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孩子非常膽小,抗拒一切新事物,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

時間 2021-05-05 19:39:08

1樓:陳豆豆

我想起來,中班時期班級裡有乙個小女生,特別抗拒聽故事,尤其是悲傷色彩的故事。每逢班裡讀繪本時,只要裡邊有一丟丟這樣的色彩,孩子都會捂住耳朵,做出欲哭狀態。起初,我很不理解並一直要求孩子去把故事聽完,我以為聽得多了也就慢慢接受了。

我發現我錯了,沒有從根本上找到孩子抗拒的原因,這個問題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後來,我從源頭入手,找到了孩子懼怕的原因,並且告訴她其實故事不可怕,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等等,現在這個孩子再也不會出現捂耳朵不敢聽故事的狀態了。

說到這裡,我想說的是,如果乙個孩子抗拒新生事物,那有乙個原因一定是存在的:孩子不知道新生事物有什麼?會出現什麼?

所以他害怕接觸,害怕改變當前的格局。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告訴孩子,這個新生事物,它是什麼,做了會怎麼樣,讓孩子心裡有個前期感知。在這裡補充一點,凡是牴觸新生事物的孩子,絕大多數都缺乏安全感,對於這樣的孩子,無非一點,陪伴他,時刻讓他知道爸爸媽媽老師永遠都在。對於新事物也是如此,告訴孩子,這個事情做了以後,不管結果如何,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一直陪著你!

孩子是顆神奇的種子,播種它需要智慧型需要勇氣,以愛之名,為之灌溉,育之成長之,未來可期可待!

2樓:衝媽

我想,不是你帶的問題,而是,你家老大是非常典型的高需求寶寶,不必太過擔心。盡可能地給她愛吧,她對安全感的需求超出常人,但邏輯還是一樣的:充足的愛帶來充足的安全感,安全感裝滿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同款老大,同款老二。別給孩子貼標籤,尤其「膽小」。沒有乙個所謂膽小的孩子會因為大人批評她膽小就膽大起來的。

我家老大也是這般表現,但我把這理解為敏感、強烈,不好不壞,是中性的特質。他2歲的時候在早教班,別的孩子超級喜歡的充氣墊(充氣時聲音很大),他非常非常害怕,見一次哭一次,哭了半年。但我不認為這是膽小,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大人聽到了打雷般的轟鳴。

他因此很不喜歡去這個早教,我們沒有強扭,試過幾次後就同意不去了。但這些影響他的社交能力、人格發展了嗎?沒有,4歲的時候依然在陌生的地方如魚得水,slay全場。

另外,據許多人的經驗,高需求寶寶會比非高需求的兄弟姐妹更聰明,長大後學習成績更好,也更有成就。正如下圖所說:

但這一切的前提,我想還是,足夠足夠的愛。

3樓:司南

我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說吧。

我在家裡是老大,在父母的眼中也是不如妹妹的存在,我記得從小到大我母親最愛嘮叨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總是跟別人不一樣?」 和妹妹相比,我的體力很差但是脾氣倔強,所以不管做什麼都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順利,卻又不肯接受挫折總是生氣,搞得母親很累。時間久了我就知道,母親對我和對妹妹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這種情況又刺激我更加倔強更加難以管教。

孩子先天的劣勢會讓孩子在性格上變得敏感自卑,這會讓撫養者感到挫敗,使得在感情上對兩個孩子區別對待,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自己當了母親後就堅決只要乙個孩子,因為現實中老二確實都比老大更加機靈更加聰明和省心,面對兩個孩子的差異我沒有自信能夠不犯同樣的錯。

題主你既然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也並沒有放棄老大,希望老大能夠更好的成長,那麼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看清自己是否在感情傾注上有所偏頗,並予以糾正。老大給你帶來的辛苦和挫敗並非是一種錯誤,她和乖巧的老二帶給你的寧靜,本質上都是孩子成長的方式,你不能把她看做是乙個「差一些」的品質。同樣,孩子害羞害怕保守也是孩子的一種特質。

如果你能更加平等的看待兩個孩子不同而不是差距,接納她的不同,也許就會對老大能多幾分理解與愛。

老大也許給你帶來了很多不好的經歷,但是當你決心還是要當好她的媽媽時,你就不得不原諒她,然後從頭開始,鍥而不捨的給她幫助給她支援。你這麼做是因為你希望她好,而不是以老二作為標準的那種好。

做個母親不容易,做個好母親更不容易。

4樓:

「眼睛從來不和人對視」無意冒犯,我覺得她的行為問題可能是因為大腦發育不完全導致的,可以去醫院掛乙個兒童早期發育門診,請專業醫生看一下,早發現早干預。

5樓:陳實

從題主的描述中,很能想象到一位關愛的媽媽,如何在孩子頻繁,持久的哭聲中,嘗試了各種自己知道,能夠想到的方法來期望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卻在不斷的無效中逐漸筋疲力盡,每乙份耐心都逐漸轉化成挫敗和自我懷疑。我猜想,對孩子失去的耐心,其實是對「相信自己是足夠好的媽媽」失去了耐心。這是對一位母親非常大的打擊。

對於乙個天生高需求,高敏感氣質的寶寶,真的是「愛你好難」。

心理學對於親密關係有乙個「雙向」的概念,英文叫「dyadic」,意思是說一對親密關係的特質和狀態是雙向互相創造,互相影響的。媽媽從與特定孩子的關係中看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一位媽媽,孩子也是從特定的父母的關係中看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乙個孩子。就像題主面對老大和老二,體驗到的自己是很不一樣的媽媽的形象。

「老二性格平和,我對她也很有耐心。事實上,從自己對老二的方式我也有反思。用同樣的耐心對待老大,她也能比之前好了很多。

大概成長就是這樣相互的吧。」正式題主從與老二的關係中重新看到了乙個「足夠好」,「有耐心」的媽媽形象,帶著這個自我形象的信任回到與老大的關係中時,又影響著老大從媽媽身上看到自己是「足夠好」的孩子。從題主的這句反思,我們看到題主有很好的反思自我,能夠從多種關係中融合出完整的自我認知。

沿著題主已經體驗到的這一點,不斷地讓自己看到自己其實常常是做得足夠好,也能夠勝任的媽媽,這份自我的信任感會是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焦躁時幫助你們之間雙向親子關係的穩定器。有了這份穩定,你便能重視而不慌亂,反思卻不自我傷害,讓你對孩子的愛不被自我懷疑的挫敗掩蓋。此時,你的孩子也能從媽媽身上感覺到自己是安全,被保護,是媽媽喜愛和欣賞的,她也會情緒上更容易放鬆下來。

這個過程中一開始目標和期望不要設定的那麼高,也先從家人可以在場陪伴的場景來練習。及時給自己給孩子認可和鼓勵。就像爬山一樣,一步一步地走,站穩了再往下一步努力。

6樓:小球妮妮

我家小孩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我感覺就是因為從小缺少安全感。

從你的表述中也能看到,因為一胎沒有經驗,導致小孩經常哭鬧,所以對老大有點不耐心甚至動手,一直對她的喜愛也不如老二。其實小孩都是很敏感的,肯定能感覺到你們的不耐煩和不夠充足的愛,對家人的愛患得患失,害怕正常的離別,也就更加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來面對外面的世界了。

寶寶還小,膽小也很正常,要多多表現對她的關心和愛哦,帶著她出門做一些事情,讓她看著你是怎麼打招呼的,怎麼做一些新鮮的事情,在她安全領域下引起她好奇心,次數多了也就不會緊張了。

還有,從你這麼大段描述中好像並沒有看到孩子爸爸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全是你和媽媽帶兩個女兒,可能小孩性格中接觸的柔情過多,陽剛過少,也是造成膽小的原因之一吧。

寶媽乙個人帶兩個小孩是很累很難的,一定要讓孩子爸爸也多參與進來,戶外活動跑幾次玩開了立馬見效。你自己也不要過於緊張和焦慮,這樣容易把不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因為膽小這件事督促她,往往會帶給她更多壓力。當你能夠從容自信的面對生活了時,寶寶自然也就好多了。加油!

兩歲半的孩子,最近對洗澡 刷牙非常抗拒,是叛逆期到了嗎?

飄逸小哥 2歲的孩子開始會說 不 也就到了第一次的叛逆期。這時候要更加耐心一些,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而是他在用他新學會的技能。假如要想讓他們洗澡和刷牙之類的事情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引導他。舉個例子,比如洗澡,男孩你可以說,寶寶讓爸爸給你充點能量吧!這樣才可以和汪汪隊變的非常厲害哦!洗澡可以讓你變的更厲害...

一切為了孩子去生活,是不是正確的?

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當然是不合適的。從小到大,太多太多人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為了保護孩子,他們往往需要在事業和家庭中做出抉擇,要為孩子學習 生活 興趣等各種事情發愁。但是,父母這麼做真的只是 為了孩子好嗎?我為了你好 這句話裡其實潛藏了許多其他層面的含義。一切 為了孩子好 本質上是逃避。父...

自己在家全職帶孩子4年,現在孩子出現的一切問題是不是都要怪我?

清心馥芮白 不是,夫妻雙方都有責任,雖然全職在家的你是帶娃主力,但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只是佔比不同而已。另想問問題主,全職四年是怎樣的感覺,糾結是否全職中。 憶海泛舟 題主的這個問題看起來是自責,我卻看到了你背後別人對你的指責。這些指責進而讓你開始不自信,心生疑慮。孩子教育的成果是乙個家庭父親母親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