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歲孩子太頑皮而又心理脆弱,犯錯時該怎樣懲罰?

時間 2021-05-09 15:26:49

1樓:三好學堂優選好課

其實小孩子調皮搗蛋很正常,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不是也這樣過來的嗎。現在有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調皮,經常會打罵,結果呢你越是打罵,孩子越叛逆,越和你對著幹。所以有的時候,自己孩子太調皮或者做錯了事情,我們可以試著和他溝通講道理。

先要問清楚事情的經過。在小朋友犯錯之後,不要一味的揪住「撞小朋友」這個結果去責備孩子,而是要問一問為什麼他要撞小朋友,是因為產生什麼矛盾了嗎?是因為另乙個小朋友做了什麼讓自己寶貝不高興了嗎?

在問清楚原因之後,再和孩子講道理。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就責怪自己的孩子,導致有的孩子「太要強」即使是別人的錯,他也不願意再和家長解釋。

換位思考。在問清楚事情的經過之後,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主動欺負別的小朋友的話,家長也不要直接進行長篇的說教甚至動手打孩子。乙個好的辦法是,可以場景還原,讓自己的寶寶感受一下被別人搶東西的心情,這時候再和孩子講道理會有效得多。

教孩子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有些大人在和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都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出言不遜甚至和別人大打出手,何況是孩子呢?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深呼吸,或是到乙個安靜的地方呆一會兒,或者自己去數數字,等自己的情緒平穩後,再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教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孩子用一些不正當的方法處理問題,可能是因為他本身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樣的。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一些問題的時候當場就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問題,比如孩子搶你手中的零食,或者亂動大人的東西時,就應該明確指出這樣不對且告訴正確的方法。

家長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家長可以用孩子學習的課本、繪本、動畫片裡的人物進行引導,用孩子懂得話語和他講道理。

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個成長不離親教!

2樓:

問題描述中有幾處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處是您說打過他,不止一次,還是「狠狠地」,而且是他最愛的媽媽動手。

哦,我想想都替孩子委屈難過,最愛我的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怎麼能動手打我呢?媽媽不愛我了嗎?我想去抱抱媽媽可是媽媽好兇會打我?!

無怪乎大半個月才能緩過來,早上從抱媽媽變成哭著起床。

我家孩子23個月,但是他已經基本能理會到我們對他各種行為的支援與反對態度,能理解我們生氣的原因然後相應地嘗試去調整自己的行為表現。

例如,他喜歡別的小朋友的車車,也是直接去拿,我讓他放回去,告訴他這是別人的玩具,不能拿走。

然後舉例告訴他,你的玩具被爸爸搶走(沒錯,他爸老幹這事)你是不是會哭的呀,你搶走小朋友車車他也會哭的。

這樣的場景多重複幾次,他就記住了。

到現在,只要外面的東西我說不是他的,他都不會去拿,即便是他特別喜歡的。

可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但是我覺得教育孩子行為規範聽話一點的時候,有這麼幾點是要注意的:

發現不良行為時,要溫和地肯定地及時制止。這裡要特別注意溫和,因為我我發現好多家長會下意識就大喊大叫忽然喝止:「誒誒!

不准動!」然後語氣比較兇比較急,孩子一下就被嚇到了。肯定地語氣是為了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不支援這個哦!

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講理。講理還是必要的,而且我覺得我多次講的,這不到兩歲的娃get到了。怎樣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講理呢?

用他自己平時的例子、他看過的動畫片角色、看過的繪本角色來說。重複。不要懷疑,重複對於孩子學習行為規範都特別有用。

而且,小孩子同樣的問題反覆出現幾次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耐心一點點。

模擬演練,然後表揚。

大量研究表明,表揚和獎勵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比批評和懲罰更能激發學習動機。但不能濫用表揚和獎勵。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第二個注意的地方是,孩子特別迴避和抗拒承認錯誤,您用的詞是太頑固。我覺得孩子迴避和不承認,可能是出於對你們懲罰他錯誤的害怕。按以往慣例,可能接下來他就要面臨暴怒的父母、嚴厲的批評甚至挨打,如此,四歲的他怎麼會承認錯誤?

因此,如果要改善,你倆可能要改改容易炸的脾氣,在孩子面前不要暴躁。咱慢慢來,不要急,加油。

第三個地方是,您問到孩子犯錯時如何懲罰。其實可以用說服、榜樣示範、利用群體規定、角色扮演、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培養孩子的良好態度與品德。

獎勵有兩種,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施所欲,就是給孩子想要的,包括外部獎勵和內部獎勵;

負強化,消除厭惡刺激,增加目標行為。(——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這源於心理學家斯金納的行為強化理論。

獎勵不一定要用物質,可以用和孩子一起做的小事以及真誠具體的誇獎。獎勵要注意及時性,就是當時和事後盡快表揚,不然效果受影響。

懲罰也有兩種,正懲罰和負懲罰。正懲罰是施加不想要的刺激(挨打,批評,不喜歡的事物);負懲罰是撤銷想要的事物(比如拿走心愛的玩具)。

盡量用負懲罰;不要用體罰;懲罰要及時(當時或者事後盡快);可以告訴孩子做什麼(比如把別人的玩具放回去、向被撞的孩子道歉等具體可執行的行為)可以避免和代替懲罰;可以選用做家務、收走乙個心愛的小玩具、減少看動畫片時間等方式懲罰。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3樓:故事惠

一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謂的「犯錯」都有可能是家長對其發展的規律不了解而感覺是孩子犯錯,所以有可能因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表現給予了懲罰,這時孩子就有可能會感到委屈,其表現就有可能會被誤解為脆弱。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心理發展在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規律,而且這些特徵還會因人而異,同乙個階段的不同個體其心理特徵也不同;

對於乙個4歲的孩子來說:其心理發展特徵是活潑愛動,具有豐富的探索力、表現力和想象力;表現的行為是特別好動,愛說話,對所有能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感興趣,都想用手去摸摸,能通過幻想得出一些事物的結論。這時家長一定要耐心和細心地陪伴,尊重孩子發展的獨特性,要積極地啟發、引導、支援和鼓勵孩子去探索、去發現,來滿足孩子對世界充滿希望的好奇心;建議多帶孩子外出活動,這樣可以讓孩子發現更多的新事物,還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豐富其想象力。

4樓:困水

@左飛Jacky 老師的回答幾近完美,讓我這個來趕作業的一時間無從下筆。

我是乙個培訓機構的從業者,也是一名父親。在培訓機構,可以見到很多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即便我從事教育行業數十年,面對一些紀律和言行舉止糟糕的學生,也是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上班兩個月,讓我修煉了20多年的修養蕩然無存。」一位剛來我們機構上班的新老師苦笑道。

有些熊孩子實在是太能鬧騰了。小班教學6-8人,只要有2個熊孩子在其中,課堂紀律就很難維持了,只有老師聲嘶力竭的聲音在半空中迴響……

很多家長在與我的溝通中,常常提到:老師,希望你能嚴格要求我們家孩子。

一句輕飄飄的話,彷彿就卸下了他所有的壓力。

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性格養成和習慣培養的第一發源地。

有位一年級小朋友的媽媽,因為孩子沒有寫作業勃然大怒,晾衣架打斷兩個,還和我訴苦:我家孩子還想學畫畫,他這麼貪玩不自覺,我是不可能答應他去學畫畫的。

我啞然,如果說孩子現在是初中或者高中階段,責怪孩子不用心學習情有可原,但是孩子才一年級,他所有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難道不是家長直接培養出的?但是家長渾然不覺自身有錯,只會怪孩子不爭氣。

建議家長們都能看點家庭教育的文章或者書籍,培養孩子的第一課,從先給自己上課開始。

這裡推薦一本書——《正面管教魔法書》。這本書沒有空洞的理論,所舉的例子都是有血有肉,真實會在生活中發生的例項,介紹的方法可以直接拿來實踐。

最後說明下,我所推薦的書,都是家中所有,我都看過,這本書已經被我翻得有點舊了。。。

5樓:優養教育

不建議懲罰孩子。

從教育角度來說孩子7歲之前不會有什麼作惡的心裡。孩子不良習慣和行為多少是在模仿身邊的人。僅從文字描述可以看出來孩子很聰明的,一般愛玩會玩的孩子的大腦對資訊處理的能力比較好,但是呢,您孩子又比較脆弱敏感,可能是觸覺過度敏感,也可能是對環境的不安全。

可以在孩子感統發展上做一些訓練。多和孩子做些遊戲互動,陪他聊聊天。給他尊重。

培養孩子我建議四點:

首要的首要,第一中的第一:務必讓孩子快樂,快樂就是心理情緒健康。

第二: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的婚姻關係是否和諧。

這個是最重要的。你說孩子頑皮有脆弱。頑皮的孩子都比較精力旺盛,需要更多的戶外活動來消耗體力。

脆弱這個請反思一下孩子的安全感是不是足夠。

第三,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就像你說孩子會搶別的小朋友,找其他大人要零食。現在的家庭一般都不會太差,孩子這樣做的心理因素可能是希望引起自己父母的關注。

這個真的不是孩子的罪惡。《孩子與惡》這個本書,可以看看。

孩子真的不會作惡,頑皮是天性,搶奪食品可能是希望引起自己家長的關注。多戶外,多陪伴孩子。

每乙個孩子都是天使。推薦書《夏山學校》,推薦的書都可以在網上免費聽。

2歲男孩媽媽怎麼才能不發脾氣?孩子太頑皮了。

梅子 媽媽應該知道,孩子頑皮是天性,特別是男孩兒。頑皮,你指得是什麼,不如意無理哭鬧嗎?孩子這麼小,是不是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完全就是靠家長的教育。如果孩子喜歡玩兒,你應該盡情釋放孩子的天性呀!讓他盡情的玩耍唄。發什麼脾氣啊,發脾氣就是你的不對了。要講究教育方式。但是呢,你也要適當的控制一下。凡事有個...

如何課堂管控4歲孩子?

sunzhua 管控嗎?為什麼要管控乙個四歲的孩子?而不是如何開發孩子的天性?這是我們教育的誤區。如果讓我的人生重新來過,我一定要做個老師,好老師。 潼言思語 四歲孩子應還在上幼兒園吧?這麼小的孩子應該不用課堂管控吧?其實家長可以換個角度,與孩子建立平等 合作的關係,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去管控...

孩子輸不起改如何引導孩子4歲,奶奶帶大的,總是在贏的世界裡長大,跟別人無法相處,因為孩子無法受挫

心諭堂 四歲的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建議家長不可忽視,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這些語言孩子從哪學到的呢?建議找一位可信賴 有經驗的諮詢師,接受輔導。 家有,同款輸不起的娃,不過我們是女孩子,受挫之後不會打人,只會哭鬧,跺腳,咬自己。她在1歲8月上早教班的時候,就會坐在老師最近的位置,要求老師必須第乙個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