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父母到底要不要給報酬?

時間 2021-05-10 14:09:51

1樓:不念不畏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意思。對於我來說,我還是傾向於不給物質性很強的報酬,比如金錢和貴重禮品等,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功利主義心態太重。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說孩子表現得很好,我們給予表揚,或者說帶他去旅遊,去圖書館,去博物館。這些方式既表揚了孩子,也對他們是一種提公升的過程。

2樓:傅元寶

我個人不會給,我孩子五歲,參與理解範圍內的一切家庭決策,大到添置大件上興趣班,小到晚飯吃什麼衛生紙要不要換牌子

在別的事上她都是家裡的乙份子,和我完全平等,那憑啥我做家務沒報酬她就有??

3樓:

孩子做家務的目的是什麼?家長想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是什麼?是獲取報酬嗎?

我認為,家長通過給孩子報酬來鼓勵其做家務,是乙個很不好的誘導,這是孩子本應該幹的事情。如果一些本應該的事情,不給報酬的話,孩子還會幹嗎?如果之後,孩子上學住集體宿舍,打掃衛生沒人給報酬,孩子還會打掃嗎?

總覺得通過給孩子報酬鼓勵孩子做家務,一次兩次可以,但長期來看,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4樓:風吹過水面

常規的小事不用給吧,比如洗碗、疊衣服什麼的,這個他也有義務啊。我家是那種需要鐘點工完成的,如果孩子做了,會給。比如鐘點工用三小時時間擦地板,有段時間我兒子要求他做,並且保證質量,我們同意,就把這個錢作為報酬給他了

5樓:鋼鋼

不要,不過什麼事都無絕對,看你想把家定義成什麼。

符合我們認識,樂意接受的,就是家是大家的,要一起來建設。孩子不能脫離生活,人不能沒有生活能力,理解不難。

假如你把學習或者學校教育或者其他有的沒的看成唯一,就直接給錢或者不要他做吧。

6樓:聽媽媽的話

最好不要給,不要過早把家務和金錢掛鉤,而先要把家務和責任掛鉤。

因為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責任為這個家分擔責任。其實讓孩子做家務更多就是想煅煉他的家庭責任感,通過勞動,讓孩子知道家務勞動的不易,從而學會感恩,學會心疼父母。乙個不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不可能去心疼別人,更不可能去心疼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別人,讓這樣的孩子去愛集體愛國家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所以,他作為家庭成員承擔的家務責任是不能給錢的。而他完成了約定的義務勞動後如果還能主動多幹的,可以定好合同,按他的工作質量給付相應的報酬或獎勵。

培養孩子做家務應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有的家長說孩子小做家務做不好,自己還要重新再做一遍,多麻煩啊!可一旦孩子長大了你再指使他幹活,就真的指望不上了,最後父母還埋怨孩子:

這麼大了,啥也不會幹!要你有啥用!明明是自己不給孩子機會做家務,親手扼殺了他們家庭責任心,卻責怪孩子不懂事。

趁孩子小還不懂事,就更應該把他們引導到正軌上來,從小鍛鍊孩子做家務,既能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心,還能讓家長省力又省心,做家長的幹嘛非要賤兮兮地跟在孩子屁股後面收拾個沒完沒了呢?

對了,給錢之前還要給娃普及點財商知識。

7樓:蘇素

為什麼要給,和為什麼不給,這是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給,是因為孩子需要零花錢,用做家務的方式給錢,換個角度就是讓他知道掙錢是需要工作的。那麼多勞多的,沒有毛病。

二,為什麼不給?因為家務不是外面的工作,家務是家庭組成中乙個不能缺少的環節,是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的,因為單純的做家務而給錢,那麼常年做家務的其他家庭成員就容易被孩子們輕視,孩子會認為做家務可以,必須給錢,否則不做,那麼就是惡性迴圈。

所以這個乙個不能解的命題嗎?No,不是,有解。

「為什麼要給」和「為什麼不給」本身是不衝突的,「要給」是因為孩子需要,做家務可以給錢,但是不是獎勵,而是自然給予,固定穩定的零花錢。

「不給」是因為做家務是必須的,是家庭成員都需要相互配合的,這點必須讓孩子明白,不管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去做家務,維護家庭的乾淨整潔和衛生。但是不能說你幹多少我給你多少,而是你如果不幹,那麼家長會用扣除零用錢作為家庭的清潔開支,既然你不動那麼就花錢好了,但是孩子們願意去做,那麼應該給孩子每週有固定的零用錢表示去他的尊重。

8樓:ssss7181

薪酬管理是非常麻煩的事,其中有乙個問題就是報酬只能漲不能跌,除非換人重新談判,而且激勵也有類似的現象,如果變成常規發放了,其實就沒有啥正面的持續激勵效果,不發反而有反效果,這麼麻煩的事非要自己投入進去是覺得沒啥正事幹吧,抽空自己多讀幾本正經書,然後和孩子多交流一下,不比給啥家務報酬靠譜些嗎

9樓:晨媽讀書

孩子做家務是件正常的事,只要有利於培養勞動習慣,父母給報酬也可以認可。

回答問題之前,我先插入乙個例項:

我家兒子自小喜歡動手,號稱」小幫手「,愛跟在大人屁股後面幫忙,對此我是認可的。總會有意

識加以引導,力爭積極保護孩子的勞動熱情。

記得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和他乙個同班女生的媽媽聊天。女孩媽媽說女兒在家啥也不幹,

給錢都不願幹,於是經常拿我兒子為例進行說教。誰承想小女孩竟一臉想當然地說,自己以後家務

活可以找家政,或找個像我家兒子這樣能幹的老公就行,這個媽媽直接無語了。

事情聽著有點好笑,可細想孩子不愛乾家務活,幹還要給報酬或者有報酬也不幹,這樣的場景在我

們周邊是不乏少數的。

對此在我們家的共識是:」做家務沒有報酬,但可以定期滿足孩子乙個小小的願望。」共識包括:

1.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盡的義務,應該幹的事情沒有報酬;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還要熱心幫助家人需要幫助的時候;

3.做家務的益處,很好地幫助我們做事有條理。(這也是被強調的最大收穫)

這個共識源於兒子一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他忽然問我,為什麼自己做家務沒有報酬?我們抓住

時機和兒子商量出的結果。

現在六年級的兒子,家務活做起來不打怵,對自己的事情處理的也還不錯。從這看出孩子的勞動態

度和習慣養成,會受父母對待問題的意識影響的。

另外習慣培養有時效性,錯過再補很費勁,做家務活也是如此。小女孩的媽媽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不捨得用,等孩子大了才想各種辦法刺激。誰知清楚勞動辛苦的孩子,已經開始從心裡牴觸勞動,

即使有報酬也沒有動力了。

所以在孩子願意動手,幹家務活的關鍵期,父母一定要及時多肯定多鼓勵,給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

動的機會;關於給不給報酬,父母最好根據孩子的認知和接受能力,商量後確定。只要父母和孩子

統一認識,明確養成勞動習慣是目標,那麼其他細則都是量力而為即可。

10樓:小飛俠

要分清楚誰的家務。既然是家務,是全家人的。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個人物品,沒有錢!

二,清理打掃公共地方,比如客廳,衛生間,是每乙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沒有錢!三,如果幫助其它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義務,承擔誰的,誰付錢。

11樓:胡一刀2020

比如掃地一元錢,支付完成以後告訴孩子,本來掃地應該2元錢,但你作為家庭成員分擔家務是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支付一元,是勞動所得。

10歲以上就不用支付了

12樓: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中心

這個要區分一下家庭教育的時間和模式,如果是從小就教育,培養了做家務的自覺習慣,能自律完成事情,就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長大了,逆反期開始再來培養這些習慣,可能就需要製造一點動力,這個時候孩子要給你講條件也沒辦法。所以培養習慣,家庭教育要趁早,不要怕孩子吃苦,怕孩子累著,有的苦是必要的。

13樓:楓華曉月

這個問題需要根據不同的教育目的去分析。

孩子做家務只是乙個載體,家長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才是真正意義所在。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TA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參與到力所能及的家務當中,這個時候不太適合給孩子報酬。而當孩子長大了一點,開始建立金錢觀的時候,採用勞動報酬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報,這個時候給予適當的報酬就比較合適。

當然,如果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家長需要細細研究操作方法,讓孩子欣然接受家長的安排。

14樓:Amanda Plain

看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吧?

如果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不用給。

如果真是分擔家務的程度,適當獎勵。讓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小金庫,早早「理財」。認識到錢的作用,都是好事。

15樓:女人成長驛站-江卉

建議孩子做家務,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裡的其中成員,應該幫家裡做自己可以做到什麼時候事情!然後孩子一般一天固定一到兩個家務,一周完成乙個一周只做一次的家務

然後等孩子做到,可以以去孩子願意去的地方當成獎勵或者孩子的吃的都可以!

16樓:錢串子張

當然是可以的,獎勵可以有很多形式的,可以給錢,可以積分。我家是積分,積分多少可獲得媽媽睡前多念一本書,可以獲得買玩具,去遊樂園玩之類的獎勵。

孩子主動承擔家務是是有家庭集體意識的行為,一家人應該彼此照顧分擔,有責任感,孩子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強家庭責任感,更能體會媽媽的辛苦,更有擔當。

17樓: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教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同樣,讓孩子自願幫忙做家務,也是一件不太容易達成的難題,所以才會有家長想到用給錢獎勵的方法驅動孩子,但這種看似合理的獎勵制度,真的值得推崇嗎?

拿金錢獎勵來說,為了讓孩子做事,我們很容易形成求助於物質獎勵或金錢「賄賂」的不良習慣,畢竟從短期來看,物質激勵的手段還是十分奏效的。但很多家長可能沒有想到,動不動就給孩子金錢獎勵,那些習慣了靠自己的「良好行為」從父母那得到錢的孩子會認為,只要自己達到父母的最低要求(比如在超市裡不哭不鬧、完成了某些家務、不跟父母頂嘴等等),就應該得到錢。

孩子會有這種想法奇怪嗎?太正常啦!畢竟,如果過去他一直都能得到父母的獎勵,未來這樣的獎勵豈不應該一直持續下去嗎?

因為孩子已經形成一種「做家務/完成父母滿意的其他事情,就應該獲得獎勵」的刻板印象,這種模式一旦開始,就很難喊停。

如果父母非要將獎勵模式終結,那麼結果必然是:孩子不再配合父母的要求,甚至會因此對父母惱怒,跟父母對著幹,覺得父母言而無信......一切又回到初始狀態,不願配合的孩子讓你頭疼不已,而當初,你正是為了不願嘮叨或者呵斥孩子,才選擇了給錢這條捷徑。

有研究表明,那些伴隨著金錢獎勵長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變得自我又拜金,他們無論做什麼,第一反應永遠都是「我能得到什麼」而不是「我能怎樣去幫別人」。不是他們天生如此,而是金錢交換的養育模式讓他們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

教育孩子不同於動員員工,輕率地把錢當作獎賞的行為,只會把孩子引向貪戀獎勵的誤區,教育的意義絕不該是刺激孩子為了獲得獎賞而努力。讓孩子形成對待金錢的自私心理,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

我們可以把孩子勞動得到的獎勵分為三種:

1.你自己的事情,如收拾玩具等——不該獎勵,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2.為愛而做的事情,如洗碗、拖地等——不該獎勵,因為這是作為一名家庭成員應該參與的事情。

3.為報酬而做的事情,如賣廢品等——可以獎勵,因為這是在幫我們做事情。

我們應該獎勵他利行為,但不該獎勵自利行為。之所以這樣劃分勞動和獎勵,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三件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愛而付出,理所當然;我勞動,我光榮。

我到底要不要給狗狗做絕育?

李迪敏何 這一胎還是讓它生吧,要是怕難產就快生了領去寵物醫院讓醫生幫著看一下。等到生完了身體養好了再給做絕育。我這說法沒啥科學依據,就是覺得哪怕是動物當媽了也都是有母性的,懷了好幾個月結果孩子乙個沒活下來得多難受啊。我家鄰居家的狗子是第一次發情家裡人沒經驗沒看住配上了,生了一窩崽崽,讓它奶了幾天之後...

結婚到底要不要給彩禮?

木之本林 看站在哪一方。如果俺是女的 俺當然希望男方給的彩禮越多越好。不過只要男方有錢,不算小氣,那給不給都無所謂,結了婚,總能分一杯羹。而且婚後男方收入也算我一半,我大可以表現出毫不在乎彩禮,一分不要,讓男方覺得我是乙個賢惠女,婚後死心塌地把錢交給我,只要拿到結婚證,大家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還分什...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買很貴的紙尿褲用?

螢火蟲 在眸眸的日用品上,我是乙個很 功利 的媽媽,我一直相信好的東西一定不便宜,所以即使是寶寶的紙尿褲,我也傾向於選擇貴的紙尿褲 貴的紙尿褲其實也就那幾個吧,都用過,手感上來說,摸起來都挺軟的,差異不大,有的要偏厚一些,有的顏值我不是很喜歡,差別不大,飛享裡面有洋甘菊的新增,對敏感肌更友好,比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