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電視劇集大量使用長鏡頭?

時間 2021-05-07 14:18:29

1樓:AGILESHOT(安捷秀)

作為鏡頭語言的一種,長鏡頭很早就有了,不過那時候它只是用來長時間、機械性的記錄某一場面。當長鏡頭成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被賦予美學因素之後,一種不同於蒙太奇理論的表現方式開始脫穎而出,備受寵愛。

其實,長鏡頭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標準,只是一種相對較長的單一鏡頭。但是,作為一種標新立異的鏡頭語言,長鏡頭承載的功能可不少。

最常見的就是交代情節與背景。由於長鏡頭是一鏡到底,期間所展示的時間、空間、過程、事件、氛圍等不存在特殊的剪輯,這樣就排除了作假、替身的可能性,且通過對環境、角色、情節等的精妙設計,可以充分地交代故事的情節與背景,將觀眾拉入電影情節。

長鏡頭可以記錄連續的、實際的時空,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一般情況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避免了蒙太奇鏡頭的剪接拼湊,通過持續記錄時間、空間以及事件的發展,為觀眾展現真實的過程與氛圍。通過這一客觀視角的鏡頭,可以滿足觀眾的好奇心,調動觀眾的同理心。

也迅速將觀眾帶入場景。

長鏡頭能帶出節奏感。不同於剪輯的快節奏,長鏡頭更像是一串強有力的重音,通過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鏡頭的組合,以及推、拉、搖、移、跟等運動鏡頭的變換,由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的鏡頭,共同實現蒙太奇鏡頭的表現任務,在流暢的敘事過程中,搭建戲劇性的人物關係、戲劇衝突等,進而展現劇情發展的節奏。

然而,長鏡頭雖好,如果運用不當,可是容易翻車的。

長鏡頭,初見驚豔,再見依然,用多了只能是疲累。

如畢贛導演的兩部作品《路邊野餐》與《地球最後的夜晚》。前者中的長鏡頭雖然看吐了很多人,卻也能讓人看到一種「淳樸而空靈的新鮮感」,而後者故技重施,甚至有長達60分鐘的長鏡頭,整體節奏緩慢沉悶,甚至沒有高潮衝突,再加上與前期「一吻跨年」的營銷噱頭,雙重打擊,讓《地球最後的夜晚》「慘敗」

所以,長鏡頭雖好,也不能貪多,炫技一不小心就「懸」了。當然,這與長鏡頭拍攝困難度也有直接關係。

一般情況下,長鏡頭拍攝之前需要經過精心設計,需要片場所有部門相互配合,更需要導演超強的控場能力,畢竟一旦開機,長鏡頭時間越長,難度、成本甚至風險將會成倍增長。

以美劇《真探》為例,其在第四集末尾處,有乙個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裡面有約30個人、4輛車、1架直公升飛機等多種元素,為了完成這個鏡頭全劇組拍了整整7遍,光走位就練了乙個月。

不僅如此,長鏡頭對演員表演的要求也是極高的,遇上表情不到位、台詞語氣不太對、笑場或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都有可能NG重來,多次NG帶來的成本可想而知。

而正是這種拍攝過程中的不可控以及本身的優勢,長鏡頭吸引著無數的製作者不斷嘗試,甚至以拍攝出複雜且行雲流水般的一鏡到底為樂。

不過,在文創資訊看來,電影鏡頭是一門語言,是為了整部影片服務的,能否用、何時用、怎麼用長鏡頭需要提前考量並進行精妙設計,不能為了炫技而強行運用長鏡頭,恰到何處才是最好。

所以,長鏡頭雖好,也不好貪多喲~~

經典長鏡頭影片推薦:

《奪魂索 Rope》(1948)

《俄羅斯方舟》(2002)

《鳥人》(2014)

《四百擊》(1959)

《鄉愁1983)

《阿甘正傳》(1994)

《老男孩 》(2003)

《大事件》 (2004)

《贖罪 Atonement》(2007)

《路邊野餐》(2015)

《刺客聶隱娘》 (2015)

《愛樂之城 La La Land》(2016)

作者| 樊佩編輯| 羊君

AGILESHOT(安捷秀)是一款為影視工業化4.0打造的專案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我們針對行業痛點,為目標使用者,即影視專案投資人、出品人、製片人提供了一整套貫穿製作前、中、後期以及推廣宣發階段一體化高效管理解決方案。

最大程度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多方異地協同創作。

安捷秀(AgileShot)-影視全流程製片管理系統

2樓:新西安人

因為中國產電視劇集拍的再爛,只要有那幾個小鮮肉或者女演員,就有人看。而美劇如果拍的不好,很可能試播幾集就被砍了。面對不同的生存壓力,創作的熱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咱們的電視劇集收視率是買的,只要找對了人,就算成功了。

3樓:

用我製片老哥的話說就是

人家玩兒多少年了,你才玩兒多少年,你現在玩的都是人家玩兒剩下的,你現在走的路都是當年別人走過的路,有別人走過的路沒有什麼不對啊,不對的是你要有乙個積極的心態和端正的態度!給我一千塊讓我去完成別人十萬塊的經費投入?扯淡!

現在渾水摸魚的人太多!

4樓:謝濤

長鏡頭印象深刻的首推《人山人海》。長鏡頭看起來比較像紀錄片,另外看的久了容易讓人有沉悶的感覺。而《人山人海》似乎也是讓觀眾看了有如此感覺

5樓:猴大王

其實中國產電視劇集的那個長鏡頭也可以稱呼為「拖」鏡頭....因為這樣好拍,省錢省事,拍的精緻投入大,但賣的錢一樣,賺的就少了......

6樓:

臥虎藏龍裡的長鏡頭,新女打星從地上到牆上再打到屋頂,一氣呵成,看完打心底舒服,痛快,過癮!

乙個鏡頭擺在那,倆人開始聊半小時。這叫死鏡頭。

不要侮辱了「長鏡頭」我心目中這麼高大上的詞。

7樓:小傑傑Hi

真的拍乙個電影投資幾千萬大牌拿了多少? 百分之八十吧 ?導演的省吃儉用拍電影不得不說說中國大牌成龍李連杰他們都老了未來還有哪個能站國際一線? 能有幾人?

8樓:

我不知道什麼是長鏡頭,我只經常看到演員的特寫臉,一張錐子大白臉臉佔螢幕三分之二,配上演員蹩腳的演技,出戲的台詞,看得好累。

9樓:十三

首先,長鏡頭的應用已經很久且根深蒂固,回想一條街走到另乙個路旁一串鏡頭沒有躲閃,感覺隨著演員的內心行走,詮釋這個角色的面部,他的肢體,以及那迷茫的眼神,躊躇不安的腳步。這一系列的連貫都順其自然。這是一種美學,很暴力,也很委婉。

其次,現代人的長鏡頭,就是在邋遢的布景中徘徊,你說它好看吧?反反覆覆沒有什麼主要的點,試想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跟著鏡頭穿玉公尺地,那我圖啥啊!你沒有Wild play,沒有怪圈玉公尺田,就讓我跟著走,那我憑什麼跟你走?

通常這種情況,我不管它後面情節如何發展,我就會認定它是乙個失敗的長鏡頭,從而導致是乙個失敗的影片。其實360度哪個角度你都可以拍,並不一定非要執著於這個好,那我就用爛,這個不好,那我就一概摒棄,這才是貧瘠的點,讓人心生悲哀的點。如果用心一點,其實也沒那麼麻煩。

10樓:荒度魚生

11樓:藉口

總之一句話,中國的電影也好電視劇集也好劇情狗血到爆也就算了,拍的還很不用心,他們把心思全部放在炒作和宣傳上了,只要賺得到錢就行了

12樓:步離

有同感。現在電視劇集主題就那麼幾種,演來演去很容易劇本就類似,感覺情節都一樣婆媽。而且大部分只當家庭聲音背景使,根本也不看,這也是沒動力拍複雜的願因之一吧

13樓:雕龍

美劇一場戲連帶上置景可以準備一周,國劇一場戲恨不得一小時搞定。製片主任要求你導演每天拍三頁五頁甚至七頁的時候,導演能給你A機架上軌道推個長鏡頭然後A和B機兩個演員的過肩帶關係正反打,就已經是努力維持水準了。

如果按照趕活兒的節奏,乙個固定全景,然後AB機分別大頭照構圖,燈光就不管什麼反差造型就派燈助拿乙個大柔光頂上去打亮了就行。說完一遍詞就可以下一場了,那真叫乙個快,如果趕上演小品的演員和不較真的場記,一天十幾頁也沒問題----《鄉村愛情》大家不也看得津津有味、老闆也賺了大錢買了飛機。

所以,在國內把劇拍得很精緻,是浪費錢的行為。至少管錢的人是這麼想的。

14樓:薩尤克

大陸電視劇集標準拍攝速度是兩到三天拍一集。

在這種超高強度的時間壓力下,三機位正反打是最有效率的,後期剪起來也快。哦對了,電視劇集剪輯一般也是兩三天出一集,調色一天出兩到三集。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進度這麼趕,就別奢求什麼手法花樣和導演風格了。

為什麼感覺國產電視劇集節奏拖沓?

以前的老劇,那些劇情那麼複雜的歷史正劇,無非就是二三十集,像雍正王朝之類的,別說x2,一兩句都不願意漏看。就只說明一件事,再複雜的劇,基本上三十集左右都能說清楚。現在的劇其實也是按三十集拍的,甚至就20集,然後把每集一切三段,每段算一集,到衛視播的時候,再加上前情回顧下集預告,也就形成了六七十集的樣...

國產電視劇集為什麼缺乏創造力?

中國產劇無論從劇本到拍攝,都粗製濫造。但最讓人應該唾棄的是,缺乏內涵和中國文化的呈現。舉乙個例子,看韓劇,基本上都會有吃拉麵,泡菜等等的橋段,而且會給特寫。為什麼?因為南韓人覺得那是他們的國粹,是驕傲。正因為導演有心,南韓的泡菜和拉麵文化能被世人所熟悉。但是我們看中國產劇,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被呈現出來...

為什麼國產電視劇集越來越不好看?

宋松 我想主要是內容 技巧 立意 拍攝手法等和需求脫節。觀眾希望在影視中看到自己,看到被關注被認可被指導被鼓勵的自己,希望被真誠的善待。好的還是很多的,每乙個作品能吸收好的部分就輕鬆一些 十二月 中國產劇也有好看的。只是近年來確實質量越來越不行,時常劇荒。一來是好演員 專注演技而不是斂財 真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