己心裡話,就是自己想說的,不僅如此,《圍城》還對此同時進行了拓展,拓展到了社會層面,但是,是隱藏著寫的。

在社會層面上,圍城並沒有牽扯到多少當時的戰爭,只是作為大背景而已,但是,很明顯,戰爭與《圍城》的主題不符,因為戰爭太殘酷了,這並不像是那種普通人生活的圍城。而且戰爭其實不是時常發生的,它只發生在那一時刻。而且那是無數無辜生命的逝去,錢鍾書要是用哪些戲謔的寫,這本書就廢了。

那種調侃和諷刺放在中國抗日戰爭場面裡,等於找死。

《圍城》所以成為經典,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此,因為那時候即便是都在戰爭,還是有沒有戰爭的部分的,而《圍城》大概是唯一寫這部分的,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展現,才更能展現人的生活普遍性的東西,而在那個時代性的大背景下,這種性質不言而喻。

所以,《圍城》沒寫戰爭,實則,本質上就是戰爭中的生活的人們,尚且如此生活的畫面,這是直擊生活深處的。

看完錢鍾書《圍城》,是一種什麼感覺?

顧飛 我就想談談裡面的幾個主要人物。第乙個就是蘇文紈。她在我的意識裡,是乙個留著齊耳短髮帶著黑框眼鏡的乙個很單薄,又很利害的女人。文中說道她心目中的自己是 豔若桃李,冷若冰霜。我眼前就浮現了乙個長得一副寡薄相的女人,認為自己如何高傲美豔,能夠引來大批狂蜂浪蝶,而自己又是處於雲端上的人,不屑接受他們的...

《圍城》裡,錢鍾書為什麼借方鴻漸之口說 梅毒即是天花 ?

這難道不是反諷麼 最後 有趣 兩個字就說明了問題。方鴻漸並非不知道這些書是扯淡,只是這些一本正經的扯淡實在是太 有趣 了。 劉大鵝 錢鍾書先生這是對傳統學術的大大諷刺啊!因為方鴻漸翻的都是他爹給他的線裝書,乾隆年間的 問字堂集 道光年間的 癸巳類稿 七經樓集 光緒年間的 談瀛錄 都是清朝文人們的雜集...

錢鍾書被稱為大學者,除了《圍城》外,還有什麼優秀的學術成就?

Lareina 我仰慕的學者,古代有行己有恥,博學於文的顧炎武,近代有王國維 陳寅恪等大師,再近便是錢鍾書,未算徹底完成的 管錐編 已可證明錢老是為數不多的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做學問的人,能依照這些大學問家路子走的人已是極少。作為後輩,望洋興嘆。 豚鼠 圍城就夠了。按照後續的解讀。圍城是紅樓式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