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一輩相比,80 90 的消費群體在決策風格上出現了哪些差異?

時間 2021-05-30 11:51:39

1樓:Jack黃

70後:能省就省

這個月話太多了,下個月少花點,攢錢給孩子花80後:該花就花

錢不是省出來的,要有生活品質,日子不能太苦90後:一定要花

錢就是用來花的,想花就花,不月光不是90後

2樓:唯onlylove

作為乙個普通的90後,我覺得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收入是成比例的,誰都想買自己想買的,可是沒有錢拿什麼買,比如蘋果7剛出來,你說誰不想買,可是乙個月工資都不夠啊,如果是父母輩的人就更不會去買了,我們也許會花乙個月工資買一部手機,而老人最多隻會花月工資的三分之一,因為她們這麼多年知道掙錢不容易,更懂得節儉,而我們年輕人才工作沒多少年,不懂得儲蓄的重要性

3樓:老苗撕營銷

首先明確的是,消費行為背後的行為學和心理學機制是穩定的,不要說幾十年,上千年也難有改變,比如羊群效應、喜好效應、損失厭惡感、對比原理等,人類還會一直這樣下去。也就是說消費行為的模式是穩定的。

但決策風格和表現是外部環境作用在人消費行為模式之後的體現,所以我們要了解相對老一輩,80、90成長中發生了那些巨大的環境變化,作用在了消費行為模式上,從而產生差異。

首先是物質層面,這些年是從物質短缺到物質過剩演進的過程。一、物質短缺年代成長的人,相對會比較明確自己想要什麼,而物質過剩成長的人,對消費的隨意性就會強很多。二、物質短缺年代成長過來的人注重價效比,有「原料化」思維,比如「披薩不就是一塊餅上面放幾塊肉放點菜嗎,怎麼賣那麼貴?

」,「這麼一小瓶香水要兩千多,金子也不值這麼多錢?」等等。而物質過剩年代過來的人,對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甚至是心情爽不爽就比較看重。

其次是精神層面,70之前,人們接受的集體主義和精英主義教育較多。消費上有更強的趨同性,好面子,一方面節儉,另一方面追求「高大上」。而8090後,個人主義逐漸盛行,在小朋友的時候也見過很多世面,對於精英主義也沒那麼嚮往。

所以消費上呈現出更多多樣性和個性,但同時也少了很多的克制。

還有個重大變化是電商帶來的,傳統的線下購買是「計畫性購買+隨機購買」,而電商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變成了「隨需而搜+搜中即拍+便利補充」,因為消費行為的基本流程改了,這個對消費決策影響是很大的。電商消費是8090居多,對他們的影響也比老一輩的影響更大些。

另外補充一點,80後的成長是比較分化的,這也導致80人群跟90人群差異較大,算是乙個過渡吧。

4樓:多公尺Doria

作為乙個80的尾巴,不僅接觸了不少的哥哥姐姐,還接受了一部分的90後,暫且拋卻我這個中間的懸空者,有點不上不下的,說說我的哥哥姐姐們吧,大家消費更關注的是價效比,一定要物有所值,買東西會有從爸爸媽媽輩兒學來的那種精打細算,會把自己的花費仔細劃分,非理性花費會比較少,玩遊戲的男生會適量花錢,不會完全靠錢堆裝備,女生會買名牌包包和衣服,但透支獲得的比較少,多是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消費,整體消費觀比較符合爸爸媽媽的審美。對於我不太多也不少的90後小夥伴們,他們消費中第一感覺是好奇,好奇心引起的消費更多,更注重主觀感覺的滿足,他們會買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但這些可能會在某次生活大災難中發揮神奇作用,不能說木有使用價值,他們更樂衷於為無形的商品付款,較為深刻的認知無形商品的價值。身為尷尬的中間人,我更傾向於90後的消費觀,奈何卻缺乏90後的認知力。

5樓:GraceL

我沒覺得我父母有你們說的那麼不好,認不清現實,跟隨不了時代…

我也沒覺得自己有你們那麼理智,那麼自我認識清楚…

這… 誰的鍋…?

6樓:高王子

父母那個年代更注重存錢存銀行理念而80、90後更傾向於享受當然不是奢侈享受那麼物質化而是傾向於出去旅行看喜歡的演唱會當然這些都是存在於工作壓力大累積而給自己的一些小犒賞而不是因為賺錢越來越不容易我們也必須如父母那般更確切說來我們比較愛自己對自己好點也是一種投資

7樓:楓夜

老一輩自己負責自己,小時候家裡沒錢讓他享受在現在看來很普通的生活,大了之後家裡也沒錢接濟他們。

80、90覺得背後還有父輩、祖父輩,自己的錢享受生活之餘能存再存,結婚之後還可以回父母家蹭飯、養孩子讓父母分擔,出了事還有靠山。而需要靠自己在異鄉打拼立足,甚至要接濟家裡的,消費觀念大多和艱苦的上一輩區別不大。

此外,以前物質貧乏,普通人沒那麼多東西來區別彼此,而現在乙個圈子裡總有乙個標準,公司裡互相比較、消費趨同的現象很普遍,有些錢不花、有些事不做就顯得「另類」。8、90後不管自己掙多少,想跟中堅的風,消費是缺不了的。

8樓:邊城孤影

父母輩生活在物資匱乏年代和特熟的十年,及之後影響了他們的一生,不提了,就等歷史過去吧。後人們會議全新的觀念來承接,過程也很痛苦,消費習慣一言難盡。

9樓:康健

93年,談一下自己和周圍年紀大的人的消費觀的不同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於大部分九零後來說或者八零後,我們會花錢買一杯星巴克,而父母或者大一點的親人會覺得花這錢買那麼點喝的多不值,其實往大的說,父母都是過苦日子過來的,對於該買的他們都會去買,而對於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必要的東西,他們則覺得隨便買個替代品就好了

10樓:direct

我的父母經歷過災荒,我的爺爺奶奶經歷過新舊時代的交替。

即便父親現在月薪七千元,糧食每畝均產1100斤,但他依舊省吃儉用,買最便宜的酒,抽最便宜的煙,後來乾脆戒菸,見不得我們浪費食物。

這是時代的烙印,是無法改變的心理慣性。

在此前提下,回答題主的提問。

消費觀念上,兒時穿舊衣服、補丁衣服、不買零食,雞蛋是奢侈品,每個月吃一次算是大餐。父親當時日薪15元,每個月全部寄回。母親只留下50元算是日常花銷和我們治病的錢(我和家兄兒時多病),其他全部存起來。

直到我初中畢業時,母親還會去娘家淘衣服讓我穿(姥姥的村子裡,當時有乙個舊衣服市場)。我沒賺錢,雖然討厭,但沒辦法。

上學期間有了兼職收入後,才開始捯飭自己。衣服、鞋子、電子產品等等,我是21歲才擁有了第一台台式電腦,緊接著給自己買了一台筆記本。台式電腦安裝時,父親擺明態度不允許,覺得花銷太多不值得。

可因為不花他的錢,拗不過我,只得同意。現在他倒是玩得不亦樂乎。

看到我手裡的智慧型手機,也是擺出一副嫌棄的態度,覺得花這麼多錢,不如存起來。

衣服太貴也不行,太貴是什麼概念呢?就是一百塊錢。他覺得穿地攤貨挺好的,年輕人不該追求奢靡。我偏偏買阿迪、耐克,還偏偏在他眼前晃蕩。現在想想,那時候幼稚也無趣。

他很支援我讀書,每次從學校回家,他都要問我有沒有買什麼好看的書,然後誇我幾句,自己拿著其中一本美滋滋的去看了。這筆錢,他倒是一點也不看重。

孔子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他老人家那裡,是行不通的。他認為,這些都該是待客用,自己犯不上折騰。有了好酒呢,例如這幾年,年三十上都會送他一瓶茅台,他都是喝上一杯,剩下的藏起來。

或問:你幹啥藏起來呢?他只會嘿嘿笑一下:

有了客人再拿出來,有麵兒。

通常,有了客人也不會拿出來,他就那樣藏著。也不怕散味兒。

我輩就不同了,雖然算不上花錢大手大腳,但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知道哪筆錢要省,哪筆錢必須花。

概括起來,無非是一句話——能用錢換時間、換體力的,絕對花錢去換。當然,跟年齡和身份也有正相關關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怎麼花都行。

父母認為不可取,錢是緊要時花的,不是平常日子的必需品。

他們要攢錢給兒子翻蓋房屋、娶媳婦兒、遇急、治病。現在姑娘們要求高了,還得攢下來買車、買房等等。他們一輩子都在這幾件事上打磨,但似乎永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所以,老埋怨我不早點結婚,又讓他們多遭了幾番罪。

大體如上。十年後,恐怕零零后們也會提問類似問題。

11樓:金小新

隨著時間變化,個人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我覺得最大的區別是家庭和家族觀念在不斷的縮小,大家對於朋友看的會比親戚更重要,對於某一天(特殊節日或婚禮日)看的會越來越淡,不會希望為了某一天招待很多親戚而願意去大把花錢了,更願意為了自己去花錢。

舉個例子,對於我來說,每年的長途旅遊日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春節等法定假日(誰讓我教書沒有法定假日呢。。。)

12樓:楊夢

上一輩人看著菜便宜,沒有計畫,喜歡買一大堆,菜做多了,喜歡勸人吃或者分配任務,每人解決一點,有時候沒來得及做的菜也快枯萎了,扔了,這樣其實也沒佔多大便宜。來客人了,喜歡擺一桌,關鍵是每個菜都很多,剩的菜喜歡熱出來第二頓吃,第二頓吃不完再接下去一直吃剩菜。

現在我就告訴她,每天只買第二天剛好夠的,反正菜市場就在樓下,買著也方便,現在逐步在改善。最近有很大進步,上次家裡面來客人,飯菜做的剛剛好,不像原來一樣要吃隔夜菜了。yeah!!!

13樓:小奇怪

比如同樣在等出租回家但是正好下雨出租很難打,有輛順風車說20塊錢送到家但是打車最多15,80、90後就會上車但父母輩大多拒絕。

14樓:素黑

我個人覺得,老一輩子的消費則注重於商品的實用性與經濟性,實惠,而80.90則恰恰有點相反,更看重於創意,品牌,有點跟風……

15樓:

80,90後的父母基本出生在50-70後。那個年代吃飽穿暖為第一要務,尤其是中間某段時間,wenge,三年困難時期等等,能吃飽低調做人不被揪出來就好。所以他們的消費觀實用第一!

吃飽,穿暖,質量過硬,乙個水壺用一輩子還不壞,這就是他們的特點。

80,90後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後,生活水平飛快提公升,80年代思想解放,90年代經濟發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注重的除了吃飽穿暖還有享受。他們除了要吃的好穿的個性穿的漂亮穿的舒服還要娛樂,還要其他消費。電子,旅行,其他娛樂消費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

另外,80,90後還有一大重要消費是房產!他們的父母結婚的年代要麼跟父母住,要麼單位宿舍,或者單位分房集資買房,根本沒現在不買房沒媳婦兒的煩惱!

16樓:秋刀魚啊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乙個趨勢,由一開始父輩們著手看好的品質轉變為品牌。及其根本,是因在學生時代的價值觀念的衝擊。比如說攀比心理根深蒂固,它在新時代的年輕人理念存在決定意識。

之所以與父輩的改變有存在所處的社會時代。乙個以溫飽問題為主題的時代,乙個以享受生活為中心的時代,選擇不同自然而然地成為乙個差距(對比)。

如何與封建迷信的老一輩人相處?

我是封建迷信的小一輩,但我不拜神,持身正派就可以了。還是去請個德高望重的老道長勸勸你奶奶吧,正神是不在乎信士少燒幾炷香的,真正的道士也是不提倡信士以影響家人為代價來拜神的。 陳寶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呀。老人家跟小孩子差不多,有逆反心理,你越不給她幹的事她越要幹。我媽說過一句話,在她老問我手機上這個那...

如何看待老一輩的民族仇恨?

jialiuyang 如果你是乙個和平主義者任何時候都不要談民族仇恨,也不要宣傳鼓吹民族仇恨,縱觀歷史中各種紛爭,民族仇恨和種族歧視很容易被利益集團利用而爆發戰爭,而乙個國家的戰爭不只是軍人的事,以往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人數中平民佔三分之二。就像近現代中東地區利益集團利用民族仇恨 種族歧視 宗教信仰等問...

老一輩的哪些觀念你無法接受?

淡定的謝小白 把什麼事情都賴在孩子身上,比如他們吵架,吵完總說要不是你我們早就跟離婚了,這種話給孩子多大的心理壓力和陰影!還有就是我一直不認可的就是親戚不管怎麼樣都不能得罪撕破臉,我媽一直就是這樣做的,但是那些親戚因為錢撕破臉的還少麼,一群沒什麼人情味的親戚為什麼還要往來呢?再有就是一直被玩梗的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