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小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變得沒有那麼懂事了?

時間 2021-05-05 22:57:12

1樓:headache

「懂事」作為一種倫理道德色彩很強的東西,很多所謂很早就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是真的具備這種自發的道德情感,而是作為一種在當時那個成長環境下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當這個孩子長大了,脫離開了這樣的環境,那麼作為生命的本質自然而然就會由內到外的尋求發展,產生出屬於自己的情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道德品質。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會和原來作為一種適應性反應的「懂事」的這個特質產生衝突。一種情況,衝突很劇烈,然後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就是到底我是要考慮自己多一點呀,還是考慮別人多一點,特別衝突;另一種就是這個孩子自我功能發展得比較好,能夠適應新的環境,而尚處在老環境,用老眼光來看待的人,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怎麼就不如以前懂事了。

道德品質其實並不單純是道德教育的產物,而是一種自我感受性、人格成熟自發而產生的東西,而道德教育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這些感受性、這些情感以一些命名。當然這些命名具有我們所處文化傳承的東西,但首先最主要的,ta是一種心理成長的產物。

2樓:成為魔法師

如果小孩子是一張白紙,那麼隨著長大,那孩子將被你的筆,他的筆,和他自己的筆寫下各種東西。這些文字組成一篇獨屬於他的人生作文,那麼,又有哪篇作文是被所有人喜歡的呢?

3樓:陸子催眠

你好,大人對所謂的「懂事」和「不懂事」下了自己的定義。因為小時候的規則是家長定的,他們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者是別人眼中懂事的孩子。完全沒有聽到孩子自己的想法。

隨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他有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小時候家長給的一定所謂的「懂事」的定義違背了他們現在的觀念,那麼「不懂事」是必然的結果。

再有,強制的讓孩子順從自己,雖然孩子一時的聽話、懂事。但換來的結果是,等到他的能力足夠時,反抗家長也會很強烈。

個人觀點,孩子就是乙個個體,在保持安全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讓其發展,你會收穫乙個有自己原則,有主見,積極面對生活的孩子。

4樓:空心的小六

因為從一開始就不是「懂事」,只是一種妥協。

被迫成長的後果,就好像空心的樹一樣,表面看,它鬱鬱蔥蔥充滿生機,其實它的內心什麼都沒有

5樓:

兩字,裝的。

因為我就是,一直到高考都是,你說什麼我聽什麼,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五歲的時候有了弟弟,他們忙著照顧他很少有時間照顧我,我經常被他們忘在學校忘在幼兒園。

不是想懂事,是因為我怕,我怕我萬一不懂事了,他們會不要我了,會不喜歡我了。

所以讀什麼高中,選文科還是理科,大學學什麼我從來沒反抗過。

但是隨著我喜歡的東西越來越小眾,我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我開始不想裝了,我開始學著反抗,就變成了他們口中的不懂事。

嗯…後來還是一意孤行改了志願去了外省讀書,不過學的是他們喜歡的專業,物理。

話說,我乙個高考物理極差的人居然要學物理???

6樓:俠女是也

從小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幾歲的孩子就已經學會壓抑自己的想法,隱藏自己的情緒,你說呢?長大了能自立了才能尊重自己的想法,才能解放啊!在父母眼中看來卻是不懂事兒。。。。

7樓:蠍雨

8樓:木子宇恆

我認為小時候懂事的孩子,肯定在某方面是優秀的,而且經常有人誇獎或者獎勵,他就知道這些事情是對的,做好事就會被誇獎,有獎勵。

長大後,優勢不再是優勢,有可能已經變成了負擔,做的再好也不會有人像小時候一樣誇你,現實打敗了一切,從而不願意再去做這些事情,小時候的懂事也可能被否決掉了。

9樓:

人們眼中「懂事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

小學的時候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好好學習成績好,聽父母老師的話;

初中學的時候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好好學習,還會兼顧部分家務事,聽父母老師的話

高中的時候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好好學習、不早戀,聽父母老師的話

大學的時候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節假日按時回家,回家後做家務,聽父母的話

畢業後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聽從家裡安排,好好上班、相親、結婚、生孩子,「人生完美」,聽父母的話

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懂事的孩子和不懂事的孩子,那麼在你們眼中懂事與不懂事都是如何界定的呢?如果懂事是一切聽從父母的安排,那我寧願做個不懂事、有個性的孩子

10樓:cactus

小時候太懂事失去了很多機會得到自己喜歡的,長大後就想都經歷一次,撒個嬌呀,鬧個脾氣呀之類

其實並不是不懂事,恰恰是懂事才想經歷這些,他們也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底線

11樓:別拉我出來

我就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為了讓爸爸媽媽在外人面前誇自己,一直壓抑著自己或許也沒有吧,一直這樣就習慣了,一直到長大,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子可以各種無理取鬧,他們的父母都會寵著他們,心裡突然就有「逆反心理」了吧

就這樣,慢慢的就不想再壓抑著自己了,事實證明,這樣的後果就是不斷的有大人說你:「小時候那麼乖,怎麼長大以後就變成這樣了呢」

「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就是壞人,壞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好人。」

12樓:巫婆的妖精耳朵

首先,您理解的「懂事」這個詞語的含義是什麼?如果從小懂事,是因為無限制的順從長輩,那現在的擁有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沒有按照長輩的意願做事就是不懂事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對事情的理解程度和邏輯思維都是不同的,孩子可以擁有他自己的選擇。

即使作為家長的角度來看,他走的路是彎路,但是趙立新說過,這個世界沒有彎路。它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經之路。如果他的決定是正確的,那麼他的人生稱為精彩,如果不夠正確,那麼也是他美好的人生經歷,這是任何事物都換取不來的,沒有人能一輩子的選擇沒有一件是錯誤的,但這才是成長,如果一切都在長輩的掌控下生活,所有的路程都是一帆風順,當有一天你試圖撒手讓他自主生活的時候,他會束手無措,不知該如何生活,只要沒有違背道德違背法律存在不良嗜好,您可以盡可能的撒手讓他試圖去做一些他認為正確的事,當事過之後,如果造成不良後果,這個時候再給他講道理擺事實,孩子更容易接受,並且能更好的反省自己。

回歸正題,另外,當乙個孩子從小太順從父母,在長輩的所有指引下生活,當他成長之後也會存在乙個叛逆期,他會認為我長大了有些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長期家長對孩子行動及思想的壓制和控制也會讓成長後的孩子形成叛逆心理。

13樓:童裝外貿批發

小孩小時候不懂事就算了,遷就一下你,小孩長大了,有正確的價值觀了,會明辨是非了,你個大反而是你,人都幾十歲了,怎麼還沒小孩懂事,還要來知乎問小孩為何長大了不願意聽我胡扯?

14樓:

之前看嚮往的生活,我印象裡張子楓是很少直接叫黃磊老師爸爸的,我甚至記得她也很少直接稱呼黃磊老師,多半是何老師提黃爸爸以及黃老師自己說是爸爸,彭昱暢和張子楓很少把爸爸掛在嘴邊,我當時還覺得哥哥妹妹都挺有分寸,好像只有幾次大人們聚在一塊兒說話,氣氛比較好,大家感嘆比較多,感慨生活,那種比較溫情的時候,妹妹是直接叫的黃爸爸,肢體接觸也多在這個時候吧,一般是那種很正常帶有安慰性質的擁抱,平常肢體接觸也就是黃老師比較慈愛的摸下頭。以上來看稱呼也好,肢體接觸也好,不都很正常嗎?就算不是演員,對於長輩,這種程度,在我認知裡完全是很正常行為,那個距離感他們把握的也很好,沒讓觀眾覺得不舒服

15樓:家長話題

小時候懂事的孩子叫懵懂。因為這個年齡心智不可能全面成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智會逐步真正成熟起來。

而長大以後,沒那麼懂事兒,則是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狹隘的自私的等等不良因素的不良影響。導致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走向了偏差。

這就像乙個茁壯成長的大樹,樹上長出了一點兒一些被蛀蟲蛀過的洞洞。卻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有的蟲洞會逐步擴大的。

所以說成長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說成長需要正能量的長期薰陶。一旦不能走,正自然就會走歪。

所以講人要長到老學到老。所以講人要學習要嚴格要求自己,否則很容易走偏的。

16樓:Samy

你說的小時候懂事應該只是聽話吧,聽大人的話就會被誇懂事被誇「乖」,是因為孩子生理心理都還未成熟,長大了成熟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通過家庭、通過學習,通過環境,通過社交,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主見,如果大人說的不對,當然不見得都全聽。所以這裡你的「懂事」,就得打個問號,你應該是想表達「聽話」的意思。

為什麼從小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不幸福的感覺

乾飯第一名 可能壓抑自己天性太久了吧,總是想著不要讓父母長輩操心自己就想著不要去做什麼。其實長大了反過頭來看,父母也不是神,也會有錯的時候,他們讓你去做讓你去順從的東西也不是全對的,可能就內心會有些遺憾什麼的 駱雪琪 看你寫的大人對待你的方式,你不是懂事,你是一直被大人欺負,比如不許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從小就比同齡人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注定平庸嗎?求解?

潼言思語 我覺得懂事的孩子不是平庸,耳屎讓人格外心疼。孩子本來就是天性活潑 單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懂事的孩子就不會這麼坦率了。同學過年都有新衣服,但爸爸媽媽工作太辛苦了,不想增加父母負擔,穿校服一樣。雖然很希望爸爸媽媽多點陪我玩,但爸爸媽媽說我長大了可以自己玩了,弟弟妹妹更需要爸爸媽媽照顧。大家都...

從小就在父母的否定質疑聲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正確評價自己?

舉個例子 我跟我媽出去旅遊了一圈 全程我安排各種行程酒店吃飯 她很挑 舉個例子 酒店必須自帶停車場 wifi 24小時熱水 乾淨整潔 安靜 價錢不能貴了 樓下附近必須有吃的各種便利 超市也要離得近 離景點近 等等 夏天去北戴河 找了個出門就是海的賓館 各種條件滿足 花了一百多要不就二百 超划算 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