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如何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時間 2021-05-10 03:06:46

1樓:UncleBigBen

可以寫上一本書,不,是好多本書,真的。

簡單的來說從現實和理想兩個角度相對照來看:

所謂素人,素到什麼程度?

所謂話劇演員,專業到什麼程度?

全素到專業素養優良,那就辛苦了,這是條修行之路,因為你的尊嚴來自於你的才能也只能來自於你的才能,你得極其熱愛、意志堅定、目標明確、不停的學習、練習與實踐。

如果你還夠年輕,家境尚可,那有專業的院校可以去考。現在很多孩子從中學就開始接觸戲劇了,90後的後代幼兒時期就能接觸到戲劇教育。各類單項的藝術教育普及度也很廣了,給戲劇教育提供了乙個更好的環境。

如果是半路出家,比如在普通高校裡加入劇社,已經上班了業餘時間參加業餘劇社的活動,那再要往專業發展,就得有決心,一步步來了。業餘的劇團創作環境一般,參加者的水平也參差不齊,但也有好處,大家有熱情,也不指著這個謀生。但作為演員的人在裡面就得自己有意識不斷的提公升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技能和素養了~台詞、氣息(發聲、呼吸)、形體、肢體、體能、假定性思維、想象力、形式形象思維、節奏感、反應與交流~在演員素養方面通過學習練習來提公升自己,報一些專業的學習班進修班;在塑造角色方面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機會來思考實踐。

同時還是要尋求獲得系統學習訓練的機會。

單項的藝術和技術訓練也非常重要,比如聲樂、舞蹈、器樂、力量技巧、美術、攝影,技多不壓身。還要多讀多聽多看多思考並且不憚於實踐,懂得「面子」的放下與再拾。戲劇是綜合性的藝術門類,生活有多豐富,戲劇就有多豐富,戲劇的根本研究的還是人,這個人也包括你自己,要了解自己,能夠跳出來審視自己,也能聽從自己的內心。

好的演員離不開審美的培養,要有美的鑑賞能力,同時又保持開放的態度,樂於觀察一切事物,並從中找到樂趣,建立己和它的關係,得到啟迪。

或許上面寫的容易教人畏難?確實不能忽視一開始的興趣和入門的路徑,否則沒多久會把自己整的興致索然,容易失去動力以至於半途而廢。「模仿」~對於現代人來說「模仿」更是表演入門的第一步,對於自己喜愛的演員扮演的角色的模仿,對於經典劇目的研究、模仿、復排。

在模仿中了解自己了解角色進入角色,在模仿中摸索表演創作的理路,加深對創作的理解。當然,最終的目的是突破模仿,真正能夠達到塑造角色的程度,完成下意識-有意識-下意識的迭代。

在成為一名專業的職業的話劇(戲劇)演員前,先成為一名專業的觀眾吧,多看戲,尤其是現場的,但不只限於戲,拓展自己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要看好戲,無奈好戲不多,所以更要善於在爛戲中發現點滴的優點,這樣你才有獲得。

當從業餘邁向職業時,這個階段是最困難的。中國話劇的產業化程度不高,要遇到好劇組、好角色很難。只能說是珍惜遇到的每乙個角色,也不斷為更好的機會做準備。

有一技之長很重要,比如歌唱的好、會門樂器、會些小魔術、舞蹈能力、能夠做些簡單的工作坊等等,這些技能會增加你獲得角色的機會。當然,基礎的基礎,台詞!

說到台詞,大家一直會有疑問,怎樣才算台詞好?一定得是普通話特別特別標準麼?字正腔圓麼?

這麼說吧,普通話特別特別標準、字正腔圓是一種能力,基礎且關鍵,並且普通話的應用是絕大多數劇目的需求,如果這種能力不強,你的職業發展會受一定的影響。還是得從現實情況和專業要求兩方面辯證的來看這個問題:

僅限於話劇界,現實情況,一邊是台詞基本功好的年輕演員較之八十年代少很多了,一邊是觀眾的審美也在變遷。

「話劇姓話」,這是任鳴導演在復排《譁變》時在場刊上寫的。話對於演員來說是創作工具也是藝術性體現的媒介,北京人藝是有這樣的傳統的。在北京人藝演劇派(焦派)的傳統和理論裡,話如果不過關,你根本就上不了首都劇場的舞台。

人藝劇目的台詞風格基本有兩類,一類是普通話、字正腔圓,一類是北京味兒重的普通話,前者主要用於歷史劇、國外經典劇目的處理,後者主要用於京味兒戲。台詞是一種形式,台詞的形式美是追求的目標,所以演員要有台詞的基本功及塑造能力,並運用這種能力來塑造角色。同時焦派一直戮力話劇民族化的探索,形式美是中國式審美的要點,台詞形式感弱,體現不出形式美,就無法滿足創作的追求。

那麼方言呢?或者說很多演員普通話有方言口音呢?那就做不了話劇演員了麼?

大多數的所謂素人自身會碰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南方人~這倒未必,有很多優秀的演員普通話都有口音,葛優、黃渤、徐崢……他們都演過話劇。八十年代電視的興起,九十年代廣播的復興,港劇台劇的傳播,直至現在網劇的流行,大眾審美也越來越個性化、生活化、多元化,並且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是話劇發展的低谷,到了近十多年來,話劇觀眾的數量又有恢復和增長,新進劇場的觀眾對台詞的審美要求並不突出,聽多了太多影視和網劇在台詞上自然主義的處理(其實很多是壓根沒處理),加之話劇演出開始普遍使用耳麥,觀眾甚至對於刻板的程式化的普通話台詞表達心存反感,覺得這脫離人物、脫離表演、影響了角色塑造,跳戲。(可不是嘛,《雷雨》笑場,有部分是這個原因)

當乙個演員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不僅在台詞上,在表情、肢體上也是,成為一名性格演員,出演了合適的角色,也深受觀眾喜愛,就這一點說,確實似乎是體現不出普通話台詞基本功練習的作用,但不是說這一基本功因為觀眾的寬容就不重要,因為台詞練習不只是發音準不准,還包括氣息、發聲方法、聲線塑造、咬字、語調、節奏、邏輯重音、控制技巧等等等等。在實際工作中,有點兒口音問題或許不大,但有點口音的台詞也得是掌握了上述能力和技巧的,否則演員就失去了用最關鍵的工具塑造角色的能力。

何況對演員來說口音也是把雙刃劍,角色和劇情需要口音時,甚至直接上方言時,它可以增色;不需要時而演員又克服不了時,它就減分了。現實主義的戲裡要你演一段《新聞聯播》的主持段落,你有口音,得,喜(bei)劇了。至於方言劇、台灣國語話劇又得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了,有其各自的審美體系,這裡就不贅述了。

不過審美是審美,基本功是基本功,乙個為劇目整體創作目標提供參考,乙個是演員創作手段,兩回事。審美不破基本功。

中國現代話劇的產生也就一百年多些,開頭的愛美劇也好,活報劇也罷,都是從業餘階段發展過來的,慢慢才形成了乙個行業,一門藝術。從素人到話劇演員,再到專業的職業的話劇演員,甚至為了自己的追求涉入到表演藝術的範疇,終究是在實踐「生活與藝術」的命題。

2樓:衝隱先生

地獄模式;考中戲的專科、本科、研究生;

標準模式:去參加院團的學員培訓課程,用學習態度和進步速度爭取到院團的賞識,進而簽約進去當演員,北京的大道喜劇(陳佩斯)就有表演培訓課,開心麻花也有類似的體驗課程;

偷懶模式:找到乙個相對起點低一些的本地話劇表演團體(通常是民間劇團),不管什麼職位,先死纏爛打混進去,然後一邊工作一邊尋找機會,從龍套到配角一路往上爬;

試吃模式:在豆瓣、QQ的同城話劇愛好者平台上混,找到拿街道社群資助或專業院團外延出來的非職業話劇劇組,參與一兩部戲練練手。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配音演員(業餘)

如月廿三 瀉藥同志,阿傑說過,配音員和配音演員不一樣,真的,其實聲音好聽不好聽又沒有啥大關係,大家聲音都差不多,通過訓練一些生域你都可以達到,你說配音演員,你是通過聲音去演戲,你除了演員的表情以外,還要有他的情感系列,俗稱戲感,大用力會誇張,太無力會出戲,符合角色往往比聲音好聽重要的太多 我在這個圈...

如何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

靜美秋葉 增加文字功底,多讀多寫。我不知道你試過沒有,我自己很早就動過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心思,但是寫出來的文章通常都是自己給自己斃了。一般寫自己的心得或者個人感悟比較多,沒有符合主流大眾的口味,寫寫停停,還沒有成功過。 首先 自己的功底是很重要的,有時間就多讀點書籍,了解自己所寫欄目的風格。其次,要做...

如何成為一名 電影策展人 ?

可能相比於想象中的策展工作,實際的策展人總是要陷於大大小小的各項瑣事之中,既需要從相關藝術的角度 學術的高度引領整個策展的趣味 審美和價值方向,又需要事無鉅細地將所有細節落到實處。國內的各種電影節展都有乙個靈魂人物,他們或是用強大的個人感召力,或是用專業的行業信任度,推動著節展走向大眾。對於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