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動作很慢 怎麼辦?

時間 2021-05-11 13:22:28

1樓:汪緣堂

做任何事,其實都要以目標為導向,不然就出現瞎忙,也就是說雖然你做得很辛苦,但並沒有意義,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做事之前的思考與規劃,也就是理清主次,才能更好地去實現高效的目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之所以做事拖沓、效率低,並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沒有主次意識。也就是說沒有分清輕重緩急,只是鬍子眉毛一把抓,當然會效率低,出力不討好了。

如何才能高效做事

我們就需要對事物設定優先順序,比如說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緩緩再做,哪些是可做可不做。這就像斷捨離一樣,只有捨棄了一些「雞肋」般的東西,才能收穫更多,才能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更做優化的選擇。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始去做優化選擇:

第一,必須要做的事。

第二,應該去做的事。

第三,可做可不做的事。

第四,指導別人做的事。

第五,直接斷捨離的事。

具備這五步法則,就能對自己的時間做個統籌的安排,也更高效地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畢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進行篩選後把自己將要做的事時行分級,然後選擇主要的事情先行;次要的事情緩緩做;可做可不做得考慮一下再做;能讓別人做的盡量交給別人;沒有效果的事情直接選擇不做。

送給大家一句話: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遠。只要我們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我們一定能實現目標,實現高效做事的目的,要知道我們的時間其實是最貴的成本,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才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第二: 心理調節

特別是有拖延傾向的人,很容易產生「我又慢了」的焦慮感。不過,要論反應慢、動作慢,我應該算是慢性子中的「佼佼者」。小時候,無論我多麼拼命地讓自己「快」起來,都仍然趕不上普通人的速度,別人做20件事,我只能做7到8件。

這也是讓我痛苦了很久的「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不舒服是「慢」本身帶的我的思考疲勞。「反應慢」就意味著想得又多又深,選擇困難不斷糾結,這不僅花時間,大腦負荷也很重。而大腦疲勞之後,就會讓我反應更遲鈍,從而陷入失控的拖延狀態。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幾乎所有的長輩、老師,都明確地評判過我「慢」。大家總是對我說:「如果你不糾正動作慢的壞習慣,以後就會吃大虧、被社會淘汰」。

「反應慢、動作慢,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樣的焦慮感,在我工作之前,一直伴隨著我。一旦真的因為「反應慢」而失去了好機會,我就會胡思亂想很久。但這並不意味著,天生的「反應慢」就無藥可治。

我現在仍然是乙個慢性子,但是不再為此焦慮了。

心法和技巧

1 不猜忌自己

我們對結果的理想標準不同;另一方面,我總是擔心答案不夠完美,難以爽快地定論。

所以,反應慢的人並不是智商低或身體不正常,而是情緒和觀念上的問題,多半是天生思慮重,容易想得太多。「慢性子」只是一種性格特質,不是缺陷,它可以通過一些心法和技巧去彌補。

2 找到慢的價值。雖然我比大多數人都慢,但相應的優勢就是,我的思考精度很高,「有壞必有好」,慢也並不全是壞處。

行動敏捷的人,通常是針對乙個點來做事,所以他們不糾結、思考得少、反應快。但是,只有慢性子,才能沉住氣收集足夠的資訊,並且從全域性思考、合理分配資源。慢性子的覺察力和合作精神,都比急性子更強,這就是價值。

3 斷捨離

但是,如果慢性子走了極端,那麼結果可能是無休止的收集和囤積,這會阻礙程序,造成新的煩惱。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斷捨離」。

資訊收集偏好

慢性子偏好收集資訊和資源,總是擔心遺漏什麼。這是一項很花時間精力的工作,一旦沉迷其中,就很容易疲勞。太過追求十全十美、不懂得「見好就收」的斷捨離精神。

能在資訊收集恰到好處的時候,開始進行處理。這個「恰到好處」的判斷標準,就是舒適感。當感覺到累(不舒服)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應該繼續下一項工作了。

有的時候覺察到自己已經過度疲勞了,還需要把已經收集到的資訊篩選一遍,捨棄一部分多餘資訊和資源,才更有利於我們作出決策。

負情緒除了過多的資訊資源引發的選擇困難症之外,內心的社交恐懼、完美主義等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決策速度。回顧我自己以前的「慢」,也一部分因為害怕出醜、出錯,產生了「自檢問題」的連鎖反應,才會遲遲難以決策。這些負情緒也需要斷捨離。

小步快跑

行動和思考是一對相生相剋的陰陽,它們很難同時進行,但是又必須交錯進行才能前進。就像走路一樣,雖然單腳跳著也能走,但肯定不如兩腳配合走得快、穩、久。

既然慢性子反應慢,是因為想得太多,那不妨把思考的範圍進行切割,縮小思考範圍。藉此提高「思考-行動」的重複頻率,讓自己小步快跑,也有利於產生成就感,促使我們把工作進行下去。

我現在採取的整理策略就是「小步快跑」,每天分析乙個小問題,當然不可能全面,但是可以慢慢拼湊、融合。

適合慢性子的讀書方法是「高頻率低強度翻閱」。我以前讀書效率很低,一小時只能讀一兩頁,後來,我發現快速翻閱反而可以讓我集中精力、減少思考強度、提高效率。後來我一直用這個方法進行應試閱讀,效果很好。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用行動的成果激勵自己,都能起到「化焦慮為動力」的作用。

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自我設限,拖住了自己。對於天生就慢的人,不必非得讓自己變成快的。思考自己認為應該思考的事情,明明白白的生活,「快樂」比「快」重要得多。

至於,需不需要調整自己的「慢」,判斷標準就是「舒服」。如果感到自己的思考脫離了自己的控制、讓自己感到很累,或者離自己想要的目標越來越遠,那麼就試著用上面的方法進行調整。相反,只要「慢」和「思考」能讓自己舒服愉快,就可以毫無顧慮地盡情發揮自己的優勢。

2樓:Jady Wood

從小被批評「動作慢」、「手腳慢」,老媽嫌棄,老爸嫌棄,外婆嫌棄,也是rio艱難的童年。

有時候我也覺得奇怪,自己吃飯不慢,最晚乙個開始吃都不是最後乙個吃完;考試也不慢,從小到大一直以來都能做完題目外加檢查(從小養成的「好」習慣 );體育運動成績也不差,計時運動速度都不賴……諸如此類,我算動作慢的人嗎我手腳有他們說的慢嗎後來發現其實有時候應該只是拖延症強迫症常發家長的死板印象。乙個人提一次沒關係,乙個人提三次可能大家都這麼認為了。比如我一直屬於出門拖延症型別,臨近出門10分鐘才開始準備,明明10分鐘不夠用又不肯提前準備,遲到或是讓家長一同遲到的情況多發,就有了「動作慢」的印象;再比如小時候做作業,中間有一段時間總會偷偷摸摸去看課外讀物,完成作業總是要到

九、十點(我們那時候作業沒那麼多),然後一聽說別人家小孩八點就做完了,能不認為動作慢嗎 ;我小時候一旦做美工作品或者勞技作業或者寫毛筆字,那真的是屁股被釘在板凳上了,往往要花別人近兩倍時間,遲遲不能下筆開始,我真的太難了

長大了,漸漸聽不到這兩個詞形容我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心」、「細心」(我們家的「打擊式教育」突然變「鼓勵式教育」了,簡直難以置信 )。我玩烘焙,做各種麵包蛋糕給家人吃,他們到處誇我是個很耐心的小孩;我碩士念外科學專業,他們到處跟別人肯定我,說我很細心,適合幹這行。

其實做事動作慢不見得完全是缺點,如果可以保證質量,何嘗不是一大優點,說明你是細心又耐心的人。這個社會已經不缺低質量的勞動產品,提高品質,無論是在你的工作中還是在你自己的實力提公升上,更為重要。

3樓:不要整天玩手機

豆蔻性心律過緩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我也不是什麼運動員,體力勞動者。但是我心跳平時只有50次/分鐘。

睡覺的時候45次/分鐘。家族成員有心臟病史。這就是天生的,想快也沒用,除非有人逼迫我,不過被人逼的感覺很難受。

以前考試,從小學開始我就沒感覺時間夠用過。只能說盡量控制時間,反覆練習,掌握技巧還是有可能提高做事情的速度的。但比正常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樓:未聞花名

瀉藥第一次被最最可愛的知乎小夥伴邀答,想了好多答案,力求能夠做出最完美的解答。

可想了好久才發現,哪有那麼多完美,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而我的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有退路啊!」

因為抱著一絲僥倖,沒有危機感,因為知道事情有輕重緩急,因為沒有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沒有爽到極致的快感,沒有悲憤欲絕化成的動力!

這些,都可以成為拖延症的退路!

為什麼小時候,拖著乙個週末的作業,可以在老師收本的前三十分鐘做完?很簡單的問題,此例太多不一一枚舉。

希望此回答對題主能有幫助,有點答不對題,忘指正!

做題很慢怎麼辦?

本質教育李澤宇 1.平時堅持限時做題 2.適當積累加快解題速度的公式和方法 3.紮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數學思維 平時堅持限時做題 為什麼要限時做題?考試考得好的同學,往往是簡單題目做得又快又對,這樣才有時間思考難題。限時做題有兩個好處,乙個是加快犯錯改錯的進度,掐著時間做題會大大降低正確率,因為在時間壓...

我看書速度很慢,怎麼辦?

那個她呀 最近一直有看到乙個關於讀書方法的觀點。以前總覺得讀一本書就要把它看完,最好再做個筆記,不然就不能說自己讀完這本書了。想一想,這個意義大麼?只是為了完成自己讀書的指標?只是和別人交談時候有吹噓的資本?這段文字並不是排斥讀完整本書的做法。 fairy 沒什麼呀,我覺得我看書也慢。但是告訴你乙個...

雅思聽力反應很慢怎麼辦?

已登出 雅思聽力考試對許多同學來說是乙個薄弱環節,很多中國的考生都認為自己跟不上雅思聽力速度,那麼怎樣避免雅思聽力反應速度慢?鍛鍊雅思聽力速度是乙個必要的過程。很多考生決覺得雅思聽力速度過快的表現一般都是覺得聽力勉勉強強能聽懂,可是剛剛一聽懂就錯過了,根本來不及抓關鍵資訊點 好不容易抓到關鍵資訊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