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家庭聚會,面對內向的孩子,我應該如何鼓勵她與家人打招呼?

時間 2021-05-12 10:20:36

1樓:Tonebling

這問題好像看見自己小時候了,我建議不要鼓勵她打招呼,你帶她愉悅地玩就夠了,表面形式上的社交不需要家庭來教,社會和校園在未來會交給他這些,為什麼還要剝奪他在輕鬆環境中的童年自由。

我也是在替我自己說話,童年的這種強迫教育,是我二十多年來社交恐懼的源頭,直到今天我依然是個在公共場合發抖的社交草履蟲,即便我強迫自己講演與上台,但訓練成果也只是表面的眉目自如,我是個連過馬路和進商場都打怵的人。

2樓:大湯圓寶寶

他不打招呼你別罵他或者別和親戚說他內向,要說他平常可行了,這會兒可能是一時間沒認出你來。糊弄過去就行了,然後私底下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打招呼,最後再教他說吉祥話就行了。

3樓:衣衫連袂帶走雲彩

4樓:風吹

內向的孩子不等於不說話,只是不熟不講話,熟了就好了,而且內向的孩子更敏感,他們如果感受到了對方的好意善意,自然會說話。大人給他們多示範,多找人一起玩,多交給他們一些接待人的任務,慢慢就好了。

5樓:

我的方法沒人寫,也沒有書說,我就多說一句……

我平時喜歡讓寶寶跟小狗,小鳥,大樹,玩具等各種東西打招呼,習慣了之後,和陌生人打招呼也就很自然了。

6樓:清水盈盈

7樓:LOL不餓了

對內向的小孩,打招呼挺困難的。

我小時候最不喜歡和生人打招呼,只要有生人來,我就立馬跑到臥室藏起來。我麻麻也不強迫我,就給別人說我睡覺了。愛麻麻ヽ(_;)ノ

8樓:小離悅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的小時候……一直厭惡著與人打招呼,並且連帶不喜歡親戚,不喜歡過節,不喜歡拜訪……

每次進門的時候,我爸媽都會反覆強調叫人,當我做了各種心裡建設,終於鼓起勇氣叫人時……

我爸畫風這樣的:

我「xx好。」

爸(不高興,大聲):「你叫人了嗎沒啊?」

親戚解圍:「她叫了的。」

爸(不高興):「這孩子就是聲音太小。」

我媽畫風:

我:「xx好」

媽:「聲音太小了她沒聽見,再叫一次」

我:「xx好……」

媽:「xx,她在叫你呢」

——結束——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於我卻是一種痛苦,那時候很煩為什麼叫個人還非得我爸聽見,又不是叫我爸,為什麼要很大聲的質問非得親戚解圍了才作罷,尷尬成倍數增長……

從小就因為這個一直被說「不懂事」,家人還猛誇會叫人的孩子,和我比較,到了小學初中我乾脆自暴自棄,見誰也不叫了,所以千萬別這樣教育子女,要是子女說話聲音小,你可以說「到她的面前去叫」,可以溫柔地告訴她,「為什麼叫人」,而不是大聲指責,或一副叫人是做給別人看的感覺。。。給點獎賞也好,至少讓她有尊嚴,還有就像別的回答裡說的,放低姿態很重要,「同理心」也很重要。

我到現在每到拜訪親戚叫人的時候,都有一種儀式感……且我爸在親戚面前從來都指責我,導致我一過年回家就是受我爸和親戚的「批判大會」的感覺,千萬別這樣教育孩子了,一定要給孩子尊嚴。

9樓:無名

如題所問,鼓勵,這是最重要的,提前約定好會見到哪些人讓孩子有所準備,孩子不願意與別人打招呼不等同於不懂事沒禮貌。

我的孩子就是不太願意跟別人打招呼,當然我自己孩童時期也是個不願意叫人的孩子,所以我更能理解他的感受,生活中我更加注重的是引導,讓孩子知道打招呼是件有禮貌有意義的時,別人希望你跟他打招呼,就像自己也希望別人對你說「Hi!」一樣。他沒有做到時保持跟他良好的溝通,鼓勵下次能夠成功的與別人打招呼,切記不能責備更不能謾罵。

我自己小時候就被父母說「這個小孩一點都不懂事」「見到人不知道叫人」更難聽的是「跟驢子一樣」,這些話像一根根刺一樣刺痛著我,那時的我很難受,但依然做不到主動跟人打招呼,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願意,只是覺得想說但說不出口。

當然我的孩子現在比我做的好,現在4歲,雖然不能每次都非常主動的打招呼,但是在我們的提醒下還是可以和別人打招呼,而且在不斷進步。

孩子如何做並不主要取決於他,更多的是大人如何與他溝通,給予他引導,一定不能把責任都退給孩子!

10樓:

我們家老大小時候我也為她的內向傷神過,現在呢,我的做法就是自己打招呼,打完招呼如果還有機會就會跟她說:叫**好。她有時候會叫,有時候會含羞微笑,有時候則完全沒聽見或者假裝沒聽見。

對我來說,會堅持自己保持禮貌,也會提醒她,但絕不再強求她。也不再為她不打招呼而生氣,也不批判她。

大人們真的在乎小孩子打招呼麼?

完全不是吧。很多時候我打完招呼,互相就開始寒暄,聊天,完全不在意孩子說什麼。等著孩子打招呼的場合通常是大人也不熟悉的冷場時間。

另外,傳統生活環境裡互相在乎對方的評價,現代生活裡,誰會在乎別人的評價啊?何必為了別人所謂的評價勉強孩子呢。

11樓:王大妮子

內向就是內心有恐懼,這種恐懼一定是來自於家長,比如經常糾正孩子的語言或行為啊,指出孩子的缺點錯誤呀,給孩子立了很多規矩呀,應該有禮貌、飯前應該洗手、睡覺前要洗腳等等各種各樣的規矩,或者曾經跟孩子說你如果再不……我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導致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會緊張、害怕,不會說話,因為他不知道該說什麼,那乾脆就不說好了。

我是覺得,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過年和親朋好友在一起聚一聚挺親近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管親戚朋友的態度和感覺如何,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個陌生人,和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很正常呀!沒什麼逼不逼,就是孩子想不想而已。

你希望孩子能和親戚打招呼,往深里說,還是在意自己的面子,希望孩子能給我們帶來有禮貌的面子,這是你希望看到的,孩子是沒有感覺的,你不管說什麼好聽的話去鼓勵他,孩子接收到的都是你想要說服他打招呼,還是你想讓他聽你的,想要控制他,他心裡一定不舒服,你讓他不舒服他就讓你不舒服。

12樓:刺桐紅

人有四大情緒——喜、怒、哀、懼。

孩子內向、不敢打招呼,屬於最後一種:懼。

分享下我在《兒童的情緒與性格》課堂上的經驗吧。

首先,心存恐懼的人,最不需要的就是鼓勵。

從孩子的視角看,鼓勵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勢(是姿勢,而不是姿態)。

可能你的態度很nice,但是就姿勢而言,是大人在上、孩子在下,大人高、孩子低。

乙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還需要有人來提醒自己嗎?

鼓勵很多時候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原因就在於此。

對於乙個處於低處的人,最害怕的就是所有人都高,就我低。

所以對他來說,最有療愈效果的就是讓他看到——事實並非如此。

比起鼓勵的「居高臨下」,更有效的方式是有同理心的「蹲下來」——你看,現在我跟你一樣高了。

曾經有個媽媽想鼓勵女兒大膽些,知道女兒特別愛吃小籠包,就鼓勵她去買,怎麼鼓勵都沒用。最後使出撒手鐗——不買就沒得吃嘍。

女兒也不含糊:不吃就不吃。

怎麼辦呢?

我給的建議是,媽媽不妨向女兒「示弱」,聊聊自己小時候害怕的事,哪怕是假裝的也好。

當天回家路上,這位媽媽說:我小時候不敢去買東西。

她女兒頓時來了精神——媽媽小時候也有害怕的時候啊!

媽媽說:我想買東西,可是那人好高好高,我好怕他打我。

之前媽媽鼓勵女兒時,女兒是沉默不語的,這次卻表現得異常興奮。媽媽說完害怕的事之後,女兒也開啟了話閘子,說特別害怕賣小籠包的叔叔,覺得他很兇,不知道會不會打自己。

媽媽於是跟女兒約定:明天媽媽和你一起去,如果老闆要打人,我們就趕緊跑好不好?

女兒點點頭。

第二天,母女倆又來到早餐鋪旁邊,女兒下車自己去了,倒是沒有媽媽陪同。幾分鐘後,女兒拎著小籠包跑回來了。

這是女兒第一次自己買東西!

這位媽媽十分滿意,沒想到一次「示弱」,反而起到了比鼓勵更好的激勵作用,效果非常好——當然,如果女兒不是扔下錢就跑,而是把零錢找回來,那就更好了。

不敢打招呼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鼓勵。

鼓勵帶來羞愧,同理心則是釋放掉他的壓力。

乙個內心能量不足的孩子,就像電量不足的機器一樣,是跑不起來的。

你給他「鼓勵」是沒用的,有用的是「充電」。

具體說說怎麼給內心能量不足的孩子「充電」吧。

三個「不要」:

1、不要鼓勵。

2、不要拿他跟別人家孩子比較。

3、不要講大道理,說一些你「應該」如何的話。

這些都是在提醒他,其實你不行、你不夠好。我們先營造乙個寬鬆、包容、沒有壓力的環境。

三個「要」:

1、要主動替他解圍。除了自己不給孩子壓力外,當別人向他打招呼,他沒有回應時,也要主動替他找個台階下,說:「他還沒有準備好,準備好的時候再跟你們打招呼。

」總之,要讓自己、周邊的人都接納孩子沒有打招呼這件事,覺得這是一件再客觀、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2、要向孩子「示弱」。聊聊你們小時候膽小害怕的事情。我們經常覺得乙個人「懂我」,是因為他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而且描述出來的感覺跟自己非常近似。

那些沒有經歷過、只知道說「我特別理解你」的人,反而顯得很假。

近似的經歷,會產生非常好的療癒效果,讓孩子的心態慢慢地從「只有我乙個人不行」過渡到「原來不只我這樣,我這樣其實是正常的」。這就是在心理能量上「充電」。

當年,很多人沒有被英雄人物鋼鐵般的意志打動,卻被張海迪曾經自殺的事情感動得淚流滿面,從而獲得信心,便是這個原理。

3、要陪伴孩子一起面對他害怕的事情,給他做榜樣。與其教孩子做什麼,不如給他示範怎麼做。尤其是家長也是從「害怕」過渡到「不怕」的過程,更容易給孩子以啟發和力量。

有個小男孩特別膽小,他爸爸每週末就不幹別的,帶兒子出去玩,爬山時故意不走大路,專挑小路走,一邊走一邊說:這裡好陡啊,有點夠嗆,沒關係,我試試!哎呀,摔了,嚇死我了!

不行,一定要從這裡上去,我再試一下……

又去游泳、潛水、滑雪,爸爸一直是這個套路,演示「我也害怕,但我還想試試」的樣子給孩子看。有時候失敗了,孩子笑笑,說我也試試。爸爸失敗了,兒子成功時,兒子的信心大漲。

小半年後,這個小男孩已經變得很外向、勇敢,甚至有些「調皮」了。

這位會陪伴、會演戲的爸爸功不可沒啊!

孩子內向、膽小,絕對不只是打招呼一事上,所以不要只盯著這事看,不要只盯著過年。

功夫在平時,做好三個「不要」和三個「要」,多給孩子的心理能量「充電」吧。

我是 @刺桐紅男園長,家庭教育導師

因為心疼「熊孩子」,2023年起開始教育工作坊,分享教育故事與技巧

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兒童情緒與情商

過年家庭聚會時最讓你反感的是什麼?

北京k12教育 吃好喝好玩好大家身體好 工作可好休息可好日子都挺好 孩子大了舅舅姑姑姨媽大叔大伯少操心老人年紀大了咱們兄弟姐妹多上心好久不見十分掛念今個見面真開心 大姐工資真高好羨慕,二姐工作輕鬆真悠閒,三妹物件挺帥哈哥哥事業順暢加把油,弟弟好好讀書成績再爭光看咱們一家子出息的很我跟著很自豪,就我乙...

家庭聚會為何要不斷敬酒?

不久前剛剛經歷過一次,深表贊同,也深有體會。答主也是女生,但我個人的性格就可能比較敏感,還有點淚失禁體質。我參加的這場家庭聚會中除了熟悉的親戚,還有親戚的親戚,所以這些人我就不太熟悉了。這些人中的乙個人,他是屬於我們酒席已經進行了一半的情況下 已經互相敬過一輪了 才趕到,是交通工具晚點的原因。所以到...

逢年過節為什一定要家庭聚會

少數精銳 其實並不一定要聚會,若是感興趣的話就參加,不感興趣就可以說一下不參加了吧,畢竟家裡面人一般都會為你好的,你不開心的事情家人一般不會強迫你做的吧。 Seven 家人節日聚會不是很正常的嗎?為什麼覺得鬱悶了。你不愛他們?生活需要儀式感,平時可能忙,沒時間見面,節日可以聚會,聯絡感情,是一件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