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詠麟在《經典詠流傳》演唱的《定風波》

時間 2021-05-07 12:47:42

1樓:不爽

2樓:

詞、曲、演繹俱佳的經曲作品!!!

當時聽完,有種蕩氣迴腸、淋漓盡致、快意人生的上頭感。

一、詞校長提到,單用古詞作歌詞有些短,所以第一段是現代補作。

而補作最難的地方,在於意境的今古契合。所以前半段普通話的部分,非常地令人驚喜,因為契合度確實非常非常非常高!

放下千斤重只剩無法承受之輕

得之我幸縱有失去不怨命

酒先乾為敬是非留給後人評

喧囂過後心中風波為誰定

英雄皆寂寞錚錚鐵骨尚有柔情

時光無心留不住奔波的身影

願不負曾經半生愛恨豈無憑

萬籟俱寂夢里長歌還未靜

「是非留給後人評」、「英雄皆寂寞」、「時光無心」、「願不負曾經半生愛恨豈無憑」皆可為金句;若以上、下兩闕來表達、感受作者的用心,會發現真的沒太大的違和感。

常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古人誠不我欺也。

二、曲作曲是劉卓和崔軾玄兩位老師。

副歌一出,我整個人都跳了起來!渾身都沸騰了起來!而且對於兩字短句的處理,真的有才!

此曲唱罷,感覺便如當年的《滄海一聲笑》一樣,足以留芳青史!

過癮啊!!

三、演校長的表演已臻化境,粵語的部分簡直了!哈哈一笑更是神來之筆!

而且樂隊、伴唱、舞美等等俱佳並融為一體,共同成就了這首經典作品!

不得不說,央媽真的很用心。

不說了,已單曲迴圈,歸入有生之年系列!

3樓:風波必定

普道話部分較平淡沒什可說的,但粵語段能說是驚豔,詞與音完美結合讓人懷疑這就是本來的原聲。同一詞曲同人演譯如此反差實令人驚詫,兩語音韻豐富度完整性的差距也許就是主因,古漢語傳承之爭難道這就是答案?唐宋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粵語可能也是開啟這寶庫最正確的密碼。

4樓:劉可

自由,奔放,灑脫,颯!

這次真的讓我想起當年愛他的歌時的感覺。

我中年以後一直覺得我喜歡校長是跟風,但是聽完這一首的確心潮起伏,還是那麼愛他唱歌啊。

B站上尤教授說校長一開口我們心就酥了,就是這種感覺。

5樓:

黃綺珊18年也在經典詠流傳中唱過流暢多了,可以搜,我認為好多了,感覺不一樣,譚校長每次唱的挺好聽的,但是一對比就會覺得意境還不夠,不知道為啥,好像表現出來的不詩的內容

6樓:Ku Kl

聽的時候,眼淚沒有理由的往下掉……尤其是副歌……說是蘇東坡本人穿越到現在唱的我都信………這詞的味道就應該這樣唱出來……

我個人感覺有點小小遺憾,譚詠麟的手打出休止訊號的時候,樂隊沒有真正休止……如果配合默契,感覺效果會更好…

7樓:日後必成大器

主歌國語部分感覺挺一般的,這裡面有詞雖然還行,但是完全沒有給人新鮮感,而校長畢竟年紀大了,加上國語不標準,很多地方氣息不到位,表現的很一般。

副歌部分,粵語一出,瞬間昇華了。

第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打字,特意的拖長,唱得讓人豪放而瀟灑,第二句的高音,校長表現的依然很穩。

後幾句的二言,足見編曲功力,校長的唱也唱出了兩字的感情和精髓。

特別是「誰怕?」,哈哈,這死個字,連線起來,真的有種蘇軾豪放不羈,文采睥睨天下,把詞人當時的對人生多歧路的輕視無懼,灑然無畏表現得淋漓盡致,豪氣滿胸。

不說了,單曲迴圈中。

8樓:水心

非常好,切合向英雄致敬的主題,粵語也最適合吟詠古詩詞。老譚的演唱剛勁有力,唱出英雄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果然是老當益壯,永遠的校長!

9樓:Alan

18歲開始職業演唱生涯歷經52年,70歲高齡嗓音已不再清澈,面對機能退化自然規律,還能抱有如此開放心態,有如此精力投入舞台創作,在頂級文化含金量節目裡精進創新突破,充分展示了老譚高絕的情商、唱商和人生態度。

縱橫馳騁華語歌壇做到如此雅俗共賞,豁然通透,藝術生命力旺盛長青的,唯譚校長也。

三十年前的《小風波》,三十年後《定風波》,「哈哈」兩聲,《笑看人生》。

10樓:7starzYoung

很少答知乎,原因大家懂。但是作為30多年的校長鐵粉,必須強答一波。這歌為什麼好,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這詞選的非常贊,我個人簽名就一直是這首詞,非常喜歡,這首詞的意境不是初出茅廬的那種毛頭小子能體會和演繹的,給七十歲高齡的校長唱,最是合適不過。年齡的優勢反而佔了天時,此其一也。

蘇軾做這首定風波的時候應該還沒有去廣東,應該也沒有聽過粵語的九聲六調,但這首詞整個放在副歌部分,用粵語演繹出來,真是蕩氣迴腸,餘音繞梁。普通話和粵語的混搭,毫無違和感,校長的粵語優勢做高潮段充分發揮,這是佔了地利,此其二也。

那什麼,人和我編不下去了,你們湊合看。。。

這段表演還有一些細節,比方校長在出場和歌曲高潮段,用雙手向後摔他穿的中式上衣的下擺,讓我聯想起古代的英雄氅,這要是件大氅,表演起來可能更加帥氣吧?

11樓:徐小刀

好聽,相當好聽,譚的演唱水平不多說,我覺得不算特別出彩,但加上歲月加成、年齡沉澱,他在唱的時候我彷彿能通過他感受到蘇東坡

12樓:將對帶根

定風波.蘇詞譚詠轉千回

依舊鏗鏘透骨聲,撩風驚月落星辰。唱罷餘音繞琴尾,不寐,為君擊節到三更。

竹杖蓑衣越百歲,當醉,蘇詞譚詠轉千回。一笑縱歌洗榮悴,佳處,不須遠去不須歸。

13樓:丙烯烯

如果少了『哈哈』二字,譚詠麟版本的《定風波》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首經典詞作新唱。

聽到『哈哈』之前,個人感受是一首編排很不錯的歌曲,可能稍微激盪了一些。

因為整首詞的意象是『料峭春風』『煙雨』『竹林』,是冷色調的,譚詠麟演繹是他慣常的激盪風格,冷色調+激盪的風格,有稍微的違和感。(當時的感受)

但聽到『哈哈』時,一切就合理了,順暢了。

有『哈哈』二字的加入,唱歌也不單是唱一首歌,也不僅是唱一首經典詞作,而是加了『人』,有了主角,是你我他是任何人,有了人情味,有了代入感,有了畫面感。

是一位大半生不得志的詞人,小心翼翼穿梭竹林,雨水突然溼芒鞋,他並沒有因此哀怨平生,而是發出短笑一聲,「哈哈,誰怕。」

是一位面對仕途坎坷但始終通達樂觀的詞人,與千年後的我們,產生了寬慰的共情。

我只能說,譚詠麟的『哈哈』,是對《定風波》非常精煉且準確的解讀之一。

感謝節目組,感謝譚詠麟。

然而,我認為,蘇軾其實蠻悲觀的。這也是『哈哈』二字的第二層感染力。他都這麼衰了,還在鼓舞我們=。=

14樓:牙擦雀

之前就聽過黃媽的版本,沒有感覺特別驚豔。

至今我都認為,蘇軾詞填今曲的巔峰之作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也特別鍾愛王菲的版本。

然而,蘇軾可是豪放派詞的雙子星之一啊。情意綿綿的明月幾時有雖然上佳,始終味道有點沒到位。譚的這首《定風波》卻完全震撼我了。

從技法上來說,譚是有不完美的地方,包括身體機能的下降,但卻反而在這首完完全全恣意灑脫的歌曲裡表現出一種攝人心魄的風格。

「豪放」二字,本應如此。

而譚的這首歌,格外亮眼的是副歌部分改用廣東話,更更點睛之筆的是那句「哈哈」。譚的普通話不好,所以主歌部分還是有點收著,鋪墊情緒,到了副歌部分就真的有對空狂歌的感覺了,不但語言順口了,而且粵語自帶的音韻豐富度和層次感更是讓人感覺蘇軾填這首詞的時候就是這樣吟唱的。

至於那句「哈哈」,如果是在錄音室錄歌,會很突兀,百分百不會有,但在舞台上,真是除了唱,這個更有演的味道。譚校長縱橫樂壇多年,曾經創下過香港紅磡演唱會場次最多的記錄,這舞台經驗應該可算華語樂壇第一人了。

15樓:攖寧

校長永遠是校長,國粵雙語,完美唱功,加上精巧的設計(電單車和笑聲),無需多說。

值得注意的是,康震老師的那句「他就在唱自己」。

如何評價經典詠流傳的歌曲《苔》?

胤然詩創 可謂一首典型的把古體詩詞與白話文結合的 胤然體歌詞 形式,但因為她用的是袁枚的五絕詩 苔 總共只有20個字,無法分成2半作為主歌的2個部分,所以就只有把她作為乙個整體在少兒獨唱 梁俊獨唱以及合唱中反覆出現。跨界創意師黃胤然 胤然體歌詞 當古典詩詞遇見流行歌曲 袁枚,曾任江蘇沭陽縣令,73歲...

如何看待經典詠流傳的改編?

流行唱法導師俊亦 很好的,這個節目總體上來說是需要勇氣和各方面的組織工作的,既不能違背古人表達詩詞的原意,又要將其改編成流行的元素,讓後人傳頌下去,無論改編的程度與否都值得肯定和觀賞! 柳永,我怎麼記得有呀。杜甫不也是第二季才有一首嗎,而且改得很水。這種主旋律節目,弘揚歷史文化家國情懷的,居然不多給...

如何評價《經典詠流傳》這一節目?

稻草人 咋這麼多吹捧的,這檔節目簡直沒法看,這麼經典的詩詞,作曲的功力又跟不上,弄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唱的一點都不中聽。一句話,曲配不上詞。中國風的歌,除了周杰倫 方文山,還真找不出第二家 咋說呢.內容大部分都是好的,但是這個評審形式我真的是煩的不行,評委拍燈這個元素已經用爛了。鏡頭一轉向曾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