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飛往火星的時間要大約九個月,而洞察號的六個多月就可以。是不是技術進步,飛行器的速度也挺高了呢?

時間 2021-05-11 13:09:06

1樓:Braun Ge

跟重量沒多大關係,好奇號重,用的是Atlas5 551目前最強構型,而且是在卡角發射。洞察號雖然輕,但用的是Atlas5 401最差構型,從范登堡發射。卡角比范登堡髮要省力。

最大區別和時間有關,每大概兩年的地火轉移視窗,用時可差遠了,30年代會有一次用時最短的視窗

2樓:est

好奇號一噸多。相當於一輛Passat,帶核電池可以跑10多年洞察號幾百斤。就好比乙個遊樂場的電動小車吧。

雖然重量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噸多的車子破百要幾秒,幾百斤的車子破百要幾秒。

還有就是火星軌道的發射時間視窗問題了。

3樓:方遙

好吧,其實原答案是錯誤的……

實際上六個月飛行時間也是霍曼轉移軌道,或者說,地球到火星火星存在兩條霍曼轉移軌道。由於火星公轉軌道偏心率高達0.093(八大行星內僅次於水星),其公轉軌道更適合簡化為乙個橢圓,而橢圓存在兩個焦點。

這就導致地火霍曼轉移軌道事實上存在兩條,一條飛行時間接近10個月,一條飛行時間接近7個月。

在某些地火衝年,10個月飛行時間的那條軌道需要的能量更低,例如18年;而在另外的一些地火衝年,7個月飛行時間的那條霍曼轉移軌道需要的能量更低,例如今年。無人探測任務中,減小飛行時間沒有實際意義,故而還是傾向於以軌道入射能量為基準選擇任務軌道。

排除掉金星引力彈弓,常用的地火轉移軌道一般有兩種,我們稱其為霍曼轉移軌道或者說最小能量轉移軌道,還有就是快速轉移軌道。

A霍曼轉移,B快速轉移,C金星引力彈弓。圖源《趕往火星》

地火霍曼轉移軌道只需要3.3公里每秒的速度增量(近地軌道出發),再入火星大氣也比較容易,代價就是飛行時間長達250天左右;

考慮到進入火星大氣的技術難度,常用快速轉移軌道大概需要5到6公里每秒的速度增量,飛行時間大概在180天左右。

好奇號的質量大(已經達到了宇宙神5系列的載荷極限),成本高,著陸難度大,因此適合低能量低速度的霍曼轉移軌道。

MSL重達3.9噸,使用宇宙神5最大構型宇宙神5 551發射

宇宙神5 551,551分別代表5公尺整流罩、5助推器、單人馬上面級

而洞察號所用的平台最初是為適配德爾塔2設計的,使用宇宙神5發射屬於大馬拉小車,有了足夠的速度增量,自然適合快速轉移軌道。

洞察號僅重694千克

洞察號平台的第乙個探測器火星極地著陸者

僅僅使用德爾塔2發射

4樓:嚴晨宇

個人認為衝什麼的可能有一些影響,但應該不是主要問題。因為應該題主也知道,行星際飛行並不是直線飛行,涉及很多的中轉「借力」的情況。所以軌道的設計會很有講究,不同水平的人設計出來的可能會有不小的差距。

此外,因為宇宙中飛行大部分時間是在靠慣性飛行,所以我認為如果一開始的火箭推力比較富裕,或者衛星自己的載荷比較富裕能夠讓它加速到比較高的速度的話,結合合理的軌道設計,應該確實能更快。總結來說,我認為確實有技術進步的原因在裡面。

關於美國 好奇號 火星車,有哪些有趣事情?

幻世魔王 自2012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就一直穿行於火星表面,探測火星的氣候和地質情況。好奇號的任務包括探索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火星上的水,以及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夠支援生命,並研究日後人類前往火星的可能性。回顧好奇號的歷程 2011年11月26日,好奇號於卡納維拉爾角空...

為什麼好奇號火星車的電腦配置那麼低?是因為環境限制還是需求小?

比基兔彩色鵝 航天裝置主要要求的是高穩定性和低功耗,在空間大量粒子轟擊的環境下,一般的商業級晶元上去基本都會直接掛掉,而軍用級晶元貌似在提高了穩定性同時都會犧牲一部分效能。另外,以某些皮衛星為例,星載計算機要求控制功率在幾瓦,逼得你用8051的心都有了。所以,又不是要在好奇號上載入個AI,基本的控制...

飛往火星艱苦的開墾新世界,和留在殘缺的地球只剩大腦進入元宇宙,你怎麼選?為何?

暗影經濟人 雖然這兩個都是現在炒作的概念,但要想實現恐怕都不是一般的科幻能解決的了的。首先大腦進入元宇宙就有兩條 扯淡 技術路線,一條是保留腦子的腦子裝罐路線,另一條是不要腦子的意識上傳路線,第一條類似於黑客帝國和樂園追放,另一條可以參考40K的排骨和文明的至高。當然火星新世界同樣也是如此,畢竟星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