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先秦文獻,還有多少可能從其他地方拼湊出來,能多大程度上還原秦朝蒐藏文獻?

時間 2021-06-04 08:28:45

1樓:華夏不朽

不知道。

應該是人們猜測,秦朝的很多書籍放在咸陽裡,而項羽後來又火燒咸陽,所以就認為是項羽焚書吧,但項羽究竟有沒有幹這事,我也不能百分百確定。

順便一提,我認為,先秦時期的古籍缺失,有四個原因。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混戰,根據孟子記載,那個時期的確有國家毀壞書籍的。

第二,始皇帝的焚書,可,始皇帝的焚書主要針對六國的史書、《詩》、《書》等這些,而且他允許博士收藏這些書,所以始皇帝焚書的的確確對先秦古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你要說把責任都歸結於始皇帝一人身上,那就太沒理了,更不用說,焚書令可是到漢惠帝時期才取消的,也就是說,漢朝對此也要負責任。

第三,秦末漢初的戰爭,秦末漢初,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對這些古籍的儲存也是不利的。

第四,年代過於久遠,以《漢書·藝文志》裡記載的古籍為例,很多現在也找不到了,古代的技術不發達,又經歷了多次戰亂,很多書因此不見了。

2樓:己銷號

你可以了解一下書之五厄。項羽確實是一把火燒了這些東西,當時秦嚴禁民間藏書,但官方還是有《詩》這類書的,坑儒一說也可能指的是方士,所以,秦對文化的摧殘一說有待商榷。

3樓:雨瀟瀟

洗地真可怕,一邊洗秦始皇沒有焚書坑儒。一邊把鍋往項羽頭上扣。可憐項羽兩千年來向來只有剛愎自用,狂妄自大,自矜功伐的這些名副其實壞名聲。現在還得背燒書的名不符實的鍋

4樓:藏玄機

先問是不是。

項羽究竟要不要背焚書的鍋?

粗略找了些資料,以供參考。

先看秦朝:

李斯奏: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制曰:可。

再看劉邦: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眾所周知,秦焚書以及劉邦先入咸陽城乃是公論。若要把焚書的鍋往項羽焚燒秦王宮這件事上扣,是否與李斯奏、蕭何藏書這兩件事實相違背?是不是也要往蕭何身上扣一口鍋,責其「救書不利」?

先秦文 獻不分,兩漢經 史不分的說法對嗎

文和獻有人說了,我來說說經和史。經和史都是後來四部分類法出現之後的子類,而四部分類法起於六朝。兩漢時期,是經學大盛的時期,史 的這一觀念尚未形成。司馬遷著 史記 是為了 成一家之言 班固著 漢書 是為了 協於六經 也就是說,他們的本意,都不是著史。中國史學觀念和系統的史料編纂方法真正形成,是在北宋。...

怎樣介紹先秦文學的詩歌及樣式?

dag54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從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歷史了。古代詩歌包括詩 詞 曲,但古代詩歌的體裁卻不外乎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所謂古體詩,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歌形式,有四言體 五言體 六言體和七言體等,大致押韻,不講究平仄,句數不限。古體詩的發展...

為什麼王之渙的詩遺失到如此地步?還有哪些因遺失而不出世的優秀作品?

雪裡行歌 好像是乙個很有年代的提問了,但還是不請自來答一發。記得有乙個說法是王之渙死後,親人幫他整理詩文時失火了,所有作品付之一炬。另乙個說法是當時王之渙的作品傳唱太廣,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沒有特意記錄下來的必要。當然這兩種說法可信度都有待商榷,但是姑且同時採信的話,也的確能給出乙個看上去比較合理的答案...